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近现代史(18世纪末至1949年)的历史专题为对象,通过解读历史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中国近代曲折艰辛的历史进程。以中国现当代史(1949—2015)的历史专题为主题,通过解读历史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是一套以时政漫画为基本叙事元素,以重大事件为关键节点,依据时序编写而成的普及历史读物。作为“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的中国篇,本书以18世纪末至1949年的中国史为对象,分为5个章节35个条目,精选110余幅历史图画,以小短文的形式加以解读,让读者在图文的引导下,轻松尽览晚清民国的历史风云。
4. 全民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次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空前的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乡村,全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淞沪会战开始后的第二天,上海漫画界迅速成立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9月20日,创办《救亡漫画》五日刊,画家蔡若宏为《救亡画报》创刊号设计封面,创作了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漫画中由高举战刀、铁拳和手榴弹的中国抗日军民形成“汹涌咆哮的巨浪”,一野牛状的日寇正要被强大的“巨浪”所吞没,背景是闪电划过的夜空。当人们读着这幅漫画,仿佛听到了四万万同胞的震天怒吼,漫画给人们带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入侵者的命运注定要灭亡。
战争初期,日本曾狂妄叫嚣要“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东亚国际大都市,距首都南京仅300千米。如果日军迅速占领上海,就能威逼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日军投入总兵力30万,中国军队集结80万坚守反击。*后,中国军队在3个月里以伤亡30万人的代价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淞沪会战开始后不久,汪子美就在上海《救亡漫画》杂志上发表漫画《首挫其锋》,漫画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30万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实现了作者的愿望。画面中有两个军人,左边的是日军,右边的是中国军人。日军装备精良,但正义而无畏的中国军人将枪托狠狠砸在日寇的钢盔上,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有趣的是,日军腰间挂了一个钟,他一边挨打,一边还在看着手中的怀表,似乎正在计算着自己“速胜”的时间。作者构思巧妙,读来振奋人心。
1937年11—12月,上海和南京相继沦陷。1938年1月,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连成一片,先后调集24万人,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徐州会战打响。中国集结了60余万人的兵力与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防御战。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徐州会战历时4个月,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2.6万余人,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还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1938年6月,《抗战画报》刊登了秦兆阳的漫画《占领了徐州吗?》,画面中一断手的日本兵被各路反攻枪口所逼,正狼狈地逃离徐州。5月中旬,日军逼近徐州,前线越来越惨烈的战报不断传到武昌,中国军队统帅部立刻意识到日军的意图是要围歼徐州中国军队的主力,于是命令撤离徐州,火速突围。*后,留给日军的是一座空城。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5. 日寇暴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在此后的6个星期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逾30万的中国人遭到屠杀。
就在日军攻陷南京的当天,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两名日军少尉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报道,并配发了两个杀人“英雄”的照片。李可染根据这则报道,画了一幅《杀人比赛》的漫画发表在《文艺阵地》杂志。漫画中有两个日本刽子手野兽般的狞笑,以及他们手中刃口已经砍得残缺的屠刀。他们的身后,是倒在血泊中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漫画旁边还转摘了《朝日新闻》那篇报道:
1937年12月13日,日本《朝日新闻》上一则通讯谓:“日军占领南京后,有日军少尉两名,一名向雄,一名野田,相约以谁先杀死一百个中国老百姓为优胜。两人各持刀口已缺之血刃相见于紫金山下,向雄说:‘我已杀了一百个,足下如何?’野田说:‘我杀一百零六个。’两人相顾大笑。且更相约以杀死一百五十人为比赛。”
1938年1月,由上海漫画家协会组建的抗战漫画宣传队在汉口创办了《抗战漫画》半月刊(《救亡漫画》五日刊的继续),漫宣队成员张仃画的漫画《兽行》是《抗战漫画》创刊号的封底。画面中,日本侵略军在强奸一名中国农村妇女之后,又拿刀凶残地将她杀死,一只脚踩在中国妇女的尸体上。漫画背景是被日军焚烧的民房。
叶浅予是漫宣队领队,1938年他在《抗战漫画》上发表漫画《为仇恨而生》。漫画的上半部分是几架有日本“太阳”标志的飞机出现在夜色沉沉的上空,似乎随时都可能扔下炸弹,在飞机的轰鸣声中恐怖的气氛笼罩着夜幕下的大地;漫画的下半部分是一对中国夫妇带着孩子正惊恐逃亡。中年妇女背着孩子,右手拉着拖后的丈夫,左手抱着衣服。小孩惊吓得大哭起来,丈夫一边跑一边回头呼喊,似乎后面还有逃亡的亲人。妇女消瘦的脸上嘴唇紧闭,一双深陷的大眼斜瞪着天空中的敌机,惊恐中射出仇恨的光芒。
漫画真实地描写了老百姓躲避敌机轰炸而逃亡的场景,也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部分机关迁至武汉。1938年4月29日,为庆祝天皇裕仁生日,日本军队以汉阳兵工厂为重点,对武汉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空袭警报响彻天空,整座城市火光冲天。武汉会战开始后,日机更加疯狂地对武汉进行轰炸,7、 8两个月中,轰炸频率、规模及残酷的程度达到了顶点,江城遭到亘古未有的劫难。
6. 敌后战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也在敌后战场展开抗日斗争。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
1938年5月16日,《抗战漫画》刊登了刘元的漫画《游击战、迂回战、运动战,使暴敌手足失措》。漫画中,一名日寇遭到中国军人的围攻,惊恐万状。面对中国军队的游击战,他右手举枪,却不知往哪里射击。从三名中国军人的装束来看,一位手持大刀正砍向日寇,一位是脚踩日寇肩上猛刺日寇眼睛的游击队员,还有一位是头戴钢盔用步枪顶住日寇屁股的国民党军。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军队同仇敌忾共同围剿日寇。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把重点转向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后方受到八路军、游击队越来越大的威胁时,立刻掉过头来,将大量日军回师华北,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封锁、分割和“扫荡”,实施“强化治安”,对根据地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941年8—10月,日本侵略者集结了日伪军7万余人,在飞机的配合下,再次对华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除了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外,日寇还采取铁壁合围、分“扫荡”、梳篦清剿、辗转抉剔等战术,企图一举摧毁抗日根据地,消灭八路军主力。八路军和根据地早已做好迎接日寇“扫荡”的准备,在反“扫荡”初期就取得了一些胜利。
1941年9月14日,《新华日报》刊登了向明的木刻漫画《粉碎敌人的“扫荡”》。漫画发表时,反“扫荡”进入第二阶段。画面中的八路军手持步枪,用刺刀刺向一只刚吃过人的老虎,老虎身边还有一具骷髅,虎身上有“膏药”旗标记。
10月16日,反“扫荡”战役结束。八路军、游击队和民兵共作战800余次,毙伤日伪军5 0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围歼晋察冀八路军主力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企图。在两个多月的反“扫荡”中,八路军等抗日武装伤亡5 900余人,群众伤亡6 000余人。
伴随着大“扫荡”,日寇还在占领区实行“蚕食”战术,像饿蚕进食那样小口快吃,步步为营,点滴不剩地啃光吸尽嘴下的叶肉叶汁。日寇依靠交通网、碉堡和沟墙,从外到内逐步把抗日根据地一点一点割裂开来,慢慢地将解放区变成敌占区,对于无法占领的村庄,通过“三光政策”把它变成无人区。
1942年12月11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力克的漫画《团结像一个人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画面是一人头蚕身者蚕食一片桑叶,一位头扎“白羊肚”的老汉手拿钢叉正插向蚕的后背。漫画右边还有一行字:“团结像一个人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对被蚕食的地区,应多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一方面加强对伪军、伪政权组织的工作,引导其在适当的范围内为我服务;另一方面,抗日团体及政权组织应采取隐蔽的方式,保存实力。遵照这一指示,敌后军民紧密配合,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深入开展反“蚕食”斗争。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
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粉碎了日寇、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
1943年古元创作发表了木刻画《八路军大生产》。图中的场景是打谷场上的军民,有的正忙于用棍子捶打收获物,有的牵引着牲畜拉着石磙碾压已经收获的庄稼,有的忙于垒堆,有的忙于运输,有的忙于清扫,有的忙于扬场……
“老漫画中的历史”具有自己的编撰特点。首先,立足漫画表现历史的特殊形式,以每一幅漫画作为历史场景的一个聚焦“点”,引出一个历史故事,并配上历史背景的解读,形成类似“纪事本末”的历史叙事。其次,通过尽力收集能表现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进程的漫画作品,将其归类排列,使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个“点”串联成各个系列的历史“线”索,从而形成国别的“纪事本末”或断代的、专题的“纪事本末”,而若干系列的汇集又构成了此套历史读物的总体“面”相,并通过总体结构的设计和各系列“导言”的撰写,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念及其对宏观历史的把握。总之,“点”“线”“面”的结构可以将漫画表现的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背景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历史读物应有的教育目标。
一册在手,我国和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近现代史进程以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都通过漫画的联接而呈现眼前。这套书的编撰提供了如何将一种特殊的图像史料形式加工提炼为承载历史教育功能的历史读物的成功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余伟民
“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恰恰是将个体漫画中的历史场景与漫画系列中的历史本末加以无痕衔接、逻辑组合的创意佳作。编著者沿着历史沿革的脉络顺时通览、爬梳剔抉,勾勒出了社会新陈代谢的演进轨迹和坐标体系,进而又将这条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史事与现象淬炼归纳,按照时序镌刻在历史的“数轴”之中。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又在散见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媒质上的众多漫画作品加以参互考寻、弥缝穿引,分门别类地将其汇入相应的时序和主题之中,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时序通感和类别通顺的“边框底纹”和“结构框架”。……应该说,本书的编著团队走出了以往同类作品过于碎片化和松散化的窘境,用他们的智慧和创意,为我们奉献了一部既具可视性与可感性,又兼具故事性与知识性的优秀公共史学作品。
——上海晋元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
吴广伦,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历史教研员,“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总主编。
苏联兴亡史纲 本书特色 由陈之骅、吴恩远和马龙闪共同主编的《苏联兴亡史纲/社科学术文库》一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的*终成果,初...
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 本书特色 ★ 16开软精装,装帧精美,史料丰富★ 本书的照片来源广泛,许多照片来自私藏,并有一部分照片从未出版...
超越利益集团 本书特色 宋朝,*为后世荣,*为后人痛。宋朝的先进是如何产生的?宋朝之后,中国为何反被欧洲超越?我们从宋朝的政治模式中学到了什么?汉书下酒,宋史引...
《中国社会风习的百年变迁》内容简介:本书是讨论中国社会风习百年变迁的论文集,内容涵盖社会风习的定义、社会风习的匡正模型及其
南港学风-郭廷以和中研院近史所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一代史学大师,筚路蓝缕,开创南港学派而享誉全球,为何晚年流落异乡 胡适派学人和他派学人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和纷争...
中国历史研究法 本书特色 听刘心武解密“红楼”疑云;随“百家讲坛”破解“清十二帝疑案”;考古中国、解秘中国、探索发现……央视10套权威纪录片全收录,别错过!中国...
1600-2000-日本史 本书特色 他们有着令人深思的历史……全面叙述从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到当今的400年日本历史将日本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熔...
《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内容简介:社会和政治工程的混搭实验室。全面论述20世纪欧洲的艰难历程。马克·马佐尔戳穿自由民主的神
白话本国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为实践近代新史学理想而写作的中国通史,上起远古,下至民国初年,资料丰富,体系完整,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白话本国史 目...
《走出唯一真理观》内容简介: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
海盗传奇 本书特色 《海盗传奇》:瑰影神奇,为您揭开海盗的前尘往事。地中海海盗十字军海盗北欧海盗粮食兄弟联盟加勒比海盗东方海盗惊天大海盗海盗宝藏索马里海盗海盗传...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本书特色 ★切尔诺贝利,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噩梦:权威记者十数年深度调查,数百小时采访录音,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首次曝光,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我们...
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新版 本书特色 这五支军队,除了十八军成军于内战,其余哪一支不是在抗日火线中呱呱坠地的 是他们以一场场的胜利,才让死硬的武士们领教了中国...
国王的两个身体:中世纪政治神学研究 本书特色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国王的两个身体”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
Whereverinternationalcommerceflowsinworldpolitics,militarypoweroftenflowswithit-...
宋史:二 本书特色 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
《上海之声》内容简介:当希特勒上台,德国军队开始席卷欧洲时,近2万名中欧犹太难民逃到了上海。本书收集了犹太难民在登陆中国后数
史源学实习及清代史学考证法 本书特色考寻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本书收录了陈垣先生1947年9月至1949年6月在辅仁大学讲授“史源学实习”、“...
《企业即算法:实现指数级增长的敏捷转型之道》内容简介:企业需要在多变的世界中解决规模增长、组织柔韧性、效率之间的矛盾。在中
《生而为女》内容简介:此书终结了喂养开膛手神话的厌女症。──《卫报》 ☆揭开重重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破除“受害者有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