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关系是一座宝藏,它蕴含着无数线索,能够解答深深触动每个人心灵的疑问—— “我如何成了今天的我?”
●我们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的角力,为何会在我们成年后重现于我们和其他人的相处之中?
●为什么我们明明讨厌父母的某些行为,却会无法克制地将其施加于自己的孩子?
……
本书作者心理学家及专栏作家罗伯特·凯伦博士,从追溯依恋理论的历史出发,对大众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了敏锐而深刻的剖析,从而解答了人类情感生活中那些一直令人感到困惑、棘手的众多根本性问题;二十年来,始终备受英文读者推崇。
旨在帮助每一位读者科学认识依恋理论,回溯自己的早期经历,深层次地理解人性,摆脱抑郁、愧疚和怨恨,打破与孩子、爱人、父母的关系困局,找回真实的亲密感和幸福感。
它为您解答了以下问题:
1.“世人都说妈妈好”,那么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究竟源于乳汁,还是感情?为什么?有何 证据?
2.“母爱”有可能测量出来吗?为什么?有何证据?
3.“母爱”与孩子日后的人格、情感和智力发展等方面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何证据?
4.孩子的个性是天生注定的,还是后天塑造的?为什么?有何证据?
5.双职工家庭应当选择怎样的托儿所,对婴幼儿才最好?为什么?有何证据?
6.当孩子胆小、黏人、暴躁、叛逆、偷窃、滥交、厌恶学校、离家出走,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吗?为什么?有何证据?
7.当父母对于抚育孩子感到迷茫、排斥、焦虑、愧疚、愤怒、抑郁、力不从心、走投无路,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吗?为什么?有何证据?
8.我们似乎会反复爱上同一种类型的人,又反复失败,这与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系吗?为什么?有何证据?
9.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成年后应该怎样去改变?为什么?有何证据?
10.当人类站在工业城市回望田园时代,是否能找到线索帮助我们获得心灵深处的安详?为什么?有何证据?
媒体评价:
作者极为罕见地成功将复杂的心理问题用适合于普罗大众的语言表述出来。品读《依恋的形成》是如此引人入胜,其写作成就非凡。
——《当代心理学》(Contemporary Psychology)
精神分析理论及研究是个晦涩难懂的神秘世界,而《依恋的形成》一书却是个机智过人、和蔼可亲的好向导。
——美国版Elle杂志
富于雄辩、充满戏剧性和启发性的大师之作。
——玛丽.安斯沃斯
心血之作……文笔优美,如沐春风,每一位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都不应错过。
——迈克尔.巴斯克
美国读者评价:
★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选摘(2017年4月):
明明是临床理论,读起来却像一部小说!了不起的研究,了不起的文笔。凯伦博士,谢谢你!
★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选摘(2008年1月):
这本书我才读了2/3,但我忍不住要说:它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罕见地同时具备了专家的学术素养、综合运用多个领域文献的能力、非凡的写作天分、处理棘手议题时迎难而上的意志以及面对读者的真诚之心——没有丝毫自说自话的企图,对读者的智力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本书信息量较大,其中有些部分也许会令普通人觉得吃不消。然而,作者一直牢牢把握着叙述的线索,吸引我不断地读下去,学下去,并且对他将所有这些材料优美地组织起来的能力,感到由衷的钦佩。
★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选摘(1998年6月):
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外行人也很容易读懂。它用优雅的笔触介绍了许多复杂的观点和事件,对依恋理论的总结可谓面面俱到,对专业人士和外行人来说同样都非常有用。我并不是学心理学的,但凯伦博士的这本书帮了我大忙。是温暖的人性和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促使他就依恋理论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因此,我想向所有心理学专业人士、老师、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和孩子们一起工作的人推荐这本书。同时,我也要向那些正在叩问自己心灵的人强烈推荐这本书!
罗伯特·凯伦博士是精神分析师、临床心理学家以及作家。他常年为《大西洋月刊》《纽约客》《耶鲁评论》等刊物撰写专栏。
207鲍尔比曾经说过,孩子能够表达出对父母的愤恨,这一点十分重要。父母允许孩子有这些感受,孩子就不会被内疚和焦虑击垮,他就会明白,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矛盾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他就会产生信心,相信自己的负面冲动是可控的,它不一定会摧毁自己或所爱之人。虽然这些早期观点后来没有被纳入有关焦虑型依恋的论述之中(也有例外,见下一章),但是我们已经能明显看到,回避型和矛盾型儿童不具备这种信心。如果父母过于依赖孩子的爱,如果父母不能忍受被孩子拒绝,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感到室息,如果孩子反抗或发脾气父母就陷入消沉,如果父母迫切需要将自己完美无缺的自恋形象投射到孩子身上,那孩子又怎么可能顺畅地表达出他心中的愤怒呢?如此一来,孩子一尤其是情绪多变且激烈的矛盾型依恋儿童一会感到:妈妈无法包容他狂暴的情绪;他不能发脾气;他不能恨她,因为她无法安抚他,无法平复他的怒意,他的愤恨会造成永久的伤害,一且他有毁灭她的念头,她可能会真的消亡。换句话说,这些孩子没能体会到:即便自己承受不了这些极端的负面情绪,但那对于母亲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能够(用温尼科特的话来说)ぐ抱持”这些情绪,而在与母亲的相处中,自己也总有一天能学会如何控制这些情绪。
——引自章节:第17章 探身触爱:焦虑型依恋儿童的策略、防御及改变的概率
如果母亲易怒、抱怨、挑剔、胡乱干涉和磋商孩子,那么孩子不仅会变的易怒、有攻击性,同时他会十分渴望得到爱以及对他来说代表着爱的东西(如糖果)。这样的攻击性和贪婪可能导致孩子偷窃。孩子的敌意和贪婪,最初指向令他失望的母亲,而这只会令孩子母亲更加易怒、抱怨、挑剔。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就形成了,它将深刻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今后人际关系的方式。
——引自第51页
临床笔记:影像学 本书特色 普拉迪普编著的新版的《临床笔记:影像学》旨在对影像学做一些简单介绍,主要是针对医学生,但对于影像科和临床医生也有价值。文章覆盖影像技...
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创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
土木工程施工学习指导 本书特色 《土木工程施工学习指导(21世纪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编著者宁宝宽。本书是配合普通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编写的。书中...
沃伦·贝格尔 (Warren Berger),是一位屡获殊荣的记者与作者,为《纽约时报》、《有线》、《读者文摘》、《洛杉矶时报》、《商业2.0》以及《纽约》杂志...
This Vintage edition ofThe Plays of Oscar Wildecontains the plays that made Wild...
这是一部记录作者老极带着妻子小猪、儿子辛巴,途径20国进行环球旅行的非虚构文学。为了好好陪伴孩子,和坚持夫妻俩原有的梦想,热爱旅行的老极夫妇从2014年11月开...
《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处世圣经》大约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特别是犹太人,几乎每人都有一本。从生到死一直
张皓宸。90年四月出生的白羊座。你可以叫我娃娃脸诗人或者森林系男生。anyway。不过是把梦想写给你看。爱笑。闷骚。人来疯。欢迎你。了解我。
作者简介:增井敏克1979年生于奈良,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研究生院。增井IT工程师事务所代表、注册工程师(信息工程学方向)。从事旨在“将商务、数学和IT结合以正确...
畜禽疾病防治50年经验谈 内容简介 书中介绍了鸡、猪、牛等畜禽常见疾病的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 书中还重点介绍了猪病的针灸技术。有很多用药物治不好的猪病,通过针灸...
▌以坚实的定量数据,颠覆加州学派的大分流叙事▌运用计量史学方法,还原300年欧亚经济演进史.果如加州学派所说,19世纪之前,亚洲与欧洲发展不分伯仲吗?欧洲兴起的...
注射疗法 内容简介 为了便于推广注射疗法,作者从大量的文献报道、文章书籍中搜集了有关方面的治疗经验,经精心挑选,并结合30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注射疗法的深刻体...
★日本百万级销量推理鬼才作家——乙一 热门治愈代表作!热销近20年,全新修订,既孤独又深情的白色故事集。出版近20年间,亚洲数个版本持续更迭。5篇极具诡谲、温情...
作品目录译者序前言第一部分 价值第1章 财务与财务经理 21.1 什么是公司 21.2 财务经理的职责 31.3 谁是财务经理 41.4 所有权与
On the eve of PRC’s establishment, brilliant linguist Peter Goullart made himsel...
久保带人:1977年6月26日生,出生于日本广岛县,漫画家。代表漫画作品为《境·界》,在全球的总销量接近一亿册。
李陀,生于一九三九年,达斡尔族。评论家,作家,一九八六年,任《北京文学》副主编。一九八九年后赴美国访问,先后在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校做...
三上延,日本小说家。毕业于武藏大学人文学部社会学专业。大概是因为曾经在二手唱片店以及旧书店工作过,他创作的作品大多有种神秘陈旧感。2011年发表的古书系列《古书...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数据安全最佳实践指南》内容简介:本书首先介绍了业内多个具备代表性的数据安全理论及实践框架。借鉴这些理论
精彩摘录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