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茗编李辉、王刘纯主编的《问学录(精)/副刊文丛》着眼于学术名家的求学、治学往事,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他们的治学之路,做一个通俗版本的呈现,也可以从他们的人生阅历中看到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大时代变迁。
《问学录》着眼于学术名家的求学、治学往事,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他们的治学之路,做一个通俗版本的呈现,也可以从他们的人生阅历中看到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大时代变迁。
编者絮语
学术研究传承着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价值,为我们重新展开逝去的那些生活世界,展开那些已经凝固的伟大思想。但以学术为业的学人们是一群寂寞的前行者,没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板凳坐得十年冷,方能小有成就。尤其在当下,学术显然并不是求取名利的优选途径,选择学术,其实就是选择一种清苦的生活方式,因此,以学术为志业就需要很深的定力。
2013年,《南方都市报•大家访谈》开辟的《问学录》专题,着眼于学术名家的求学、治学往事,追溯他们的治学之路,并试图从他们身上寻找真正的学术之途。我们希望展现的是,在一个越来越急功近利的社会,有那么一群人,埋首学术,执着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王明珂:注重边缘,让我的研究
有活力并甘之若饴
邵 聪
王明珂,1952年生于台湾,1992年获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羌族及西南少数民族与北方游牧社会的田野调查研究,在历史人类学领域成绩卓著,影响深广。著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等。
就在上个月,王明珂特意去了趟汶川,考察当地灾后重建情形。当地政府投入数十亿资金打造观光文化的做法,让他痛心疾首。在王明珂的构想里,这里理应变成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因为这一带的生物多样性远超过美国的黄石公园。二十年前,1994年的夏天,刚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王明珂,**次来到大陆,走进川西羌族,从历史人类学视角进行田野调查,“一入山”,就是十个年头。通过对“华夏及其边缘人群”的研究,他不遗余力地希望建立一套新历史知识,让今日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对自身在历史上的存在加深了解。
作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异数”,这些年里,王明珂一直在试图打破典范史学的“神话”。他强调生活即田野,强调学者对自我乃至对学科本身的反思。这种学术叛逆,与他在眷村混太保(小流氓)、不着调的年少生活不无关系。王明珂告诉南都记者,他在台湾中兴大学三年文学院院长的任期快要结束。行政工作占据了他七八成的精力和时间,往后几年,他很想来大陆教书,一是方便田野调查,二是在人类历史学领域真心培养几个学生,就像当年李济培养张光直,张光直又培养了他那样。
眷村生活与三年“困学期”
南都:2012 年年底你的首部随笔集在大陆出版, 开篇即是追忆父亲及早年眷村生活的文章《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并且将其用作书名。
王明珂:可以说这是我用情*深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称自己的研究“从新石器时代到社会主义新中国”,但却从不研究抗日与国共战争的历史, 因为这与我的个人记忆有关。
二十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台湾省高雄市凤山镇黄埔军校旁边的黄埔新村。从小就在长辈们百谈不厌的抗战记忆里长大。我很年轻时,就想写一篇文章纪念我父亲,可直到现在这个年龄才动笔。晚动笔的好处是,文中也融汇了这些年我对历史的反思,希望大家多注意历史中的每个“参与者”,以及被重大历史事件遮掩的“个人”情感和意图。对参加战争的人来讲, 伤害会跟着他一辈子,也许还影响到他的下一代。
南都: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意识到童年的经历对你的治学之路构成影响?
王明珂: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眷村生活赋予我整个学术特色里叛逆的那一面。眷村是一个没有根的地方。中国许多社会价值与规范,都在家族邻里关系中维持与传承。畏惧邻里闲话,让个人被这些社会价值与规范绑得很死。但在眷村,大家来自四面八方, 大多数家庭中没有老一辈亲人,邻里间也无宗族长辈。在这样“不土著”的社会中,中国传统的约束力很脆弱。眷村十几岁的孩子在家里抽烟、办舞会,在外结帮混太保,都是不足为怪的。因此,眷村的小孩在外面都恶名昭彰。
南都:你小时候会对身份的模糊感到困扰吗?
王明珂:当然会,我后来走上“族群研究”,特别是“边缘研究”跟我自己作为族群边缘的身份有很大关系。我的祖辈在武昌是经商世家,父亲是军人,随蒋介石来台湾,我的母亲和母系亲友则是本省人(台湾闽南人)。小时候﹐我表姐在一所本省人居住区的小学教书。为了方便管我,我母亲把我送去表姐的学校读书。但在那里,我是同学眼中的外省人,是边缘异类,而在眷村,我有时又被喊“杂种”,也是边缘异类。平常大家相处都很好,只要一吵架,这种身份就变成了别人攻击的目标。
南都:你说自己人生的转折发生在二十二岁服完兵役那年?
王明珂:我退伍前半年,父亲因病去世。办完父亲丧事后不久,我自军中退伍。那时距离高考只有大约七个月。我先在报社当了一个月的夜间校对,赚一点零花钱。然后,我每天至少花十五个小时有计划地读书。半年后,1974 年夏我考入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如我在那文章中所称,推动我的力量是:在我*失意、失败的时候,我父亲依然以我为荣,这是*让我感念的。
南都:当时为什么报考师范大学?
王明珂:*重要的是,师范大学是全公费的大学, 我不想自己读书成为家人的负担。还有便是,当时我是想一辈子做老师。因为以前荒唐过,如果能够浪子回头, 当个老师,或许可以鼓励很多跟我有类似背景的小孩。甚至我到大三、大四的时候,还是这样想。我走上学术的道路是读了研究所以后的事情。
南都:在中学教了一年书后,你又考回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攻读上古史?
王明珂:对,其实我很早就对上古史很感兴趣。念大学时我就经常去中文系旁听《诗经》《尚书》,还有甲骨文、钟鼎文等课。读研时我的指导老师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管东贵先生,我也是经他推荐才进入史语所的。
南都:在史语所的头三年,你在哪些方面受益*大?
王明珂:因为史语所非常注重文献,那三年我做了大量文献阅读。史语所中有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各领域之历史学家,所有演讲我们新人都一定要参加,这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虽然因硕士论文《上古的姜、羌与氐羌研究》而能进入史语所,但在那*初的三年中,我一直很怀疑自己的研究,一直困惑所谓民族到底是什么。文献上有“羌”,但羌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群体?我以这些问题问史语所的长辈同人,大家也答不出来,或认为这些问题没有意义。
南都:跟你同一批进史语所的新人,大抵会沿着史语所的传统学术路径走下去,潜心史料。为什么当时你会对这些“典范”,或者说基础性的概念产生疑惑?
王明珂:你讲的没错,跟我差不多时间进史语所的同事,不管是做艺术史、思想史还是社会史,经过这么多年,现在都已是各自领域里面的专家。但我不属于任何这些领域。人家常常问我,你到底是历史学家, 还是人类学家,或历史人类学家,我答不出来。对典范的质疑,自然与我注重“边缘”的研究有关,注重“边缘”让我的研究有活力,也让我居于学术边缘但又甘之若饴。
《文化自信》内容简介:该丛书紧扣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对于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和坚定“
中国传世名词三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300首中国传世的著名词篇进行科学的编排和简明的注释,《中国传世名词三百首》内容丰富,对研究古典文学很有帮助。如一、蝶恋...
郁达夫 自叙小说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 本书特色 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高云编的《郁达夫...
《气场的秘密》内容简介:人与人之间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这本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气场”力作中,全球最受推崇的气场大师泰德
冰心散文名篇-普及插图本 本书特色 冰心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卓越的语言艺术大师。她的散文,以清新优雅、隽美明丽的艺术风...
名家名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彩色插图本) 内容简介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仅是*优秀的世界儿童惊险小说之一,而且是世界上现有的作品中*受欢迎和称赞的一...
美文卷-中国青年2009年佳作 本书特色 《中国青年2009年佳作(美文卷)》:先看手心,再看手指,有执著追求,也能果断放弃,你的理想终能达到。如果不这么慢,我...
青春诗会:回旋 本书特色 烟尘中,你停止望向,移动的车轮渐行渐远。这是一个充满别离的城市远离家乡之人,有可爱的陌生。把钥匙别进晚秋并将头仰起于虚设的天空之城三十...
1995-1997-远山静水-贾平凹散文全编 本书特色 “贾平凹散文全编”是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重磅打造的文学大师贾平凹的散文集,由八卷本组成...
《Java加密与解密的艺术(第2版)》内容简介:《Java加密与解密的艺术(第2版)》是Java安全领域公认的标杆之作,被奉为每一位Java
与诗相约 本书特色 《与诗相约》是一部诗歌理论文集。本书所收入的是作者关于现当代代表诗人诗作的文本剖析与细读,并在阐述新诗生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加以梳理整合,囊括...
与谋杀者的通信,与生死彼岸的通信,与不可能的爱情的通信,与叵测命运的通信。通信串起十九年的时间,串起愤怒、悲伤、不甘和眷恋,也串起了一宗又一宗的谋杀事件。当柳絮...
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 本书特色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青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
爱的教育 本书特色 本书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的真实...
作品 本书特色 台大中文系才女林文月经典代表作!被誉为“从未有过的浓稠、华丽、奇诡”!简体中文本授权、首度出版!作品 内容简介 《作品》是林文月六十岁时出版的散...
凭一张地图 本书特色 《凭一张地图》是余光中先生唯一的小品文集。**辑“隔海书”是作者在香港为《联合副刊》所写的专栏,偏偏在那半年,作者再三离港远行,所以虽皆小...
我选择,我向往 本书特色 我听说松林是天上的乌云变成的,乌云是松林的魂魄。一片片松林死,它们的魂魄就要升上高天,游来荡去,*终还要找个适当的时机落下。我还听说红...
《巨龙飞腾》内容简介:本书从一个普通铁路人的视角勾勒了我国高铁的创新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原
心灵之旅 本书特色 建筑历程照见心灵之旅,晚年书信折射大师情怀。林洙悉心梳理梁思成心路历程,建筑泰斗晚年书信首度曝光!这本书像是文选,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选。它...
万物归一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天地出版社出版★ 当代世界文豪的名作: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铁皮鼓》作者君特·格拉斯的遗作★ 格拉斯巨大的影响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