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性质上说,属于一种断代的区域文学史研究。主要通过考察明代福建地区文人士大夫于本地域诗歌传统自我塑造的过程,探究该地域文学在独特文化处境下的个性之所在,同时展示其与整个明代文学总体演进的联系及其意义。元末明初以来,福建地区的文人群体已通过与中央文坛的互动,有意识标举严羽诗学,以宗唐复古作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理想,奠定了某种风格特征。明代中晚,该区域的文人群体又以某种地域文化自觉,层累地构建一脉相承之"闽诗传统"。这种建构,本身是近世社会的产物,与知识生产在市民阶层的扩大或文化普及有关,当然亦是自我意识的表现。之所以选择"闽诗传统"在明代的生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是试图在区域文学研究上探索一种新的路径,一方面注意不要使这种考察仅仅流于文学的空间分布,或令文化成为一种独立于人的自律存在,从而忽视了文学主体的能动性;另一方面注意所谓近世性的存在,如何在观照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该地域文学与它地域的互动中,把握其自我塑造的动因与内涵。
%《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对于江西诗病如此这般的批评,在北宋魏泰的诗论中已可见到,在一一指出黄庭坚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以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诸弊后,以“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概言之④。张戒指责诗“坏于苏、黄”,亦专门摘出“苏、黄用事押韵之工”,“而不知咏物之为工,言志之为本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⑤。虽说他们也都是将之置于诗歌史传统,尤其与唐诗的比照中,针砭其对于诗歌本质的背离,但严羽由诗的“别材”“别趣”出发,通过他的以禅喻诗,揭其症结在涉理路、落言筌,要显得更为深切,不仅显示更为纯粹的诗艺立场,而且更具体系性。其论及黄庭坚的“山谷用工,尤为深刻”⑥,看上去与朱熹批评“黄费安排”同意,其实立场全然不同。如前已述,朱熹的用意在重体道而黜末技;而严羽仅从诗艺内部探讨,承认其不可谓不工,却“自出己意以为诗”⑦,完全与古人“诗道”背道而驰,滞碍于文字层面而未见情性,又如《诗评》中所言“尚理而病于意兴”⑧,故有“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之讥⑨。上述张健的论文提出,在当时理学家论诗作诗皆主理的理论环境中,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应该不仅是论苏黄或泛论宋诗,也有针对理学家以理衡诗、以理作诗的一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当然,在这里,严羽也顺便对“江湖诗人多效其体”的“四灵”晚唐体进行辩驳,目的在以正视听:国初诗人学大历以还诗已非“正法眼”,气局狭小的晚唐家又如何可自命“唐宗”?*后结语标清全篇“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的眉目,重申“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之旨①。
根据以上分析,严羽《诗辩》全篇可谓述论充分、结构谨严。尽管据张健考证,我们已知在明代以前,并不存在一部《沧浪诗话》,《诗辩》等五篇原来只是单篇著述,故张健称《诗辩》乃论辩体,而非诗话体,意为我们不能将后人汇辑而成的《沧浪诗话》放到诗话体的发展史中来评价②。这无疑是正确的态度,但就整个宋代文学批评而言,出现像《诗辩》这样相对具有体系性的“论辞”,仍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况且,其所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仅志在“断千百年公案”,而且“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③,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在这样的时代产生这种特异的诗学著述,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诗歌发展至南宋,已进入一个可谓是过熟的历史阶段。北宋诗人面对前代诗歌传统尤其是唐诗所产生的“影响的焦虑”,已经使得他们在探求各种可能突破的途径,包括题材、风格、语言型式、具体技法等各个方面,而前述诗歌作为一种“外部”存在被关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酝酿发生的。以苏黄以及江西诗派为代表,一方面,诗歌形式、语言技巧正在被当作一种目的性的追求,无论“苦吟”、“觅句”的态度,“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方法,还是诸如“次韵”、“檃括”、“集句”等技术性实验,都显示了这样一种追求。若再向前追溯,人们已从中唐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身上发现了这种端倪。而在另一方面,随着士大夫传统的建立,同样自中唐以来,士人对于世界以及自我生存方式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原本汉魏六朝以来,主要基于天、地、人文同构之“自然之道”的认识。
……
陈广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编委,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巴蜀全书》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及明代古籍整理研究。
本书从性质上说,属于一种断代的区域文学史研究。主要通过考察明代福建地区文人士大夫于本地域诗歌传统自我塑造的过程,探究该地域文学在独特文化处境下的个性之所在,同时展示其与整个明代文学总体演进的联系及其意义。元末明初以来,福建地区的文人群体已通过与中央文坛的互动,有意识标举严羽诗学,以宗唐复古作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理想,奠定了某种风格特征。明代中晚,该区域的文人群体又以某种地域文化自觉,层累地构建一脉相承之“闽诗传统”。这种建构,本身是近世社会的产物,与知识生产在市民阶层的扩大或文化普及有关,当然亦是自我意识的表现。之所以选择“闽诗传统”在明代的生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是试图在区域文学研究上探索一种新的路径,一方面注意不要使这种考察仅仅流于文学的空间分布,或令文化成为一种独立于人的自律存在,从而忽视了文学主体的能动性;另一方面注意所谓近世性的存在,如何在观照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该地域文学与它地域的互动中,把握其自我塑造的动因与内涵。
《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对于江西诗病如此这般的批评,在北宋魏泰的诗论中已可见到,在一一指出黄庭坚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以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诸弊后,以“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概言之④。张戒指责诗“坏于苏、黄”,亦专门摘出“苏、黄用事押韵之工”,“而不知咏物之为工,言志之为本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⑤。虽说他们也都是将之置于诗歌史传统,尤其与唐诗的比照中,针砭其对于诗歌本质的背离,但严羽由诗的“别材”“别趣”出发,通过他的以禅喻诗,揭其症结在涉理路、落言筌,要显得更为深切,不仅显示更为纯粹的诗艺立场,而且更具体系性。其论及黄庭坚的“山谷用工,尤为深刻”⑥,看上去与朱熹批评“黄费安排”同意,其实立场全然不同。如前已述,朱熹的用意在重体道而黜末技;而严羽仅从诗艺内部探讨,承认其不可谓不工,却“自出己意以为诗”⑦,完全与古人“诗道”背道而驰,滞碍于文字层面而未见情性,又如《诗评》中所言“尚理而病于意兴”⑧,故有“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之讥⑨。上述张健的论文提出,在当时理学家论诗作诗皆主理的理论环境中,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应该不仅是论苏黄或泛论宋诗,也有针对理学家以理衡诗、以理作诗的一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当然,在这里,严羽也顺便对“江湖诗人多效其体”的“四灵”晚唐体进行辩驳,目的在以正视听:国初诗人学大历以还诗已非“正法眼”,气局狭小的晚唐家又如何可自命“唐宗”?*后结语标清全篇“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的眉目,重申“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之旨①。
根据以上分析,严羽《诗辩》全篇可谓述论充分、结构谨严。尽管据张健考证,我们已知在明代以前,并不存在一部《沧浪诗话》,《诗辩》等五篇原来只是单篇著述,故张健称《诗辩》乃论辩体,而非诗话体,意为我们不能将后人汇辑而成的《沧浪诗话》放到诗话体的发展史中来评价②。这无疑是正确的态度,但就整个宋代文学批评而言,出现像《诗辩》这样相对具有体系性的“论辞”,仍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况且,其所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仅志在“断千百年公案”,而且“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③,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在这样的时代产生这种特异的诗学著述,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诗歌发展至南宋,已进入一个可谓是过熟的历史阶段。北宋诗人面对前代诗歌传统尤其是唐诗所产生的“影响的焦虑”,已经使得他们在探求各种可能突破的途径,包括题材、风格、语言型式、具体技法等各个方面,而前述诗歌作为一种“外部”存在被关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酝酿发生的。以苏黄以及江西诗派为代表,一方面,诗歌形式、语言技巧正在被当作一种目的性的追求,无论“苦吟”、“觅句”的态度,“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方法,还是诸如“次韵”、“檃括”、“集句”等技术性实验,都显示了这样一种追求。若再向前追溯,人们已从中唐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身上发现了这种端倪。而在另一方面,随着士大夫传统的建立,同样自中唐以来,士人对于世界以及自我生存方式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原本汉魏六朝以来,主要基于天、地、人文同构之“自然之道”的认识。
……
陈广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编委,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巴蜀全书》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及明代古籍整理研究。
中国笔记小说史 内容简介 《中国笔记小说史》是一部笔记小说的专门史。全书共分7章。首次对‘笔记小说’的概念作了明确地界定,将中国笔记小说的发展史概括为六个时期,...
糖尿病验方450首常见病验方集锦 内容简介 糖尿病是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防治糖尿病除需要长期坚持诸如饮食、运动、心理疗法的基本治疗外,还需要合理用药,精心护理...
中国芳香植物-(上.下册) 本书特色 芳香植物种类繁多,内容涉及面广,本书是在参阅了大量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完成的。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芳香植物的资源及其利用...
法国(异域风情丛书) 内容简介 《异域风情》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于一体的丛书。本书以优美、流畅文笔,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法国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历史沿革...
中医抗衰回春 目录 目 录一、气功回春术(一)《周易》吞津壮阳法(二)治疗阳萎气功术(三)强壮功(四)养阴功(五)吐纳固精法(六)治疗阳萎放松功(七)坐式内养壮...
草根红学杂俎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二十余年来有关《红楼梦》曹雪芹的研究论文及随笔漫谈,收入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到了红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在观点上也是经过了深思...
一路唱回故乡(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一路唱回故乡(珍藏版),内赠黄永玉先生绘藏书票一枚,黄永玉先生吟诵诗歌会现场VCD一张。在缺少诗的时代,本书当然称得上是一本精...
文化伦理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与发展,充分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情感困扰和道德焦虑,从20世纪初的国民性批判,到21世纪初直面人性...
我被我的眼睛带坏 内容简介 为什么郭文斌的小说集《大年》、散文集《点灯时分》能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其短篇小说《吉祥如意》在先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
文心雕龙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图社推出的大型系列丛书《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中的一种,收入民国期刊中有关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的文章近六十篇,包括书评、序、跋...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 本书特色 欧洲近百年的思想变化扑朔迷离,究竟问题在哪里?欧洲社会的现代命运与现代思想究竟有什么关系?本书以回溯的思法探...
最高ソサエティにして、神秘の存在「人魚」その血を受け継ぐヴァルネラは、特殊すぎるがゆえ、人と交わることができない。一方、
清初山左诗歌研究 内容简介 清初山左诗歌的骄人业绩是齐鲁文化史上又一辉煌景观。然而长期以来,对山左诗歌及其诗群予以整体研究和论述颇为不足,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
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合作 绿色全球年鉴2001/2002 内容简介 《绿色全球年鉴》是挪威弗里德约夫·南森研究所的独立出版物。该所擅长研究国际环境、资源管理和能源的...
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人文讲演丛书”之一,以学术的普及为旨归,以思想的撒播为内涵,以学术的讲演为形式,搭建人文、经济、管理、法律各平台,...
20世纪的中国有几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钱钟书是其中的最后一位代表作者按照钱氏的人生历程,客观地简述了他的一生。钱氏的夫人
诗学史-上下册-修订版 本书特色 《诗学史(套装上下册)(修订版)》: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文学领域的预言家,文学挑战任何预言。不过我们至少可以断言,当前,诗学比任...
歐陽英治本該十全十美的人生規劃,不慎破、局、了!一切只因旁若無人、唯我獨尊的惡煞夏寰,大剌剌地闖入!「來去夏威夷!」就這
雅典谐剧与逻各斯-《云》中的修辞.谐剧性与语言暴力 本书特色 歌德称阿里斯托芬是“美惠女神无教养的情人”,实属轻佻之言——古典学家尼采慧眼独到,他断言柏拉图的枕...
国语文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原系胡适在教育部主办的第3届国语讲习所主讲“国语文学史”课程时所用讲义的石印本。本书从汉魏六朝编到南宋为止,没有头尾,只是文学史的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