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遁的社会 :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每到八月份的“虫季”,中国有百万“蟋蟀大军”开始围绕“蟋蟀”流动。该群体一直没有进入社会学研究的视野,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一群体在蟋蟀收购时聚集在一起,收购完成,群体成员就会像蒸发了一样顷刻间消失在更大的人群中;第二,当这一群体的成员再次相聚,他们每个人都成了进出全国各大小斗蟋“堂口”的斗蟋者。因为“堂口” 要防止国家对斗蟋博彩的打击,所以往往只对“熟人”开放,这进一步增加了斗蟋人群的封闭性。但同时,这一斗蟋群体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其中的人员尽管分布在五湖四海,但他们分享着同样的宏观历史叙事;阅读着同样关于蟋蟀的“古谱”;信守并遵从着几乎相同的斗蟋原则和规则;以类似的方式言说和行动。他们靠传统文化的连接,俨然在现代的中国形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 “隐遁社会”。
斗蟋蟀不是简单蟋蟀在斗栅内的拼杀,而更主要的是在斗栅外人与人的较量。而他们较量的依凭不是简单对斗蟋技术的掌握,而是对内含于斗蟋传统文化的谙熟。另一方面,面对国家的“爆堂子”,一个生活于斗蟋社会中的真正斗蟋者不是简单地抗拒和躲避,而是把“嬉戏”的逻辑运用其中。他们把国家也纳入进来,当作了斗蟋嬉戏的另外一个反面参与者。从而,斗蟋文化通过文化的介入,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国家-社会”关系样态。
作者选取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但却一直没能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的斗蟋群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七年多的参与式观察和持续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扎实的*手资料,并以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不断加深问题意识和延伸分析触角,揭示了相关群体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内在行为的文化逻辑。这不仅体现了作者走近研究对象的努力和开拓研究领域的能力,更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敬畏和追求。该书选题新颖,所采用的质性叙事方式独特,语言流畅且引人思考,值得一读。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李友梅
作者用七年多时间参与观察斗蟋群体,居然把自己训练成业内“高手”和管理“干部”。在此基础上,用“他者”的立场深描和分析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隐遁社会的情感、自我、关系和亚文化,展示了一个古老行业的“规矩”传承和社会运行逻辑。阅读《隐遁的社会》,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威廉·怀特的《街角社会》,两部著作的作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都曾遭遇到的类似“爆堂子”等特殊风险,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学术历程。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善峰
作者自序(节选)
一个具有完全“地方性”,并且靠独特文化连接维系的社会,其“文化”呈现为一种何样的样态?在现代社会它如何保持生存和运作?这一“社会”和“国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状态?这种关系状态对该社会的存续和发展有何影响?其内部成员如何按照特定的文化言说和行为?外部“国家”和“市场”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世界”?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以完全参与的方式深入斗蟋群体存在的社会空间,在“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下,以文化社会学的视角探究在独特文化驱动下这一“隐遁社会”的生存态势和运作逻辑。
本书在对“国家—社会”理论框架回顾的基础上在框架中加入了“文化”的变量。围绕“国家—社会”理论内含的理论问题:积极的行动者和结构(制度)之间的张力展开理论梳理。通过梳理发现,随着“社会”观念的浮现,“国家”就一直是一个和它相对的在场者。该理论中结构性倾向对行动者意义世界的忽视早就得到了社会学开创者的重视。通过“生活世界”、“实践”的引入,“社会”逐渐成为一个充满了行动着的行动者的场域;通过“文化”理论的引入,不仅行动者的意义在制度结构中有了空间,而且在更加宏观并且对立的“国家”和“社会”之间也有了连通的渠道。中国文化在经受西方现代性冲击之前,对国家、个人和社会有其独特的办法,中国通过文化的连接让国家和社会、社会和个人,乃至国家和个人都“通了家”。斗蟋社会是一个个人、社会和国家在斗蟋嬉戏中“通家”的社会。
中国斗蟋社会的千年继存得益于中国古代文化对社会结构的安排。中国传统社会是迥异于西方的生活样态结构的。中国官僚体系发达,但是这一发达的官僚体系对社会的治理不是以制度设置,而是以意识形态结合宏大历史叙事的方式展开的。中国的民间生活的实践尽管远离权力,但国家权力通过某些意识形态的叙事与民间社会权力发生着频繁的接触,这种接触有由非常清晰的交集构成的界域,而斗蟋蟀——这一皇帝、宰相和民间普通百姓都喜欢并在其中嬉戏的场域——就是这一交集千百年“文化”面向的具体呈现。
“隐遁社会”中有其特有的“谈资”和谈论主题,它们揭示了该社会中人们在行动中遵循的主要关系原则:“平衡”、“利他”和“情谊”。这些原则具有明显传统社会的“文化”特征;从微观交往来看,斗蟋社会中的成员在进行微观交流的时候总是依靠一些“默会性知识”——这是文化的一种微观呈现形态。这些在长期交往和从传统习得的文化性语言和行为方式,构筑了斗蟋者独特的文化身份。他们通过这种只有内部人才可以辨识的“文化身份”区分“外人”和“自己人”。
“斗蟋”者主要嬉戏的场所是“堂子”,要了解斗蟋就必须实地考察他们真实的“赌博”过程。通过文化社会学视角对这一过程的重新审视发现,斗蟋者在“局外人”看来纯粹出于利益考量的每一次斗蟋博彩实际上都是一次社会性嬉戏。即看似出于个人理性和判断的斗蟋实际上是有诸多他者介入的复杂社会性活动。甚至在斗蟋中每一次“喊花”、“押花”和“放扣”都蕴含着不被言明但约定俗成的规矩。生活于斗蟋社会中的成员对这些“约定俗成”和“不被言明的叙事”理解、掌握和应用得越透彻,则在“博彩”活动中的胜率就越高。由此,斗蟋蟀不是简单蟋蟀在斗栅内的拼杀,而更主要的是在斗栅外人与人的较量。而他们较量的依凭不是简单对斗蟋技术的掌握,而是对内含于斗蟋传统文化的谙熟。另一方面,面对国家的“爆堂子”,一个生活于斗蟋社会中的真正斗蟋者不是简单地抗拒和躲避,而是把“嬉戏”的逻辑运用其中。他们把国家也纳入进来,当作了斗蟋嬉戏的另外一个反面参与者。从而,斗蟋文化通过文化的介入,呈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国家-社会”关系样态。
斗蟋社会中人员的分类或阶层划分呈现为明显的分化状态,而对它们的剖析是呈现斗蟋群体社会结构的必要分析手段。文化社会学的视角把文化引入了对斗蟋社会阶层的分析中,发现阶层划分本身是现代语境下的产物,在传统斗蟋社会中,其成员大多没有阶层的概念,该社会是通过对文化掌握、理解和应用程度的标准把人进行分类的。文化对人的分类和现代科层制下对人的分层具有完全不同的意含。前者更关注人类文化的意义,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由传统、习俗承载的意义之网。但随着科层体制和逻辑对斗蟋社会的侵入,斗蟋社会中蟋蟀的来源部分——农村首先被侵袭,在抓蟋蟀的人中首先形成了某种具有科层性的组织,它们逐渐在冲破文化之网,试图重新以经济和权力的原则来组织斗蟋社会的源头部分。现代性的这一逻辑在斗蟋社会那些“有钱人”中首先开始通行。
中国“斗蟋”由“赋魅”到“祛魅”的过程同时也承载呈现了现代国家权力逻辑和市场逻辑对“斗蟋社会”的影响历程。这一过程所呈现的恰似卡尔·波兰尼所说的“巨变”及其后果在中国社会的真实上演。针对此,该社会的唯一可行的策略是用千百年流传的传统、习俗等文化基因来保卫社会,对抗市场和权力“脱嵌”所可能引起的现代性后果。
牟利成,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法理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法学理论、法社会学;著有《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律》(2013)、《“中国问题”、现代性与法律的文化社会学解读》(2016)。
京極堂系列堂堂邁入第五部!我是山神之女,在水邊不停紡織,等待神的來訪,而後墜入深淵,化為絡新婦。為了求得安身之所,我細細佈下羅網,坐鎮其中。在網中,我就是神,我...
皮尔斯与传播符号学 本书特色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当代符号学*重要的奠基人。皮尔斯与当代传播学有重要理论渊源,他在符号学体系中对符...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特色 品读历史是为了悟其玄妙,增长智慧。有智慧才能克敌制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得智者得天下。点滴感悟的积累就是立身处世...
《牛津通识读本:医事法(中文版)》内容简介: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事法则努力跟上医学前进的步伐,应对关于人类身体和意识的一些
语言学纲要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字学科的基础课教材,也是复旦大学“九五”重点建设课程的教材之一。全书吸收了国内外*新而又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全面论...
1930-2120-中华民俗万年历 本书特色 一书在手知古知今知未来,万年日厉选吉选利选人生;国学经典,荟萃华夏文化精髓,万年宝典,开启人。生智慧心扉!1...
中国人的名利观 本书特色 《中国人的名利观》由马以鑫所著,主要内容包括:“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将名利拒这于门外;无名、寡欲与弃利;“义,利也”;“入世”与“出世...
《从“1”开始3D编程》内容简介:本书推导解释了3D世界的1的具体含义,包括3D编程最常使用的5个坐标1的意义。对于透视投影的3D坐标
凤凰城 内容简介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凤凰城 ...
语言文献论衡 内容简介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是作者十余年的日夜裹辛苦学步的脚印。这套《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丛书》就要陸续出版了,我有幸看到这些成果的...
神话与诗 本书特色 《神话与诗》是闻一多先生的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书收录了作者18篇论文,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神话为中心,对古代文化的考察;二是以《楚辞》为中心...
二十四孝暨女子二十四孝图传汇编 本书特色 《二十四孝暨女子二十四孝图传汇编》是一本包含二十四孝(及图)和女子二十四孝(及图)的经典通俗读本。 “二十四...
国故学讨论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 32开硬精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隶属于丛书“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丛刊”★ 民国学者许啸天主编,全书1014页,...
中华地理故事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故事:中华地理故事》运用平易通俗的语言,对涉及我国境内奇特自然地理现象的有关故事,进行了生动的讲述,不仅可以让读者加深对这些地...
《员工招聘与录用实务》内容简介:本书分为拟定招聘计划、招募与筛选、面试与甄选、录用与评估、借鉴与展望五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分
老照片-第六十九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第69辑)》:定格历史 收藏记忆余戈 腾冲战役影像志吴越 我的传奇性婚姻故事(上)刘融 我与沃姐的故事徐家宁 悲情总督裕...
大家小书:考古寻根记(精装) 本书特色 他用古代遗传的实物来实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的过程,在中国人面临空前大转型的时刻在学术方面集中了考古学界几代学者的研究成...
新编小五经四书:娱书 内容简介 本书采撷了中国古代与琴棋书画相关的一些典型的篇目加以编译,希望在尽可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也尽可能有助于读者在这些方...
質樸有型 專屬於自己的皮革手作包皮革包因為其天然溫潤的質感,以及獨特的香味,使其始終為包包中的人氣王!而且不同於布面包容易因為時間流逝而變的骯髒破損,皮革包只要...
汉语通用语史研究 本书特色 《汉语通用语史研究》全面梳理了汉语通用语发展的历史轨迹,描绘了汉语从自发规范不断走向自觉规范的历史足迹。本书上起秦汉、下至当代,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