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费正清与列文森为代表,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向近代社会演变。相反,柯文则反对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视为西方历史的延续,倡导以中国本身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和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柯文此书是美国史学界**次对中国中心观做出明确详细的描述,也是对几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三种主要模式进行批判性总结的**部著作。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此前分别在1989年和2002年出版中文版,至今已少量多年,鉴于《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的史学价值,决定在原译文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辑,并增添柯文为2010年英文新版所写的序言,在此序言中,他再次结合近几年来美国研究中国历史领域中的新发展,对中国中心取向再次进行了界说和完善。
莫尔德未能正视这些问题,其实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如果她这样做,她就不得不承认,不仅外界的力量而且内部的力量也会对明治时期日本的政治与经济历史产生真正的影响(对清代的中国说来更是如此,有人认为中国在1895年前也存在着一段“喘息时间”)。而且她还不得不放弃渗透于她的整个论点的欧洲中心(Europocentric)偏见,这种偏见使她认定,在非西方社会中发生的工业化必然基本上按照西欧所采取的模式向前发展。在莫尔德的欧洲中心主义与轻易地无视中日两国内部的历史动力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重要的联系,尽管这种联系也许不是一目了然的。因为正是由于莫尔德深信,中国人和日本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像欧洲人那样行动起来,那么苦心探索他们行动的真正缘由就成了多余之举。
不过,莫尔德片面提供历史证据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她的欧洲中心偏见,可能还由于她一直未能在自己的政治倾向与力图在学术上阐明她所谓的“经济变化之社会学理论”之间建立一种圆满的关系。莫尔德从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强调所有政府都根据自己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行事,并认为帝国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这些利益的现象——是过去一个半世纪中非西方社会遇到的种种问题的主要根源。当然,这两个论点本身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但在学术研究中,对一位作者的政治信念必须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是,这种信念是促进还是妨碍了认真的学术探讨。我以为,正是在这点上,莫尔德辜负了她的读者。尽管她声称自己在追求真理,但在研究过程中,她却把自己的主要主张更多地看成“已知”的事物,而不是有待考验的假设。凡不符合她的结论的证据就被抛弃不顾,而不是予以仔细推敲。史家们已经就帝国主义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影响在“实据的真空”(empirical vacuumn)中进行过够多的争论,莫尔德的做法只不过是给这块“真空”增添了新的地盘。
柯文(Paul A.Cohen),又名柯宝安、孔宝荣,男,美国人,1934年6月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53年入芝加哥大学接受本科教育,1955年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john k. Fairbanks) 教授和史华兹 (Benjamin I. Schwartz) 教授开始致力于中国思想史和中西关系史研究,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62年至1965年,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安默斯特学院任教。1965年到麻州卫斯利学院任亚洲研究和历史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卫斯利女子学院历史系主任,并将其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教学之中。于1990年、1992年分别编纂了纪念史华慈和费正清的论文集《思想穿越文化:纪念史华慈中国思想论文集》与《费正清的中国世界:同时代人的回忆》。2003年,柯文教授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近十年发表的论文,以《变换中的中国历史研究视角》为名出版,对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进行了一次回顾与总结。
林同奇,1923年生于北京。1941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两年后转入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历史系,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起先后在香山、北京西郊、张家口和洛阳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长达35年之久。1984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东亚系和哈佛燕京学社任研究员(Associate)直至2015年7月去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与美国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内容简介 该选题是一部古代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依据相关史料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概况, 对中国古代主要历史地理问题进行了详尽考证...
爱因斯坦档案 本书特色 《爱因斯坦档案》:一份埋藏五十余年、长达一千八百页,美国联邦调查局设计抹黑爱因斯坦的绝密档案,首度完整曝光!几近二十五年间,埃德加?胡佛...
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出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全书从“拨乱反正”思潮写起,接着是对唯物史观的再认识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
浪漫主义革命-缔造现代世界的人文运动 本书特色 《浪漫主义革命》为你带来18、19世纪间的一段别开生面的欧洲历史和艺术史。这是关于“浪漫”的*初的故事。18世纪...
乾隆畿辅义仓图 本书特色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各州县卫的义仓建设规划图之合集。全书包括文本和地图两大部分。本书作为地方图志的一个独特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
《春醪集(权威插图典藏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
《每天一堂北大国学课》内容简介:本书以历代国学典籍为基础,以众多北大学者的精辟观点为指引,从个人的心境修养到孝爱、交友之道
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 本书特色 《选举社会 : 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是何怀宏教授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研究的力作。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了“选举社会”的...
1930s全球大萧条 本书特色照片里的20世纪全球史:1930年代 全球大萧条 在1930年代,人们被猛然拋回现实。旧日的奢望已化为尘土,新的梦想则变成了噩梦。...
《白话史记》(全译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台静农先生的倡议下,汇集了台湾十四所院校六十位学人,经过两年的努力,将《史记
民国年间那人这事(看历史中的历史听故事里的故事) 内容简介 历史不是线性的,而是多线条并进的,在社会的每个层面,不同的人物共同书写的历史才是真历史。 历史是零散...
印度通史-(插图本) 本书特色 在致力于史学研究的四十年中,他(陈恭禄)几乎没有助手,全靠自己的勤劳,完成了如此之多的史学巨著,可见陈先生的治学精神多么惊人。—...
同光时期,德国的外交官、学者、新闻记者、作家、医生、商人、甚至家庭妇女,形形色色的人物纷至沓来,一直到1911年大清朝垮台,
秦汉帝国 本书特色 风云际会四百余年史实记述;英雄时代的慷慨悲歌,始皇气象、汉武雄姿、王莽新政、魏武挥鞭、党锢之争、皇宫干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大一...
陈垣的史源学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陈垣的史源学理论与实践》一书,是作者史丽君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订的新成果。该书从史源学的定义、目的、程序、方法...
北京戊戌变法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北京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戌变变法的时代背景,戊戌...
潮起潮落-农业学大寨运动回眸 本书特色 李静萍自2008年6月开始着手撰写,历时3年,先后到国家和省级档案馆、图书馆查阅了数以千万字计的文献档案和图书报刊资料,...
《罗马盛衰原因论》著者孟德斯鸠(1689-1755年)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罗马盛衰原因论》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
《耶鲁文学小历史》内容简介:继E.H.贡布里希从1935年德文版翻译而来的《世界小历史》一书于2005年出版以来,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真题详解及押题密卷:经济法》内容简介: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进行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