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之年,也是中国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对日作战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最终的和平,内战的阴影开始在中国上空笼罩,原本就复杂的国共两党关系更因美国和苏联的介入而增加了更多变数。《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用引人入胜的笔调描述了这个美国与中国关系的转折之年,他认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
在《中国1945》一书中,作者从1944年年底至1945年年初的畹町战役写起,然后回顾了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接着对二战中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变化、中国通们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建议及争论等诸多内容进行了考察,讲述了有关1945年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精辟地分析了其中纷繁杂乱的构成要素,如美国外交官、军事领导人和舆论制造者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为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各种力量之间的交锋,等等。作者,在1945年所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
作者在书中挑战了我们熟悉的现代中美关系起源的看法。他认为,以下两种观点,即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之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并且,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A riveting account of the watershed moment in America’s dealings with China that forever altered the course of East-West relations.
If you read only one book on this crucial period, Mr. Bernstein’s work should be it.—The Washington Times
Elegant and compelling….This thoughtful book moves decisively beyond sterile old debates to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end, China’s fate in 1945 wa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not Americans, to decide.—Foreign Affairs
Extensively researched…. [Bernstein’s] findings about the limits of US influence in China are relevant to more recent American intervention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Stimulating….A timely analysis that sheds light on the realities of American engagement in Asia.—Publishers Weekly
目前美国与中国在东亚主导角色上的竞争,根源可追溯到1945年时的那段复杂历史。理查德•伯恩斯坦对二战期间和之后美中两国关系所做的引人瞩目并令人激动的深入研究,为那个时代的悲剧事件和多彩个性增添了熠熠发光的新鲜见解。对于非专业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历史著作的典范,它唯一的缺点是,一旦开始阅读就会让你手不释卷。
——史蒂芬•I.莱文(Steven I. Levine)
1945年年初,美国是有机会来构建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良好关系的。理查德•伯恩斯坦就所发生的事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重要故事,并为创造性的外交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在处理与中国以及与世界各地的关系上,这个教训现在依然是十分中肯的。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当美国和中国正在探索大国关系的“新模式”时,理查德•伯恩斯坦的这本激动人心、内容详实的著作为更好地理解导致了今天的挑战的那个时代,提供了必要的诠释。《中国1945》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意识到美国卷入东亚事务的令人憎恶的复杂性,历史的重要性,以及那些制定重大决策的人物的有限视野。
——杰罗姆•A.科恩(Jerome A. Cohen)
在这本研究深入透彻、行文清晰明了的书中,理查德•伯恩斯坦描述了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分水岭:1945年。在这一年中,如万花筒般瞬息万变的中国政治和该国与美国以及整个世界之间反复无常的关系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1945》以富有感染力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人物,他们为此后半个世纪的游戏制定了规则。
——奥威尔•谢尔(Orville Schell),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
理查德 •伯恩斯坦,现居于纽约,记者、文化批评家和评论员,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并且也是《时代》杂志北京办事处第一位主任。他撰写了很多有关中国与亚洲的书,如《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合著),《终极之旅》(Ultimate Journey,《纽约时报》年度好书),《走出忧伤》(Out of the Blue,《波士顿环球报》2002年度好书)等。
季大方,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等,撰写及翻译著作十余部。
1939年生,四川自贡荣县人,民间学者、潜写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化学家、政治思想家。中国年纪最小的极右派分子,人称小五七,实名古子文,笔名网名30余个...
把近视和文明病扔海里 本书特色 《把近视和文明扔海里》是一本超值的书。一本实用的书。一本人人受益的书!作者清风将求道几十年的结晶“浩然明目术”“浩然养生术”,藉...
量子力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社会科学则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本书创造性地将量子力学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中。亚历山大·温特首先系统地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发...
相剑刀-刀剑文化品鉴 本书特色 《相剑刀(刀剑文化品鉴)》由赵强著,作为中国历史的一种记载物,刀剑和瓷器、书画、木器一样,同样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而且能从中感...
消息卷-中国百年新闻经典 内容简介 丛书系统汇编了从1900-201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新闻作品。包括消息体裁作品共80篇。这些经典新闻作品,...
前苏联俄罗斯出版管理研究 本书特色 前苏联是世界上**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创立了全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也创建了一套与以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出版管理模式。这一套管理...
《我爱你的100个瞬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饱含深深爱意的小册子。本书是一份爱的美好信物、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其精美的设计、丰
王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中国民工调查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我国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生活现状的调查,反映了们他的生活状态、情情感生活、就业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中国民工调查 目录 **...
教师人文读本-(全二册)(修订本) 内容简介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
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 本书特色 一座文明程度高的城市,应该有各式各样的独立书店。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
《中心与边缘:萨满教的社会人类学研究》(Ecstatic Religion: A Study of Shamanism and Spirit session),...
《牛津通识课:人为何需要仪式》内容简介:我们为何对着蜡烛许愿?人类需要意义,所以有了仪式。在象征生命诞生的这天,我们通过切
物象化论的构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已故著名哲学家、日本新左翼运动旗手广松涉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在我国翻译出版的**部广松的著作。广松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社会组织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编 本书特色 1.本书是大型民国社会调查史料丛刊《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编之一卷。该丛书自2005年初版以来,受到学术界的...
守望公共领域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展江教授的**部学术自选集,也是一部解读大变革时代的媒体备忘录。作者以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媒体经验对传媒领域的诸...
超越自由与尊严 本书特色 本书分别就行为技术,人的自由、尊严、价值,以及文化的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究;而这些探究同时也是对传统人文研究的批判性回应。作者认为,人根...
莫扎特的成败:社会学视野下的音乐天才 本书特色 一部音乐社会学的名作,洞察莫扎特介乎天才与小丑间的悲欣人生,深入社会学大师埃利亚斯广阔的思想世界。莫扎特的成败:...
阅读力 内容简介 阅读是一种文化,阅读是一门知识,阅读还是一项科学,《阅读力》就是一部阅读文化的读本,一部阅读知识的手册,一部阅读科学的普及教程。作者是我国全民...
目录学与学术史 目录 导言**章 《汉书·艺文志》一 关于六艺略1.何谓六艺2.孔子将六艺变成了六经3.为何称六艺略而不称六经略?4.六艺略为何置于《汉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