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传记——昆德拉生于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移居法国。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当代有影响力和想象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难以承受的存在之轻》《玩笑》《生活在别处》《缓慢》等。鉴于这位作家人生经历的资料较少,本稿只能勾勒出他隐约的人生轨迹,而将更多的笔墨关注作家极为重要的部分——先用捷克语,后用法语从事的创作。
★ 他是百万国际畅销书作家,被《华盛顿时报》誉为的在世作家。
★ 他把是生活划为谁也不能闯入的禁区,始终顽固的躲在作品背后。
★ 本书以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为主线,借助相应一手采访资料,竭力勾勒传者的人生轨迹,揭秘这位神秘而的作家移民法国的前因后果。
写米兰·昆德拉传,是件艰难而又冒险的事。甚至是件不太可能的事。这涉及昆德拉的基本姿态:把自己的私生活划为谁也不能闯入的禁区,始终顽固地躲在作品背后。
已经不仅仅是低调的问题了。世上低调的作家其实很多,原因也各不相同。比如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比如罗马尼亚作家埃米尔·齐奥朗;比如今日移居澳大利亚的小说家约翰·马克思韦尔·库切。
希姆博尔斯卡从不参加任何文学聚会和诗歌朗诵会。她回避正式场合,却很乐意和不多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着鲱鱼,喝着伏特加,谈论一些日常话题。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只接受过一两次采访。平时,除了钓鱼和收集旧明信片,就是写诗,不慌不忙地写,一年也就写十来首。作品虽然不多,但用有关评论家的话说,“几乎每首都是精品”。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只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记者见面会,就又销声匿迹了。她是个把宁静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诗人。在宁静中生活,在宁静中写作。诗作也有一种宁静的力量。外在的宁静和内心的宁静,你在她的诗歌中都能感到。宁静成为她诗歌的源泉和力量,也成为她个人空间的保障和乐趣。
齐奥朗生前曾为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尽量隐姓埋名,尽量不抛头露面,尽量默默无闻地生活。”他是个厌世者,一个悲观主义者,极端鄙视声誉,一直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始终将自己置于“句子的中央”。在孤独中,思想不停地运转。他的大量箴言和警句就这样产生。有趣的是,这么一个厌世者晚年竟向一场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张开了双臂。更为有趣的是,**鄙视声誉的他还是在身后获得了显赫的国际声誉,仿佛应了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当一位作家无话可说时,荣誉为他戴上桂冠。荣誉赞美尸体。”
库切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异常平静,只是轻轻说了一句:“这完全是个意外。我都不知道宣布获奖的事。”他的反应同他以往的表现完全吻合,一点都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平时为人处世就很低调,喜欢独处,尽量避免抛头露面,极少同媒体接触,至多通过电子邮件回答记者或读者的一些问题。甚至都不愿前去领英语世界十分看重的布克奖。这种低调需要严格的自律。库切恰恰是能够严格自律的人。他不抽烟,不沾酒,常年坚持长跑,还是个素食主义者。平时绝对不苟言笑。他的同事透露,和他共事的几十年里,只见他笑过一回。库切在生活中极有可能很古怪,很呆板,毫无情趣,但他并不是厌世者,也不回避自己的隐私。其实,他的《少年》和《青春》等小说就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他的《耻辱》《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等代表作中也到处可以看到他本人的影子。他是个典型的让作品说话的作家。他的低调更多的和他的性格、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关。 以上几位作家的低调似乎还在人们可以理解的尺度之内。昆德拉的某些举止言行,由于极端,就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了。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藏匿自己的私生活,决不向任何人提供详细的个人生平材料,也决不允许任何人谈论他的个人生活,还以毫无商量的口气宣称:“我从不把小说看作一种自白形式。我讨厌轻率。在生活中反对轻率,在艺术中也一样。我的生活是我的秘密,与任何人无关。”
一九八五年春天,昆德拉获得了以色列*重要的文学奖——耶路撒冷奖。昆德拉欣然接受并发表了题为《小说与欧洲》的答谢词。借此机会,一位俄裔美国女作家想采访一下昆德拉。有人善意地提醒她:苏联入侵后,昆德拉对所有的俄国人都有所警惕,难以信任。倔强的女作家没有退缩。她往昆德拉的巴黎寓所打电话,提出采访请求。果然,昆德拉的语调极为冷淡。没想到,女作家随后提到的一件事帮了她的忙。她告诉昆德拉她的祖父名叫里奥尼德·安德列耶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小说家和戏剧家。这种特殊的家庭氛围让她本人也走向了文学。这时,僵局被打破了。昆德拉说他年轻时读过这位作家的作品,对他相当钦佩。采访日期就这样确定。但没过几天,女作家意外地收到了昆德拉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我必须提醒你我的坏脾气。我不能谈自己,不能谈我的生活和我的心理状态。在此方面,我的谨慎几乎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对此我毫无办法。倘若你觉得可以接受,我愿意谈文学。”如此一来,他彻底掌握了主动,将原定的采访变成了对话。
“头一个允许记者随意复制他的言论的作家罪该万死!”这句咒语出自昆德拉之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采访的憎恨。他有三条理由:**,采访者只提他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你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在你的回答中,他只采用对他胃口的部分。第三,他将你的回答转化成他的语言,他的思维方式。有时甚至任意篡改你的回答。昆德拉想到了采访**可怕的后果:人们,甚至包括**严谨的学者都会将它当作被采访者的言论加以引用。因此,他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做出决定:不再接受采访。
果然,除却由他本人同意并附有版权的几次对话,近二十年来,昆德拉一直对新闻界不理不睬。此外,他还不参与公众聚会和庆典,不参加任何学术或社会活动,不上电视,不让人拍照。P3-6
高兴,诗人、翻译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世界文学》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曾以作家、翻译家、外交官和访问学者身份游历欧美数十个国家。出版《罗马尼亚文学简史》《米兰昆德拉传》《东欧文学大花园》《布拉格,那蓝雨中的石子路》等,主要译著有《凡高》《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等,2012年由他主编的“蓝色东欧”辑东欧文学丛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
《拿破仑传(插图本)》主要内容:拿破仑代表了欧洲的一个时代。著名德国传记大师艾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以其生花之笔,将
贝多芬传存世已无虑几百种之多。流传最广的要数罗曼・罗兰所撰的这薄薄一本,为其别出诸家而自成一书,不溺于繁枝细节而以宏显传
朗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本书特色 天才自传。郎朗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青年钢琴家,由他亲笔撰写的成长故事,值得每位琴迷与音乐爱好者珍藏。内有40幅珍贵成长...
若米尼-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若米尼(1779~1869),他同克劳塞维茨一道,被称为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两个*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之一。他坎坷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虽出...
《亚当·斯密传》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杰西·诺曼是英国国会议员,作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实践经历和学术训练背景的政治家,本书的内容
王明传 本书特色 看中共的悲喜人生,评左与右的是非功过,品高层权力格局中的起落升沉。大浮大沉,看中共“左”倾**人的悲喜人生;歧路徘徊,评“通天教主”左与右的是...
蔡元培轶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仕一商;读书自若;嗜豆;举止安详;多翻参考书;博览群书;事叔甚恭等。蔡元培轶事 目录 蔡元培传(代序一) 蔡元培与北京...
追寻普鲁斯特 本书特色 《追寻普鲁斯特(莫洛亚文学传记)》是莫洛亚众多传记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不但是讲述普鲁斯特一声经历的传记,更是深入探讨与评析《寻找失去的时间...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先秦至隋的文学家一千五百余人,是迄今收录*全的文学家辞典。所有条目内容都经过精心考订,改正了许多史籍记载中的混乱与讹误;...
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贫女的嫁妆 本书特色 黄宗英历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演员,上海制片厂文学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
粟裕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描写了粟裕将军以一个普通的侗家子弟投身中国的人民革命事业,成长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历程...
看点一:最鲜活最细致的大审再现群奸百态窘状1.周佛海大审首恶盛况空前,诡谲多变万众欢呼2.周作人苦茶斋主自伤身世,冷峻孤傲失
当纽伦堡大游行希特勒嘶喊口号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当张伯伦在慕尼黑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当希特勒兵不血刃
父亲茅盾的晚年 内容简介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也是虹口区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近读韦韬、陈小曼《父亲茅盾的晚年》为它结构巧妙、语言朴素...
《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容简介:★“灵魂猎者”茨威格传记代表作 ★全国中学生暑假阅读推荐 ★增补全译本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蜚声世
秦淮八绝之柳如是传:典藏精品 本书特色 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一,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秦淮八艳之柳如是传》详尽了柳如是的一生,初恋似的的懵懂...
《李小龙:神话和真实》内容简介:他,是问题少年,是打架斗殴的街头混混,是迷途觉醒,自我提升的功夫小子,也是好莱坞的浪荡客,
墓畔回忆录 内容简介 简介编辑推荐: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的选译本,约为原书篇幅的11分之一,集中了其中*为脍炙人口的章节。该书思想超前,情感纯真,文体动人。这些墓...
《我的大脑敞开了》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的传记。爱多士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无疑也是最古怪独特
一位文化曲人独特的世纪回忆,穿越抗战与内战的烽火,浸润她六十年来海外移居的生涯,记录众多曲人以曲会友的盛事,荟萃他们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