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清》一改之前“沉重讲史”的风格, 以诙谐幽默的语言, 具体细腻的描写, 丰富详尽的内容, 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 为读者介绍了有关于清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铺陈出一幅异彩纷呈的清代生活全景图, 从衣帽服饰到社会生活 ; 从宫廷饮宴到游艺娱乐 ; 从皇子教育到康乾盛世 ; 作者用戏谑而又不失文采的语言, 带领读者一起重回大清。
1、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类普及读物,集趣味性、历史性于一体,语言通俗有趣,也呈现出了很多历史细节,既保证了阅读性同时也保证了历史真实。2、体验式的历史读本,让读者仿佛置身大清时期,从普通子民的衣食住行到王官贵族的文娱生活等,都进行了一一呈现,有很强的代入感。3、每一节内容都会根据相关主题配有相对应的图片,内容考据严谨扎实,这些文物古迹的图片与内容相得益彰,使得历史画面更立体更丰富,也使读者更能全面地了解大清的风貌、4、Q版插图增强阅读趣味性,加上适合的开本和精良的印刷效果,既能减轻阅读疲劳,还能带来很好的视觉享受。
**章 物价、服饰,先来了解基本常识
竟把公主喊格格,
来人,叉出去
称呼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城,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心灰意冷,开始着手督促家属们在落入敌人之手之前以身殉国。明熹宗之张皇后及崇祯周皇后、袁贵妃在皇帝的指令下纷纷“自尽”,15岁的坤兴公主被招来后听到父皇感叹说:“不幸出生在帝王之家,以致遭遇今天的亡国之祸,这或许是你今生所犯下的*大错误了。”没等公主真正见识到什么是亡国之祸,皇上已经亲手制造了女儿的杀身之祸:她的左臂被砍断,右肩也中了一刀,顿时晕倒在血泊中。不过崇祯行事太过匆忙,以为公主失血过多必然没救了,来不及补上几刀就去了煤山上吊。结果公主在昏迷五天之后又醒了过来,后来被清朝收留,改封为“长平公主”。您要是对此感到奇怪:怎么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还是“公主”,而不是富有满族特色的“格格”呢?见了皇帝的女儿不应该规规矩矩道一声“格格吉祥”吗?为了避免入宫时因为失仪而被人用棍架起来以一道优美的弧线腾空扔出门外,您就需要补补课,认真学习一下清朝的封号制度和称呼礼仪了。
固伦、和硕,都是公主
关于风流天子乾隆帝,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当年乾隆帝前往江南巡视期间,在大明湖畔与一位美丽的女子夏雨荷发生了一段露水姻缘并珠胎暗结生下女儿紫薇。若干年后,紫薇带着亲生父亲当年留下的信物前往京城寻亲,*终被封为了明珠格格。而京城中一名本来和皇室血统毫无关系的女飞贼小燕子,也阴差阳错成了还珠格格。民间女子华丽转身为高贵格格的故事满足了万千少女秒变白富美的美丽梦想,因而大受欢迎。不过,如果您当真是皇帝流落在民间的女儿,恐怕这辈子无缘做“格格”了,只能在认亲后继续当历代都有的“公主”。
《清史稿》里记载: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人还只是一个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骑马打猎生活的游牧部族,族人之间没有细致烦琐的身份讲究,首领、贵族的女儿跟平民家的闺女在称呼上没什么区别,所有的父亲都叫阿玛,母亲为额涅或额娘,儿子是阿哥,只要还没有出嫁,年轻小姑娘都可以被人称呼一句“格格”,相当于汉语中的姑娘、小姐。那时候压根就不存在公主、郡主的名号,努尔哈赤的长女就叫“东果格格”,次女则叫“嫩哲格格”。
可入关以后,当皇帝就得有天子的威严,皇亲国戚也得有贵族的气派,怎么才能表现出尊贵优越的身份呢?于是皇太极在既参考汉族礼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了清朝的封号系统。
皇帝的女儿小时候可以按照满族惯例被称为“格格”,但成年后就要进行特定的册封仪式,由此获得正式封号,从此,奴婢或者外人进宫觐见时,就要改口称“公主”了。公主也是有等级的:皇后乃是后宫正主,她所生的女儿可以获得“固伦公主”的封号,“固伦”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天下”,皇帝是天子,他的女儿自然也配得上“天下”二字;妃子的女儿和皇帝的养女按规定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和硕”为“一方”之意,相比于“天下”,代表的地理范围稍微小一点,但也尊贵一方,气势非凡。
当然,女儿的封号*终还是由皇阿玛拍板钦定,如果您跟父皇关系搞得好,特别受宠爱,体制也完全不是什么问题,照样有妃子所生女儿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的例子。比如乾隆帝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是乾隆帝65岁时的“老来女”,她出生的时候,姐姐们早就成年出嫁甚至一大把年纪了,和孝公主自然成了掌上明珠。据说这位公主不但长相酷似乾隆帝,而且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副标准的女汉子形象,经常女扮男装跟随皇阿玛骑马打猎、拉弓射箭,这在讲究女子温柔贤惠的古代,实属少见。虽然她的母亲惇妃汪氏不是皇后,理论上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这一级别,但她13岁时就破格成了固伦公主,后来下嫁给了当朝大红人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
所以,当一大清早奴婢们毕恭毕敬地向您打千行礼“给××格格请安”时,千万不要梦幻般地以为自己身处皇宫之中,还是老老实实待在王府里享受自己“格格”的身份吧。
格格也分市、县、乡三级
清朝仍是父系社会,女子的身份一般是由男子的地位来决定的,所以有“母凭子贵”“女凭父贵”的说法。贵族之家的长女在成年后会由中央政府根据其父亲爵位而统一颁发正式封号,作为对其贵族身份的权威认证,“格格”共分五级:和硕亲王的女儿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多罗郡王的女儿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多罗贝勒的女儿也叫“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固山贝子的女儿称为“固山格格”,汉名为“县君”;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没有前缀,直接称“格格”,汉名为“乡君”。
主大于君,郡大于县大于乡,根据地域面积大小对号入座,就很容易区分身份了。不过要是再往下册封,整些个“村主”“村君”的名号出来就完全不能体现皇家的高贵气质,所以镇国公、辅国公以下的女子一律不授封号,统一称“宗女”,目的是报上名号能够让人清楚自己好歹也是跟皇帝沾亲带故的宗室之女,在接待规格上和普通人有所区别。虽说其中的皇族血统其实很淡很淡,但有一点也是有,因此含糊不得。
您会反问:历史上苏麻喇姑作为孝庄文皇后的陪嫁侍女,为什么也可以被称为格格呢?其实朝廷封号制度的存在并没有完全取代满族人把未婚女子称为格格的习俗,所以倘若没有贵族血统,您也犯不着心里不平衡,仰慕您朴素无华却清丽脱俗的邻家少年照样可以称呼您为“格格”。
德龄公主:真的只是传说
宣统三年(1911),大洋彼岸的美国读者迎来了一部讲述慈禧太后神秘宫廷生活的回忆录——《我在慈禧太后身边的两年》。此书一出,立即引爆欧美书市,当时西方人对遥远的中国充满了好奇感,但缺乏了解的渠道,大家纷纷带着猎奇的心理来读这本书。翻开扉页,作者的身份更是让外国读者非常疑惑:德龄公主。
众所周知,同治帝、光绪帝没有儿女,那什么时候出了这样一位公主呢?
事实很快被调查清楚了:作者裕德龄,有六年海外生活的经历,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八国语言,尤其熟悉西方的社交礼仪,1903年,回国后和妹妹容龄一起由庆亲王奕劻推荐给慈禧太后担任宫中女官,因为业务能力强而被誉为“清宫**女翻译官”。1905年,因父亲生病需要照料而辞职离宫。后来结识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撤迪厄斯·怀特,两人一起去了美国定居。后来用英文将自己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宫的生活经历和见闻写成回忆录。她的父亲是汉军正白旗的裕庚,光绪十二年(1886)(德龄出生的那一年)还只是广东省的一名从四品道员,后来去日本当了三年外交官,又在驻法国使馆工作三年,这才升成了三品官,所以绝对没有能力把姐妹俩送进宫当差,这完全是出于慈禧太后进行外交工作的需要。虽说是妇道人家,年纪也不小了,但太后就是不愿意退休养老,把权力交给光绪帝,于是不得不出面办一些茶话会或各类联谊活动,邀请各国驻华大使的夫人们来喝茶聊天逛花园,这样,夫人们回去了给丈夫吹吹枕边风,大使们也就不会老是想着如何鼓动本国政府“欺负”大清了,这可是绝对时尚而且行之有效的“夫人外交”路线。不过慈禧太后听不懂各国语言,这就需要一些专业人员来介绍西方礼仪、从事翻译工作了。
因此经考证,德龄从来没有被赐予“格格”或“公主”封号的经历,唯一可以认定的身份就是慈禧太后的翻译女官。裕庚无论是从身份和从政经历来看,既不是满族出身,也没有皇族血统,品级更不算高,女儿能被封为格格的概率微乎其微,更别说只有努尔哈赤嫡系后裔才能获得册封的公主了,所以“德龄公主”也就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了。
毛帅,祖籍山西平陆,1986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就职于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担任高中历史教师。酷爱历史与文字,曾在《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4篇,并出版多部专业著作。其文笔流畅深刻,结构严谨,引人入胜,且善用诙谐幽默的笔法书写看似沉重的历史,将现实事件与个人见解完美地融合于一体,让人在莞尔一笑之间有所思考。
2009-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七辑 本书特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7辑)》由中华书局出版。2009-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七辑 目录 满族赋乾隆...
北京先秦考古 本书特色 虽然大致建立了北京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对北京地区人地关系也有了一定了解,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各个时段...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彩色图鉴(超值全彩珍藏版) 本书特色 800个知识点的条分缕析,1500幅图片精彩再现:历史原来超有趣。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历史的大型图书。全景展现...
中南海传奇 本书特色 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中南海,打开红墙上的一扇窗,揭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秘事。中南海,这个我们*熟悉的名字!然而又是我们感觉如此陌生、如此神秘...
中国风俗史 本书特色 快节奏的社会,古老而富有营养的历史文化往往需要择精与浓缩,好读易懂、简明扼要是浓缩的要旨,中国书籍史传馆-中国史略丛刊系列即为此而生。简言...
著名宋史专家陈振先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对宋朝这个中国历史积弱王朝的政治、军事等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举教育和文学艺术
国宝华光 本书特色 《国宝华光》收录47篇文章,聚焦国宝重器、丝路遗珍,旨在通过对深蕴其中的文化多侧面的展现和历史多层次的探秘,展示国宝之美、重器之重以及&ld...
中国史 内容简介 《中国史(超值白金版)》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写给大家的历史经典读物,它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长...
秦家骢从他的33世祖、出生在1049年的秦观开始,叙述秦家历代祖先的生平,一直写到1959年他父亲去世。同时,以秦氏先祖的个人命运
滇黔志略点校 本书特色 《滇黔志略》所见有两种本子,一是刻本,一是抄本,均产生于清乾隆时期。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图书...
史学要论-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此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特别是史学理论的建立具有奠基意义。——姜义华1924年5月出版的《史学要论》,是我国**部系统...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 :中国农民战争史论辩(精装 历史卷)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
爱上青花瓷 内容简介 青花瓷,色泽淡雅,华而不艳,明快悦目,穿越了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风尘,时至今日,青花瓷没有褪色,反而越发光彩照人,那一件件价值连城的青...
五代十国《三》:铁血中原 本书特色《五代十国-铁血中原》讲述了盛唐隆宋之间,帝国迷失了方向,社会已面目全非。从末唐时代,天下陷入了持续的动荡与混乱,历经五代割据...
《简单的谋杀艺术》内容简介:该书是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家钱德勒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所收录的八个短篇作品曾发表于美国通俗小说杂志
额吉河-17位蒙古族妇女的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宝贵敏,蒙古族文化研究者。“蒙古族妇女口述史”课题,前后历时近9年的时间,主要在内蒙古各地...
郑和下西洋-漫说中国历史-38 本书特色 我衷心乐见的《漫说中国历史》终于问世了。《漫说中国历史》除了以漫画形式呈现传说中的盘古、女娲、共工、祝融等大神的传奇故...
美国创世记/埃利斯建国史作品系列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装帧精美,中信出版社出版。★ 2本精彩历史+2本核心国父传记=美国建国史诗的大师巨献。★ 作者约瑟夫...
崛起之路:新加坡史 本书特色 新加坡民族构成复杂,语言文化多元,是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政局稳定,政府廉洁高效,城市经济竞争力、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标均为...
君临天下2:从刘备到杨坚 本书特色 《君临天下》共分四册,作者以“历史”局外人的身份看历史。通过对两千年中国历史上二十五位*为有名的帝王的评述,解读我们的文化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