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为汇总并疏解中国儒者之思想,以呈现中国儒学发生及发展的脉络。具体来讲,儒学之发生有其“文化土壤”之总体的原因,亦有其思想家个体的原因。就前者来讲,唐、虞及“三代”历史文化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为思想家提出了问题。就后者来讲,孔子与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以“仁”为核心,以“恢复周礼”为目标,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答案,从而成为儒学理论的原点。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仍在发展,时代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当时的儒者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延续着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该书之写作,即意在对古代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进行汇总并疏解。
《中国儒学史(套装上下册)》:第二节《中庸》的主要思想《中庸》原是《礼记》的第31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即子思所作,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分上、下两篇。根据徐复观的说法,上篇的作者为子思,其中杂有门人的话;下篇的作者为子思的门人,门人将《中庸》编订成书。①宋代儒家对《中庸》非常重视、推崇,北宋程颢、程颐将其从《礼记》中抽出来独立成书;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和后世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庸》,“诚”不仅表示诚实、善良的品德,而且具有本体意义。一个方面,“诚”乃使物成其始终的“生生之道”。《中庸》日:“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②因此,“诚”乃实体义的“本体”;由此“本体”,物得以始终,世界亦得以始终。《中庸》日:“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③另一个方面,“诚”亦是可以被认识的,由此认识,不仅可以尽众人本性,而且可以尽万物本性。重要的是,人还可以依此认识参赞天地、生养万物。《中庸》日:“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④基于上述两个方面,在《中庸》,“诚”乃“天之道”。其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①尽管“诚”乃《中庸》的本体概念,但《中庸》的宗旨和核心概念是“中庸”。在《中庸》,“中庸”非常重要,它即高明即中庸,即普遍即特殊。由此来讲,“中庸之道”既“大”又“小”。《中庸》有言:“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②那么,何谓“中庸”呢?“中庸”作为一个度的概念,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佳状态。因此,“过”与“不及”都是失之一偏。具体来讲,“中庸”展开为“中”与“和”两个阶段:“喜”“怒”“哀”“乐”等隐而未发之时叫作“中”,显而已发且全部符合节度则叫作“和”。反过来讲,“中”指“喜”“怒”“哀”“乐”隐而未发故“无过”与“不及”的状态;“和”指“喜”“怒”“哀”“乐”显而已发但都适度的状态。《中庸》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③而且,因为“中庸”亦有绝对与相对的问题,故而需要时时处处都保持“中道”即“时中”。《中庸》记载:“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中庸”,《中庸》还说: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⑤就内容来讲,《中庸》尽管以“诚”为本体,以“中庸”为宗旨,但所强调者在人的道德属性,其落脚点在道德修养上。……
程志华,1965年生,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教指委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哲学教指委主任委员、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儒学和中西比较哲学。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史哲》等著名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著有《台湾“鹅湖学派”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儒学史》《牟宗三哲学研究》《困境与转型》等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7项。《牟宗三哲学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分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第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台湾“鹅湖学派”研究》获河北省第九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困境与转型》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生于1974年,江西樟树人。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2011-2012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历史学部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在中国宗教史与思想史、丝绸之路文化史...
新工党.新福利国家?-英国社会政策中的第三条路 本书特色 本书虽然着重于讨论具体的政策问题,但由于注重了对涉及社会政策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梳理鉴别,它实际上是一本把...
龙影-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本书特色西方世界的中国观念有着丰富的思想根源。从古到今,许多西方人在他们的*述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对中国的看法。何辉编*的《龙影...
中国近代流民(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整体性研究与区域性研究相结合的手法,对流民现象发生的原因、流民的空间和职业流向、流民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效应、近代中...
权力与责任:构建跨国威胁时代的国际秩序(精装) 本书特色 21世纪是一个充满跨国威胁的世纪——经济动荡、气候变化、核扩散、冲突、贫穷、恐怖主义、疾病,不一而足。...
《新战国时代》一书,以对话的形式,深入分析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所产生的影响,试图勾勒出伊拉克战争之后全球政治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 本书特色 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2019年9月开始,为了配...
《农村儿童的方言生活和教育研究》内容简介: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对农村儿童开展地方方言教学,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言教育
湘军援鄂战史 本书特色 《湘军援鄂战史》详记了1921年7月末,湘军援鄂,驱逐湖北督军王占元的战争起因及其经过。《湘鄂川鄂战争纪略》分为《湖北大兵变纪略》、《湘...
《大国游戏》内容简介:一辈子没当上正职的鲁隐公,努力工作获史官认可,成为《春秋》纪年第一人。小时候妈妈不疼,长大了领导不爱
干部选学大讲堂-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课程选编-第3辑 本书特色 《干部选学大讲堂: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课程选编(第3辑)》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代...
中俄关系通史 本书特色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中俄关系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出版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专题研究和断代史两类。专题研究著作主要涉...
永不消逝的幽灵-重读《共产党宣言》 本书特色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撰写的纲领。在这个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
日本老年人的生存困境-来自一线的报告 本书特色 《日本老年人的生存困境——来自一线的报告》由结城康博和嘉山隆司编著:“善终意味着一生的幸运”而现在日本的养老人群...
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 本书特色 关于什么是*佳生活方式及其政治体现,理性与信仰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亚里士多德的*佳政制学则揭示了这场几乎为人遗忘但又无法调和的纠葛...
《锦瑟无端五十弦》内容简介:本书通过诗词、歌曲、戏曲、电影等解读《广陵散》《二泉映月》《彩云追月》《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
这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最辉煌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不乏失败的英雄,不乏韧性的反抗,不乏敢单身鏖战的武人,不乏敢
细菌战-生化武器的黑暗世界 内容简介 您想了解什么是细菌武器吗?您想知道研制、开发细菌武器幕后的故事吗?……由《纽约时报》等3位资深记者,即本书的作者经长时间调...
国殇第一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本书特色 日军在中国土地上为疯狂的战略进攻阶段,是“九·一八”至武汉会战结束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承担着正面战场作战,...
各国特种部队格斗术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美国“绿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格斗训练;前苏联特种作战部队格斗训练;法国“红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格斗训练等。各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