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取专题连缀形式, 以二十四个趣味话题展开对《史记》的解读。包括“成书篇”“思想篇”“流传篇”三部分, 作者在每个专题提出谜题、寻找线索、完成推理, 深入浅出地为读者重现《史记》世界。
《史记》这部书早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然而,大家知道的《史记》是不是真实的《史记》?《史记》自成书以来,历经两千余年,还能否保持着原始的面貌?《史记》究竟是不是一部“史书”?《史记》的体裁和内容都从哪里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什么意思?《史记》是什么时候成为经典的?本书采取专题连缀形式,以二十四个趣味话题展开对《史记》的解读,包括“成书篇”“思想篇”“流传篇”三部分,作者在每个专题提出谜题、寻找线索、完成推理,深入浅出地为读者重现《史记》的世界。
这套丛书是面对国学或文史爱好者的读物,对于初备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读者来说,尤其值得一观。何出此言?因为这是一套超出了读者期待的书。与古代经典有关的知识读物,多数是平庸的流俗之作。当你走进一家书店,或是浏览购物网站,挑选古代经典读物时,诗文选本、古籍白话译本以及那些散发着恶俗趣味的“经典中的某某智慧”一类的书,是常见的。前面所列的各种读物质量,按其顺序来说,则是每况愈下。诗文选本古代就有,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隋唐之后,它成为古人学习诗文写作的基础书籍之一。后来,它还形成了“《文选》学”这样的专门学问。直到今天,《文选》研究仍是唐以前文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唐代的《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等,是当时的人编选的唐诗读本,并一直流传到今天。明清以来,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书籍制作的技术门槛和成本越来越低,以儿童启蒙或科举应试为目的的诗文选本开始大量出现。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20世纪50年代之后,为适应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需要,一些学问大家都曾编选过诗文选本,如余冠英的《诗经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钟书的《宋诗选注》等。这些书选目精当,注释简明,且断语清通,可以说是新时代的经典选本。近二十年以来,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得制作一本书越来越容易,各种临时拼凑的诗文选本大量出现。虽然编选注释者多是专业学者,甚至不乏名家,但是编选诗文不属于专业的学术研究,因此学者们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此类书籍即便每年都有新产品面世,但其质量却令人堪忧。古籍的白话译本在今天看来已是奇葩。它们也是适应新中国文化普及工作而逐渐出现的读物。对于只具备初步文字阅读能力的读者来说,这些译本是他们了解古籍内容的便捷途径。因此直到今天,这类图书仍然被大量印刷。但是,当代人大多受过古文阅读的训练,借助注释,绝大多数的古籍是可以读通的。古文自有其独特的韵味,我们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体会汉语的韵律与美感,甚至可以怀想古人的辞气、心态、日常生活乃至时代风习。但古文一经白话翻译,那些文字中的美感和灵性便荡然无存了。这就如同把新鲜的水果制成维生素片,那些天然的果香是加工过程中先失掉的东西。即使优秀的白话译者,也不能传递原始文字的美与韵。我们阅读这类书籍,就好像吃他人咀嚼过的食物,美食的滋味和入口的快感,恐怕只存在于译者的齿间。当然,翻译不能略过任何细节,因此,若我们将白话翻译当作阅读古文的辅助材料,把它们当作更加详细的注释来使用的话,这类书还是有不被卖做废纸的理由的。“经典”中的某某智慧一类的读物,甚至不能被称作书,因为我们不能亵渎“书”这个词。《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是被这类读物糟践厉害的两部古书。对于这类读物,实在没有评论的必要。读书当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诗文选和译注一类的书,是文句和内容层面的通俗化,只提供了基本的阅读对象,却极少涉及古代文献的成书、流传与思想史背景等问题,这对于那些富于探索兴趣的读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这样的书见得多了,很容易让人降低阅读的期待,因为不用翻开,就已经知道里面有什么了。那么,如何来满足读者的探索兴趣呢?我想,凡是具有此种兴趣的人,都会被学术问题吸引。但专业的学术研究与通俗的阅读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王国维的《观堂集林》、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余嘉锡的《古书通例》等著作,对于专业学者来说,弥漫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洞见与魅力,让他们反复玩赏,三月不知肉味。但这些著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却显得过于艰深了。学术研究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但专业的书写方式成了一般读者了解学术问题的障碍。因此,在一般层面的阅读世界里,缺少的正是以通俗的语言来描述有趣学术问题的书。“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独辟蹊径,将学术研究中的那些有趣问题,以通俗化的语言讲述出来,成为一套让我们知其所以然的书。在这一套书里,经典的成书、文本、思想与流传成了主要内容,这些也是专业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书的作者,都是非常专业的青年学者,她(他)们经历了良好学术训练,对前沿问题有敏锐的嗅觉。当她(他)们想把那些有趣而精深的问题,用清通的语言写出来时,我们真该庆幸,同时也当感谢她(他)们。因为这样一来,学术就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狂欢了,而是可以惠及众人,让许多抱有文化情怀的读者所熟知,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学术研究中的那些有趣话题。可以说,这是一套充满了朝气的书,是书中的少年,有着毫不妥协的傲骨。同时这套书又是一座桥梁,沟通了学术与通识,知识与趣味,让有关中华经典的诸多问题,以清新的面目示人,通俗而不平庸,且图文并茂,便于赏读。徐建委 2018年1月
王紫微,1984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古代文化研究学者、文史作家。致力于知行合一,在实地及实物考察的基础上,以文学、美术等多元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系统解读,赋予今人对古代文明的想象和新知。出版著作:《中国古代怀古诗词三百首》《与古偕行》《汉字里的中国》等。
读壶小品 本书特色 《读壶小品》记载了一名爱茶者同时也是高校茶文化教学者多年来在从事茶与紫砂文化教学研究中的系列成果。以“阳羡问壶”、“读壶游美”、“读壶琐语”...
中国古代铜器艺术美 本书特色 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其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贵族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
缪钺先生学记 本书特色 四川大学历史系已故教授缪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和教育家,其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享誉学林。...
英帝国 内容简介 在迄今为止绵延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独霸一方称雄一时的“帝国”。它们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既创造过令人炫目的辉煌成就,又带...
《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之路》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比较》近两年来所发表的一系列论述中国经济改革的文章,其所涉论题都是当前及今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内容简介:《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
公生庐陵继六一-周必大与南宋文化暨纪念周必大诞辰888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简介 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在江西吉安井冈山大学召开“周必大与南宋文化暨...
《为精英主义辩护》一书是美国已故文化评论家、《时代》周刊编辑威廉·亨利的遗作。在平民主义和平等思潮的影响下,曾经风光无限
草原帝国(缩译彩图本) 内容简介 我们甚少将目光投身中亚,而恰恰是对中亚的无数次争夺,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无论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还是鲜卑人、契丹人、女真...
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 本书特色 深入历史看苏联成败 世界上**个五年计划中的隐秘情节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和大饥荒的多重打击,如何筹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
中国美术史:精装索引版 本书特色 《中国美术史》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六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论文28篇,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儒道思想研究、张舜徽学术思想研究、文化史研究,绝大多数都是...
百年世事:德国原总理施密特与美国历史学家斯特恩对话录 本书特色 《百年世事》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对话录,凭借赫尔穆特施密特的丰富政治阅历和弗里茨斯特恩的深厚...
活在大唐 本书特色 1、生动有趣,带你轻游大唐 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历史类普及读物,集趣味性、历史性于一体,语言通俗有趣,幽默诙谐,内容考据严谨扎实,既尊重史实,又...
记忆版图 本书特色 ★ 大32开软精装,新星出版社出版★ 裸脊线装,可180度平摊阅读,带护封,装帧精美典雅,宜读宜藏★ 铜版画的题材:有官府的晚宴,有北京的灯...
宫里那点事 本书特色 历朝野史皆喜述后宫秘事,并极尽演绎之能事。皇权之争、后妃之争、权利之争,手足之间、君臣之间,还有宫中奴仆之间相互倾轧、相互排挤、相互争斗,...
国外研究译丛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插图本)(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 本书特色 作者运用政治学的方法,构架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研究体系和模式,即用“革命理想...
《阴翳礼赞》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散文随笔集,集中收录了《阴翳礼赞》、《说懒惰》、《恋爱与色情》、
《廖昌永演唱歌曲精选》内容简介:《廖昌永演唱歌曲精选》选取了其演唱中的代表作品,包含经典歌曲、影视歌曲、苏联歌曲、艺术歌曲
史记菁华录:文白对照 本书特色 《史记》*佳入门读本!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全国著名院校《史记》课程指定参考用书!中国近现代学者广泛阅读的国文启蒙读物!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