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客家村落社会研究》采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科际整合的方法,将文献的记载与鲜活的口头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力图从村落地名、空间结构、巨姓大族、小姓弱房、衣食住行、婚丧节庆、消闲娱乐和女性社会、纷争处理、科举应试等视角,以及神明崇拜、风水观念等层面展开对传统客家村落社会的崭新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
《传统客家村落社会研究》:和祠堂结构一样,神坛的空间布局也可看出村落的发展历程,如湘湖村的公王除了全村共有的水口公王外,在四个大的聚居区之间分界的显著位置还分别设立了黄屋公王、白竹公王、寨上公王等,这是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多个新的聚居区,于是就产生了新的公王,而原有的公王仍为当地人所重视。由此可见,武北村落的总祠与分祠、老公王与新公王的布局表现了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如叠砖块,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地叠加。不仅如此,武北村落的空间结构还明显地透露出当地村落宗族力量的对比。前述小姓弱族居住在当地村落的边缘或一个独立的小自然村的现象,当地人大都用风水加以解释,如龙坑村一位巫姓报告人对我们说:“巫姓之所以一直住在水口边,主要是巫姓祖先做祠堂时没有占领全村的好风水,如果他们也像刘姓人一样占领了蛇形祠,那么现在的情况就不是这样的了,祖先要那么笨有什么办法!我们只好住在这个角落里了。”我们在小澜村调查时又听到一位邓姓报告人发表类似的看法,他不无伤感地说:“我们祠堂没有占到正穴,人丁少,只好住在神坛边的这个角落里。”这样的解释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应属无稽,实际上,小姓弱族居住在村落边缘的原因与他们在当地村落所处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在姓氏斗争中,小姓弱族自然处于劣势。一方面,如果小姓弱族历史上曾经居住在村落的中心,伴随着强宗大姓的兴起或自身的衰落,它必然遭到排挤,逐渐退居到村落的边缘;另一方面,如果小姓弱族本来就居住在村落边缘或外迁而来,那么,在巨姓大族面前它更无法抢占富于发展空间的有利地形。关于这些,劳格文的《湖坑李氏宗族研究》一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他在文章中说,湖坑乡李氏宗族的一支定居在主要河谷的中部,他们在明初时已在地方上享有名声,而在明末时又产生了**个县级士人,并进一步与邻近上杭县由李火德开基且较显赫的一支结成网络。他们逐渐将其他宗族挤到上述河谷的边沿地区,而且据有当地的主要庙宇。①我们在湘村调查时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湘村的陈姓*早居住在该村下村的中部回栏馆周围的大部分地区,但到了清初,随着刘氏宗族的迅速崛起和陈氏的衰落,陈姓被逐渐排挤,*后只能居住在下村的边缘——岐山下。武北村落的空间结构亦多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社会观念。上述村落、祠堂、厅堂、祖坟、寺庙,以及民居的选址与朝向,显然与当地人的风水观念有关,如祠堂、厅堂特别注重龙脉和形局,翻开武北村落姓氏的族谱常常有祠堂、厅堂“发脉于……”的记载,而当访问当地人关于他们祠堂、厅堂形局时,大多数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们的祠堂、厅堂在风水学上的象征地形,如龙坑刘氏的“蛇形祠”,湘村可纯公在龙坑的“象形祠”,小澜张氏的“粪门穴”,江坑蓝氏、店厦罗屋、小坪坑邓氏的“虎形祠”、湘坑何氏的“牛形”等。在武北村落,几乎所有的空间构成都与风水有关,没有一座房子、没有一个丘陵、没有几棵树、没有一条河置于风水的解释之外。“水口”在武北村落居民的观念里是极为重要的部位。水口的本义是指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但在武北村落,水口主要是指水流出口处,在当地人看来水口把得紧不紧关系到全村财富是否会流失的问题,以及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荣辱、兴衰等问题,故在全村的水口(水流出口处)设立神坛、建立寺庙、安葬祖坟等象征资源,以免财富、地位等流失。如果说祠堂、厅堂、水口的空间结构反映的是当地人的风水观念,那么寺庙和神坛的布局更多的是反映了当地人的宗教观念,如武北村落中既有定光寺、观音堂,也有妈祖庙、仙师宫、三官堂,还有文庙、武庙,以及名目繁多的公王、社公、伯公等神坛,这些不同教派、不同信仰的建筑同时出现在同一村落,显然与当地人宗教信仰方面的多神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刘大可(1968-),福建省武平县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社会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福建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2002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2004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中心与边缘:客家民众的生活世界》《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闽台地域社会与族群文化新探》《闽台地域人群与民间信仰研究》《田野中的地域社会与文化》等专著9部,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获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中心与边缘:客家民众的生活世界》分别获得福建省第九届、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军事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4辑/总第12辑)》内容简介:《军事政治学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政治学研究中心创办,
《依然热爱生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真实故事集,取材于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从500多名受访者中精选出20个倔强的灵魂,深挖
《淡定的女人,离幸福越来越近》内容简介:淡定的女人是睿智而雅致的,生活或许平凡,但绝不是平庸,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淡定的女人
移民与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人口迁移是人口变迁的主要方式,也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中国的人口迁移是与中国历史同时开始的,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对...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 内容简介 书稿以多元文化的客观存在为出发点,研究阐述了民族国家建构的诸多挑战及途径,观点正确,具有学术研究的必要性。书稿通过资格审...
访法札记-对法国社会治理的观察和思考 本书特色《访法札记》 本书主题是有关法国劳工群体特别是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着重记录了法国如何应对现代...
麒麟-中国祥瑞 本书特色 《中国祥瑞:麒麟》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
《牛津通识读本:农业(中文版)》内容简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全世界都在使用或传统或先进的技术从事农业生产。但在城
傲慢与偏差-66个有趣的社会问题 本书特色本书由66篇短文组成,两位作者参照西方学术界的观点,试图从社会学的层面,更科学、理性和深入地分析目前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
网络视频新闻中的话语政治: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 本书特色 网络视频新闻诞生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解构了原有精英主义立场下“新闻”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从电视新闻到网络视...
中华民族的人格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张元济先生1937年编著的,书中记述了中国古代八位义士的故事。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
李华伟,男,河南汝州人。2011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宗教学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
公文处理案例:2016年版 本书特色 公文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公文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处理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机关运行水平和运转效率的高低,体...
《我们中的一个》内容简介:2011年7月22日,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挪威奥斯陆中心的首相办公室外引爆了一颗汽车炸弹,接着又前往
《战略7力:有效打造企业护城河》内容简介:战略决定方向。对于企业来说,方向大致正确,才能以最小的力量做好关键决策,在动荡的外
《别让管理再蒙人》内容简介:打造企业最优良的管理机构,管理不只是领导的事,还要搭好支撑领导权力的架子:管理从来都不是领导一
重庆打黑 本书特色 谁是横行一时的“猪霸”?谁打造了“黄赌毒”产业链?谁把黑手伸向运输和地产业?谁从打黑英雄蜕变成黑社会的保护伞?谁是真正的打黑英雄?…… 20...
《金词风貌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金源时期多民族文化的历史语境,从金代词坛汉族词人词人与少数民族词人的创作实际出发,分别
陆超,乡懿创始人,予舍予筑事业合伙人,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学士,法国巴黎市工程师学院城市工程学硕士。担任多个地方政府与部门机构乡村振兴专家顾问...
中国黑道帮会(全四册) 本书特色 帮会中是讲狠处的,什么都干。当土匪做“瓢把子”,当乌龟吃娼门饭。青帮的拜师程序及其帮规自成一体。黄金荣何以成为“小和尚”,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