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将中国绘画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上古史,先秦至隋;中古史,唐至元;近世史,明清。作者以极其精练的文字,不仅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绘画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以及一些代表性画家的风格,而且更注重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内在的渊源关系,正如作者所言:“书与画授受渊源,自古迄今,统纪分明,蔚为大观。”
《中国美术史》是一部研究国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六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中国美术史》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的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
《中国绘画史》实为“后学之先导,问道之津梁”。
魏晋之绘画——传神与风流
魏有高贵乡公曹髦(曹髦之迹,独高魏代, 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 又有《於陵子黔娄夫妻图》)、杨修、桓范、徐邈,吴则有吴王赵夫人( 丞相赵达妹)、曹不兴,蜀汉则有诸葛亮、诸葛瞻、李意其,然其中惟曹不兴尤显。
不兴,吴兴人。赤乌元年,帝游青溪,赤龙自天而下,凌波而行,遂命不兴图之。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又连四十尺绢画一像,心敏手运,须臾立成,头面、手足、胸臆、肩背,亡失尺度。不兴尝从天竺僧康僧会见西域佛画仪范,因以写之。不兴之画,为后世人物画之所祖,亦受佛教之影响也。
西晋荀勖、张墨称为名手,入东晋则更加多。明帝善书画,以王廙为师,尤长佛像,精鉴识。及胡族入洛阳,魏晋以来名迹概遭焚掠。至明帝再搜集法书名画。其后桓玄篡立,此等名迹悉归桓温家。
东晋之名手如卫协、王廙、顾恺之、戴逵戴勃父子、史道硕兄弟,并为世重。而顾恺之、陆探微及宋之张僧繇,并称六朝三大家。卫协,曹不兴之弟子,道释人物冠绝当代。尝作《七佛图》《穆天子宴瑶池图》。谢赫云:“卫协以前之画尚未精微,至卫协始加细密;于形似未优,于骨法则卓然矣。”
弟子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博学有才,所著有《魏晋名流画赞》及《论画》,所画种类极多,自佛像、帝王、将相、烈女以至龙虎、神兽、鹅鹄等,无不俱备。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兴宁中,瓦官寺初置,僧众设会,请朝贤鸣刹注疏。其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既至长康,直打刹注百万。长康素贫,众以为大言。后寺众请勾疏,长康曰:“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一月余。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睛,乃谓寺僧曰:“**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得百万。
王廙,字世将,琅邪临沂人,工书画。晋室过江,廙书画**,为明帝师。尝作《孔子十弟子图》,以励其兄子羲之。羲之书为古今冠冕,丹青亦妙,有《杂兽图》《临镜自写真图》。其子献之,工草隶,善丹青。温峤、谢安、嵇康、王濛、张收皆以善画称。
魏晋间文人弄笔,儒雅风流,耳濡目染,盖一时之风尚然也。且书画同途,善书者类能画。如蔡邕、谢安、王廙、羲之父子,皆以书法著名,涉及丹青,自能入妙。
五代之山水画——荆关双子星
五代之山水画家有荆浩、关仝、李昇、赵幹诸家。盖画派至荆、关为之一变,是为由唐入宋之桥梁,而绍南宗之衣钵者也。明王肯堂论画,谓六朝之后,至王维、张琛、毕宏、郑虔为之一变,至荆、关又为之一变,至董源、李成、范宽又一变。王世贞亦谓山水至二李一变,荆、关、董、巨再变。
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博通经史,善属文。五季多故,隐于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著《笔法记》一卷。尝语人曰:“吴道子画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其画皴钩布置得宜,笔意森然,无凝滞之迹。好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百丈危峰,屹立于青冥之间。故关仝北面事之,而为宋元以来画家之所宗仰。
关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木石出毕宏,有枝无干。晚年其技大进,多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绝无市气。设色古淡,与其师荆浩不相上下。人物非其所长,其《仙游图》大石丛立,屹然万仞,色如精铁,上无尘埃,下无粪土,四面斩绝,人迹不通。深严曲涧,有楼观洞府、鸾鹤花竹之胜;杖履遨游,有飘飘羽化之想。隋时既有郑法士山水楼阁、花草点景之画,唐以来人物树木、花卉岩石之画法大为发展,至关仝更见精绝。
其余山水道释人物花鸟之外, 画龙有僧传古,墨竹有李夫人。传古,四明人,画龙独得其妙,具三停九似蜿蜒之状。
要之,五代五十余年之艺苑,山水画多掬王维之流, 道释多得道玄之秘。征诸史册,朱繇、左礼、王仁寿、李祝、韩虬之徒,大抵皆然。人物如周文矩、燕筠、杜霄、竹梦松,皆师周昉。曹仲元间师顾、陆。花鸟则徐、黄擅美,其技艺进于唐而为宋代兴隆之基础。
四大家——简淡高逸
黄子久名公望,号一峰,又号大痴,常熟人。幼聪敏,应神童科。经史、二氏、九流之学,无不通晓。隐于富春。山水师董、巨,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另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
王蒙字叔明,吴兴人,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其画多从赵文敏风韵中来,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归。山水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径路迂回,烟霭微茫,曲尽山林幽致。又以赭石和藤黄着山色,好于山头画蓬蓬之草,再以赭色钩出。又,或不着色,惟以赭石着山石、人面及松皮。元代以前,画山水多用湿笔,所谓水晕墨章,自唐及宋皆然。至元季四大家始用干笔,就中倪云林、吴仲圭二家尤重墨法,其他则以浅绛烘染为主。鹿柴氏谓浅绛至董源始行,盛于黄子久,谓之吴装。传于文徵明、沈启南,遂成专尚。云林画疏淡简劲,吴仲圭沉着苍浑,同学董、巨而自立径庭。此等四大家之渴笔抹擦,淡墨渲染,其简淡高逸之风,实启明清两朝之秘龠,绵绵至今犹承其余绪也。
倪瓒字元镇,云林其自号也。家故饶于资,轻财好学。尝筑清閟阁,蓄古书画于其中。性甚能介好洁,人号曰倪迂。好僧寺,一住必旬日,篝灯木榻,萧然宴坐,时操纸笔作竹石小景。云林山水着色者甚少,间作一二,绘染深得古法。又画人物极少,惟署“荆蛮民”者一幅而已。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以字行,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清代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近代诗人陈三立长子,历史学家陈寅恪之兄。1902年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是近代著名的书画家。
郑昶(1894—1952)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以字行,斋名鹿胎仙馆;浙江嵊县人;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精画学理论。作品屡次赴英、德、日、美等国展出并获奖。著《中国美术史》、《中国壁画史》、《石涛画语录释义》、《中国画学全史》等。
《图解欧洲艺术史:17世纪》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四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
多宝塔碑放大精选 内容简介 “历代碑帖放大系列”以书法基础学习常用碑帖为蓝本,精选其中典型字例,按笔画、部首、结体或同字异形等归类整理,并辅以字例放大、碑版翻转...
涂色画-宝宝跟我画 本书特色 1.《涂色画》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分类细致而合理,每一图案旁边有简单清晰的步骤,条理清晰,使刚学画的孩子能够很轻松地掌握技巧,很快...
香港电影产业流变 内容简介 本书应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产业理论,对香港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多维度的诠释与分析,力求完整而深刻地描绘出香港电影产业的流变过程,并揭示...
唐人书《金光明最勝王经》三种 内容简介 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长河中,产生了丰富而多彩的书体以及数不胜数的不朽作品,至今为人所乐道。然而,有一种书体形式...
鸟类写生 内容简介 鸟类虽然品种繁多,动态各异,羽毛更是五光十色,令人目眩。但是,鸟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不论大鸟、小鸟、山禽、水禽,他们的躯干部分都离不开...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魏碑墓志 内容简介 在祖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碑体占有重要的地位尸魏碑是指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包括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刻石文字的总称。...
当代卷-中国百年话剧史稿 本书特色 《中国百年话剧史稿(当代卷)》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当代卷-中国百年话剧史稿 目录 引言**章 中国当代话剧的曲折发展时...
国内首部民族志纪录片拍摄指南条分缕析,梳理影像民族志发展历程图文并茂,详解纪录片拍摄技巧直观实际,指导新手轻装上阵前沿深
《老HR手把手教你搞定HR管理(初级版)》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企业员工管理的“作业指导书”,是“老HR手把手教你搞定HR管理”系
贝蒂·艾德华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她最初对于绘画的贡献及她的作品受到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赞扬,曾受到《洛杉矶时报》、《西雅图时报》、《读者文...
语境提供者-媒体艺术含义之条件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世界知名的16位新媒体艺术家、理论家共同撰写的14篇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本书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实践性...
中国景观史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华文化景观分为具象和非具象两大类,对这两大类的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及扩散和整合特征作了审视。*后,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根据中国文化景观...
《大山里的小诗人》内容简介:诗歌也许不能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但它能改变一个孩子。本书是由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发起,果麦文化
赵之谦印谱补遗 内容简介 作者赵之谦,自谓其篆刻[取法秦诏汉灯之间,为六百年来抚印家立一门户。]吴昌硕称之:[悲盒先生书不读秦汉以下,且深通古籀,而瓦甓瓴瓿文字...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90:陈白尘 孙瑜 姚克 李天济卷 本书特色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90:陈白尘 孙瑜 姚克 李天济卷》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
本书按照考古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对两河流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基础研究以考古学文化为单位建立时空框架;中层研究对社会经济、社会组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先生关于"中国史前考古的论文集。收录论文32篇,分"考古学与考古学文化"史前西南区域考古"
本书系综合考古、收藏、科技、美术众多领域成就,对中国青铜器学科作全面回顾及系统研究的专著。上编通论从青铜器的起源、发现和
隶书大字典 本书特色 本书为河南美术出版社重点打造的书法工具书系列之一,分为中国书法大字典,楷书大字典,草书大字典,隶书大字典,行书大字典,五体书法大字典,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