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枝的箭,穿过了屈原行船激起的湘水上的浪花,穿过了陶渊明黄昏里的丛菊,穿过了杜甫残破的草堂上的芭茅,穿过了苏东坡纵酒放马时飘在风中的衣襟,穿过了鲁迅燃着未落烟头中的灰烬……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这一支支的箭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一颗颗使我们敬重的心上的烟霞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新生儿的名字里蕴涵的地脉就是吧。
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是恰好的,是得当的。因此是神秘的。
这是一段迷失在楚辞森林里的奇妙旅程,在曼妙的文字里与种种鲜活灵动的香草、香木相遇,在它们的熏陶下,尘世间的烦恼一扫空,心境随之得淡定从容。
这是一个纯洁的灵魂对屈原的真情告白,一个失意政客的千古一跳又多了一个人理解,楚辞里的一草一木,将作者的心与屈原的心连在了一起,一个伟大人的品格在草木间得到了传承。
这是一本走近唯美典作品的入门书,作者对楚辞中的经典篇目、经典解析,对难点字词进行了注释,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让读者在阅读的享受中加深对楚辞的理解。
诗的恋人:江离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节录《离骚》
【注释】
扈:楚国方言,指披在身上。
江离:宋代吴仁杰著《离骚草木疏》注:江离,芎苗也。芎,产地很多,其中*有名、药效*好者产于四川,故又称为川芎。生长形态状似芹菜、香菜,植株有特殊香气,属伞形花科。
辟芷:白芷,一种香草。
纫:连缀。
汨(yù):水急速流淌的状态。
【释意】
我有着华美的内在,又有着毓秀的风姿。
时常披着香气氤氲的江离和白芷,又将秋兰连缀成佩饰。
只是时光匆匆不停留啊,唯恐今生迟迟等不及。
楚辞是一片幽深广阔的大森林,走入这片森林,可以取道古人的旧路,也可以找一些轻松自然的山林小径。我自己在旅行的时候,一般情况会沿着已知的安全的畅通路线去看看自然世界展现在眼前的宏美景观,但有些时候,我也会独自走上少有人走的弯道,去把握人烟稀少的丛林中草木四时变化的细节。从某种意义上,对一些自然景观的深刻记忆,都是由景色中的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刻画到我的脑海里来的。
读楚辞这样活生生的人文世界、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精美合体,*初走上的是一些前人大师所开掘出来的大道,这些大道既像奔涌的流水又像强劲的血脉,因此,我曾把楚辞既想象成一颗怦怦跳动的心脏,又想象成天山之巅的天池。
不经意间顺着楚辞里草木山河的小径,也就是说顺着诗人曾经凝视过的那片自然,走入楚辞这片大森林,这也是顺从了自己的本性,符合一时一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喜好。因为要写《香草美人志——楚辞里的植物》,我正爱着楚辞和屈原。读楚辞的时候,懂得一点美好而又陌生的文字背后的生命,时常会恍惚,仿佛自己既接近诗人曾经跳动过的脉搏,又接近诗人备受煎熬的内心世界。就诗人本身来说,他的生命天空上布满了铅灰色的阴云,很多时候甚至充满了雷鸣电闪,但他用生命努力开拓出的则是一个晴空丽日、生机勃发的世界,这个世界由精神的力量所突破和保留,它以一种精神上固执而又坚定的喜悦,为着理想,为着良知,为着生命不可失去尊严的那份自由,让所有人感觉到自身内心的一份曾经沉睡正等待醒来的血脉和这种精神是同源的。
在楚辞*华美*端庄的《离骚》的丛林里,所遇到的**片叶子是江离的香叶。因为它是由屈原的心灵之手所亲植,所以,当我的灵魂坐在它旁边的时光土台上小憩的时候,它部分地唤起我对自然世界的好奇,部分地唤醒我灵魂深处对曾经有过的一个神秘世界的想象。长在自然界的江离对人类世界的纷争变化是漠视的,但融入人的血液中的江离则倾听并抚慰着我们内心的激荡和哀愁。
江离,古名叫蘼芜,又叫芎,古人说“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从中可以揣摩出一点点江离名字的由来:它生长的环境一定远离江边和水边。但这仅仅只是说出了江离的野生状态。伞形花科的植物一般都具有特殊的香味,大多和人的饮食调味紧密相连。作为伞形花科的一员,江离很早就从山野荒地上被人移种到家园,被驯养培植成蔬菜一类植物。除了可以吃,芳香植物所散发的香味里包含着安神醒脑的奇效。江离,“其叶倍香,或莳于园庭,则芬馨满径”,拥有这样一个芳香满园的院落,安静,平和,安逸,自然,充满着宜人的笑语,飘荡着心中散发出来的和自然世界相互呼应的清香。这是多少人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
“华美的内在,毓秀的风姿”,这是中国人对生命姿态达到自由的一种追求,要求内在和外在的形式与内容上的完美结合。当我们讨论生命自由的形态的时候,西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和东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的生命自由指的更多是对个体生命的自由舒展,只要不影响到他人的生存和生活,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东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则有强烈的道德约束在里面,生命真正的自由是在生活世界里对生命从容的把握,在心灵世界里则是一种合乎道的对个人在心性和精神上的不断修缮,这是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对生命自由的认知,在楚辞里能清晰地看到这种认知的源头。华美的内在,毓秀的风姿,附着在植物上表现出来,就好像含香而立的一个人。现代大多数女人都会使用由植物香料或者矿物香精提纯调和出来的香水。香风扑面,这也成了女性之美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楚辞里自然草木中飘出来的清香的一部分含义到现代已经被我们遗失,我们忘却了这清香里包含的德行,而只把一点点生活姿态和欲望的诱惑展现出来。先秦佩香而行,不仅仅暗含着个人形态之美的外放,还有心性道德上的一种合乎法度的展示,那种香是有标志的,标志着你是个有君子风范的人,你美好的品格正像迎面扑来的馨香可人的风。
史书记载,“托名汉相,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蘼芜香草,可藏衣中”,在朝堂之上,和群臣纵论天下的时候,宽大袖袍里拢着精工包扎好的几把江离。或许这也可看成楚辞传统的一种延续。
韩育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于甘肃小城秦安,从小熟悉山野田间的花草树木。渐长后出游深圳,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喜欢在网络中写字、交游,为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版主。读书随笔《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在天涯首页被推荐阅读,成书出版之后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诗经楚辞选评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套“新世纪古典文学经典读本”之一,这套丛书继承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
人一生要读的50篇游记 本书特色 《人一生要读的50篇游记》:思想和文字变得轻松亲切文学的力量和图画的美感交相辉映开始一段愉快的读书之旅必读经典 所选50篇游记...
海泉的诗 本书特色 《泪的一生》、《满足》、《守候淡泊一一赠友人陆毅》、《我想活得像首诗》、《童》、《灯下一隅》……《海泉的诗》收入了胡海泉从学生时代至今一所创...
莫泊桑随笔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莫泊桑随笔选》系法国作家莫泊桑所著随笔集的**个中文译本。共选择莫泊桑的随笔作品47篇。莫泊桑虽以小说著名,其随笔...
平生六记 本书特色 1981年,他和范用拍板,出版《干校六记》,2011年,他大热天伏案,写就《平生六记》。 一位九十五岁的人道主义者、终身的鲁迅先生信徒,在革...
千年沉重-胡平文集 内容简介 在客观审视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作者以他敏锐的感悟与笔触,纵横捭阖,谈古论今,“上穷碧落下黄泉。,对一个个重大历史谜团、现实困窘、...
莫须有 本书特色 本书稿是青年诗人马嘶的一本诗集。马嘶原名马永林,四川巴中人,1995年写作至今,曾经出版诗集《热爱》,2013年被《星星》诗刊评选为&ldqu...
经典国学读本:乐章集 内容简介 《乐章集》, 词集名,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著。《乐章集》中慢词居十之七八, 且词调多为独创的“新声”, 可以说, 柳永发展了词的体...
倾听之眼 本书特色 《倾听之眼》,保罗·克洛岱尔是一位行走一生、游历一生的作家,《倾听之眼》是他晚年艺术之旅的总结。在他的眼中,艺术之路,无论是绘...
幸福之路 本书特色 《幸福之路》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
耍水·耍枪·耍笔 本书特色 用《三字经》的起首命名这套书系,是想循着以德治书的路子从祖先的德行中挖出若干可以古为今用的东西。人之初时,肉身赤子,不会说话,也没有...
绳命,揍死个冷笑话 本书特色 “老总是个外国人,在中国待了快一年,听得懂简单的“你好”、 “谢谢”什么的。有天他用免提打电话给别人,一听见电话那边说“您好”,他...
驼庵诗话-(修订本) 本书特色 顾随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度被埋没的“大家”。他的旧学修养颇深,尤其对诗文具有敏锐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英文系出身的他又兼有中...
《你今天真好看》内容简介:《你今天真好看》是一本清新暖萌的漫画集,收录了莉兹·克里莫150多张逗趣漫画。书中集结了所有你能想到
边塞卷-中国最美古典诗词 本书特色 叶嘉莹编著的《中国*美古典诗词(边塞卷)》是关于诗歌、韵文研究的著作,辑录了80多首以描写边疆军民生活、自然风光及战...
书情画意 本书特色 芦渚,流水,乱石,烟树,隐约月光中,有似迷离的梦境,看了令人联想古人许多诗句。这种恬静的境界,萧散的生活,现代是求之不得了。——苏雪《山窗读...
“六十年代”气质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我们的前一代有他们沉重的历史碎片咀嚼,而更为年轻的七十年代后出生的一群已紧迫我们,我们可能成为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不引...
闲话开卷续编 本书特色 “开卷书坊”文丛是以传播书香文韵为宗旨的“书文化随笔丛书”,丛书作者中既有知名度较高的学...
《区块链+金融》内容简介:本书首先介绍区块链的基本概念与关键技术,剖析区块链如何与其他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其次在梳理区块链在
唐五代词选注-龙榆生词学四种 本书特色 这部《唐五代词选注(龙榆生词学四种)》是龙榆生先生完成于1957年的遗稿,生前未能出版。全书选录自唐迄五代37位作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