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的庆典》由捷克重量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以日记形式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属于他鼎盛时期的创作。鲜活的乡村场景,赫拉巴尔式的人物,令人难以置信的人性故事,口语化的对白和方言俚语,淡淡的忧郁中看待世界的独到眼光,一系列情节不连贯的故事或图像串联,将荒谬滑稽的人生百态高度戏剧化,这是赫拉巴尔的典型风格和创作高度,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动态的嬗变,展现悖反的两极:纯粹的原生性和超凡的想象力。
1、捷克国宝级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鼎盛时期的作品。
2、赫拉巴尔历经和见证了二十世纪捷克历史的跌宕起伏,他始终着笔于波希米亚本土和生活其中的普通人,他描写的边缘人的故事以及凸显的时代性主题,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和诗意被全球读者所理解和认同。
3、在《雪绒花的庆典》中,作家如同用科尔斯克明晃晃的松木搭建起舞台,让笔下富有想象力的人物逐个登台亮相,令读者印象深刻。
4、赫拉巴尔的小说同改编的戏剧、电影作品,在国内外数十次获奖,其中有代表的是柏林电影节金奖及奥斯卡特佳外语片奖。
大型东欧文学丛书“蓝色东欧”,是由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历时三年重磅打造的十年出版规划,这套重点品牌图书的*辑已于2012年1月隆重推出。丛书将囊括东欧近百部经典文学作品。作为现当代东欧文学一次整体性的巡礼,“蓝色东欧”丛书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发掘度之深,都是国内出版界前所未有的,因而已被纳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当灵感的闸门掀起(中译本前言)
徐伟珠
对于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而言,距布拉格五十公里外的宁布尔克城具有别样的意义。易北河畔的这座小镇,是他童年的故乡,心中的港湾,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灵感之源。一九五六年,在被问及为何宁布尔克如此吸引他时,作家这样回答:“在我眼里,世界上*美的旅途就是沿易北河往皮斯特宁布尔克附近的村庄。或者科瓦尼策的方向漫步。在这里我磕磕绊绊度过青少年时代,在这里我开始思考人生,内心溢满幸福。虽然我出生在布尔诺,然而宁布尔克才是我的家乡,小镇啤酒厂的氛围让我的生活充满温馨。在布拉格,我时常会思念易北河畔,我会抑制不住立刻掏四十六克朗买一张从立本赫拉巴尔在布拉格的住地。至宁布尔克中央车站的车票。”此后十年,赫拉巴尔在宁布尔克城郊的科尔斯克买下一栋乡间度假木屋;又一个十年之后,他为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写下一册从古至今诗情盎然的旅游指南。如今许多人手持这本指南启程去科尔斯克,希望借赫拉巴尔之眼重新发现易北河畔的珍珠。
短篇小说集《雪绒花的庆典》,作家以日记形式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九七五年出版。赫拉巴尔异常珍视这部经整理后出版的乡村记实合集,它呈现了科尔斯克林区鸟语花香的别墅村落、林荫小镇那一群普通村民的生活拼图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对艰难生活所秉持的姿态。生活故事卑微简单,文字风格舒缓婉约,渗透了幽默和细微的伤感。
一九八四年,赫拉巴尔在接受针对电影《雪绒花的庆典》的访谈时提及这部小说的创作:“在我人生暮年,我回到了童年时的故乡,谦卑地在林区生活,与当地村民和环境融为一体。在那里我自然而然地汲取从生活中涌现的创作母液。家乡的景观和乡亲让我意识到,他们比我具有更强的诗情画意,比我更善于给自身设置怪诞的陷阱,故乡人与自然在我眼里愈加的真实。在现实中我焕发了青春,勾勒出一幅幅人物画,那群人始终是嬉闹的孩童。我借助语言合成思维的雕像,我复制了村民生动的对话,科尔斯克林区主题变奏的语流,我叙写真实事件的文本、真实的人、真实的姓名。一群始终童心未泯的人物就这样走入了我的文字。”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归隐至科尔斯克乡间度假屋的赫拉巴尔,进入创作的全盛期。这一阶段的作品作家刻意回避现实,着笔于遁世的“回忆录”。三部曲《一缕秀发》《淡淡的忧伤》和《哈乐根的百万》追忆童年生活和家人:母亲、继父和大伯贝宾;中篇《温柔的野蛮人》则复活了五十年代同作家一起租住在布拉格立本区堤坝巷二十四号的挚友,版画艺术家波德尼克和文学家篷迪;那本忧郁的独白、寓意深重的自传体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也出自这一时期。
《雪绒花的庆典》通过一个个短篇故事描摹个性各异的众生相,独特的面孔和独特的命运,就如同作家用科尔斯克明晃晃的松木搭建起舞台,让笔下富有想象力的人物逐个登台亮相,令读者印象深刻:抠门的哈宴卡餐厅店主、美丽优雅的贝妮科娃夫人、永远的影迷卡格尔、生活在昔日光辉里的自负画家、喜好囤积二手残次品的快乐先生麦德克、无法自控嗜食香肠的饕餮卡雷尔、心中唯有苹果树以摆脱专横妻女的弗兰茨、坐在轮椅上的两个铁哥们洛萨和巴维尔、热心助人甘为朋友牺牲性命的乐力、头戴白色礼帽的神秘的雍德克、为一头被射杀野猪的归属而争执不下的两个狩猎协会……作家追溯和复活了人的原型,幽默的口吻,逼真的描述融入了诗性,跃然纸上的文字没有嘲笑和讽刺,字里行间透出寓意、潜台词和道德力量,他深情地望着那群乡亲,捕捉和发现他们对生活发自心底的赞叹和热爱。
“真实世界的片段在我的打字机上喷涌而出,它们看似疯狂和令人困惑,然而无奈地充满了人性。我写下关于人的短篇故事,那群人深陷美丽和怀旧的爱河,犹如对青春少女的一见钟情;那群人始终保留了初恋般的眼眸,所以我和他们称兄道弟,水乳交融。我认为,那些人和画面蕴含了面包的酵母,我的故事就像我们每天食用的面包,用自古生长于这块土地的谷物糅合而成,只是,在面包边上我搁了一把实用的小刀,它不仅面包需要,人类的命运也需要,那就是写作。”(摘自1984年的访谈。)
赫拉巴尔把自己也写进了故事,络绎不绝的读者造访和邻居们随心所欲的闯入让作家困扰不堪,深感厌烦和绝望,他的写作灵感由此支离破碎。于是作家想象森林里狂风大作,大树纷纷倾倒坍塌,让来访者害怕走近他的别墅,他得以躲在屋里潜心写作。
鲜活的乡村场景,赫拉巴尔式的人物,令人难以置信的人性故事,口语化的对白和方言俚语,淡淡的忧郁中看待世界的独到眼光,一系列情节不连贯的故事或图像串联,将荒谬滑稽的人生百态高度戏剧化,这是赫拉巴尔的典型风格和创作高度,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动态的嬗变,展现悖反的两极:纯粹的原生性和超凡的想象力。
“我爱这自然,我因它有了身孕。”这感叹令人莞尔,却可以视为赫拉巴尔整个创作的密码和预告,他的灵感之泉。
作家曾袒露,在不伏案写作之时,往往是他写得*多的时候,因为在不停地观察,在感受。当灵感如泉水般涌来时,他宛如孕妇般嘴角不时浮现微笑,某一天好似水闸被猛然掀起,落笔如有神助,一页接一页的稿纸忙不迭地被从打字机上扯下,纸片在空中起舞。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不参与任何意识形态组织的赫拉巴尔,属于捷克社会主义文学的“灰色地带”,在那样的语境下他趋向回归创作及生活哲学的源头,以奇幻的诗学和人类命运的参与感恬淡地讲述百姓生活的故事,他的小说充满了诗意、幽默和可读性,被本土与海外读者广泛地接纳。
一九八三年,同名电影《雪绒花的庆典》由捷克著名导演伊日·门泽尔摄制而成。这位天才导演同样是抒情性表达和诗意感悟的实验者,擅长凸显幽默和讽刺,毫无掩饰地展现对世界的看法,由他钻石般的孔眼过滤而出的每一幅图面,令人怦然心动,直击魂魄。电影的外景地就选设在克尔斯克林区的乡村。作家在之后的访谈中称这部本土色彩浓郁的捷克喜剧是令人伤感的当代民谣,是伤人的幽默曲,一部具有悲剧内涵的怪诞作品。电影海报的宣传标语赫然为:大孩子们的游戏。
故乡人不会忘记赫拉巴尔。一九九八年,在作家辞世一年之后,宁布尔克博物馆设立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永久性展览。
林中残木
我刚在打字机上敲击没几分钟,就有人推开院门。客人站到了窗前,喊道:“很好呀,在写作呢!”我机械地绽开一丝微笑,试图不走神,沉入正构思的故事里,那明晃晃的用科尔斯克松木搭建的舞台,我笔下的一个个人物正在上面游走,所以我心不在焉,对来者答非所问,眼睛不时瞄一眼打字机,担心故事的脉络中断,就在片刻之前灵感还似涌泉,汩汩涌入我的打字机……
与此同时,客人叼着烟,呷着咖啡,神采飞扬地在对我叙述着什么,我置若罔闻,一心想着还要过多久自己会到达空灵的巅峰,在进入零状态之前,进行自我清理,把所有的图像和信息抛得远远的,这需要时间,而且很费劲。当我进入内心的平静,随即灵感便如暗流涌动,然后我一股脑儿往打字机里灌入所有的文字,它们从地下潜河里不停歇地冒出来,然后我涂涂删删,原先的文字被改得面目全非……
我的客人腻着不肯离去,她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她越发强调说告诉我的信息无比重要,我越发崩溃,担心我的故事会离我而去,抛下我渐行渐远,瞬间闪亮的舞台慢慢熄灭,在黑暗的空间中唯一发光的舞台,我让我的人物一一在舞台上亮相。这下这个舞台也将从我眼前消失,我笔下的人物坠入深渊,我已无力唤回他们,重返我的舞台……所以,故事从我的手指尖上渐渐遁隐,我曾像一个跳高运动员那般酝酿那个故事,就为了逾越那两百一十厘米的高度,而我的客人却对我絮叨说:“哎呀,反正你整天都无所事事,那你等我走了,再继续写完,不行吗?”我说:“好吧,我洗耳恭听。”了解到很多耸人听闻的消息,可我认为,即使那些相关事件的消息再惊艳,它也永远无法复活那个故事,我刚才正在写的那个故事,对它,我已经期待许多年,我几乎已经绝望,然而在今天早上它悠忽出现了,无比鲜活,它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到打字机跟前,请求我把它写出来,因为它日臻成熟,已经成年,我已经不必牵强附会,只需深深爱上它……
然而我的那些不邀自来的串门客,每天至少出现三个,每个客人踏进门来,都带着自己是唯一的想法,觉得我在她身上投入那么一丁点时间,又有何妨?所以,眼前的这位客人,跟那些已经来过而且还将来访的客人们一样声称,她到我家里来,是为了给我排解寂寞,给我勇气,不仅激励我写作,而且激励我生活,况且是在他们自己都忙得顾暇不及的情况下。有时候,来客们在院门口相遇,相互礼貌地致意,他们的身影会向相反方向交错而过,但本质上这些来访都是一个模式,让我崩溃。现在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好几个客人直接在我家里碰头,坐着不愿离去,轮流对我发问,然后,当一个访客先离开了,在大门口从来不吝对我悻悻然直言,说今天我有些莫名故作正经,我不应该对他们如此冷淡……
然后客人们相继道别,沿着沙地荫道远去,步入树林,嘴里嘀咕说我以前没什么名气的时候,倒算是个人物;而如今,我自以为自己是个人物时,反倒什么都算不上了……我好几次推脱辩解说:“我累了。”但所有的来客都跳起来表示质疑,有一次有三拨客人同时对我大声质问,兴致勃勃地叫嚷:“累了?累从何来啊!”他们居高临下俯视我,眼睛里迸射出怒火和义愤,认为我怎么能如此亵渎,我,住在林子里,没有孩子,收入大于花费,不必一大早爬起床去上班,因为我已经退休……
并非所有的来访都如此,还有另一类的。有许多来访者登门,是想给予我帮助。有一位女士决定,每个星期六跟自己的男友到我这里来过夜;另一位则邀请我去摩拉维亚住三天;第三位恨不得立刻把我塞进她的小汽车里拉走,让我去索别斯拉夫举办读书会,朗读自己的作品;第四位想介绍我跟一位著名学者认识,然后再结识韦里希;第五位后背驼了个大双肩包,让我必须立即跟她去图尔诺夫捷,从那里再一起徒步去舒马瓦山……我对所有人都允诺说:“好的,好的。”因为我看出来了,倘若我不答应,他们会龇着牙扑上来一口咬住我的喉咙,还会在我的门把手上啐唾沫。
我每天晚上在水泵旁边清洗餐具,用抹布把每一个盘子、茶缸、玻璃杯和刀叉擦拭干净,脑子里同时有一个印象挥之不去,那就是我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在客人们留在这里的成堆的衬衫、裤子、西服和领带里,找到我自己的衣服,虽然它们已经有些过时,却是按照我的体型量身缝制的,颜色也中我的意……
然而,比起那些来访更多也更折磨我的,是我那些邻居们的善意。每天,那些外面来的访客们前脚刚走,邻居们随即纷至沓来,为了安慰我说他们理解这种来访有多么烦人。我的邻居们出现时,都慢慢地、悄悄地、蹑手蹑脚地、很用心地先在窗口探个头,然后欢呼道:“好极了,他没在写作!”于是招呼其他邻居,那些人便从灌木丛后面冒出来,前呼后拥扑进我家里,跟我拥抱,奉劝我说,如果我不写作,那我就无所事事,而无所事事乃是一种罪过。赎罪的方法呢,*好是种植杜鹃花、红榛树、茉莉花和其他观赏性灌木……于是一位邻居给我拿来一把铁锹,第二位邻居拿来两把锄头,第三位说他家里多了一辆小推车,把推车给我送来了,第五位拿来了耙子,第六位把我领到树林里,指教我说树叶底下覆盖了肥沃的腐殖土,*适合种杜鹃花和山茶花,其他邻居则教我如何种植蔬菜……
所以有时候我躺在阳光下,躺椅边会准备好一把铁锹、耙子或锄头,一旦有人拧动院门把手,我立刻跳起来,锄灌木边上的土,耙一条小道,或者把铁锹扛在肩膀上,上前迎接邻居或来访者。这些园艺用具让我的手掌和指肚硬实起来,手上长满了老茧,变得麻木生硬,当我在打字机上写作时,敲击声巨大,好像在家里操作印刷机似的,或者自己在铸造克朗假币一样,打字机发出的噪音,引来了客人,因为声响告诉客人,我在家呢,同样这噪音赶走了邻居,他们在自己的地界上溜达,很满意此刻我在写文章,一旦声音停下来,表明我停止写作了,我自由了,什么都不干了,而防御懒惰的*佳办法就是园艺活,反正是干活。
于是一个邻居在午餐时间给我送来一锅鹿肉,另一位邻居则送来一盘苹果馅饼,第三位邻居给我拿来*新的报纸,第四位捧来刚在村头摘的蔬菜,第五位跟我说定,邀我去他家共进晚餐,第六位,约好晚餐后一起去村子里的啤酒馆好好喝几杯……
这下我只得停下写作,把我那些悄然前来的故事推得远远的,像继母那样把它们赶走,所以我的那些事件通过自责反省来巴结我,但我依然把它们驱逐走,于是它们只得怯生生地在我的梦境里出现,像无助的孤儿一般,即便如此,我依然大吼一声把它们从梦中赶走,为了让它们等十一月的雨和十二月的湿雪落下之后再来;等严寒和冰冻出现之后再来;等寂寥的严寒让森林里的一切变得肃杀无语之后再来,那时人们将困守在家,围坐在火炉旁,公交车里也瑟肃没有人气,路面上的冻冰让汽车担心打滑,因为四野尽是皑皑白雪……我内心里对自己说,与其记录那些如潮涌现的句子,用剪子拼贴文本,还不如跟大家待在一起呢……
一个冬日的夜晚,落下了冰冷的雨,然后雨变成雪,湿漉漉的雪,粘在松针和枝桠上,于是松树的枝杈和树冠被覆盖了雪的涂层,黎明时分的冰寒把它们冻结成雾凇,这时候如果雪继续下,越下越密的话,雪花会给树枝铺上毯子和被子,*后几朵雪花便有了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们一压上松树杈,整个树冠便像火柴般被折断和倒塌,轰然一声,沉沉地砸向冰冷的地面。
我坐在床上,倾听枝桠断裂和坍塌的巨响,似爆炸般令我不寒而栗,我的房屋被松林环抱,万一其中某一棵倾倒,横扫我的屋顶,枝杈顶穿房梁,直抵我的床栏。我的脑子里不禁闪过一念,万一松树如此这般肆虐我的房屋,我会保留其被扫荡后的颓状,那么,到了春夏时节,那些访客便会减少,我便可以重新沉湎于写作,试想,谁会坐在那样的房间里,一根松树干斜跨头顶上,或者地板上扎入了尖利的枝杈?我搓起了双手,*后我同意甚至希望这些松树中的某一棵能刺穿我房屋的天花板,我在内心里想象,当树干捅破天花板时,那些砖块和灰泥将怎样壮观地噼啪落下。然而,整个科尔斯克林区的松树在先后咔嚓折裂,断裂声从各个方向传来,却没有一棵树砸中我的房子。
天亮时,我走到屋外,看到了自己在夜晚听到的情景。几棵松树宛如拉起的铁道栏木,横七竖八倒在我的地界上,然而每一棵折断的松树都避开了我的小屋。空气里裹挟了浓郁的松脂香味,凌厉的残树枝撒落在雪野上,闪闪发光。雪渐渐止了,云团儿驱散开来,天空显现了肉桂的颜色,太阳光钻过叠叠云层,透射出来。
我跨过地上横亘的松树,侧耳倾听,觉得似乎有断矛的巨响从什么地方传来。等我好不容易跋涉到公路上,往左右两边打量,不觉兴奋起来。身处这样的残木林里,谁也不会有勇气贸然前来找我,我可以开始写作了,我把情绪调整到零状态,在静默中等待,等待自己被清空,到达空的临界,然后把灵感诉诸笔端,眼见句子如滚滚洪流般淌出,半途扼住它们,为了来得及记下成段的文字。我跨过横七竖八交错的树干,那天然的路障,眼前的景象俨如二战刚结束时的惨状。我走到施图里科车站,往混凝土路方向张望,那条路,跟我眼前的公路一样,路面上支棱着断裂的松树干和歪斜的树冠,残枝碎片满地……
我始终视赫拉巴尔为罕见的小说家,对其非凡的想象力我们惟有梦想。作为小说家,在二战后的捷克文学中无人企及。
——伊凡·克里玛(捷克著名作家)
他把历史的线性进程和独特的人类生活嬗变为神话——从而把严苛的紧迫感和生命历程的相对性变幻成令人欣慰的人工的回忆。
——彼特里克(捷克文学评论家)
这位独特的作家离奇地把现实主义描写和深刻的作品含义揉入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之中,而这种独创丝毫没有破坏小说的可读性。
——苏姗·罗斯(瑞士翻译家)
作者介绍: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捷克作家之一。生于一九一四年,法学博士,服过兵役,当过推销员、仓管员、炼钢工,等等。一九九七年死于意外。他历经和见证了二十世纪捷克历史的跌宕起伏,四十九岁时才得以出版第一部作品,一生创作无数,获得国内外奖项多达三十多个。他的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和戏剧,与小说同名的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于一九六六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于二〇一二年获得捷克国家电影奖“捷克狮”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其他代表作品有《绝对恐惧:致杜卞卡》《雪绒花的庆典》《温柔的野蛮人》《过于喧嚣的孤独》等。
《鲁迅自编文集:故事新编》内容简介:《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
诸神之死:叛教者尤里安 本书特色 当我着手写作《基督内骨骼反基督》三部曲的时候,我觉得存在两个真理:基督教是关于天上的真理,多神教是关于地上的真理,这两个真理将...
灰色马-中英双语 本书特色 ★*纯粹的俄罗斯文学,展现一个人与一个民族的魅力;*纯粹的俄罗斯英雄,书写英雄遭遇时代的困惑。★ 永恒的经典,俄罗斯文学的璀璨明珠,...
《教堂钟声》内容简介:主人公托比是个脚夫,年届六十,仍为生活奔忙。圣诞节前一天,他站在教堂门前,顶着风雪,希望能等到一件差
春琴抄:经典之作 名家译本 本书特色 《春琴抄》描写了一个富家盲女与仆人间凄美而又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仆人佐助尽管身心都受到孤傲乖僻的盲女琴师春琴的折磨,却依然...
天使之城或弗活伊德博士的外套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主人公“我”,前东德作家.作为访问学者到洛杉矶调查亡友埃玛的女友l的生活史.纳粹时期l从德国流亡到美...
吴浊流代表作:亚细亚的孤儿 本书特色 吴浊流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为著名的台湾爱国作家,吴浊流被台湾文学界誉为“默默耕耘的‘血性男儿’”,“推动战后台湾新文学运...
今生住定 内容简介 那美丽的笑是一支飞箭,“夺”的一声,准准射进他防御能力太过脆弱不堪的胸口!如果灵魂跟影子是一般样的,那么祝则尧相信此刻如果他走动了,他身后地...
《在静寂里逆生长(精装收藏版)》内容简介:青年残障作家王忆2018年创作的一本纯诗集,也是她个人的第四本诗集,共分为三辑,与以
冲出古战场-修真世界-5 本书特色 小说讲述了在弱肉强食的修真世界里,被改容抹识的低阶修者左莫一边修炼升级一边寻找记忆的热血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敛财有道、贪财无...
最后的歌 本书特色 畅销书《分手信》作者斯帕克思*新作品,纯爱小说创作天王,引领女性情感阅读风潮 。 《*后的歌》创造欧美纯爱小说的新亮点,青春偶像气质勇超《...
呼啸山庄 本书特色 艾米莉·勃朗特著孙致礼译的《呼啸山庄/企鹅经典》描写的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不堪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回来后发现女友...
奇遇传承-独尊苍穹-2 本书特色天才武者任苍穹,带着家破人亡的遗憾,灵魂不死不灭,重生到五年前。面对家庭的困境,家族的生死大局,任苍穹踏上了改变前世悲惨命运的征...
冯唐-北京,北京(23.00) 本书特色 冯唐易老,所以要用文字打败时间。1994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个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
背后有人 本书特色 一份诱人的恐惧,一个美妙的开始,高密度的悬念和转折就此展开……一只神秘的玉镯,牵扯出两千多年前的秘事,还魂祭坛上,灵魂真的会复活,占领现代人...
贝克特全集:回声之骨 本书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缪尔·贝克特尘封80载的短篇杰作致敬《神曲》、跨越生死的奇幻文本附有长文导读和详细注释,是解读贝克特早期作品的...
仙剑问情大结局(上,下) 本书特色 《仙剑问情:大结局》(上下)南海大战几经诡谲波折,终于落下帷幕远占的大神羲和破水而出,指点张醒言复活梅雪仙灵的道路历经了人间...
《有种后宫叫德妃.5》内容简介:宫斗文坛一直在翘首期盼的高格局划时代之作—— 高智商高情商宫斗:有种后宫叫德妃 ★传奇:出身包
明治维新 本书特色 幕末维新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页,这段期间出现了很多光芒四射、魅力十足的英雄豪杰。明治维新——这个日本历史上*大的变革,蕴藏着日本之...
我顺利地活着和衰老着。现在我知道当我在摩天轮的最顶端的时候就已经在一个顶端了,那个时候我要是扯着卡其从摩天轮上跳下来我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