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将中国绘画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上古史,先秦至隋;中古史,唐至元;近世史,明清。作者以极其精练的文字,不仅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绘画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以及一些代表性画家的风格,而且更注重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内在的渊源关系,正如作者所言:“书与画授受渊源,自古迄今,统纪分明,蔚为大观。”
《中国美术史》是一部研究国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六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中国美术史》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的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
《中国绘画史》实为“后学之先导,问道之津梁”。
魏晋之绘画——传神与风流
魏有高贵乡公曹髦(曹髦之迹,独高魏代, 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 又有《於陵子黔娄夫妻图》)、杨修、桓范、徐邈,吴则有吴王赵夫人( 丞相赵达妹)、曹不兴,蜀汉则有诸葛亮、诸葛瞻、李意其,然其中惟曹不兴尤显。
不兴,吴兴人。赤乌元年,帝游青溪,赤龙自天而下,凌波而行,遂命不兴图之。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又连四十尺绢画一像,心敏手运,须臾立成,头面、手足、胸臆、肩背,亡失尺度。不兴尝从天竺僧康僧会见西域佛画仪范,因以写之。不兴之画,为后世人物画之所祖,亦受佛教之影响也。
西晋荀勖、张墨称为名手,入东晋则更加多。明帝善书画,以王廙为师,尤长佛像,精鉴识。及胡族入洛阳,魏晋以来名迹概遭焚掠。至明帝再搜集法书名画。其后桓玄篡立,此等名迹悉归桓温家。
东晋之名手如卫协、王廙、顾恺之、戴逵戴勃父子、史道硕兄弟,并为世重。而顾恺之、陆探微及宋之张僧繇,并称六朝三大家。卫协,曹不兴之弟子,道释人物冠绝当代。尝作《七佛图》《穆天子宴瑶池图》。谢赫云:“卫协以前之画尚未精微,至卫协始加细密;于形似未优,于骨法则卓然矣。”
弟子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博学有才,所著有《魏晋名流画赞》及《论画》,所画种类极多,自佛像、帝王、将相、烈女以至龙虎、神兽、鹅鹄等,无不俱备。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兴宁中,瓦官寺初置,僧众设会,请朝贤鸣刹注疏。其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既至长康,直打刹注百万。长康素贫,众以为大言。后寺众请勾疏,长康曰:“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一月余。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睛,乃谓寺僧曰:“**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得百万。
王廙,字世将,琅邪临沂人,工书画。晋室过江,廙书画**,为明帝师。尝作《孔子十弟子图》,以励其兄子羲之。羲之书为古今冠冕,丹青亦妙,有《杂兽图》《临镜自写真图》。其子献之,工草隶,善丹青。温峤、谢安、嵇康、王濛、张收皆以善画称。
魏晋间文人弄笔,儒雅风流,耳濡目染,盖一时之风尚然也。且书画同途,善书者类能画。如蔡邕、谢安、王廙、羲之父子,皆以书法著名,涉及丹青,自能入妙。
五代之山水画——荆关双子星
五代之山水画家有荆浩、关仝、李昇、赵幹诸家。盖画派至荆、关为之一变,是为由唐入宋之桥梁,而绍南宗之衣钵者也。明王肯堂论画,谓六朝之后,至王维、张琛、毕宏、郑虔为之一变,至荆、关又为之一变,至董源、李成、范宽又一变。王世贞亦谓山水至二李一变,荆、关、董、巨再变。
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博通经史,善属文。五季多故,隐于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著《笔法记》一卷。尝语人曰:“吴道子画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其画皴钩布置得宜,笔意森然,无凝滞之迹。好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百丈危峰,屹立于青冥之间。故关仝北面事之,而为宋元以来画家之所宗仰。
关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木石出毕宏,有枝无干。晚年其技大进,多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绝无市气。设色古淡,与其师荆浩不相上下。人物非其所长,其《仙游图》大石丛立,屹然万仞,色如精铁,上无尘埃,下无粪土,四面斩绝,人迹不通。深严曲涧,有楼观洞府、鸾鹤花竹之胜;杖履遨游,有飘飘羽化之想。隋时既有郑法士山水楼阁、花草点景之画,唐以来人物树木、花卉岩石之画法大为发展,至关仝更见精绝。
其余山水道释人物花鸟之外, 画龙有僧传古,墨竹有李夫人。传古,四明人,画龙独得其妙,具三停九似蜿蜒之状。
要之,五代五十余年之艺苑,山水画多掬王维之流, 道释多得道玄之秘。征诸史册,朱繇、左礼、王仁寿、李祝、韩虬之徒,大抵皆然。人物如周文矩、燕筠、杜霄、竹梦松,皆师周昉。曹仲元间师顾、陆。花鸟则徐、黄擅美,其技艺进于唐而为宋代兴隆之基础。
四大家——简淡高逸
黄子久名公望,号一峰,又号大痴,常熟人。幼聪敏,应神童科。经史、二氏、九流之学,无不通晓。隐于富春。山水师董、巨,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另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
王蒙字叔明,吴兴人,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其画多从赵文敏风韵中来,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归。山水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径路迂回,烟霭微茫,曲尽山林幽致。又以赭石和藤黄着山色,好于山头画蓬蓬之草,再以赭色钩出。又,或不着色,惟以赭石着山石、人面及松皮。元代以前,画山水多用湿笔,所谓水晕墨章,自唐及宋皆然。至元季四大家始用干笔,就中倪云林、吴仲圭二家尤重墨法,其他则以浅绛烘染为主。鹿柴氏谓浅绛至董源始行,盛于黄子久,谓之吴装。传于文徵明、沈启南,遂成专尚。云林画疏淡简劲,吴仲圭沉着苍浑,同学董、巨而自立径庭。此等四大家之渴笔抹擦,淡墨渲染,其简淡高逸之风,实启明清两朝之秘龠,绵绵至今犹承其余绪也。
倪瓒字元镇,云林其自号也。家故饶于资,轻财好学。尝筑清閟阁,蓄古书画于其中。性甚能介好洁,人号曰倪迂。好僧寺,一住必旬日,篝灯木榻,萧然宴坐,时操纸笔作竹石小景。云林山水着色者甚少,间作一二,绘染深得古法。又画人物极少,惟署“荆蛮民”者一幅而已。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以字行,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清代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近代诗人陈三立长子,历史学家陈寅恪之兄。1902年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是近代著名的书画家。
郑昶(1894—1952)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以字行,斋名鹿胎仙馆;浙江嵊县人;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精画学理论。作品屡次赴英、德、日、美等国展出并获奖。著《中国美术史》、《中国壁画史》、《石涛画语录释义》、《中国画学全史》等。
《jQuery Web开发案例教程(在线实训版)》内容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JavaScript语言及相关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神田喜一朗写于1953年的有关敦煌学研究的著作,是20世纪前五十年敦煌学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他对敦煌学五十
她们说-中国当代女导演访谈录 内容简介 在《她们说》中,宁瀛、徐静蕾、李玉、唐晓白、马俪文、尹丽川……10位影像风格截然不同的女导演讲述了她们的从影之路,其中有...
前言建构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尽管建构文化(TectonlcCulture)在欧洲大陆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尽管中国悠久的建筑文化历史也为这一理论
艺文类聚-套装笔记本(共6本) 本书特色 ★ 一套装帧精美、印质极佳的艺术笔记本套装★ 32开平装,裸脊线装,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内页留白,穿插数幅主题元...
图说毛泽东雕像 本书特色 踏遍大江南北拍摄雕像领袖,追寻历史遗迹百姓情感依旧,弹指百年过去再看谁更风流,红色江山万里岁月如歌永久!《图说毛泽东雕像》作者...
本书通过与当今影坛19位顶尖编剧的访谈,为读者提供“如何才能写出一个好剧本”的答案,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此的读者来说,有很大
多彩头面-学京剧.画京剧 本书特色 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在强调文化自信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每一位青少年都需...
南北词简谱 本书特色《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南北词简谱》是吴梅竭毕生之力而编订的简而明的南北曲文词格律谱。前人所谓词谱,为列出词谱原来的样子供填词唱谱。《中国戏曲艺...
影视编剧学导论 本书特色 范志忠、许涵之编著的《影视编剧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新视野丛书”之一,由全国30所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编写,主要介绍了影视编剧学中关于创...
多面的现代性诉求:理解20世纪上半期中国话剧的一种方式 内容简介 《多面的现代性诉求:理解20世纪上半期中国话剧的一种方式》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晚清话剧:现代与传...
天下三大行书 内容简介 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也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变、革新、...
《水彩时光:丫丫鱼的水彩写生公开课》内容简介:最美的时光在路上,最好的风景在心中。在海滩逐浪,在树林听风,在草原观花,在山
300多幅全彩清晰的实景实物照片70多张地图与图表囊括近东最新考古发现覆盖新旧约主要人物、地点和事件“走在耶稣曾经走过的地方”
《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详细记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范莱考克,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海定,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
楷书笔画偏旁-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 本书特色 《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楷书笔画偏旁)》为我国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倾力打造的一本全方位介绍其楷书和行书书写技法...
作者:(日)太田博太郎译者:路秉杰译者:包慕萍太田博太郎日本著名建筑史大家。重要著作有《日本建筑史序说》《日本的古寺》《日本民
《百年地理大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内容简介: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蕴藏了中国的两大地理之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本书特色 《王鐸贈湯若望詩册》是王鐸爲湯若望書寫的一本册頁,共十八頁,其上以行書抄錄自作七律詩八首。前四首寫贈湯若望,讚美了湯若望的才華橫溢和...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 内容简介 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昊均以书信形式,创作出一篇《与朱元思书》。此文仅用一百四十余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美丽风光,被后人称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