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观念研究》将公共性视为政治的一项普遍属性以及衡量政治文明的尺度。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能较多体现公共性的思想观念(包括但不限于公观念)可以被称为公共观念。其特色有:美好社会政治理想体现了明显的公共性;在国家治理上,强调对公共性原则如天道、民心的遵循;对可能破坏政治、国家公共性的权力及其人格化代表君主,依据公共性原则即道义进行制约;在国家公共性的实现上,主要依靠圣明的君主以及习圣学、守正道;有强烈使命感和献身精神的士人群体。其局限也很明显:社会政治理想的空想性过强;国家治理所依据的有公共性意义的原则科学性不够。其贯彻也主要靠统治者的自觉;以道义对损害公共性的行为进行制约的力度、效度不好,且制度化不够;圣君难有,士人处于依附性合作地位,且文化人格有缺陷,无法完成其公共性使命。
刘学斌著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观念研究》从社会性、普遍性角度重新界定了公共性,将其拓展为一个有更广适用范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存在丰富的公共性内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也存在着公共观念,进而从集中体现、施政原则、制约机制、社会依托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公共观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中国传统公共观念的局限性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观念研究》:
不仅社会生活需要和谐,政治生活也需要和谐。政治和谐指政治领域中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谐对政治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政治学理论看来,政治的产生与人们之间利益分化,社会严重分裂,社会矛盾、冲突剧烈有密切关系。政治就是要控制社会矛盾、冲突的程度,使之不会危及整个社会的生存。同时,政治也是处理人们间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一种方式。所以,政治既是矛盾和冲突的产物,又是处理、控制矛盾和冲突的方式。这决定了政治领域中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而,要实现政治和谐更困难,但也更有价值。政治的和谐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统治者都有好处。所以,社会和谐、政治和谐实际反映了人们的共同、普遍愿望,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当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因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利益、地位差别较大,彼此间关系的对抗性较强,政治和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无论是思想家还是普通民众,大多希望社会和政治的和谐,而不希望社会和政治陷入激烈的矛盾、冲突、对抗、纷争之中。因而,政治思想家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和政治状态一般是有序的,更是和谐的。
社会政治理想中突出强调和谐的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墨家和法家对秩序更为注重。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一种突出的价值取向。有学者指出:“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社会和谐的和合文化。”“‘和’贯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贵和精神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据称早在西周末期,史伯就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充分认识到了和谐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在社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和谐的意义、对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追求和谐遂成为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文化追求的和谐是一种全面性的和谐:从每个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到人我和谐,从社会和谐到政治和谐,从一国内部的和谐到万邦和谐,从人类社会的和谐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社会政治领域的和谐尤为重要。儒家很早就认识到和谐的价值,并将和谐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儒家所主张的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和谐,群体和谐,社会和政治和谐等。可以说,对和谐的追求贯穿于儒学,是儒学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儒家所主张的诸种和谐中,人自身的和谐是起点,社会和政治的和谐是目标、终点。
在个人修养上,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认为君子和小人在德性上有根本的不同,君子的特性是和,小人的特性是同。这实际指出了和与君子的高度关联性。不仅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在社会政治上,孔子也要求和。他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认为如果人们相处和睦就不会显得人少了。儒家经典《论语》中还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说这句话的是有子而非孔子,但该言论符合孔子的思路。这实际是强调以和的精神来处理社会政治关系。儒家认识到了,如果没有礼则社会、政治秩序就无法维持,而如果只讲礼,则社会等级间的关系可能过于紧张,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所以要强调和,以缓和矛盾和紧张关系。
……
刘学斌,男,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山西人氏,现居天津。先后求学于山西大学、南开大学,获管理学学士、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又于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研究人员,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期刊《政治思想史》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性平淡,好读书,喜思考,涉猎甚广,不为学科所限,然关注点始终如一,即文化传统、政治心态、政治行为、政治系统间的交互作用。
2019年7月-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本书特色 国务院新闻办21日发表《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白皮书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
《美国政党与选举(中文版)》内容简介:美国选举的参选率比绝大多数成熟的民主国家都要低得多。原因或许在于,虽然许多美国人既不
冷战时期局部战争大参考 本书特色曲爱国、王永生编*的《冷战时期局部战争大参考》收录了冷战时期世界各地较重要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奠边府之战、第三次中东战争、第...
政府精细化管理 本书特色 本书在中国国情以及精细化管理方法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各地、各级政府*突出的、带有共性的三大问题,即行政成本问题、执行力问题、衔接配合...
狂徒-二战杀戮战场 本书特色该丛书会告诉你日本民族为何尊崇强者、喜欢以武力说话的历史真相。狂徒-二战杀戮战场 内容简介受称霸亚洲的野心驱使,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在...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总社)出版。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它有长...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二十二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
中国有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气场 内容简介 《中国有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气场》什么力量使我们离重返世界之巅越来越近?什么力量使我们打开了古老东方的...
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第七辑(2009/10) 本书特色 《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7辑)》: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第七辑(2009/10)...
团购:中国战典(上下) 内容简介 这部近600万字的辞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代战争的史实。上起先秦、下止20世纪80年代,凡在中国境内外与中华民族...
鹰击烈日-菲律宾战役-直击二战 本书特色 本书为军事纪实类图书。本书主要描写了1942年―1945年间在菲律宾群岛,以美军为首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在麦克阿瑟将...
反对选举 本书特色 代议制民主已身陷困境,这一点越来越显而易见。如今,西方国家的投票率越来越低,政党成员越来越少,政客们越来越倾向于根据选举日期来调整策略,结果...
《古代兵器通论》内容包括:石器时代的兵器、青铜时代的兵器、青铜兵器向钢铁兵器的过渡、秦汉兵器、魏晋南北朝兵器、隋唐兵器、
改革潮头鼓呼集-(上.下卷) 本书特色 本书集纳了施芝鸿同志以个人名义撰写的同改革开放有关的各类体裁文章约200篇,绝大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调研报告、演讲报告...
美国是如何监视中国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记录 本书特色“斯诺登事件”彻底曝光了美国以“棱镜”为代号的全球网络监控项目,代号从“棱镜”、“旅伴”到“肌肉发达”,内容...
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研究 本书特色 《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原则,梳理西方政党党内民主发展历程,解析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的基本特征,从政治生态...
《我在美国航母当大兵》介绍:全球最尖端的武器装备:E—2C鹰眼号雷达预警机、F—14雄猫战斗机、F—18大黄蜂战斗机、海狮大型直升
剑吼西风:中央特科纪事 本书特色 1.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央特科创立94年。 2.首部中央特科全景纪实作品,揭开尘封九十四年历史传奇,还原情报保...
《贤能政治》内容简介:选举民主制是判断中国政治进步的标准吗?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为何很难遴选出优秀的领导者?中国的尚贤制能够
《希腊民主的问题(人文与社会译丛)》内容简介:民主发轫于古希腊,并在雅典人中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论战。本书结合以柏拉图和亚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