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菌以不可抗拒的方式闯入人的生活,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万物灵长,而是需要虚心学习如何与之相处的自然界一员。
高士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的科学普及教育事业,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他的生平事迹和科普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引导青少年和中华民族走向科学的未来。为了纪念和表彰高士其先生的贡献,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士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704的小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这样一位科普巨匠的文章,值得一读。
细菌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高士其先生撰写的29篇科学小品,说的都是生物界的琐事,如细胞、细菌、气味、鼠疫等,却篇篇与人相关,透着科学与哲思的光芒。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人生七期》《人身三流》《病的面面观》等。
人身三流 中国的民众不知流了多少泪。 我由泪想起汗,由汗想起尿。 这是贫民窟里的“三宝”,却不为一般人所重视,因此我愿意替它们宣传宣传。 泪在灾民难民眼眶里狂涌,汗在车夫工人的额角背上怒奔,尿在黑暗的角落打滚。 这是三种有生命的水啊,被压迫而向体外逃亡,所以我称它们作“人身三流”。 人身所流出的水,固不只这三种,而这三种却是*肯抛头露面,而且爽直,不稍存退缩之心。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以为地位尊崇者,他的一切就高人一等。因此,在这人身的三流里面,泪的位置*高,也可以自称为上流了。汗的位置,上上下下,几遍于全身,只可称为中流。尿呢,那就是被人所贱视的下流了。 尿之不如汗,汗之不如泪,似乎是当然的道理。 所以古今诗人雅士,吟诗作赋,免不了说一两句伤心话,不是断肠,就是落泪,几乎非泪不足以表其多情。泪总是多情的产物罢。于是泪就可比茶一般的清高了。 一到了汗,他们就有些讨厌这个了。然而诗人到了夏天就有苦热诗了,在苦热诗里,又似乎非汗不足以写其苦。 至于尿,这卑鄙下贱的东西,用它骂人出气还可以,绝不可以入诗文,就是俗人的谈话,也都极力避免用尿字。 其实,这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我们都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所蒙蔽了。 尿、汗、泪三者都是人身的外分泌,干净时,一样的干净,龌龊时,一样的龌龊。 察其来源,它们都是从血液里面逃出来的流民。 观其内容,尿*丰富,汗次之,泪*淡泊。然而都是一样的带点儿酸性的盐水,都含有一些“尿素”之类的有机化合物,还有别的,这里暂不提。 论其功用,尿*伟大,汗副之,泪就在可有可无之间了。 泪的故乡是在眼角和鼻骨之间的泪器。泪时时都伏于那泪器的门口观望,有时出来巡逻,洗洗眼珠,清清眼皮,偶尔堕入鼻子的深渊,无底洞,就成为一种鼻涕了。 泪在心理上颇占地位,人都认为它和悲哀的情感有关系,这是因为泪器的细胞,和大脑派出的神经有直接联络罢。然而有时笑也会出眼泪;眼睛受了辣椒、烟雾的刺激,也会出泪;又有所谓流泪弹(催泪弹)之类的毒品,专使我们流出大量的泪。这可见泪实是眼睛的警备队、保护者了。 人本是流泪的生物。自初生到老死这一个过程中,流泪的机会真多着哩。但,中国人的眼泪是用得太滥了,各自为一身一家的疾痛,而流出一点一滴的泪,那泪是弱小而无聊的。 现在我们东方**古国的悲剧,已一幕一幕地揭开了。我们要学春秋战国时代,荆轲和高渐离二侠士那样慷慨悲壮地流泪。我们希望拿四万万大众的热泪,来掀波翻浪洗净国耻。 然而泪终究是弱者的武器,单靠它来救亡图存,那力量是太薄弱了。 泪之后,还须继之以汗。 汗的原籍是皮肤里面的汗腺。全身的皮肤,除了外耳道、包皮、龟头之外,都有汗腺,而以手掌足底的汗腺为*多。人身皮肤汗腺的总计,大约在200万以上罢。 汗腺出汗的多少是没有一定的。这要看四周空气的情形,寒暖如何,干湿如何。多跑多动,也会出汗。有时人们受了突然的惊吓,也会吓出一身冷汗来,汗也被情感所支配了。据说,在平时,就是穿长衫的人们,平均每24小时,也要出汗2~3升。这是皮肤受了衣服的包围,那里面的热气,常在32℃左右,所以无形之中,时时都在出汗了。 不过,这汗不是水而是汽。大约要过了33℃的“界点”,汗气才一变而为汗水。 汗水和汗气的分界,也可以说就是劳力和劳心的分界罢。 汗水里面的宝贝,除了盐和水之外,还有尿素、尿酸、肌酸、石炭酸、蛋白素之类的杂烩。而以尿素的成分为*主要。 刚洗完蒸汽浴,或经过一番强烈的运动之后,满头满身,淋淋漓漓,都是热汗,而那些汗珠里面,尿素的成分,就顿时增加了许多。 有的人听了这话,就有些不愿意,而且不大相信,以为尿素这下流东西,也配在我头上身上作威作福哇。 然而这是生理上的事实。 原来尿和汗还是亲家,尿之尿素减少,则汗之尿素加多;汗之尿素少,则尿素都跑回尿那边去了。而其来去的主权,则由大脑派有特别神经,暗中操纵。 尿的历史就复杂得多了。现代疾病的诊断,又往往非作尿的检查不可,都是想从尿水里,追寻出疾病的脏物。尿的出身,虽甚下贱,它的先前行状,又极神秘,而它却是牺牲了自己而出奔——有的说是被压迫而逃亡——调和了血液,保全了全体,大有功于人身。将来如有空闲,也拟替它作一篇正传。这里所要谈的,不过举其大概罢了。 它的大本营是肾,膀胱是它的行营。 肾是一副多管的腺,俗称腰子,又号腰花,常常被人误认为男子生殖器的睾丸。其实睾丸自是藏精之宫,而肾却是尿的制造所了。 在这每个制造所里面,约有200万颗小球——肾小球——无数微血管密密地分布于此。 这么多的肾小球,又都被小球囊所包围。小球囊和肾小球之间,只隔了两层薄薄的膜;一层是微血管的外皮,一层便是肾小球的外皮。 那小球囊的空间,就是尿管的起点。 尿管起初是弯来弯去,千回百转,所以叫作盘曲的小管,后来才变成直直的一条,出了肾,直通尿道,而达于膀胱了。 肾,这制尿局,其结构是如此细微而繁复,于是生理学者,研究了再研究,在显微镜下,眼都看红了,还是纷纷论战,各执一说,还不能解决尿是怎样制造的这个问题。 有一派说,血一到了肾小球的微血管,因受大血管里的高血压所迫,只得透过了那两层薄膜,到了小球囊的空间,而变成尿。可是那尿是太稀了,于是当流过了盘曲的小管的时候,在途中,就有一部分,又被两旁的外皮细胞所吸收了,其余的渐渐成了浓尿的本色。 又有一派也承认,尿是血所滤过的东西。不过,他们以为,在小球囊的尿,还不是完整的尿,而只是些无机盐和水,所以稀。后来,在盘曲小管的途中,又有一批尿素、阿莫尼亚之类的有机物,从两旁的外皮分泌出来,加入尿的洪流中,于是就浓了。 这两说,各有其道理,其试验根据,等他们决定了,再叙罢。现在我们只认尿是血的后身就够了。 血是*受人敬重的,我们又怎么太看不起尿呢? 尿是有时而酸性,有时而淡。这是间接受了食物的影响。吃肉的人,尿是酸性,吃素的人,尿近于淡。尿若变成了碱性,那是细菌这小贼儿的恶作剧。 尿的内容,除了守本分的无机盐和水之外,杂色的分子极多。主要的当然是尿素。其余还有尿酸、肌酸、马尿酸、草酸、硫酸盐、氧化酸、氮化酸、氮气、碳酸气、尿色素、尿胆素,各有各的来历与背景,还有有时列席有时缺席者不计外,真是济济一堂。这些名目都是抄自一位化学家的记录。 然而有人读了,就要生疑了。那姓马的尿酸怎么也会杂在里面,人尿里难道也会有马尿么? 本来科学名词都有些奇特,我们若认真起来,就很吃力。马尿酸,本是吃草的动物如马之类的尿中所常有。人及吃肉的动物,难得有。但人若常吃素,尿里就来了大量的马尿酸了。 反之,尿酸乃是吃肉的记号。所以尼姑、和尚之流,若开了荤偷着买肉吃,尿里面马尿酸的成分变成了尿酸,这是瞒不过实验室里的化验员啊。 尿的质既是这样琳琅富丽,尿的量也很可观。成年男子在24小时之内所分泌出尿的总量,通常都有1500~1700立方厘米之多。当然水喝得愈多,尿也就愈多,喝了茶、咖啡之类的饮料,尿也较多。这是常人所知道的。尿实是血过剩的去路啊。 然而,有人就要问了,尿何以恶臭难闻,它不是屎之流么?这又是传统的误会了。 尿与屎并论,是尿百世之冤恨。屎是食物的渣滓,和以胆汁,又有粪臭素、硫化氢之类的臭物,细菌成兆成亿地在那里寄生。虽居人身的腹地,并未曾受人肉的同化。 尿是血的分泌。血清尿也清,血浊尿也浊。血糖有过剩,而尿就成为糖尿了。 尿的本味,就是阿莫尼亚的本味,是一种单纯的药味,昏迷的人闻了,还可以大醒。 尿所以恶臭,是离了人身之后而变成的。这不是尿之本身的罪状,而是细菌的罪状。让细菌吃饱了的东西,就是汗,就是泪,就是血,就是肉,有哪一件不臭呢? 独于尿,而*看不起,这是下流者的不幸。 中国贫民窟里下层的民众,也被人看不起了几千年了。 泪也竭了,尿也尽了,只有汗还多可以流。 多喝些革命的水罢!多喝些抗敌的酒罢!澄清民族的污浊!流出四万万人的血,使全太平洋的水变色! 1936年2月20日南京 ……
高士其(1905—1988),中国著名科学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菌儿自传》《细菌与人》等。
传统文化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
科学启示录 内容简介 《科学启示录》由中国科协和17创意机构联合制作,该片追寻科学文化形成的历史轨迹,以16世纪中西初会和近代科学革命发生为开场,直至21世纪中...
《技术的本质(经典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布莱恩·阿瑟所创建的一套关于技术产生和进化的系统性理论。是打开“技术黑箱”的钥匙,
图形星的怪样国王-好玩的数学绘本 本书特色 《好玩的数学绘本》**辑共10册,涉及“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规律与逻辑”“时间与测量”“统计与图表”等基础数学...
船的故事-从独木舟到远洋邮轮-珍藏版 本书特色 截至2015年,德国共有70余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60余人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奖项。分析其中的原因,肯定有很多种,...
《书法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内容简介:《书法的故事》沿着书体、书写材料、书法名家三条线索,回溯了汉字书法的源流,重点介绍
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彩色图解版:地球万象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行星地球;地球内部力量;地貌塑造;地球上的水;大气过程;地球气候;生态系统等。21世纪十...
科学原来如此--看·星星是咋回事(四色) 本书特色 于启斋编* 的这本《看星星是咋回事》主要介绍小朋友所见所闻的一些天文知识,包括形形色色的星星,这里所涉及知识...
《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下一步是什么》内容简介:本书内容源自不同研究领域的18位青年科学家,不仅介绍了他们各自所在领域的新
动物探索-1-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一年级适用 本书特色 动物是生物,科学家对生物的划分有其特别的依据,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这些动物的...
时间是什么 内容简介 时间是什么?下课无聊读科普系列**辑!解决难倒圣哲圣奥古斯丁的小小问题。日本著名学者池内了教授教给你的**本时间书。《时间是什么》追溯了科...
鼹鼠当医生-鼹鼠的故事 本书特色 《鼹鼠的故事:鼹鼠当医生》:畅销全球五十多年的经典图书,荣获多项世界大奖的传世之作。“鼹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画家兹德内克·米莱...
七天玩转趣味几何 本书特色 20世纪的科普经典之作,中学数理化的通俗风趣讲解。数理化的趣味学习法集锦,揭示数理化学习的“奥秘”,打开科普世界的大门。全球销量超2...
《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伽利略的手指》内容简介:在这本杰出的阐释当代科学核心思想的著作中,彼得·阿特金斯盛赞了伽利略极具
《追捕祝融星》内容简介: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
世界最美丽的560种动物 内容简介 在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球上,同时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的种类繁多,历史悠久。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世界上数以万计的动物已经消亡...
本书英文原著是一部阐明生物化学原理的科学名著,第1版发行于1982年。1993年出版的第2版,是对第1版的章节进行部分修改和重组。2
想以轻松娱乐的方式,通过亲手实践来学习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吗?打开本书,你就踏上了电子实验项目制作的全新旅程。书中一系列令人
《算法与数据中台》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依据在Google、Facebook、新浪微博及滴滴出行等中美一流互联网公司的实际工作经历,对算法技
《印象手绘:室内设计手绘线稿表现》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解与室内设计手绘线稿表现相关的知识,将设计与手绘表现相结合,希望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