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花雨·章台柳/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顾明道卷》包括了《江南花雨》和《章台柳》两个小说。《江南花雨》有自述的性质,讲述了程景和葛雨生两个人的故事。《章台柳》讲的是柳如是的故事。
顾明道著的《江南花雨章台柳》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顾明道卷之一,作为中国近代通俗小说文坛上的一个奇才,顾明道的创作领域,涉及了言情与武侠两大类,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人评价他的言情小说可与张恨水、周瘦鹃匹敌,并誉其为“武侠则有声有色,写社会则入情入理,记事则惟妙惟肖,言情则可歌可泣。”
《江南花雨·章台柳/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顾明道卷》:前奏这是一个初春的黄昏,虽然已近花朝,而春风如剪,春寒凄厉,还没有显出良辰美景艳阳天的样子。但是在上海的马路上,虽然霓虹灯的样子一时已瞧不见了,马路上的汽车也寂寥得很,有几辆木炭汽车有时叭的一声很快地驶过,似乎很骄傲地表示出它们在今日之下不可多得的汽车阶级。然而本来很时式的流线型摩托卡,背后却变成多生了一个瘤的样子,减少了它的美观呢。唯有新兴的三轮车却是很多地在马路上疾驰,往往一男一女并肩而坐,似乎有女同车,乐何如之?这也显见得上海的人在这烽火弥天的时代里,仍然忘不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在所谓风化区的汕头路一带,在那些旧式的青楼里面,电炬璀璨,弦管嗷嘈,顿时热闹起来。这时候有一辆三轮车慢慢地驶到了一家门口停住,程景便独自坐在这车上。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戴着呢帽,穿着大衣,鼻架眼镜,像是个士人的模样。但是面貌清癯,已没有张绪当年的风度,而几乎像个病维摩,今晚是**次到这里来访问美人的妆阁。而在门口早有龟奴站着等候,好像知道他快要来的样子,连忙带笑招呼说道:“程爷来了。”伺候他上楼去。上海的地方样样都随时改良,唯有这些妓院却仍是一仍旧贯,绝不改变它们的作风。在一间妆阁里,沙发上圆台边坐着七八个人,有的口里吸着雪茄,有的嗑着西瓜子,正在那里聊天。“丁,今年你们行里的放款怎么样?可是紧得多吗?”一个瘦长的西装男子向一位面团团戴着眼镜的丁先生说。“董先生,你们厂里是老主顾了,不论贵厂或你个人要吃款子时,敝行没有不尽先答应的。今年你们的棉纱生意又赚进了多少万?”董先生摇着头说:“没有没有,今年的情形又不同了,原料缺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说到这里又向旁边那个穿西装的少年问道,“朱先生,你去年在双马纱上大大地获利,今年怎么样了?”西装少年将身子斜靠在沙发上,右腿搁在左膝上,口里嚼一片梨,微笑不答。大家正在谈生意经,而程景来了,众人都立起身来,点头招呼。中间有一个和程景年纪仿佛的男子,身上穿着一件淡灰的灰鼠袍子,脚踏黄色革履,脸上也戴着眼镜,头发却朝后梳得光光亮,神采奕奕,很有些雍容华贵的样子,很快地走到程景的身边,带笑招呼道:“我们都来了,你却为什么姗姗来迟?”一边说一边请程景在沙发椅子里坐下,又回头对众人说道,“今晚对不起得很,我自己也因有些事情耽搁,所以到得不早,落在诸君后面,不然我们也可以做一局方城之戏呢。”原来此人就是今夕的东道主人葛雨生,也是程景的总角之交。葛雨生又代程景和几个初次见的朋友介绍,但是其中如董仁夫和董廉清等却也是故雨。程景并不是一个商人,他不会和他们谈什么生意经,而众人也知道他是一个握笔管的朋友,当然也不来和他谈生意经,而反和他谈谈文艺,问问文坛上的消息。一会儿外房已摆上了酒席,上面大光头的电灯都开亮了,越显得灯红酒绿,鸨母和婢仆都在一边殷勤地伺候众人人席。葛雨生也招呼众人到外边去入座,今天的宴会也是无所谓的,所以并没有推让的麻烦,大家随意而坐。程景便和董仁夫葛雨生坐在一块儿。那徐娘虽老风韵犹存的老本家绿宝和一个名唤金凤的,还有一个十四五岁雏发覆额的小妮子,坐在主人葛雨生的旁边,拿着白兰地敬酒。程景东张西望的脸上似乎露出失望的样子,得个空就向葛雨生带笑问道:“你所说的伊人在哪里?怎么不见倩影?室迩人远,莫非要像《琵琶行》里所说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吗?不要使我徒劳往返,搔首踟蹰啊。”“请你耐心一点儿,今天真是不巧,伊到外面去唱堂差去了,停会儿你总可以瞧见的。”葛雨生轻轻地向程景说。“大概堂会很多吧?不要过了时候才回来,使人家扫兴,我深悔来迟些儿了。”程景说。“对不起,不要说你,我自己也觉得兴致并不怎样的高。”葛雨生说了这话,眉头略皱一下,又抬起头来仰视着天花板,伸手将自己的眼镜架向上推了一推,脸上似乎有一些强笑。菜来了,主人敬过酒,客人举杯道谢后,大家不客气,随便吃菜。葛雨生向程景的脸上望了一望,对他说道:“今日我们也许要有些放浪形骸的狂态显现在你的眼前,你可要又发生什么‘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感慨吗?”“程先生,你也要吟着那‘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小杜的妙句吗?那就要使我们担当不起呢。”坐在程景旁边的董仁夫也向程景带笑地说。“唉,这是在什么地方?这是在什么时候?既有风月可谈,像你们都是风流自负的人,当然尽可以谈谈风月,莫问时事,且食蛤蜊。像我也是*好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可惜我还是不能焚砚搁笔,不得不胡乱写一些,恐怕反要给人家骂我太没有意思,供有闲阶级怡情悦性之用呢。”程景叹了一口气说。……
顾明道(1897-1944),江苏苏州人。原名景程,别署“正谊斋主”“虎头书生”“石破天惊室主”等。十七岁时开始写小说并发表,十八岁被聘为《小说新报》的特约撰稿人。二十五岁时,参加了范烟桥在苏州组织的“星社”。作为中国近代通俗小说文坛上的一个奇才,顾明道的创作领域涉及了言情与武侠两大类,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人评价他的言情小说可与张恨水、周瘦鹃匹敌,武侠小说则可与向恺然、赵焕亭并论,并赞其“武侠则有声有色,写社会则入情入理,记事则惟妙惟肖,言情则可歌可泣”。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全译本)(精装) 内容简介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全译本)》是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
小小说-2017中国年度作品 本书特色 冯骥才、迟子建、梁晓声、杨晓敏等128位作家的小小说,题材丰富,手法多样,无论关注当下,或着笔过往,凡人物点滴、生活片段...
《殿军:山一证券最后的12人》内容简介:1990年代的日本,随着泡沫经济破灭,利益输送、损失补偿、账目转移等违规操作盛行的金融界
作品目录引言自由人的崇拜(选自《神秘主义与逻辑》)神秘主义与逻辑(选自《神秘主义与逻辑》)论国家(选自《人类为何战斗》)
教养的关系花园 本书特色《教养的关系花园》系“四弦散谈”之教养篇:每个个体都是来自社会*小的细胞——家庭,家庭赋予个体的点滴,会持续不断地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渗...
读史杂说 本书特色《读史杂说》是作者毛佩琦通俗解读历史的文章合集,分为三个部分:“轻松读历史”“明史拾片” “书生碎语”。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深入浅出地解析...
在藏地:香格里拉支教随笔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出版所得归云南德钦普利藏文学校所有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苏格拉底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不是文字,是蓝天白云和...
亡命异邦缅共游击队十年亲历记 本书特色 往事如烟。缅共的“文化革命”、“党内革命”及其余波,使得我和我的朋友们几经沉浮,几历生死。如今,忆及那段揪心的岁月,想起...
未来不迎.过往不恋 本书特色 这本书,没准备对任何人指点迷津,只是想要,和你一起共度人生的苦,再一起重新发现,生活中真实的温柔和幸福。作者苏辛,跟你我一样,是用...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由北京大学教授仲跻昆先生翻译的《阿拉伯古代诗选》,并把它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书中选取了阿
B杨志鹏-行愿无尽 本书特色 一个凡夫参拜圣者的非凡感悟;一个行者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琐碎人生难以逃避的命运诘问;芸芸众生触手可摸的自由圆满。B杨志鹏-行愿无尽...
一辈子历历在 本书特色 这是女作家钱红丽“单纯生活,在宁静中获取力量”的又一本新作,新书共分四辑:**辑,关于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ld...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鲁彦·代表作秋夜 本书特色 鲁彦,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 本书收入作者小说20篇,散文11篇,他创作的**篇小说《秋夜》,揭示军阀混战中人民...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俞平伯 奖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本书特色 俞平伯早年以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西湖六月十八夜》都是散文中的名篇...
茅盾文集-第9卷 本书特色茅盾、钟桂松编的《茅盾文集(第9卷短篇小说 1934-1948)》为《茅盾文集》第9卷,收入了茅盾在 1934年至1948年间创作的短...
《越不怕死,活的越好》内容简介:中国人向来是很避讳说“死”的,总怕一语成谶。人们往往被逼到一定程度,才去考虑生死问题。恰恰
名家散文经典-张晓风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
十年光阴·梦想带我去飞翔 本书特色 一个70年代出生的年青人,家庭普通,没有特权,没有任何背景;从社会*底层起步,以梦想为力量,跨越到中产阶级的真实奋斗感悟历程...
敬惜字纸 本书特色 《敬惜字纸》是一本敢说真话的书。作者徐卫东认为,旧时中国流行已久的“敬惜字纸”这种传统是值得质疑和重新认识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
日本诗话二十种-(上.下卷) 本书特色 《日本诗话二十种(上下)》由马歌东编造,全书从日本唯一的诗话总集《日本诗话丛书》之汉文诗话中精选出20种,加以校点,以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