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一书详实记录了1348到1349年的黑死病在欧洲起源、传播和扩展的过程,对黑死病在英格兰传播过程的叙述尤其详尽。作者以黑死病为主题,参阅大量资料,尤其是选用了英格兰的主教登记簿、庄园档案等原始资料,阐述了黑死病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因为该书重要学术贡献,英国近二十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美国八十余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珍藏。《美国历史评论》《英国医学杂志》《都柏林评论》《演讲者》《东盎葛利亚人》等媒体给予好评。
英国近二十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美国八十余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珍藏。《美国历史评论》《英国医学杂志》《都柏林评论》《演讲者》《东盎葛利亚人》等媒体给予好评。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曾完整地叙述1348到1349年的大瘟疫。这次瘟疫危害巨大,影响深远,毫无疑问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但事实上,直到*近,人们对大瘟疫仍没有多少关注。
一般书籍都将14世纪中叶看作英格兰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当时,爱德华三世声望正隆。1346年,英格兰在克雷西重创法兰西。1347年,英格兰攻占加来,这使爱德华三世的名声达到顶峰。1347年10月14日,爱德华三世头戴着那个时代*辉煌胜利的桂冠,驾临桑威奇,整个国家的人们或者说至少是英格兰的王公贵族们正陶醉在爱德华三世的军事胜利之中。编年史作者托马斯·沃尔辛厄姆写道:“好像一轮新日在人群中冉冉升起,一片祥和,万物丰饶。这样的胜利,无比荣耀。随便谁家的女人都拥有几件从卡昂、加来等海对岸的法兰西城镇得来的战利品。”英格兰主妇们用从异国抢来的华丽服装、昂贵首饰骄傲地打扮着自己。这更是骑士精神的黄金年代,爱德华三世为了使自己的军事胜利流芳百世,特设嘉德勋位。全国各地纷纷举行骑士比武来庆祝这一难得盛举。一般历史叙述常将现在称为“黑死病”的大瘟疫搁置一旁,好像黑死病并非历史发展中的一部分,只是历史进程中的旁逸斜出一般。考虑到黑死病发生在克雷西大捷和普瓦捷大捷之间,发生在嘉德勋位设立之际,这并不令人奇怪。
于是,从大卫·休谟堪称经典的英国史,到其他老先生们写的英国史,都将这次灾难几笔带过,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尽管已故的约翰·理查德·格林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胜前人一筹,但在叙述黑死病时,他仅将其作为14世纪农业变化的一部分略加提及。读者阅读至此,可能会略感诧异。约翰·理查德·格林虽然提到大约有一半人口死于此次瘟疫,但很明显没有意识到此次瘟疫的巨大影响。无论是对宗教的影响还是对社会的影响,都可以追溯到此次巨大灾难上来。
确实有人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论述,吸引了我们对这个重要话题的注意,如弗雷德里克·西博姆教授、奥古斯塔斯·杰索普博士的文章,以及已故索罗尔德·罗杰斯教授及威廉·坎宁安博士的政治、社会、经济著作中的若干章节。但就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将黑死病当作一个整体专门论述,或者说,还没有一个人能利用目前的资料对黑死病造成的灾难做一个相对精确的估计。查尔斯·克赖顿博士将目前的研究收录到其编著的《英国瘟疫》一书中,但此书却少人问津。查尔斯·克赖顿的书出版后,人们发现,该书虽然以瘟疫为研究主题,并以大量的篇幅论及1348到1349年的瘟疫,但并没有使用瘟疫时期的各类文献,并且他处理黑死病这一问题的角度与本书完全不同。
因此,这里要说明一下,本书为什么要详细论述这个并不吸引人的主题。就1348到1349年黑死病本身而言,由专业人士将这次瘟疫作为一系列瘟疫中的一个题目来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从历史学家的视角来看,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详细叙述这次瘟疫,其中原因很多。但充分了解一下此次瘟疫所造成的结果,对正确理解英格兰中世纪末期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黑死病”使社会遭受重创,给人的情感及行为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人们的宗教情感及行为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一场革命。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真正理解这场瘟疫,才能够正确解释瘟疫过后英格兰历史的发展,否则就会走上“邪路”。确实,这次大瘟疫是英格兰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真正终结了中世纪时代,真正开启了我们的现代时期。它割断了与过去的联系,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瘟疫使人口剧减,进而造成劳工缺乏。人们认识到,底层人有了新的、过高的期望。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劳动人民开始理解自己的价值并维护自己的利益了。
但黑死病的一个重要结果尚未引起人们充分注意。对大多数人而言,回望过去,中世纪时期的英格兰教会持续稳定地发展着。然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1351年时,整个教会系统因瘟疫而全盘打乱,一半以上的教堂、修道院因瘟疫而毁,一切必须重新开始。大瘟疫对教士造成的灾难无法估计,对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保证不可或缺的公共宗教仪式能有人主持,教会不得不让许多不合格的人充任其事,但即便如此,人手仍然缺乏。大瘟疫对普通人*直接的影响是他们的宗教意识麻痹了。无论是英格兰还是欧洲,灾难并没有使人们仰赖上帝,反而使人们陷入绝望。无论哪个国家,都有人记录道,人们的行为因瘟疫而放荡不羁。同时,人们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感情复兴了,但在许多方面,这是一种以新频道显示的新声音。如果将这种变化简单地描述一下,我认为与以前相比,英格兰人对宗教更虔诚了,更愿意自我反思了。自大瘟疫时期到宗教改革时期,这种情况就存在了。在当前的宗教复兴中,这种情况也显示了出来。特别是一批宗教作家的出现,就是*好的证明。汉姆波尔的理查德·罗尔的作品堪称此类作品的开端。理查德·罗尔本人便因瘟疫而死。瓦尔特·希尔顿等作家及无数手抄本小册子的匿名作者后来发展了这一传统。这些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般都被归入威克利夫派。这是一种误导人的归类,其成因很容易理解。一方面,这些小册子充满了深深的宗教精神,另一方面,当时的人们深信宗教只是一系列的形式。直到现在,为数不多关注这一主题的人还会毫不犹豫地将宗教作家归为“罗拉德派的宗教复兴”。他们自然不会相信宗教作家是受到一个“世俗神父已经沦落到追逐私利的教会”的启发的。那些熟悉教导人们对天主教虔诚的作品的人,对这些作品的基调、精神及教义有着丰富的经验。于是他们就会意识到,上文中的小册子在基调、精神及教义上完全是天主教式的,这些小册子与那些受约翰·威克利夫影响而生的小册子有着根本不同。
新的宗教精神既体现在此时涌现出来的众多行会上,也体现在人们对宗教表达虔诚的种种行为上。这些对宗教表达虔诚的行为发展势头实在太迅猛了,致使一些人觉得夸张。新的宗教精神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即个人更加信仰圣体、圣母玛利亚、五伤、圣名等平易近人、令人熟悉的表象,这样的表象更容易让人虔诚。这种信仰发展迅速。即便是这个时期与众不同的教堂装饰,也见证着这些变化。从14世纪末到15世纪,教堂的装饰、家具、器皿、雕像或描以图案,或镶以花边。教堂装饰日见复杂多样,与以往简单明了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这些财富及精雕细琢作品的来源,也反映了整个国家所发生的变化。教堂所得的捐献,再也不是完全由大贵族提供了,至少不是主要由大贵族提供了。现在教堂的捐献主要由城镇居民和中产阶级提供。按照当时的思想感情来看,这种慷慨大方是与人们拥有丰富的物质享受紧密相关的。从19世纪末到现在,这种丰富的物质享受是现代英国家庭的显著特征。事实上,15世纪是一场伟大的中产阶级运动的开始,其源头可以明显地追溯到大瘟疫的影响上来。16世纪时,这场运动因宗教领域的变化而停止。
本书仅简单提及英格兰人宗教生活的改变及其新趋向。如果想搞清楚英格兰宗教后来的发展史,那么将这次社会和宗教上的巨大灾难作为起点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黑死病在英格兰历史上的地位。
本书如果仅仅叙述英格兰的疫情,就会导致读者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因此本书简略回顾了一下瘟疫从欧洲东部发展到欧洲西部海岸的过程。相隔百里甚至千里之遥的叙述者,所述之悲惨疫情几无二致,甚至描述疫情的语言都如出一辙,这种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这场灾难的真实性。本书对英格兰疫情叙述*详尽,展现了瘟疫从南到北一直传播到苏格兰高地的过程。
*后,本书简略叙述了瘟疫结束后英格兰的情况,以期引起读者对瘟疫所造成的直接影响的注意,尤其是瘟疫对英格兰教会生活所产生影响的注意。
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凯,英国本笃会修士、历史学家,1914年任红衣主教,实验学派在中世纪宗教研究方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中世纪史,被《泰晤士报》誉为“中世纪史宗教方向的巨擘”。著有《黑死病(1348—1349):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亨利六世的宗教生活》《亨利八世与英格兰修道院》《中世纪英格兰的堂区生活》《英格兰的修道院》《中世纪的修道院生活》等。
译者简介
郑中求,博士,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两项,参与省级课题五项,副主编、参编著作五部,在《红楼梦学刊》《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的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古遗址里的文明 本书特色 阳飏编著的《古遗址里的文明》是“华夏文明之源·甘肃历史文化丛书”之一。本书通过对河西走廊一带遗址、故城的分布以及历史变迁过程中细节的具...
纪念魏斐德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美国汉学三杰之一魏斐德成名力作社会史与地区史写作的“典范之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在历史中注入血肉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叶圣陶》内容简介:本书为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系列成果。本书全面展现了叶圣陶作
大国无疆-西班牙皇室 本书特色 西班牙阿拉贡地区出生的“天主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看中了哥伦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们也想借助哥伦...
两河-文明的曙光 本书特色 引进意大利WHITESTAR出版社经典之作,萃取千年时空,绝世文明珍品,4000件文物图片+70万字精彩叙述。历史幽深,岁月浩瀚。从...
轻阅读:戊戌政变记 本书特色 《戊戌政变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将对传统纪事本末体史书的辩证认识,熔铸到《戊戌政变记》的撰著中。在编纂思想上,作...
史汉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史记、汉书和史汉比较三个部分,着重对前人的《史记》、《汉...
王世贞年谱长编 本书特色 周颖*的这本《王世贞年谱长编》以编年的形式记述了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生平行实,并附以相关参考文献。具体而言,以王世贞生平年份为大纲,以年月...
游戏的故事 本书特色《故事就是历史:游戏的故事》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滋润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度过了悠悠岁月。让我们走近那些积极向上健康的传统游戏,重温那些强健...
凯南日记 本书特色 他是20世纪知名外交思想家,是美国深受关注的战略家他塑造了冷战时代,又不遗余力要打破美苏僵局 1953年7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刚刚退休的凯南迈...
内战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古罗马帝国奠基人恺撒的亲笔,既是古罗马历史名著、拉丁语黄金时期的散文代表作,也是富有战略战术的兵书,对西方史学界、文坛和兵...
西方战地记者镜头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书特色 ★ 12开精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美国科利尔出版公司是20世纪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齐名的一家美国出版机构,其...
石室写经(敦煌遗书) 内容简介 本书对敦煌遗书的内容、时限和形态进行了概述,对敦煌宗教文献、历史地理文书、社会史文书、俗文学文献、科技文献、敦煌写本四部书的内容...
《一口气读懂明清史》简介:有人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任凭胜利者妆扮。但我们还是希望能透过层层叠叠的掩饰,直抵那最初的真相
敦煌艺术十讲 本书特色 敦煌艺术的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一个代表,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体现,它在美术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至今仍然焕发着艺术生命...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
雍正十三年 本书特色 1722年,康熙突然逝世。既无赫赫战功,又无朝野拥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皇四子雍亲王出人意料地从康熙生前看似精巧的皇位传承安排中突围而出,...
仁宗盛世卷.上-如果这是宋史-3 本书特色 对一个官宦时代的全景式展示人人都是刀斧手,个个都是权谋家.解读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之道,记录无数无情的谋略与无比的忍耐...
杨天石文集 本书特色 真实是历史的生命,也是历史学和历史学家追求的目标。在这块领域,容不得任何歪曲和虚假,也不能允许一切有意的粉饰、增减与遮掩。中国近代史有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