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管理概论

大数据管理概论

作者:孟小峰

出版社:机械工业

出版年:2017年3月

ISBN:9787111564409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大数据管理概论》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大数据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等诸多方面,集成了大数据融合、存储、分析、隐私和系统等方面的工作。本书共分7章:第1章描述大数据的概念、演变过程和处理模式;第2章提出大数据融合的概念,分析大数据融合的独特性和任务,给出大数据融合的方法论;第3章介绍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第4章描述大数据分析技术,包括实时分析、交互分析、智能分析等;第5章讲述大数据涉及的隐私问题,主要介绍不同领域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及其隐私保护技术;第6章介绍大数据管理系统,并分析其体系结构;第7章是基于大数据的交叉学科研究,介绍在线用户行为演化的相关研究。本书适合对大数据管理领域有兴趣的学生、研究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孟小峰,1964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2013)、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2011-)、数据库专委会秘书长(1999-),《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编委。在国内外杂志及会议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Moving Objects Management: Model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网络与移动数据管理三部曲(《XML数据管理:概念与技术》、《移动数据管理:概念与技术》、《Web数据管理:概念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等。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近期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络与移动数据管理,包括Web数据集成、XML数据库系统、云数据管理、移动对象管理、面向新型存储器的数据库系统、隐私保护、社会计算等。

作品目录

丛书前言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概述
1.1、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1.2、大数据的演变过程
1.3、大数据应用
1.4、大数据的处理模式
1.4.1、批处理
1.4.2、流处理
1.5、大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
1.5.1、大数据融合
1.5.2、大数据分析
1.5.3、大数据隐私
1.5.4、大数据能耗
1.5.5、大数据处理与硬件的协同
1.6、小结
第2章:大数据融合
2.1、引言
2.2、大数据融合的概念
2.2.1、大数据融合需求的独特性
2.2.2、大数据融合对象的独特性
2.3、大数据融合的方法论
2.3.1、数据库视角下的融合
2.3.2、认知计算和人工智能视角下的融合
2.3.3、两种融合方式的对比分析
2.3.4、大数据融合范式
2.4、数据融合技术
2.4.1、模式/本体对齐
2.4.2、实体链接
2.4.3、冲突解决
2.4.4、知识库自适应发展
2.5、知识融合技术
2.5.1、知识抽象与建模
2.5.2、关系推演
2.5.3、深度知识发现
2.5.4、普适机理的剖析和归纳
2.6、大数据融合的驱动枢纽
2.6.1、智能晶格
2.6.2、迁移学习
2.6.3、数据溯源
2.6.4、D&2V处理
2.7、小结
第3章:大数据存储
3.1、引言
3.2、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
3.2.1、基于PCM的主存架构
3.2.2、基于闪存的主存扩展架构
3.2.3、基于多存储介质的分层存储架构
3.2.4、分布式存储与缓存架构
3.3、基于新型存储的大数据管理
3.3.1、存储管理
3.3.2、索引管理
3.3.3、查询处理
3.3.4、事务处理
3.3.5、大数据分析
3.4、大数据处理与存储一体化技术
3.4.1、一体化架构中的大数据存储
3.4.2、一体化架构中的大数据处理
3.4.3、一体化架构面临的挑战
3.5、小结
第4章:大数据分析
4.1、引言
4.1.1、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
4.1.2、大数据的分析技术
4.2、大数据的实时分析
4.2.1、实时分析的背景和概念
4.2.2、实时分析技术
4.3、大数据的交互式分析
4.3.1、交互式分析的背景和概念
4.3.2、交互式分析技术
4.4、云在线聚集
4.4.1、云在线聚集技术的背景和概念
4.4.2、云在线聚集的关键技术
4.5、大数据的智能分析
4.5.1、大数据分析中的计算智能
4.5.2、智能分析的主要技术
4.6、小结
第5章:大数据隐私
5.1、引言
5.1.1、大数据的类型
5.1.2、隐私特征与类别
5.1.3、大数据的隐私风险
5.2、隐私保护技术
5.2.1、匿名化技术
5.2.2、数据加密技术
5.2.3、差分隐私技术
5.2.4、隐私信息检索技术
5.3、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
5.3.1、位置大数据中的隐私保护
5.3.2、数据发布和分析中的隐私保护
5.3.3、互联网搜索中的隐私保护
5.3.4、云计算中的隐私保护
5.4、大数据隐私管理
5.4.1、隐私管理的目标
5.4.2、主动式隐私管理框架
5.5、小结
第6章:大数据管理系统
6.1、引言
6.2、云计算:大数据的基础平台与支撑技术
6.3、批数据与流数据管理系统
6.3.1、批数据管理系统
6.3.2、流数据管理系统
6.3.3、混合处理系统
6.4、SQL、NoSQL与NewSQL系统
6.4.1、SQL类数据库
6.4.2、NoSQL类数据库
6.4.3、NewSQL类数据库
6.5、小结
第7章:基于大数据的交叉学科研究
7.1、引言
7.2、在线用户行为演化研究
7.2.1、在线用户行为大数据
7.2.2、在线用户行为演化
7.3、在线用户兴趣长程演化
7.3.1、理论与方法
7.3.2、在线用户兴趣演化分析
7.4、在线用户集体注意力流
7.4.1、注意力流网络
7.4.2、注意力流网络中的异速标度律
7.4.3、注意力流的应用:Web站点排名
7.5、在线用户集体注意力流的普适模式
7.5.1、异速标度律
7.5.2、耗散律
7.5.3、引力律
7.5.4、Heaps律
7.6、小结
附录
大数据思考
附录A
大数据与小数据
附录B
数据的起源
附录C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系统
附录D
数据库(DB)与大数据(BD)
附录E
大数据多学科交叉研究
附录F
创新数据管理研究2.0、附录G
面向移动计算与云计算的数据管理
附录H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空间与闪存数据库研究
附录I
隐私保护研究
附录J
网络与移动数据管理研究
附录K
大数据管理基石:Web数据管理
附录L
大数据管理基石:数据集成
附录M
从数据库大师看数据库发展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