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法书,历代经典,沾溉我辈学书者;
美文妙墨,书苑英华,绵延唯美中国风。
“中国书法经典”丛书初定出版40种。丛书特点有四:
一、作品经典:所收作品皆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巨大的经典之作。
二、版本精良:所收拓本拓制时间早而且拓制精,所选墨迹来自各大博物馆馆藏之原作,这些版本题跋齐全,流传有序,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三、释文严谨:采用训诂学的方法,按原作之字形以繁体字(或异体字)为作品加注释文,利于读者在欣赏作品之余提高文字学的修养。
四、原色呈现:全部彩色印制,完美呈现原作的韵致。
《颜真卿祭侄文稿》,又称《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行书墨迹,麻纸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七五•五厘米。引首纸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五九•六厘米。前隔水绫本,纵二九•二厘米,横一一•八厘米。后隔水绫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一二•一厘米。拖尾纸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三六八•三厘米。前隔水有楷书『颜鲁公书祭侄帖』七字,后隔水有小字三行云:『右《鲁公祭侄稿》共计字二百三十四字,又涂抹三十四,合二百六十八。』引首有清乾隆帝《颜真卿祭侄文稿记》。拖尾有后人题跋九则:一为元张晏跋;二仍为元张晏跋,在此跋后上方又有乾隆御题七言诗一首;三为元鲜于枢跋;四为元周密、屠约、僧德一观款;五又为元鲜于枢跋;六为清王顼龄跋;七为清王图炳观款;八为清徐干学跋;九又为清王顼龄跋。卷中钤有『瑞文图书』『贤志堂印』『张晏私印』『鲜于』『伯几印章』『徐健庵』『干学之印』『王鸿绪印』『王顼龄印』『松乔老人』『石渠宝笈』等鉴藏印多方。《颜真卿祭侄文稿》,又称《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行书墨迹,麻纸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七五•五厘米。引首纸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五九•六厘米。前隔水绫本,纵二九•二厘米,横一一•八厘米。后隔水绫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一二•一厘米。拖尾纸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三六八•三厘米。前隔水有楷书『颜鲁公书祭侄帖』七字,后隔水有小字三行云:『右《鲁公祭侄稿》共计字二百三十四字,又涂抹三十四,合二百六十八。』引首有清乾隆帝《颜真卿祭侄文稿记》。拖尾有后人题跋九则:一为元张晏跋;二仍为元张晏跋,在此跋后上方又有乾隆御题七言诗一首;三为元鲜于枢跋;四为元周密、屠约、僧德一观款;五又为元鲜于枢跋;六为清王顼龄跋;七为清王图炳观款;八为清徐干学跋;九又为清王顼龄跋。卷中钤有『瑞文图书』『贤志堂印』『张晏私印』『鲜于』『伯几印章』『徐健庵』『干学之印』『王鸿绪印』『王顼龄印』『松乔老人』『石渠宝笈』等鉴藏印多方。
颜真卿(七〇九七八五),字清臣,生于京兆万年(今陜西西安),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平原太守、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等职,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平原、颜鲁公。为官以刚正忠贞、不附权贵、清操有节、直言敢谏著称,后被发动叛乱的李希烈杀害。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师,初学褚遂良,后得张旭指导,其楷书以古为新,以拙为巧,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开唐代新风,千余年来被奉为楷模,人称『颜体』。传世作品以碑刻为多,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书迹有《祭侄文稿》《自书告身帖》《刘中使帖》等。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代理太守,兄弟二人派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颜季明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合,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抵抗叛军。次年正月,叛军攻打常山郡。颜杲卿率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太原节度使王承业又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颜氏家族三十余人被处死。事后颜真卿派长从侄颜泉明前往善后,寻得颜季明头骨。颜真卿对从侄颜季明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于唐肃宗干元元年(七五八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祭侄文稿》,时年颜真卿整五十岁。文稿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书之,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其情之所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文中多有涂抹删改之处,这恰恰反映了颜真卿书写时跌宕起伏的悲愤激昂之情。《祭侄文稿》以情驱笔,个性鲜明,形式独特,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述志、表情的典范之作,备受后人好评。宋董逌《广川书跋》云:『「
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侧映斜,以斜附曲」,然后成书,而古人于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尝问怀素:「折钗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贼尽之矣。」前人于其隐处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体又在八法六体之外,乃知书一技,而其法之众至此。公《祭犹子文》殆兼存此体者也。』元鲜于枢跋云:『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清王顼龄跋曰:『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足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墨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据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历代文献著录及原件题跋和所钤印章得知,此卷宋代藏于内府,元代先后归曹彦礼、鲜于枢、张晏,明代曾经张静之、王庭槐收藏,清代又曾先后为徐干学、王鸿绪、王顼龄所递藏,乾隆年间入藏清内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册我们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颜真卿祭侄文稿》原件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靳永,1970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跟随蒋维崧教授、徐超教授攻读古文字与书法方向的研究生,获博士学位。著有《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艺术之旅》《老子解说》《孟子译注》《古文观止译注》《杨沂孙篆书在昔篇》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现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泰山文艺奖、刘勰文艺奖、山东省“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称号。
影像·探索人生-对话新锐导演 本书特色 这是对中国新锐影人影片的全面归档。本书所收录的徐静蕾、陆川、王小帅、贾樟柯、霍建起众多新锐导演的影像人生访谈录,这些新锐...
电脑POP 本书特色 在同质化广告日益增多的环境下,商家应怎样用其他新鲜的形式接近消费者 怎么样才能让广告越做越有注意点,让创意越来越具有引导消费倾向的价值 P...
《中国形》所关注的对象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逻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形式特征及其规律性进行分析、整理,编者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
a+u杂志以前做过两次伊东丰雄的专辑:2004年5月的“建筑进行中”和2005年6月的“超越图像”。本期专辑将延续前面的两期,介绍伊东
国家画廊 2006.12 壹 本书特色 《国家画廊(2006年12月)(第1期)》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国家画廊 2006.12 壹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画院由原...
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梳理喜(富)连成社科班存在的历史,同时追溯其继承的前代京剧艺术传统,探讨京剧教育史上“科班”这一类重要人才培养机构...
人类的艺术:下 本书特色 房龙毕生所要追求的,就是艺术化的人生。在《人类的艺术》中,房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的文风,对不同时代的建筑、雕塑、绘画、...
鉴宝-法帖 本书特色 《鉴宝法帖》(作者顾音海)包括了“法帖与相关概念”;“法帖鉴定的特殊问题”;“宋《大观帖)(附《元祐秘阁续法帖》)”;“宋《群玉堂...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 本书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结合新的社会背景及文化需要进行了开创性的艺术实验。...
《解码:大前研一箴言录》内容简介:大前研一被英国杂志《经济学人》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有“日本战略之父”的美誉。大
怎样刻边款 目录 **章边款概述**节边款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边款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第三节为什么要学刻边款第二章刻边款的工具和材料**节刻刀第二节印石第三节毛笔...
张林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蒋人和,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副主任,教授张总,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仁举,天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部尝试之作,将考古学,考古工作,以及考古学者的生活与追求通俗地介绍给读者的一个努力。即使是那些描述最陌生、最久远的事物
本书是徐苹芳先生将中国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四十篇学术论文,囊括徐苹芳先生五十几年来的考古生涯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涉
Thisvolumedescribesarttherapyinterventionsforparticularlydysfunctionalfamiliesan...
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石窟 本书特色 ★ 武山水帘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水帘洞石窟是陇右地区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为国家级...
《递归与偶然》续篇,提炼道家思想中的山水逻辑,重启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之思,回应海德格尔西方哲学终结论。【编辑推荐】●从中国道家思想中提炼出与西方悲剧逻辑相反的山...
书学名著选-(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书画学基本文献的大汇总20世纪中国书画学研究的扛鼎之作当今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的**读物一代书画学泰斗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余...
世界园林图鉴. 英中式园林 本书特色 ★ 18世纪园林艺术的重要文献,研究相关学科的一手资料★ 本书以乔治·路易·拉鲁日在1775-1789年之间发表的《世界园...
从梵高的杰作里偷偷抓一把向日葵种子,跳进阿尼埃尔浴场来一场水花四溅的狂欢,和蒙娜丽莎一起把神话世界搅得天翻地覆……这个鬼点子不断的小女孩拥有穿越画框的神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