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集》是中国*部新诗集,主要表现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袖珍经典文库系列丛书
★ 精选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
★ 装帧精美,彰显品位
★ 开本小巧,便于携带
★ 《尝试集》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部白话诗集
★ 胡适先生的里程碑式著作
《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1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着作。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本小书与胡适后来的着作完全不同类。但是,《尝试集》作为*部现代白话诗集,就像所有开拓性的文本一样,是将鲜明的创新性和局限性融于一体的。《尝试集》仅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的确不能算是一部经典的诗集。但是,换一个角度,从文学史的意义上看,它又是进入现代文学不可不谈的一部“经典”。
“鲸歌袖珍文库”收录包含古今中外的经典随笔,开本小巧,便于携带。内容包含生活美学,游记见闻,以及一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精致小品。在人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难寻安宁的当下,为向往宁静而不得的人们奉上大师先哲们的哲思妙语及生活感悟,让人们在静静地阅读中体会人生的真谛。
五年八月四日答任叔永书
(代序一)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字者,文学之器也。我私心以为文言决不足为吾国将来文学之利器。施耐庵曹雪芹诸人已实地证明作小说之利器在于白话,今尚需人实地试验白话是否可为韵文之利器耳。……我自信颇能用白话作散文,但尚未能用之于韵文;私心颇欲以数年之力,实地练习之。倘数年之后,竟能用文言白话作文作诗,无不随心所欲,岂非一大快事?我此时练习白话韵文,颇似新辟一文学殖民地。可惜须单身匹马而往,不能多得同志结伴同行。然吾去志已决。公等假我数年之期。倘此新国尽是沙碛不毛之地,则我或终归老于“文言诗国”亦未可知;倘幸而有成,则辟除荆棘之后,当开放门户,迎公等同来莅止耳!“狂言人道臣当烹。我自不吐定不快,人言未足为重轻。”足下定笑我狂耳。……
尝试篇
(代序二)
“尝试成功自古无”,故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莫想小试便成功,那有这样容易事!有时试到千百回。始知前功尽抛弃。即使如此已无愧,即此失败便足记。告入此路不通行,可使脚力莫浪费。
我生求师二十年,今得“尝试”两个字。作诗做事要如此,虽未能到颇有志。作“尝试歌”颂吾师,愿大家都来尝试!
五,九,三〇。
四版自序
《尝试集》是民国九年三月出版的。当那新旧文学争论*激烈的时候,当那初次试作新诗的时候,我对于我自己的诗,选择自然不很严;大家对于我的诗,判断自然也不很严。我自己对于社会,只要求他们许我尝试的自由。社会对于我,也很大度的承认我的诗是种开风气的尝试。这点大度的承认遂使我的《尝试集》在两年之中销售到一万部。这是我很感谢的。
现在新诗的讨论时期,渐渐的过去了。——现在还有人引了阿狄生,强生,格雷,辜勒律已的话来攻击新诗的运动,但这种“诗云子曰”的逻辑,便是反对论破产的铁证,——新诗的作者也渐渐的加多了。有几位少年诗人的创作,大胆的解放,充满着新鲜的意味,使我一头高兴,一头又很惭愧。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我现在看这些少年诗人的新诗,也很像那缠过脚的妇人,眼里看着一班天足的女孩子们跳上跳下,心里好不妒羡!
但是缠过脚的妇人永远不能恢复他的天然脚了。我现在把我这五六年的放脚鞋样,重新挑选了一遍,删去了许多太不成样子的或可以害人的。内中虽然还有许多小脚鞋样,但他们的保存也许可以使人知道缠脚的人放脚的痛苦,也许还有一点历史的用处,所以我也不必讳了。
删诗的事,起于民国九年的年底。当时我自己删了一遍,把删剩的本子,送给任叔永,陈莎菲,请他们再删一遍。后来又送给“鲁迅”先生删一遍。那时周作人先生病在医院里,他也替我删一遍。后来俞平伯来北京,我又请他删一遍。他们删过之后,我自己又仔细看了好几遍,又删去了几首,同时却也保留了一两首他们主张删去的。例如《江上》,“鲁迅”与平伯都主张删,我因为当时的印象太深了,舍不得删去。又如《礼》一首(初版再版皆无,)“鲁迅”主张删去,我因为这诗虽是发议论,却不是抽象的发议论,所以把他保留了。有时候,我们也有很不同的见解。例如《看花》一首,康白情写信来,说此诗很好,平伯也说他可存;但我对于此诗,始终不满意,故再版时,删去了两句,三版时竟全删了。
再版时添的六首诗,此次被我删去了三首,又被“鲁迅”,叔永,莎菲删去了一首。此次添《尝试集》十五首,《去国集》一首。共计:
《尝试集》**编,删了八首,又《尝试篇》提出代序,共存十四首。
《尝试集》第二编,删了十六首,又《许怡荪》与《一笑》移入第三编,共存十七首。《尝试集》第三编,旧存的两首,新添的十五首,共十七首。
《去国集》,删去了八首,添入一首,共存十五首。
共存诗词六十四首。
有些诗略有删改的。如《尝试篇》删去了四句,《鸽子》改了四个字,《你莫忘记》添了三个“了”字,《一笑》改了两处;《例外》前在《新青年》上发表时有四章,现在删去了一章。这种地方,虽然微细的很,但也有很可研究之点。例如《一笑》第二章原文:
那个人不知后来怎样了。
蒋百里先生有一天对我说,这样排列,便不好读,不如改作:
那个人后来不知怎样了。
我依他改了,果然远胜原文。又如《你莫忘记》第九行原文是:
嗳哟,……火就要烧到这里。
康白情从三万里外来信,替我加上丁一个“了”字,方才合白话的文法。做白话的人,若不讲究这种似微细而实重要的地方,便不配做白话,更不配做白话诗。
《尝试集》初版有钱玄同先生的序和我的序。这两篇序都有了一两万份流传在外;现在为减轻书价起见,我把他们都删去了。(我的《自序》现收入《胡适文存》里。
我借这个四版的机会,谢谢那一班帮我删诗的朋友。至于我在再版自序里说的那种“戏台里喝采”的坏脾气,我近来也很想矫正他,所以我恭恭敬敬的引东南大学教授胡先驌先生“评”《尝试集》的话来作结。胡先驌教授说:
胡君之《尝试集》,死文学也。以其必死必朽也。不以其用活文字之故,而遂得不死不朽也。物之将死,必精神失其常度,言动出于常轨。胡君辈之诗之卤莽灭裂趋于极端,正其必死之征耳。
这几句话,我初读了觉得很像是骂我的话;但这几句话是登在一种自矢“平心而言,不事熳骂,以培俗”的杂志上的,大概不会是骂罢?无论如何,我自己正在愁我的解放不彻底,胡先驌教授却说我“卤莽灭裂趋于极端”,这句话实在未免过誉了。至于“必死必朽”的一层,倒也不在我的心上。况且胡先驌教授又说,
陀司妥夫士忌、戈尔忌之小说,死文学也。不以其轰动一时遂得不死不朽也。
胡先驌教授居然狠大度的请陀司妥夫士忌来陪我同死同朽,这更是过誉了,我更不敢当了。
十一,三,十。胡适。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赠朱经农
经农自美京来访余于纽约,畅谈极欢。三日之留,忽忽遂尽。别后终日不乐,作此寄之。
六年你我不相见,见时在赫贞江边;
握手一笑不须说:你我于今更少年。
回头你我年老时,粉条黑板作讲师;
更有暮气大可笑,喜作丧气颓唐诗。
那时我更不长进,往往喝酒不顾命;
有时尽日醉不醒,明朝醒来害酒病。
一日大醉几乎死,醒来忽然怪自己:
父母生我该有用,似此真不成事体。
从此不敢大糊涂,六年海外颇读书。
幸能勉强不喝酒,未可全断淡巴菰。
年来意气更奇横,不消使酒称狂生。
头发偶有一茎白,年纪反觉十岁轻。
旧事兰天说不全,且喜皇帝不姓袁,
更喜你我都少年,“辟克匿克”来江边,
赫贞江水平可怜,树下石上好作筵,
黄油面包颇新鲜,家乡茶叶不费钱,
吃饱喝胀活神仙,唱个“蝴蝶儿上天”!
……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音乐,而这种背景音乐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卡尔维诺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周作人自编文集--知堂乙酉文编 内容简介 我学国文,能够看书及略写文字,都是从看小说得来,这种经验大约也颇普通,前清嘉庆的人郑守庭的《燕窗闲话》中有着相似的纪录...
唐诗举要 本书特色 唐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措施,发展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达到繁荣昌盛的高峰,大唐帝国成为当时世界...
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宁静 本书特色 本书为女性读者精选了周国平、池莉、林语堂等中外名家经典散文,本卷以“感悟心灵”为主题,收录了《平常心》、《中国人的国民性》...
2008年秋天起,《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作者在复旦大学用了一个学期,给中文系的研究生开一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专题的课
母亲为什么离去-一位母爱缺失者的自我治愈史 本书特色 1963年,南希·拉帕波特的母亲在离婚以及一场艰难的监护权争夺战后选择了自杀,当时,南希年仅四岁。多年后,...
大地之门丛书--守望家园 目录 自序敢问沧桑岁月,雪在何方引子:地球——惟一的家园家园往事我们怎样脚踏实地流失的国土西部风沙线小心翼翼接近辉煌大地盘锦绿色榆林依...
情话绵绵-倪匡说三道四 本书特色 《情话绵绵》:金庸,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黄霑,倪匡来到香港...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第二版)》内容简介:本书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编制,第一版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良好评价。
当代散文经典 本书特色 王俊编著的《当代散文经典》侧重收录了众多名家近十几年来的*新作品,力求对同类选题包含的内容有所增益。这些作品或生动活泼、或语言幽默、或感...
甲行日注 本书特色 《甲行日注》为《叶天寥四种》之一,是明亡后叶绍袁所写的一部日记,起乙酉秋,止戊子九月。这部日记逐日记述了明亡后作者隐迹于苏南、浙西山中三年多...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
青少年纯美阅读--哈姆雷特 本书特色 《纯美阅读: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负盛名,且被人引用*多的一部剧本。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古代神话中,故事讲述:丹麦王...
思辨历程 本书特色 《思辨历程》分为“清园自述”、“故人怀想”、“思辨随笔”三个部分,从大体上可以反映出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学术生平以及思辨历程的概观,虽...
唐五代卷-中国诗歌通史 本书特色 吴相洲所著的《中国诗歌通史(唐五代卷)》为《中国诗歌通史》之一。作者们力图站在时代的高度,融会各种新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诗歌发...
四川文艺出版社经典译文·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全2册) 本书特色 ★ 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必读丛书。 ★ 著名翻译家李玉民倾情献译,生动的语言与原文风格相得益...
本书分为四部分:《朝花夕拾》、杂文《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不乏温情,是鲁迅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温馨回忆。杂文是鲁迅富有创造精神的作品。笔调犀利,精神深刻...
线订《容斋随笔》 本书特色 论王朝兴废,彰显灼见。谈历史典故,娓娓道来。考百家之言,指正存疑。评诗文词句,议论精当。古圣先贤之书,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华夏民族性...
名家精品阅读: 徐志摩文集 内容简介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
夏日走过山间——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 内容简介 约翰·缪尔(JohnMuir),1838年出生于苏格兰,11岁随家人移民至美国。缪尔就读威斯康辛大学时成绩优...
《打工仔法律纠纷》内容简介:农村是一个社会,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不仅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而且需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不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