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丝路译丛”萃集英、美、德、法、意、印、俄等八个国家的*丝绸之路考古专家的力作,
涉及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考古发现以及*成果,旨在弘扬丝绸之路文化,为“一带一路”倡议增加文化筹码,提升文化软实力。
2.“丝路译丛”的作者都是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德国、美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等各国的研究专家,且都作为联合国丝路考古队成员亲自见证了玄奘之路宝藏的出土,用萃集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考古发现以及*成果的著作填补了*近十年世界丝绸之路学的空白。且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 书中配有大量插图,展示考古所出的壁画、佛像、珠宝,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实为丝绸之路研究的佳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学人的丝绸之路文化研究视野开阔,观点新颖,将填补我国关于海外丝绸之路研究出版的空白。
4.“丝路译丛”同时以考古文物这一物质文化的直观形式呈现了汉唐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新唐书》《旧唐书》等史书形成历史研究的二重证据。
5.丝路文化为当前热点,受到多方关注,丝路沿线的*考古成果也极有必要翻译介绍给我国学界与读者,丝路译丛系列应需而生,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出版价值。“丝路译丛”不仅展现了这些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唐代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与中亚诸文化的密切关系。
★ 16开平装,函套装,漓江出版社出版
★ “一带一路”重磅文化成果,丝绸之路考古名家新作,揭秘中亚古国文明,展现欧亚文明碰撞的壮阔场景
★ 作者都是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德国、美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等各国的研究专家,且都作为联合国丝路考古队成员亲自见证了玄奘之路宝藏的出土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学人的丝绸之路文化研究视野开阔,观点新颖,将填补我国关于海外丝绸之路研究出版的空白
★ “丝路译丛”同时以考古文物这一物质文化的直观形式呈现了汉唐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新唐书》《旧唐书》等史书形成历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揭示了唐代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与中亚诸文化的密切关系
★ 赠便利签“我们的广西”
1999年到2007年间,联合国考古队在中亚五国和印度北部“玄奘之路”上收获重大发掘成果:
数百尊佛造像,两万平米壁画,足以再造一个敦煌;同样的八年,中国北方陆续出土中亚来华粟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其数量与精美度百年不遇,且和“玄奘之路”海外成果遥相呼应;近年丝绸之路国际会议上,欧亚各国学者纷纷把上述两批文物糅合分析,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学术突破。这些在中亚地区,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学术价值。《丝路译丛*辑·玄奘之旅》即是基于此诞生。译丛主要包括《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张骞探险之地》《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五卷。之五卷之前以单行本形式面世,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如今应市场需求出版套装,以飨读者。
分册简介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是作者马尔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带领联合国中亚考古队分别在乌兹贝克斯坦撒马尔罕场地和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场地进行挖掘的考察结果,阐释了中亚粟特古国文明的异彩纷呈以及粟特商旅在丝路历史上的重要角色。
《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葛乐耐教授研究粟特本土祆教徒纳骨瓮情况,并对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中考证出的*关于唐太宗、武则天以及佛教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佳作,其研究成果为研究北朝的学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是作者康马泰在主持中亚布哈拉古城考古挖掘中,于1989年首先考证出的撒马尔罕大使厅西墙壁画内涵,即对撒马尔罕大使厅西墙壁画中*考证出的关于唐太宗、武则天以及佛教内容所做的分析研究,为揭示整个壁画主题以及更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思路。
《张骞探险之地》一书原书名为“伟大的丝路”,是东西文明交流研究专家、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德维拉扎的代表作。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诞生绝非偶然,瑞院士巧妙地通过“从西方到东方”“从东方到西方”的梳理式论述方式,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沿着希腊、罗马文化以及佛教、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的文明足迹,追寻了粟特人、突厥人以及中国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与他们相互沟通的千年历史,对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纵览式的论述。正是这些历史,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如今东西文明交互的格局。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是哈佛大学艺术学博士、纽约大学古代学院教授乐仲迪的代表作。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存有三件珍贵的波斯石刻,这些曾被误认为是赝品的珍贵文物,因为乐仲迪的研究考证和极力挽救而免遭厄运;作为国际学界*早指出北朝文物上有拜火教葬仪的学者,乐仲迪早在1993年就发文指出日本Miho馆藏北朝石棺屏风上有粟特人的葬仪场景,从此打开北朝与粟特文明交流的新大陆,并掀起国际丝路学界对入华粟特人石葬具的研究热潮;乐仲迪在粟特人的丝路贸易帝国以及丝路的游牧人、商队、圣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处于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前沿。《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一书收录了乐仲迪关于大夏和萨珊印章、波斯摩崖石刻以及入华粟特人丧葬礼仪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这些研究成果见证了丝路文明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堪称该领域考古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也让敦煌学、吐鲁番学大幅改写,使得波斯学、中亚学与中国的长安、洛阳文明完美辉映。
(俄)马尔夏克(Boris Marshak,1933—2006)圣彼得堡人,考古学博士,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高加索和中亚部主任,历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卓越的中亚文化历史学家、粟特文明专家。2006年夏季殉职于中亚沙漠场地。如今马尔夏克教授在塔吉克斯坦的墓地,已成为新一代考古人心目中的圣地。在国际丝路考古领域,马尔夏克多年来担任联合国考古遗址塔吉克斯坦场地队长;与妻子腊丝波波娃博士五十年来一同挖掘片治肯特古城,传为丝路学界佳话。主持挖掘的中亚著名遗址有: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宫殿、布哈拉古城的瓦拉赫沙红厅壁画、撒马尔罕古城的大使厅壁画等。被学界尊为“中亚考古之父”。马尔夏克在中亚壁画领域代表著作有:《粟特壁画史诗》《粟特壁画中的传奇、童话、寓言》《粟特壁画的岩彩分析:从艺术史到实验室》《粟特艺术中的娜娜女神信仰》《粟特壁画上的农神图像》《粟特壁画中的狩猎图》《粟特壁画与北朝粟特人石葬具艺术比较》《片治肯特古城考古发掘报告》(1983—2006年)等。
(法)葛乐耐(Frantz Grenet)考古学家、壁画修复专家、粟特和波斯语言学家。巴黎人,巴黎大学考古学博士,现任法兰西学院丝路学科带头人,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主席二十年,同时任法国高等师范学院教授二十年。代表著作有:《丝路拜火教两千年史》《撒马尔罕古城考古发掘报告》(1989—2015年)、《撒马尔罕古城“大使厅壁画”保护和修复项目》(2009—2015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逐年出版,并每年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论文有:《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上的波斯新年场景》《粟特人自我画像》《震撼世人的喀拉汗王朝壁画遗产》《翻越钦瓦特桥:粟特人的拜火教葬俗在中国》等。因为杰出的学术成就,荣获法国“金石碑铭学院奖章”(1985、1997、2009年度)、法国“国家学术勋章”(2003、2010、2012年度)等。
(意)康马泰 (Matteo Compareti)生于威尼斯,意大利拿波里大学东方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外国专家,曾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阿扎佩杰出专家”,纽约大学访问学者,威尼斯大学东方系讲师、助教等。考古学家,壁画学家,汉学家。在国际丝路考古领域,参加过意大利考古队在布哈拉绿洲的七处壁画遗址发掘、意大利-伊朗联合考古队在塔克-伊-布斯坦摩崖遗址发掘、意大利考古队在高加索山区的拜占庭遗址发掘。在波斯和拜占庭学领域的论文有:《粟特人在联珠纹样沿丝路传播中的贡献》《粟特与拜占廷之艺术互动》《帝王猎鹿:塔克-伊-布斯坦摩崖新发现》等。
(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Edvard Redvelatze,1942— )莫斯科大学考古学博士,现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特别顾问,考古学家、壁画学家、钱币学家。瑞德维拉扎是继普加琴科娃和马松两位大家之后,新一代的考古学泰斗,被乌兹别克斯坦誉为“考古界的骑士”。瑞德维拉扎从1986—2016年一直担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队队长,主持发掘玄奘取经拜访过的铁尔梅兹古城郊外的佛寺群遗址等,有木鹿古城遗址、尼萨古城帕提亚宫殿的象牙来通等著名考古成果。代表专著有《伟大的丝路》《贵霜朝大夏佛寺考古》《丝路钱币两千年》《从粟特到高加索:考古所见的黑貂-黑海之路》。多年的梦想是重走张骞之路:从贵霜大夏之地出发,沿着阿姆河遍访佛寺,穿越回到汉唐西域。
(美)乐仲迪(Judith Lerner)哈佛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任纽约大学古代学院教授。历任华盛顿史密斯学院讲师、哈佛大学副教授、维也纳大学访问教授、伊朗德黑兰大学教授、科威特皇家讲席教授等。精通中古波斯语、大夏语,是近二十年来唯一以现代波斯语在西亚国家大学授课的欧美考古界女学者。在国际考古领域,乐仲迪的成果涉及粟特、大夏、波斯的壁画、摩崖、印章、金银器研究等。多次参加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大夏、犍陀罗等考古遗址发掘,并首先解读出日本Miho馆藏围屏石榻上北朝粟特人的拜火教葬仪,掀起国际学界对入华粟特人石葬具的研究热潮。因其在国际学界的崇高威望,乐仲迪数次担任国际学术大会主席之一。代表著作有《设拉子古城的法塔-阿里王摩崖石刻》《4—8世纪大夏到犍陀罗的印章分类与解读》《早期波斯帝国摩崖:权力与荣光》等。近十年来主编伦敦《中亚艺术考古学刊》。
译者简介
毛铭,现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伦敦大学艺术考古学博士,《中亚艺术考古学刊》编辑,守护联合国遗址的中亚考古队队员,为大英博物馆讲授《被遗忘的丝路:中亚五国》课程。在牛津大学、俄罗斯冬宫、印度孟买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中英文学术著作百万字。代表著作有《榴花西来:丝绸之路上的植物》(2005年)、牛津版《世界艺术地图集·中亚卷》(2004年),纽约大都会丝路大展《走向盛唐·丝绸部分》(2004年)等,译有“丝路译丛”之《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唐风吹拂撒马尔罕》《张骞探险之地》《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等。
高原,俄罗斯与中亚历史研究者。
《换个姿势学C语言》内容简介:本书从最基本的C语言程序入手,逐渐引入面向对象、图形用户界面编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从零开始实
《姹紫嫣红开遍:元明卷》内容简介:全书通过对我国古代大量文明遗产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古代各特定时期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
《硅谷传奇:盖伊的创意启示录》内容简介:作为苹果公司元老(麦肯金电脑初创成员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盖伊·川崎就一直被视
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 本书特色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司马迂这本书体倒新颖、观点独到,语言浪漫而富有时代气息,既有精到入...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清末 中华民国”一卷。《中国的历史》为日本
中国国民党史纲(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张同新编写的《中国国民党史纲》分上下两册,分别介绍了中国国民党的前身及其历史演变;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与北伐大革命;国民党的...
罗马帝国衰亡史(修订版)(套装共6册) 本书特色 ★ 爱德华·吉本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本书由台湾翻译家席代岳译文★ 本书是2008年3月出版《罗马帝国衰亡...
中国历代党争史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党争史》描述了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朋党现象。通过历朝历代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历史追述和...
1957-1965-微观历史-大跃进公社化运动日记-整风整社日记-四清运动日记 本书特色 以震撼人心的坦率直播个人命运的进退 用亲身经历的事实投影社会历史的浮...
北京A to Z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打乱了次序的“史书”,它颠倒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对读者而方,这是一次大胆的阅读反叛和体验——它可以在任意一页打开,按你的意图做...
老广州-屐声帆影 本书特色 ★老照片留下一座城的百年风云,勾起多少记忆与想象★全新装帧设计、全新图片处理,楚尘文化精制珍藏版◆以珍贵历史老照片,重现清末民初真实...
《幸运儿:晚清留美幼童的故事》内容简介:1872—1875年间,清政府遴选了120名幼童,远赴美国留学,旨在让这些幼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
考古与宝藏之谜-最新版 本书特色 石破天惊的世界考古大发现,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之谜,悬念重重的古建筑之谜,欧洲的宝藏、美洲的宝藏、亚洲的宝藏、非洲和大洋洲的宝藏...
史学方法 内容简介 王尔敏先生曾在台湾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讲授“史学方法”一课,本书即由讲演稿整理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史料处理、史实重建、史学理论、确定选题、安排...
西安事变纪实(英文版) 目录 Foreword of the Renewed Edition /1Foreword /1The Red Army's Victo...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2》内容简介:国际著名情感问题专家莉尔·朗兹以坚实的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教授如何与理想伴
当世界还没有完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惧和其造成的灾难性结果——大萧条——当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另外一场更大的战争灾难发生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优势丛书晋宋社会文化史论 本书特色 魏晋玄学及其玄化风尚,是文、史、哲等多学科学者长期集中研究的课题,而本书“正题反作&rdquo...
《峰会》内容简介:重回20世纪外交现场,见证战争世纪中催生新秩序的大国角力。剑桥大学教授读出档案之中的鲜活历史,还原二战、冷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 本书特色 本书以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州盐商之兴衰及影响为核心线索,以细腻的笔触再现扬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