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微(束纫秋)先生作品汇辑。选刊1988年到2000年间的杂文式评议文共370余篇。主要选自《新民晚报》著名专栏《今日论语》,该栏目的文章曾为当时读者每日所爱读,言微为撰稿人之一。作者以新闻工作者所独有视角,截取日常报见所闻之材料,议论读者来信地事件,闲话家党,见微知著,哲理迭出,文字诙谐,充满情趣。读者可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明晰事理。本书为《做晚报的一只眼睛》一书的续编。
束纫秋(1919-),笔名越薪、言微、荆中棘等。江苏丹阳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9年上海解放后,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文艺工作部工作。1957年6月调任《新民晚报》党组书记、副总编辑,后任总编辑。1966年该报被迫停刊。1972年调至上海人民出版社辞海编辑室(后改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工作。随后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兼该社社长、总编辑,并为《辞海》副主编之一。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重任该报党组书记、总编辑,并任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副会长。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编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蹄下小景》、《一笑之余》、《悚然失敬》、《做晚报的一只眼睛》,并主编《中国晚报学》等。
新编香菇袋料栽培技术手册 内容简介 《新编香菇袋料栽培技术手册》分为八章,具体内容包括:香菇的生物学特性,香菇的菌种生产,香菇袋料高产栽培技术,花菇及其人...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传播论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现代传播理论,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放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审视,并从传播者与媒介渠道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传播中存在的传播...
方志学新论 内容简介 方志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长期以来,历朝历代有众多的学者为之钻研,为之添砖加瓦。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掀起了普修地方志的热潮,方志学研...
判解研究-2010年第1辑(总第51辑) 本书特色 《判解研究(2010年第1辑·总第51辑)》:本辑要目【专论】沈德咏/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涉外商事海事...
和歌美学-(樱之辑) 本书特色 和歌美学是日本民族诗歌的审美体系。它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并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学环境相关。本书从抒情、物哀、心词姿实、余情、幽玄、...
有美才有美文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着眼于美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崇高、悲、喜、优美、丑等方面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美的事物的内涵、特点及...
天下财富 本书特色 本书成书于1997年12月,于98年5月第三次印刷出版,本书以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和股份制企业改造的进程为壮阔舞台,热情地讴歌了劳动与创造,奋斗...
百城赋.下编 本书特色 天地形胜,城以盛民,而文明兴焉。一个城市就是一本历史,记录着这块土地的风雨兴衰,见证着这里人民的智慧创造。从江南到漠北,从东海到西疆,灿...
按摩奇术 内容简介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中医的存在和发展,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还...
《他者》的眼光:谕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之一,主要从问题入手研究北美汉学理论资源,内容包括中国古代...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增订版) 本书特色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增订版)》,本书以11讲的形式,从小说技巧的缘起、故事与情节、角色与身体、场面与背景、时间与空间、谁...
屈骚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 内容简介 此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屈骚精神的诸多层面作了本质的把握与提升。全书共分两编。上编对屈骚作品做了文本的综合研究,下编探讨了...
罗马文学史 本书特色 《大象学术译丛:罗马文学史》介绍了罗马文学的起源、发展以至末落,以历史年代为序,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详细地点评和鉴赏。一方面是希望《大象...
海外学者论曹禺 本书特色 在戏剧界,曹禺却可以被看作中国现代戏剧的确立者和集大成者。田本相、邹红主编的这本《海外学者论曹禺》是国内**次出版的海外学者论述曹禺及...
看完這部圖像文學作品,您還會認為這只是漫畫嗎?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高徒阪口尚代表作!和平的代價、血腥的報酬-注定了戰爭與人
通借字萃编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篇通论、下篇例释。主要内容包括:通借字概说、谐声字通借、同音字通借、通借字的其他有关问题、同音字通借字例释等。通借字萃编 目录 序...
现代中国文学英雄叙事论稿 本书特色 本书论稿的参著者大都有着较丰富的治学经验和学术积累,大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从事学术研究多年甚至十几年的中青年在读博士,大都是锐...
健康三字经丛书:防病三字经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5部分,即健心篇、营养篇、防病篇、医药篇。其中每篇均有选择,有重点地介绍了一些与健康有关的常识以及国内外*新的保健...
历代文苑趣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两宋、元代、明代、清代。主要内容包括孔子见老聘;孔子谈知人;薛谭学歌等。历代文苑趣谈...
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朱自清《诗言志辨》、赵沛霖.《兴的源起》及20世纪赋、比、兴研究的基础上,把赋、比、兴这一组诗学概念置于中国诗学和民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