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团结凝聚人心/毛泽东伟人生平纪实系列丛书》讲述了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既具有一代伟人的优秀品格,同时也富有一个普通人的人情冷暖。“毛泽东伟人生平纪实”娓娓讲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故事,以生动真实的瞬间影像,浓情饱蘸的挚文述说,真实再现毛泽东的身世遭际和悲欢离合,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从不同角度完整、立体地凸现了毛泽东的伟人凡影和伟人风采。
郭德宏、陈登才、钟世虎著的《毛泽东团结凝聚人心》以鲜明地概括了毛泽东的成功之路——凝聚人心。毛泽东善于赢得人心、凝聚人心,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洞悉历史发展潮流,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走向,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意愿心心相印。他把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按照正确的方针路线,以恰当的政策策略,分期分步骤地适时加以实施。这中间凝结着他不同凡响的智慧和独有的人格魅力。
《毛泽东团结凝聚人心/毛泽东伟人生平纪实系列丛书》:全面考核正确评价美国人卡罗林-威尔斯·霍登编写了一本《世界幽默选》,在《人才》篇中有一段讲,一个政治家对一个哲学家说:“聪明人真难找啊!”哲学家说:“的确,因为只有聪明人才能了解和发现聪明人。”这句话道出了人才的发现必须有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在我国把善于发现人才的人通常比作伯乐。关于伯乐的地位,汉朝政治家桓谭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认为世界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可以说是经验之谈。事实证明,千里马是常有的,关键是发现它。在生活实践中,一项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能否发现人才和善用人才。在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总结党的干部工作经验,集中全党的智慧,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在识人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方法。这些无疑是领导工作中的宝贵财富。毛泽东的识人艺术,是整体的、历史的。整体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体。在整体的各要素中,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原则,即“德才兼备”。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等文章中指出,几万万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斗争,必须有计划地培养干部,否则就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贯彻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富于牺牲精神,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积极肯干,不谋私利。要求党的干部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水平,要有政治远见,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识人要有方法。这一方法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要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这就是说,识人要坚持用全面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和方法。只有全面地看人,才能正确地评价人,做到看人从大处着眼,取人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如何辩证地对待长处与短处,做到扬长避短,这不但是科学,而且是艺术。所谓要全面看人,就要对一个人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把握。既要考察他的素质情况,如智商和情商;又要了解他相应的背景情况,如学历、经历、特长、优势和不足等。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其本质,发挥其特有的才能。通过全面地去认识一个人,其目的就是发现其专长,加以使用。要历史地看人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识人的特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如在战争时期,所侧重的才主要是能打仗,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而在建设时期的才,毛泽东则强调干部要学会搞经济工作,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做到“又红又专。”二是把一个人的历史情况和现实表现结合起来观察。历史对现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公认的道理。对一个人的历史进行考察,来认识他的现在,其意义在于防止就一时一事下武断的结论,导致误用一个人或浪费一个人才。动态的观点就是要求从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把握问题。就识人来讲,不能用静态的方法,要用动态的方法。因为世界在变化,人也在变。对变化中的人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对他进行考察,及时地加以培养和教育,做到升降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用人的过程中识之以德才,用之以诚,纠之以法,赏功罚罪,使之向上,不敢为非。所以,认识一个人,不要凭一时一事,而要从历史上、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以避免识人过程中的片面性。识人虽难,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原则方法,并有相应的程序、相应的配合,识人的难度也就迎刃而解了。识别干部是选拔和使用干部的前提。要选拔好、用好干部,首先应有识别人的艺术。只有对人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地选拔和任用干部,做到知人善任,把每一个干部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去,充分发挥他们专长和才干,团结广大党员和群众,使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看人客观对待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必须要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这个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干部。只有全部的历史和全面的工作,才是干部的全部的实际情况,表现着干部的德才的全貌和整个发展过程。以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为根本依据,并将其同一时一事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识别干部。识别干部要防止主观片面性,也要避免表面性。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更不能被某些假象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识别干部的客观性,并能在实践中用其所长。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正是用这一方法,把很多有才干的干部安排到了恰当的领导岗位,以整顿纪律,凝聚革命力量,壮大了党的队伍。1928年,朱毛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有一次,攻占了永新城,根据当时的情况,久占该城对红军不利,于是决定撤出。当时驻守永新城里的是红二十一团,它的老底子是秋收起义编组成的工农革命军**团。一听说要撤出永新城,部队违犯党的政策纪律的事,全都“亮相”了。干部里面,有些人旧军人习气复发,出现了逛窑子的、斗纸牌的、搜俘虏腰包发洋财的种种不良现象。在对待工商业者上,一些人采取了“一律没收”的行为。商店里的东西乱抓乱拿,连小商小贩的理发挑子,也滴溜当啷地挑出城来了。……
隐于幕后:苏联与朝鲜战争: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korean war 本书特色收冷战格局的影响,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主要...
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
真历史在民间-追寻一个人类大种群的心灵轨迹 本书特色 这是2014年期间的一声呐喊,也是对习李新政的试底。—港媒《南华早报》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抱怨?中国人的火...
奚原九十选 目录 自序**部分三十年代救亡运动与新文艺活动文选“救国必须读书、读书便是救国论”法西斯蒂与电影《金时计》之话人事合一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的京沪、...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伟大的党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
社会主义通史-第三卷 内容简介 本选题2001年8月3日选题论证会通过,当时名为《科学社会主义史》,选题为我们自己提出并做出初步方案,约请中央党校组织专家撰写,...
从政之道精粹 本书特色 《从政之道精粹》囊括从改.佐治、执法、修身之道,是对历代从政者切身智慧的提炼。其中方圆并用的通达,求合于中的法度,既是为政理民的智慧,也...
政策执行:权力运作与社会过程 本书特色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发展必须同时驱动的两艘巨轮。2005年底,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备受政界和学界的重视。本...
国平论天下之治国理政 本书特色 《国平论天下之治国理政》中“国平”评论以“权威”“快捷”...
甲午战争的千条细节 本书特色 作者所作1000条微博讲述甲午战争的历史细节,在网上互动非常热烈,本书特此辑录成书,从中日外交战、情报战、舆论战、国民、军人、军事...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世纪文库 内容简介 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著名历史学家孚雷尝言,大革命的历史学家都是有色彩的,他们在陈述观点的时候必须事先作出自己的判断...
《女生呵护指南》内容简介:从“大姨妈”的初次拜访开始,女生就和这位“亲戚”有了扯不断的关系。从小女孩逐渐成长为魅力女性的过
历史与人像:历史与人像 教育与脸谱 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本书特色 李敖是当代中国*具人格魅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之一。李敖先生的笔墨生涯历60余载,存世著述甚...
凌志军文集: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 本书特色 《凌志军文集: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是中国**部系统研究人民公社历史的纪实著...
自由与权力 本书特色 1)自由主义预言家和史学大师阿克顿勋爵作品阿克顿是自由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担任过下院议员,在曾四次当选的著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任...
清代民间妇女生活史料的发掘与运用 本书特色 本书以清代以来民间妇女生活为研究对象,探讨两方面的主题:一是妇女生活史料的发掘;二是探究身处于不同地域社会的妇女,她...
经学、政治与现代中国 内容简介 从中国古代经世致用之学的形成发展和主要思想主张方面,结合现代中国的政治国情,讲述作者自己的治国之道:中国道路并不必然地包含西方的...
巴林-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 本书特色 杨伟国、王雁芬编著的这本《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巴林》全面介绍了中东国家巴林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教育、风情民俗、名胜...
抉择与分歧-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胜利的反应 本书特色 《抉择与分歧: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胜利的反应》,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职业外交人员,马丁在书中...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 本书特色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