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模式的创新,不断催生新的事物,微博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微博的出现深刻改变了过去由传统媒体掌控政治舆论的格局,每个个体获得了面向社会发声的机会。在中国,微博不再是简单的社交工具,也不再是传统舆论的一个补充,已经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舆论场,更被公认为新时期的“媒体之王”。伴随微博出现而兴起的“微博问政”,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政治民主的一种新型社会实践,与此同时也给执政党及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微博和权力的互相适配过程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式的改革与发展。因此,研究“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学者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当代人文经典书库》围绕“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这一主题,主要包括“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微博问政”与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群众路线、“微博问政”与执政党反腐体制机制的创新,“微博问政”与政务微博的运营管理、“微博问政”与官方媒体的角色定位、“微博问政”与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和引导、“微博问政”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微博问政”与国家舆论安全体系的完善、“微博问政”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传播现状、“微博问政”与民主党派的角色定位、微博舆论场中的民粹主义和网络谣言等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当代人文经典书库》:美国学者弗兰兹·舒曼曾说:“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性斗争登上权力地位,创造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无论伟大的人物,还是平庸之辈,都在用组织化了的政治权力达到不同的目的,演出人类的戏剧。他们在重建一个伟大的国家,约束着她的人民,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打下了增长的基础。共产党中国犹如一栋由不同的砖石砌成的大楼,她被糅合在一起,站立着,而把她糅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识形态和组织。”①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有一种主导性或者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是执政党重要的执政资源和手段,其作为“软国家机器”,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以及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主导地位的仍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形成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同时又允许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存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一元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并存,构成了中国现代化模式下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虽然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实现经济飞速增长以及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放弃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他们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一种误读。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上一直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科学指南。随着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与普及,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网络舆论规模与影响也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重要平台。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①而“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③根据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指出:中国的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成为用户增长*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大国。④根据微博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2.82亿,连续九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长,其中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0%,表现抢眼。基于网络而兴的微博,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政治生态。“任何媒介形式的发展,或者说任何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都无法逃脱政治因素的纠缠。”……
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 本书特色 《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是一部历史写给现实的时事教科书!几位80后作者任冲昊和王巍等,用他们的笔描摹过...
2050-中国的区域发展-中国至2050年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报告-中国至2050年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报告 本书特色 《2050:中国的区域发展(中国至2...
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本书特色 程中原、李正华、王玉祥、张金才所著的《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人民联盟文库)》内容简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内容简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人会演绎出不一样的爱情。人格是爱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 本书特色 1.2011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2.社科院“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研究课题组历时十年的*终研?成果...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本书特色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书于1980年由求实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汪筏先生,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师从陈寅恪。其毕生从事隋唐史研究,他的...
东汉时期.三国.西晋(晋)时期-中国战争史-第二卷 本书特色 《中国战争史》的作者武国卿曾受叶剑英元帅鼓励,几十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战争史,写成了这部有着学术补白意...
反法西斯-八路军大反攻纪实 本书特色 《八路军反攻纪实》是一部文学战争类小说,本作品主要描写包括红军局部反攻的开始、盐阜反“扫荡”作战、太行反“扫荡”作战、冀东...
国家形象对外宣传论文集 本书特色 通过研讨与交流,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对全球传播中的新闻报道框架和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作好国际传播、...
江泽民文选 第一卷 本书特色 《江泽民文选(第1卷)》是江泽民编著的,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文选 第一卷 目录 设置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一九八0年八月...
在这本具有启发性的回忆录中,麦克里斯特尔排除怨恨或报复,客观地探讨了他职业生涯中的重大争议事件。他客观地结合历史、领导理
美国黑室 本书特色 20世纪20年代,雅德利领导了美国历史上dy个和平时期的密码局,即今天国家安全局的前身。这个由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提供资助的机构,被称为MI-...
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第七辑(2009/10) 本书特色 《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7辑)》: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第七辑(2009/10)...
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 内容简介 《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揭示汉唐历史变迁中地方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有裨于破解世界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并将国家权...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下 本书特色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选入乔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有关民主与法制工作的重要讲话、报告、谈话和文章共102篇,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相...
香港治与乱-2047的政治想象 本书特色 香港为何曾陷入政治乱局?“一国两制”缘何不能是“一国两治” ?港人的“国家认同”为何备受关注?香港在“一国两制”五十年...
朝鮮戰爭並非始於一般人所熟知的1950年,結束於1953年。作者根據美國國內最新解密檔案以及截自北韓的秘密資料檔案,重構了朝鮮戰
世界名枪108 内容简介 108种工艺精湛、式样独特、威力惊人的世界经典名枪,将在本书中逐一呈现。我们遵循众多读者的基本认知习惯,把它们分门另类地归纳起来,将众...
宋代路分长官通考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巴蜀书社出版★ 由历史学家李之亮编写★ 资料翔实、全面,查阅方便★ 2003年一版一印 《宋代职官通考》系列,...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垫·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杰出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