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鲁迅作品》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正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 “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鲁迅著的《彷徨/鲁迅作品》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共收1924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写作时期,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作者一面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而“感到寂寞”“荒凉”,一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
《彷徨/鲁迅作品》:
大冢仍然叫她祥林嫂。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家里*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向,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领域,鲁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贡献。鲁迅及其创作,已成为一面时代的镜子。鲁迅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揭秘《红楼梦》背后的历史玄机 本书特色 《红楼》写什么?清初政治?曹氏家族?《红楼》谁在写?明朝宗室?清朝文人?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蔡元培对了?胡适对了?还是他...
幌马车之歌续曲 本书特色 本书向我们呈现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牺牲的三位台湾青年李苍降、蓝明谷、邱连球的生命故事。他们出生于日据统治下的殖民地台湾...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烦恼人生·现实一种·褐色鸟群·伏羲伏羲 本书特色 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与文学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
心有欢喜过生活-林清玄经典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 本书围绕“欢喜心”,集结林清玄备受好评的经典作品53篇。在清雅文字和禅意插图的...
诗经楚辞选评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套“新世纪古典文学经典读本”之一,这套丛书继承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读本 本书特色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其白话诗引领一带风气。除了文学创作之外,胡适还是一位智者,表现在其对生活、对社会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
垃圾婚 本书特色 女性在散文创作上本来就有着天生的亲和力,毕淑敏又以她自己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使得她的散文充满了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全书的文字神闲气...
作品目录我们仨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一 走上古驿道二 古驿道上相聚三 古驿道上相失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
诗建设-NO.18-2015年夏季号(总第十八期) 本书特色 《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新的生长,...
《聚变:产业转型升级的C³模式》内容简介:《聚变:产业转型升级的C³模式:中卫体系经验与大陆实践》借鉴了台湾中卫发展中心在台湾
万寿寺 本书特色 《王小波全集(长篇小说)(第3卷):万寿寺(终结版)》:王小波年表,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1970年,云南兵团农场职工;1...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艺术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
九州出版社大观丛书壮丽余光中/李元洛 黄维樑作品 本书特色 余光中是当代文坛大家,在诗歌、散文、翻译、评论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评论家兼作家的李元洛、黄维与余光...
阿来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该书为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散文精选,分为三个部分,其中*重要的为阿来描写川西藏地风情的文字,描写一个容易被世人误解的藏地、一个交织着现实...
阿来,藏族,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及社长。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
远去的回响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影迷尤其是配音发烧友们期待已久的书。作者,著名配音演员曹雷从参与配音,导演的数百部译制片中精选了60部经典影视剧,以配音笔记的形式...
《寂静的春天》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
战国策-最美国学 本书特色 《战国策(*美国学)》由公孙策著,精选《战国策》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
家园笔记 本书特色 悲壮凝重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气度非凡的人物,威风凛凛的气势,读来令人血热胆壮,爱不释卷。家园笔记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一百年的故事,一百...
朱自清文集 本书特色 朱自清一生著作有27部,近200万字,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虽然朱自清的作品体裁多样,包括攻文、诗歌、文学批评和学术论著等,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