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些古老的家训,是祖辈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是一份约定,也是一种力量。
在这本家训小品中,就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大致分为四个章节。其一是志存高远,着重谈教育孩子有志向有才能,这事关一个人的未来人生格局,古今成大事者常常是有大格局大境界。其二是德善传家。德善是做人的根本。做事首先存良善之心,一旦突破了德善的底线,就有可能使人生走向反面。其三是大家风范。范是通常所说的“范儿”,风范也即风骨,人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其做事有风范,坚持正确的道路和理念。其四是学海无涯。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不断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⑤,教其鲜卑⑥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颜氏家训》
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
“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
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前言
家训,又称为家令、家法、家约、家规、家戒、家范、家仪、家则、庭训、庭诰、内训等,家风、家训的流布,在某种程度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部分,历朝历代注重它就在于能够解决法治以外的问题。当一个人具有相应的操守时,是无需法治发挥作用的,这也是中国智慧的直接表达方式。从古至今,有影响力的人多注重家训,其原因就在于能够为后世留下立身处事的方法论。
家训在通常意义上只是一种范式,而不是强制执行(教育是防患于未然)。家训所倡导的不是一种交易关系,而是以身教带动言教。在多数时候,家训是就当下的社会环境而言,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如强调做人要有格局有风范,针对社会流行的奢侈之风,会讲到节俭,对读书无用论,则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等等。同样,家训不是摆设,严格的家庭总会针对做不到的地方,给以相应的惩戒(家法这时就发挥了重要性)。但我们考察过于严格执行家训,而忽略掉了时代与语境的变通,可能就管得过“死”,就难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创造性思维而趋于保守,这样一来,就难免使家庭走向衰亡。
从先秦到汉末,这一时期家训是非常丰富的,也为后世家训文化奠定了基础。到魏晋六朝,家训如雨后春笋般一样蓬勃兴起。但考察中国的家训史,不难发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教的终极目标,而家训所起到的作用,恰如司马光所言:“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这种以身作则的方式,不仅具有示范作用,也更容易起到警示的功效。这种家庭教育多数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体现。有趣的是,在讨论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意识时,不少学者认为,两者有很多的结合点,但考察其核心和价值观时,如果以传统的儒家文化替代了现代社会意识,就本末倒置了。其原因是,儒家文化虽也与时俱进,到底是与现代文明有着距离。我们之所以要从家训中汲取营养,更多的是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老问题。
在古代教育中,家训是与学校、社会并列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今天如何进行家庭教育?这事关家庭的未来,也与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古人所提供的家训方式,在今天之所以还有借鉴价值,就在于对照古人的家教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一些家庭的教育还欠缺很多。当然,我们从中汲取的营养是为了家庭的未来着想,但就其方法而言,也还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在这本家训小品中,就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大致分为七个章节。其一是大志有才,着重谈教育孩子有志向有才能,这事关一个人的未来人生格局,古今成大事者常常是有大格局大境界。其二是德善之道,德善是做人的根本,做事首先存良善之心,一旦突破了德善的底线,就有可能使人生走向了反面。其三是教子有范,范是通常所说的“范儿”,也即风范、风骨,人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其做事有风范,坚持正确的道路和理念。其四是学海无涯。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不断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其五为智有大美,智慧之所以妙不可言,就在于领悟与学习,除了天赋之外,通过学习也可能达到智慧的高度。其六是教子有方,教子如何教,既有方法论,也需理论联系实际,更要以身作则。其七是母仪天下。古往今来,有贤德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差,究其原因就在于其教育方式、方法上多有独特之处。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①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②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③,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⑤,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⑥。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忠雅堂集》
【注释】
①本篇是清代学者蒋士铨请南昌老画师为其母画像所写的图记,蒋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课读之严且坚持不懈,终于使儿子成为“江右三大家”之一。蒋士铨(1725—1784),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江西)人。乾隆二十二(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1764)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②四子书:指《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③波磔(zhé)点画:汉字的笔画。波即撇,磔即捺,画即横。
④夏楚:古代扑责之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⑤《毛诗》:即《诗经》,因为它是毛公所传。
⑥争药鼎沸:(读书声)与熬药的声音争响。
【赏读】
读《鸣机夜课图记》,不免想起童年旧事。那时家贫,读书奢侈,煤油灯下,配以纺线的声音,让人难忘。在这篇文章中,蒋士铨叙说母亲教育自己的经过,读来颇为亲切
蒋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课读之严且坚持不懈,终于使儿子成为“江右三大家”之一。这当然是因教育得法的缘故。王阳明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然这其中的苦与乐是相对的概念,唯有实践者才知之。
胡适曾回忆童年时说: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这与蒋士铨母亦有相近之处。
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中华读书报》
闲雅小品,古人清趣。
——《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几许风雅,几许落寞,或许是我们某一刻的心情和渴望吧。
——《中国图书商报》
先是在网上看的书评,立刻就爱上这套书了。临近40,突然很喜欢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了,亲近自然,远离喧闹,*近在一次爬山过程中,耳中听着绣眉鸟的鸣叫,眼前看着葱绿的山石,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代文人总有一个隐居山水之梦。很喜欢张岱,也喜欢小品文,所以在当当一看到这本书,就立刻入手了。封面也很清雅。
—— 读者评论
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装帧简约,书页质软,拿在手里格外有感觉!注释全面,赏析的可读性也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可以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读者评论
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装帧简约,书页质软,拿在手里格外有感觉!注释全面,赏析的可读性也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可以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读者评论
装桢清雅,纸张绵软,是本不错的书。古人文字言简意深,读之两颊生津。
——读者评论
小品这个调调定的好,读起来不用正襟危坐,不必高山仰止,想来该是更接地气,更能窥探那时普通人的精神生活。闲来烹茶小读,翻阅小文,美哉!快哉!
—— 读者评论
这套丛书,封面疏朗清通,选文去取谨严,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 读者评论
朱晓剑,专栏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阅读协会副秘书长。出版有《写在书边上》《舌尖风流》《书式生活》《杯酒慰风尘》《漫游者行记》《书店病人》等著作。朱晓剑的生活与书息息相关。藏书、书房、书店、书作、书人、书事,在他的日子里有着别样的风情。这些与书有关的雅事将日子撑得满满的,却并不拥挤杂乱,还透着一股特有的成都休闲味,在缓慢悠然中尽显读书人的从容。朱晓剑在成都生活近20年,对成都生活的熟稔自不待言,由于他对图书信息的熟悉,加上酷爱阅读,常常逛成都的大小书店,说起成都的书店,真是如数家珍,还专门编制了成都书店文化地图。著名的书店达人钟芳玲就笑称他是成都的“书童”。
中华姓氏谱苏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华姓氏谱中的“苏”姓分册。书中从该姓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该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
中国古代文学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徂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略同中华丈明的起源。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请的优秀...
中国经典十种 本书特色 很早很早的古时候,看着筮草占卜,有人楞是从中琢磨出了“理儿”来。这“理儿”很大,阴上阳下...
魏晋南北朝卷-中国文化发展史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发展史》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交互推进历程的通史,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
汉语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 本书特色《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
喬靖夫 Jozev1969年香港出生,看日本特攝片與本土武俠劇長大的一代。攻讀大專翻譯系時立志當作家,三年間埋首「練功」,畢業後隨即展開「文字浪人」生涯,先後涉...
传统节日灯谜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
梦里花开 圣洁之邦 本书特色 一直相信世间有某种不可理喻的存在——缘分,而缘分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 在这大千世界中,天地何其寂寥,生命何其壮阔,一草一木皆有...
印度文化论 内容简介 该书为“外国文化论丛”中的一本。它主要从印度人的世界观、生命观、种姓观、人生观、宗教观、修炼观、意志观、教学观、文艺观、矛盾观10个方面探...
对联话 内容简介 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思想中错误和保守、消极的东西也不少,如他对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仍予肯定,对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也多所贬责。书中收录的自...
守弱学-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肆 本书特色 《守弱学(人生胜经)》人生胜经:弱者转强、强者恒强的谋世绝学——守弱学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
国学常识 本书特色 《国学常识/大师经典文丛》编著者曹伯韩。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通过蕴涵于生活世界中的人的重要思维层面——日常思维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从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的内在关联中阐释日常思维的意...
从遮羞板到漆齿文身(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巡礼) 本书特色 本书以介绍和描述各种日常的、原始的、奇异的、引人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料及其文化的内涵为主旨,所写均有所...
中国印刷史研究 本书特色 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印刷发展史上三个关键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此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疑...
【焦點話題】第1話大英嘻遊記 (混血王子Ⅱ)對任何人都不屑一顧的「丹尼爾王子」曲希瑞唯一另眼對待的例外便是他—艾斯公爵只有他能馴服得了丹,和丹平起平坐那是一種優...
妈祖传说研究 本书特色 《妈祖传说研究:一个海洋大国的神话》是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妈祖传说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理论角度系统全面地对妈祖传说进行解读和研...
一天之內竟讓護國府陷入空前危機!先有大官人楚翊捲入官糧失竊案,接著三侍郎淳于珊珊陷入桃色危機,一個頭兩個大的舒清雅衝去找二官人南宮秋玥求救,卻發現南宮身受重傷!...
现代修辞学:新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较新的角度揭示了修辞的源流及嬗变,揭示了修辞的新的含义。论述了修辞学的性质,修辞和语境以及和发话人的社会角色的关系,揭示了修辞...
水晶之城(窥探洛杉矶的未来) 内容简介 简介20世纪出版的关于美国西部*好的十部非虚构类作品之一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佳城市政治图书奖”获奖作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