《人间失格》收录太宰治知名的三部作品:《斜阳》《Goodbye》和《人间失格》。《斜阳》(1947)是日本战后文坛非常重要的作品,曾创下战后文学作品热销的纪录,“斜阳族”一词作为没落贵族的代名词而广为人知。作品表现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微,荣华不再的窘境,也可以说是太宰奉献给没落贵族的挽歌。《人间失格》(1948)是太宰文学中*杰出的作品,写于自杀之前,即他的绝笔之作,也是太宰文学“*深刻的到达点”(奥野健男)。作品刻画了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炎凉,沉湎于酒色,*后毁灭了自己。
《人间失格》收录太宰治*著名的三部作品:《斜阳》《Goodbye》和《人间失格》。一九四五年,太平洋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城市的废墟弥漫着精神危机。太宰治的文学以耀眼的光芒照射在废墟之上。他的文学本来就是以现代的危机意识、世纪末的颓废意识作为出发点的,因而当战后的现实陷入危机之际,他的文学以强有力的现实感诉诸于人们的心灵。一九四七年,太宰治发表了《斜阳》。这部以没落贵族家庭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的《樱桃园》”,描写了战后这一道德过渡期的牺牲者的悲剧,为他赢得了如潮的赞美。他临终前写成的《人间失格》,可以说是他整个一生的自画像,从中可以看到他从多愁善感的少年一步步丧失为人资格的过程,被誉为日本文坛“不朽的杰作”,是“太宰文学的总清算”。
《人间失格》:我这一生,干过太多无耻的事。对于人类生活,我总是无法理清头绪。从小在东北乡间长大,我初次看到火车是年纪稍大点后。那一次我在火车站的天桥上爬上爬下,还以为那是贴心的铁路局为了把车站弄得像国外游乐场一样有趣好玩,而特地建造的新潮设施。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此深信不疑。那之后,在天桥上爬上爬下成了我*擅长的游戏。后来我发现,天桥只是为了方便人们跨越铁路,是一种功能性的设施,突然就了无兴趣。不仅仅是火车站的天桥,小时候看到绘本上的地铁,也认为那是因为在地底下跑的车要比在地面上跑的更有趣,所以才会建造。小时候我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经常需要躺在床上。躺在床上,我就会把床单、枕套、被套都当作是无聊透顶的装饰品。到了快二十岁时,突然发现这些都是实用品。我很意外,对人活于世的这种简陋不禁生出来悲哀。我不懂得饥饿是何种滋味。这样说并非傻乎乎地想说自己是出生在富奢之家,而是因为我的确不曾有过饥饿感。这或许有点奇怪,但我就是这种即便饿了也感觉不到的人。上中小学时每当放学回家,遇到的大人们总会七嘴八舌地说:“饿了吧?我们都是过来人,放学回家时肚子总是饿得够呛。来点甜纳豆如何?还有蛋糕和面包呢。”那时,我天生善于拍马屁的德行就展现了,会一边嘴上说“饿了”,一边顺手把十颗甜纳豆扔进嘴里。但其实我没有一点饿的感觉。问题是我食量并不小,只是不记得什么时候吃东西是因为饿。而且人们眼中的山珍海味我吃起来也不会客气。外出用餐,还勉强自己尽量吃。那时候,*痛苦的事莫过于在家吃饭。在乡下家中,每到吃饭时,全家十几口人就会分成两列一个挨着一个坐在桌旁。家里*小的我自然忝陪末座。吃饭的房间光线通常都很暗淡,十几人坐在桌旁没有一点声响地扒饭,回想起来总让我不寒而栗。我家是传统守旧的乡下家庭,菜肴基本是一成不变,我渐渐对山珍海味不再抱期待,*终竟觉得吃饭是可怕的。坐在那幽暗房间的餐桌末端,恐惧让我一个劲地打寒战,在努力把饭食强塞进口中时,我会想:“人干吗一天非吃三餐?”每个人吃饭时的表情都是那样严肃,俨然是在举行某种宗教仪式:这样一家人每日三次,准时聚集到幽暗的屋中。餐盘的顺序要摆放正确,即使不饿,也得沉默着吞下那些食物。以至于我曾以为,这是在向家中那些不知在哪飘来飘去的亡灵祈祷。每当听到有人说“人不吃饭就会死”,我就会觉得是在恐吓。然而,单这种迷信的说法(至今我也坚持这是迷信)却总能带给我不安和恐惧。人不吃饭就会死,所以必须吃饭,还要劳动——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难理解、充满恐吓的了。为此我很难理解人类的行为。我的幸福观与世人大相径庭。对此我深感不安,经常在夜里辗转反侧、呻吟不止,甚至精神发狂。我究竟算是个幸福的人吗?自幼就常有人说我幸福,我却总觉得自己有如身陷炼狱,那些说我幸福的人在我看来反而比我幸福太多。我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是背负了十个灾祸。这样的灾祸要是让别人任意背上其中一个,恐怕都会让这个人一命呜呼。对于他人所承受的痛苦的性质和大小,我根本无法理解。对我来说,也许现实中那些靠吃顿饭就能化解的痛苦,很可能才是*大的痛苦。甚至我刚说的那十个灾祸在这种痛苦面前都不值一提。我有时会想,那些我无法理解的痛苦才是凄惨的阿鼻地狱。果真如此吗?我不知道。*无法让我理解的,是这些人即使如此也不想轻生、不发狂,他们依然大谈特谈政治之类,什么不绝望、不屈服,要继续与生活进行不懈的战斗。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根本不觉得痛苦?是不是变得过于自私自利,从而将这种状况视为理所当然,难道他们从未怀疑过自己?否则,那就是真快活。不会是每个人都如此吧?真的都满足于此?我不知道……夜里酣然入睡了,。早上醒来就能神清气爽?他们做怎样的梦?走路时想什么?钱的事情?仅此而已?我听说过“民以食为天”,却从未听过“人为钱而活”。不,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不懂……思绪开始困惑起来,我更加惶恐不安,仿佛自己就是异类。几乎无法与他人交谈,我不知道谈什么,也不知从何谈起。对此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插科打诨,用滑稽来讨好众人。我这是在向人类求爱,也是我对人类*后的求爱。我对人类充满恐惧,却没法让自己对他们死心,然后放弃。于是滑稽就成了一根细线,维系着我与人类的联系。表面上,我对人总是笑脸相迎,可在我内心里,却是在为人类拼死拼活,以高难度的动作汗流浃背地提供*周详的服务。关于我的家人——这些与我贴近的人,他们有多痛苦?为了生活在思考些什么?我一无所知。我只是畏缩着承受家人之间难以承受的隔膜,并由此从小练就了取悦他人的本领。这也就是说,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个半旬真话也不会说出来的孩子。……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日本小说家,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逆行》、《斜阳》和《人间失格》等。太宰治从学生时代就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被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
《荆棘鸟》内容简介:本书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甫问世即跃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不仅在
邦斯舅舅-傅雷译巴尔扎克经典作品 本书特色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的精品,中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把这部作品视为“巴尔扎克的后期代表作”,“是他的*...
局外人.鼠疫 本书特色 “中译经典——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版”丛书有以下优势:一、内容权威,足本翻译。本套丛书所选译本全部为名家译作,原汁原味呈现作品的经典魅力。比...
《必须找到阿历克斯》内容简介:巴黎街头,一个年轻女子被突然绑架。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警方却查不到关于她的任何消息。随后,一系
诺桑觉寺 本书特色《诺桑觉寺》是简·奥斯汀写的**本小说,文笔优美,但过于犀利,表现得过于坦诚,因而《诺桑觉寺》的发表不断被延误,一直到她死后才得以正式出版。这...
小妇人 本书特色 奥尔科特的《小妇人》是一部融亲情、友情、爱情于一身的道德伦理小说。它像一部小说化的家庭日记,作者以其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马奇家4...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第一部独立完成的长篇小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
★岩井俊二时隔十年最新长篇小说,亲自绘制封面★人类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一则关于未来的嘲讽寓言,一场岩井式想象力的盛宴未
《总结:毛姆创作生涯回忆录》内容简介:《总结》由英国海涅曼出版社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出版,两个月后尼尔森·道布尔迪公司推出了美
《契诃夫小说选集·恐惧集》内容简介:本集选收小说9篇。《恐怖》借一个恋爱故事讲述了人世的混乱;《万卡》描写一个被贫苦和奴役重
《复活》内容简介:《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示
快跑,梅洛斯:插图本 本书特色 著名翻译家高慧勤经典译作!到日落之前,还有一段时光。有人在等我。他毫不怀疑,坦然等着我。我是可以让人信赖的。一己的生死,无关紧要...
《巴黎圣母院》内容简介: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欲占为己有。后发现她另有情人,又刺杀她的情人
名作欣赏:10分钟读解外国经典小说3 本书特色 名作欣赏系列共10册,甄选了《故事会》杂志“外国文学故事鉴赏”栏目中历年来的名篇佳作。可谓是名家云集,星光璀璨。...
青年近卫军 本书特色 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是一部反映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业绩的杰出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于一九四五年出版后,受到苏...
《概率导论(第2版)》是在MIT开设概率论入门课程的基础上编写的,其内容全面,例题和习题丰富,结构层次性强,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领航人-(全译本) 本书特色 詹姆士·菲尼靡尔·库柏(1789—1851)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库柏是1820年开始写作的,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从不间断...
戀情的開始、分手的徵兆,以及中途下車……單程15分鐘的電車旅程×偶遇乘客共演的奇蹟物語「我的男人被人家拐上床了……都已經交
堂吉诃德-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堂吉河德》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主...
《在路上》内容简介:《在路上》讲述萨尔·帕拉戴斯、狄恩·马瑞阿迪一伙人在美国大陆和墨西哥等地大量游历的故事,绝大部分源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