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游记》是贾平凹先生四十年游记散文写作的精品集萃——草木山石、荒地园林,或邂逅或追寻,或激赏或叹惋,或孤独或自在;全景再现一个时代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状态,完美阐释一个“行者”的自我与世界相处之妙处。
《贾平凹游记》是贾平凹文学生涯中一部游记作品集,“自在独行”之文,弥足珍贵。先生作为小说家的文字功力和独到见解,让我们看到了本真的凡人世界。从“赳赳少年”到文坛巨匠,一路走来,贾平凹先生从故乡“读山”,到“西安城”,到敦煌,到丽江,有的只是一两段会悟,也有的是数万言精描。这里几乎看不到我们所熟知的旅游胜地或者名胜古迹,独特视野下,是普通的甚至是被忽略的景地人。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山河豪迈,先生每时每刻都参与到他的描摹对象中,追溯它们的过往,探寻他们饮食起居所思所想,充满冷峻的哲思,又处处迸发智慧的幽默。
《贾平凹游记》:沟是不深的,也不会有着水流;缓缓地涌上来了,缓缓地又伏了下去;群山像无数偌大的蒙古包,呆呆地在排列。八月天里,秋收过了种麦,每一座山都被犁过了,犁沟随着山势往上旋转,愈旋愈小,愈旋愈圆。天上是指纹形的云,地上是指纹形的田,它们平行着,中问是一轮太阳;光芒把任何地方也照得见了,一切都亮亮堂堂。缓缓地向那圆底走去,心就重重地往下沉;山洼里便有了人家。并没有几棵树的,窑门开着,是一个半圆形的窟窿,它正好是山形的缩小,似乎从这里进去,山的内部世界就都在里边。山便不再是圆圈的叠合了,无数的抛物线突然间地凝固,天的弧线囊括了山的弧线,山的弧线囊括了门窗的弧线。一地都是那么寂静了,驴没有叫,狗是三个四个地躺在窑背,太阳独独地在空中照着。路如绳一般地缠起来了:山垭上,热热闹闹的人群曾走去赶过庙会。路却永远不能踏出一条大道来,凌乱的一堆细绳突然地扔了过来,立即就分散开去,在洼底的草皮地上纵纵横横了。这似乎是一张巨大的网,由山垭哗地撒落下去,从此就老想要打捞起什么了。但是,草皮地里能有什么呢?树木是没有的,花朵是没有的,除了荆棘、蒿草,几乎连一块石头也不易见到。人走在上边,脚用不着高抬,身用不着深弯,双手直棍一般地相反叉在背后,千次万次地看那羊群漫过,粪蛋儿如急雨落下,嘭嘭地飞溅着黑点儿。起风了,每一条路上都在冒着土的尘烟,簌簌地,一时如燃起了无数的导火索,竟使人很有了几分骇怕呢。一座山和一座山,一个村和一个村,就是这么被无数的网罩起来了。走到任何地方,每一块都被开垦着,每处被开垦的坡下,都会突然地住着人家,几十里内,甚至几百里内,谁不会知道哪条沟里住着哪户人家呢?一听口音,就攀谈开来,说不定又是转弯抹角的亲戚。他们一生在这个地方,就一刻也不愿离开这个地方,有的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县城,甚至连一条山沟也不曾走了出去;他们用自己的脚踏出了这无数的网,他们却永远走不出这无数的网。但是,他们*乐趣的是在三月,山沟里的山鸡成群在崖畔晒日头,几十人集合起来,分站在两个山头,大声叫喊。山鸡子从这边山上飞到那边山上,又从那边山上飞到这边山上,人们的呐喊,使它们不能安宁。它们没有鹰的翅膀可以飞过更多的山沟,三四个来回,就立即在空中方向不定地旋转,猛的石子一样垂直跌下,气绝而死了。土是沙质的,奇怪的是靠崖凿一个洞去,竟百年千年不会倒坍,或许筑一堵墙吧,用不着去苫瓦,东来的雨打,西去的风吹,那墙再也不会垮掉,反倒生出一层厚厚的绿苔:春天里发绿,绿嫩得可爱;夏天里发黑,黑得浓郁;秋天里生出茸绒,冬天里却都消失了,印出梅花一般的白斑。日月东西,四季交替,它们在希冀着什么,这么更换着苔衣?!默默的信念全然塑造成那枣树了,河滩上,沟畔里,在窗前的石滚子碾盘前,在山与山弧形的接壤处,突然间就发现它了。它似乎长得毫无目的,太随便了,太缓慢了,春天里开一层淡淡的花,秋天里就生一身红果。这是*懂得了贫困,才表现着极大的丰富吗?是因为*懂得了干旱,那糖汁一样的水分才凝固在枝头吗?冬天里,逢个好日头,吃早饭的时候,村里人就都跎蹴在窗前石碾盘上,呼呼噜噜吃饭了。饭是荞麦面,汤是羊肉汤,海碗端起来,颤悠悠的,比脑袋还要大呢。半尺长的线线辣椒,就夹在二拇指中,如山东人夹大葱一样,蘸了盐,一口一截,鼻尖上,嘴唇上,汗就咕咕噜噜地流下来了。他们蹲着,竭力把一切都往里收,身子几乎要成一个球形了,随时便要弹跳而起,爆炸开去。但随之,就都沉默了,一言不发,像一疙瘩一疙瘩苔石,和那碾盘上的石破子一样,凝重而粗笨了。窗内,窗眼里有一束阳光在浮射,婆姨们正磨着黄豆,磨的上扇压着磨的下扇,两块凿着花纹的石头顿挫着,黄豆成了白浆在浸流。整个冬天,婆姨们要待在窑里干这种工作。如果这磨盘是生活的时钟,这婆姨的左胳膊和右胳膊,就该是搅动白天和黑夜的时针和分针了。……
贾平凹(拼音:Jiǎ Píngwā,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2015年,凭借《老生》入选2014年新浪年度十大好书之首。[1]2016年1月22日,贾平凹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前五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风诗心赏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古典文学大家萧涤非先生有关汉魏六朝隋唐宋以及当代风诗名篇的鉴赏文字,按照散文、诗话、笺注三种体式,分为正文、附录一、附录二三个部分。正...
轻阅读:茑萝集·日记九种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了郁达夫的《茑萝集》·《日记九种》,郁达夫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形成与控日本,是近代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可...
吃马铃薯的日子 内容简介 吃马铃薯的日子》不是自传文学,但既然涉及我个人一些经历,总可算作自传文字。我记下这段生平的用心,是为了励志。当然,今天香港的社会环境,...
毛姆人生随笔 本书特色 W.S.毛姆著的这本《毛姆人生随笔》用小说家的特殊才能为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们描绘了一幅幅逼真的肖像,勾画出那些天才的性格特征——他们不再...
渐江和我们 本书特色 《渐江和我们》是黄永厚老先生的文画集。黄永厚老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而且也是杂文家,因而其画作大多与文章、书法融为一体,从而形成自己...
J.K.罗琳J.K.罗琳是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该系列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屡创销量纪录。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系列销量已逾500,000,000册,被...
2016-咬文嚼字合订本 本书特色 这是《咬文嚼字》杂志2016年度合订本(平装)。《咬文嚼字》杂志是2015年度全国百强期刊,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
李商隐诗选评 本书特色 《李商隐诗选评》领街撰稿者刘学先生,是国内知名李商隐研究专家,厚积薄发,沉酣吟吐,文字纯粹是心灵感悟的自然流露。李商隐诗选评 内容简介 ...
旷野呼告 无根据颂 内容简介 本卷包括《旷野呼告(克尔凯郭尔与存在哲学)》与《无根据颂》两部分:在《旷野呼告》中,舍斯托夫始终把自我堕入绝望之境的克尔凯郭尔的呼...
田野 本书特色 “乡愁文丛”系列中的《田野》一书,共有46篇文章。该书主要描写了作者的第二故乡——江西的人文、自然风貌。作者在江西生活多年,那里的村庄、田野、湖...
猎人笔记-经典译文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如一幅幅逼真的油画,不仅给读者展现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的...
李氏家族 本书特色 一直以来,李佩甫都在研究“土壤”。“平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他的写作领地。在一些时间里,李佩甫的写作方向一直着力于“人与土地”的对话,或...
开卷文丛第三辑:为了纪念 内容简介 这是继凤凰出版社、岳麓书社推出**、二辑《开卷文丛》二十本之后的第三辑,属严肃的原创随笔,颇有品位,“对于建造中国的书香社会...
陇上学人文存:第三辑:郝苏民卷 本书特色 《陇上学人文存(郝苏民卷)(精)》是甘肃“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郝苏民,西北民族大学民间文艺学博士生导师,《西北民...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速读 本书特色 103部文学名著演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精彩历程,200多幅精美图片全方位展示世界文学,165千字美文浓缩原著精华,科学指导阅读,思...
沈浩波作品-蝴蝶 本书特色 《蝴蝶》:新世界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一部可以让你忘记北岛、顾城和海子的诗歌。沈浩波作品-蝴蝶 内容简介 “平庸时代的惊雷就在于对自身...
鲁迅论人生 本书特色 鲁迅在其作品中为中国人画像,他的小说生动逼真地画出了“国民的灵魂”,他的绚烂精粹的杂文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人史”。他是举世公认的*了解中国人...
唐诗小札 本书特色 《唐诗小札》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唐诗入门读物。其选诗眼光独到,解诗深入浅出,篇篇小札面目生动,文笔优美,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让唐诗精微已然...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本书特色 十四岁就失去父亲,一心想要独立生活的女儿,放下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告别爱人,从北京回到家乡小城,陪伴身患绝症的母亲,并记录下她生命中*...
郁达夫散文集 本书特色 “典藏”书系,精选了国内外*为经典的作品, 使读者用*低的价格觅得*为经典的作品。《郁达夫 散文集》是“典藏”书系中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