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枝的箭,穿过了屈原行船激起的湘水上的浪花,穿过了陶渊明黄昏里的丛菊,穿过了杜甫残破的草堂上的芭茅,穿过了苏东坡纵酒放马时飘在风中的衣襟,穿过了鲁迅燃着未落烟头中的灰烬……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这一支支的箭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一颗颗使我们敬重的心上的烟霞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新生儿的名字里蕴涵的地脉就是吧。
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是恰好的,是得当的。因此是神秘的。
这是一段迷失在楚辞森林里的奇妙旅程,在曼妙的文字里与种种鲜活灵动的香草、香木相遇,在它们的熏陶下,尘世间的烦恼一扫空,心境随之得淡定从容。
这是一个纯洁的灵魂对屈原的真情告白,一个失意政客的千古一跳又多了一个人理解,楚辞里的一草一木,将作者的心与屈原的心连在了一起,一个伟大人的品格在草木间得到了传承。
这是一本走近唯美典作品的入门书,作者对楚辞中的经典篇目、经典解析,对难点字词进行了注释,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让读者在阅读的享受中加深对楚辞的理解。
诗的恋人:江离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节录《离骚》
【注释】
扈:楚国方言,指披在身上。
江离:宋代吴仁杰著《离骚草木疏》注:江离,芎苗也。芎,产地很多,其中*有名、药效*好者产于四川,故又称为川芎。生长形态状似芹菜、香菜,植株有特殊香气,属伞形花科。
辟芷:白芷,一种香草。
纫:连缀。
汨(yù):水急速流淌的状态。
【释意】
我有着华美的内在,又有着毓秀的风姿。
时常披着香气氤氲的江离和白芷,又将秋兰连缀成佩饰。
只是时光匆匆不停留啊,唯恐今生迟迟等不及。
楚辞是一片幽深广阔的大森林,走入这片森林,可以取道古人的旧路,也可以找一些轻松自然的山林小径。我自己在旅行的时候,一般情况会沿着已知的安全的畅通路线去看看自然世界展现在眼前的宏美景观,但有些时候,我也会独自走上少有人走的弯道,去把握人烟稀少的丛林中草木四时变化的细节。从某种意义上,对一些自然景观的深刻记忆,都是由景色中的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刻画到我的脑海里来的。
读楚辞这样活生生的人文世界、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精美合体,*初走上的是一些前人大师所开掘出来的大道,这些大道既像奔涌的流水又像强劲的血脉,因此,我曾把楚辞既想象成一颗怦怦跳动的心脏,又想象成天山之巅的天池。
不经意间顺着楚辞里草木山河的小径,也就是说顺着诗人曾经凝视过的那片自然,走入楚辞这片大森林,这也是顺从了自己的本性,符合一时一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喜好。因为要写《香草美人志——楚辞里的植物》,我正爱着楚辞和屈原。读楚辞的时候,懂得一点美好而又陌生的文字背后的生命,时常会恍惚,仿佛自己既接近诗人曾经跳动过的脉搏,又接近诗人备受煎熬的内心世界。就诗人本身来说,他的生命天空上布满了铅灰色的阴云,很多时候甚至充满了雷鸣电闪,但他用生命努力开拓出的则是一个晴空丽日、生机勃发的世界,这个世界由精神的力量所突破和保留,它以一种精神上固执而又坚定的喜悦,为着理想,为着良知,为着生命不可失去尊严的那份自由,让所有人感觉到自身内心的一份曾经沉睡正等待醒来的血脉和这种精神是同源的。
在楚辞*华美*端庄的《离骚》的丛林里,所遇到的**片叶子是江离的香叶。因为它是由屈原的心灵之手所亲植,所以,当我的灵魂坐在它旁边的时光土台上小憩的时候,它部分地唤起我对自然世界的好奇,部分地唤醒我灵魂深处对曾经有过的一个神秘世界的想象。长在自然界的江离对人类世界的纷争变化是漠视的,但融入人的血液中的江离则倾听并抚慰着我们内心的激荡和哀愁。
江离,古名叫蘼芜,又叫芎,古人说“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从中可以揣摩出一点点江离名字的由来:它生长的环境一定远离江边和水边。但这仅仅只是说出了江离的野生状态。伞形花科的植物一般都具有特殊的香味,大多和人的饮食调味紧密相连。作为伞形花科的一员,江离很早就从山野荒地上被人移种到家园,被驯养培植成蔬菜一类植物。除了可以吃,芳香植物所散发的香味里包含着安神醒脑的奇效。江离,“其叶倍香,或莳于园庭,则芬馨满径”,拥有这样一个芳香满园的院落,安静,平和,安逸,自然,充满着宜人的笑语,飘荡着心中散发出来的和自然世界相互呼应的清香。这是多少人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
“华美的内在,毓秀的风姿”,这是中国人对生命姿态达到自由的一种追求,要求内在和外在的形式与内容上的完美结合。当我们讨论生命自由的形态的时候,西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和东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的生命自由指的更多是对个体生命的自由舒展,只要不影响到他人的生存和生活,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东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则有强烈的道德约束在里面,生命真正的自由是在生活世界里对生命从容的把握,在心灵世界里则是一种合乎道的对个人在心性和精神上的不断修缮,这是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对生命自由的认知,在楚辞里能清晰地看到这种认知的源头。华美的内在,毓秀的风姿,附着在植物上表现出来,就好像含香而立的一个人。现代大多数女人都会使用由植物香料或者矿物香精提纯调和出来的香水。香风扑面,这也成了女性之美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楚辞里自然草木中飘出来的清香的一部分含义到现代已经被我们遗失,我们忘却了这清香里包含的德行,而只把一点点生活姿态和欲望的诱惑展现出来。先秦佩香而行,不仅仅暗含着个人形态之美的外放,还有心性道德上的一种合乎法度的展示,那种香是有标志的,标志着你是个有君子风范的人,你美好的品格正像迎面扑来的馨香可人的风。
史书记载,“托名汉相,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蘼芜香草,可藏衣中”,在朝堂之上,和群臣纵论天下的时候,宽大袖袍里拢着精工包扎好的几把江离。或许这也可看成楚辞传统的一种延续。
韩育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于甘肃小城秦安,从小熟悉山野田间的花草树木。渐长后出游深圳,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喜欢在网络中写字、交游,为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版主。读书随笔《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在天涯首页被推荐阅读,成书出版之后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唐诗选读 本书特色 《北京开放大学经典读本系列丛书》以“立足大众、传播文化、美美与共”为宗旨,旨在面向广大的大众读者传承和共享优秀文化成果。丛书是启迪智...
当代散文-孙犁散文集集 本书特色 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当代散文-孙犁散文集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
鲁迅论人生 本书特色 鲁迅在其作品中为中国人画像,他的小说生动逼真地画出了“国民的灵魂”,他的绚烂精粹的杂文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人史”。他是举世公认的*了解中国人...
古典小说漫稿 本书特色本书是吴小如先生的一部小书,对诸如三国、水浒、红楼、儒林外史等小说的一些评论。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唐代传奇简介》等6篇分别收入了《中国...
乐腔-陆春祥杂文自选集 本书特色 本书《乐腔:陆春祥杂文自选集》精选了陆布衣70余篇杂文精品。文集秉承了他一贯的创新精神,创造出嬉笑谐侃、绵里藏针的杂文风格。全...
相处艺术-一碗汤的距离 本书特色 《读者丛书》推出十周年纪念典藏版,纪念了近十年,80后人群成长道路上的《读者》精选,在这些选出的文字里,蕴含了这个时代人的成长...
林海音文集3-爱情的散步 本书特色 她的小说和散文,往往都以家庭为背景,包括小孩、女人、婚姻的描写,由于平日细心观察,对于各种琐碎的情节,均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林...
冰心卷-寄小读者-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寄小读者》精选现代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冰心的多篇散文随笔代表作,据内容分为六辑,包含了其对人生的感悟、...
小丑之花 本书特色 ?太宰治《人间失格》创作原点。 ?我打从骨子里是个小天真。唯有在天真中,我得以暂时休憩。 ?如果《人间失格》是地狱的咏叹调,那么《小丑之花》...
守望精神 内容简介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
高尔基集:不合时宜的思想 内容简介 本集中收入了我国读者以前未曾读过的高尔基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发表在俄罗斯也只是*近几年的。这些作品有政论文《两种灵魂》、《不合...
韩少功作品系列:西望茅草地 本书特色 中短篇小说集(1978-1984)韩少功以《月兰》(1978年)《西望茅草地》(1980年)《飞过蓝天》(1981年)《风...
大国之魂 本书特色 处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就是这样一只英勇善战的远征军,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这也是当时一代军人的悲哀,回国无门,台湾当局...
《科技文书写作》内容简介:科技文书是记录、总结、描述、反映、交流、传播、普及科技成果的必要手段,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
闲情偶寄(2018版) 本书特色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文学家李渔的代表作,既收录其一生戏曲理论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他在居室、器玩、种植、饮馔、颐养等方...
胡适精选集 本书特色 书中精心选取胡适一生所著的诗歌、演讲、戏剧、学术论文等作品,是一本*真实还原大师笔触和心境的知识读本。胡适的诗作、演讲和文学论著,代表着民...
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合山究(GoyamaKiwamu)劃時代經典論著明清婦女文學史、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卓越貢獻,深受學界推崇《明清時代
余事若觉-周振鹤随笔集 本书特色 周振鹤所著的《余事若觉(周振鹤随笔集)》收入周振鹤先生学术研究之外的随笔三十余篇,是周先生近些年对于学术与文化的一些反思。包括...
民国史事 本书特色 本书为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先生晚年的史论随笔文集,所选内容涉猎广泛,从国父孙中山的种种,到对影后胡蝶的回顾,从武昌首义**枪到抗日战争的纪...
法国与德雷福斯事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事件”。书中大量引用当时的文件、档案、书信与报纸,让读者重回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19世纪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