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六卷, 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 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 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 ; 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 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 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他们遭逢家庭变故, 半生坎坷, 颠沛流离, 却一直相扶相依, 不离不弃。
中国文学史上至美情书中国唯美爱情珍品文白精译汪涵、董卿、杨绛、鲁迅、林语堂、俞平伯、沈从文诚意推荐,国文国学珍品民国清代文学扛鼎之作随笔白话原文爱情畅销书排行榜小说。汪涵推荐,林语堂、俞平伯推崇备至的经典文学,“晚清小红楼梦”,沈复写给芸娘的绝美情书。散文诗意般译文,民国本精校原文欣赏,附沈复一生年表。◎名人推崇备至俞平伯一生挚爱《浮生六记》,称其“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晶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林语堂视《浮生六记》为知己,称:“读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汪涵:“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中国文学中一个*可爱的女人这是林语堂对沈复妻子陈芸的评价。陈芸聪明伶俐,幼时自学便能背诵《琵琶行》,嫁与沈家后的平凡贫困生活,夫妻二人仍能保持苦中作乐的闲情雅致,陈芸为夫典钗换酒,或女扮男装逛庙会,无不流露出天真又活泼的纯净情操。◎“晚清小红楼梦”《红楼梦》的包罗万象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而《浮生六记》则以沈复和陈芸平凡而细致的生活,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清代江南的生活画卷,吟诗、登山、逛庙会……饱尝人间烟火。◎散文式译本译文采用散文笔法,同时仔细分段,加以标题,更适合现代快节奏阅读习惯,随手翻开一页,即可阅读某一独立段落。在保留古典文学韵味的同时,又兼具通俗性,毫无阅读障碍。《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俞平伯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林语堂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沈复《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陈寅恪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汪涵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调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廿四日为余姊于归,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婉款嫁。芸出堂陷宴,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辄北,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竟也。
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
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曰:“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莫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
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余笑曰:“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曰:“曩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而欢娱易过,转睫弥月。时吾父稼夫公在会稽幕府,专役相迓,受业于武林赵省斋先生门下。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归来完姻时,原订随侍到馆。闻信之余,心甚怅然,恐芸之对人堕泪。而芸反强颜劝勉,代整行装。是晚,但觉神色稍异而已。临行,向余小语曰:“无人调护,自去经心!”
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到馆后,吾父即渡江东去。
居三月,如十年之隔。芸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中多勉励词,余皆浮套语,心殊怏怏。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
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时当六月,内室炎蒸,幸居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板桥内一轩临流,名曰“我取”,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意也。檐前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画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此吾父稼夫公垂帘宴客处也。禀命吾母,携芸消夏于此。因暑罢绣,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
沈复 (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十九岁入幕,后辗转于全国各地,亦曾以卖画维持生计。沈复与陈芸感情甚笃,但命运坎坷,嘉庆八年,陈芸去世,沈复前往四川入幕,后情况不明。
译者简介:
一水间,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协会会员。偏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唯美,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喜欢读书写字,尤其是在半夜灯下潇潇雨时。擅长古典舞,迷恋昆曲。
烟锁虎门 本书特色 1838年6月2日,黄爵滋上疏陈述禁烟主张,众人均认为他将被重用,但道光帝*终选中了林则徐,此间人选如何确定?1840年初,林则徐就打听到英...
王志武评点《红楼梦》-全3册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点、品诸种鉴赏方法,对《红楼梦》文本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评点。作者认为,《红楼梦》主要写王...
《最伟大的智力冒险》内容简介:宇宙是无中生有的吗? 世间的万物从何而来? 人类如何走到今天,如何拥有如此多伟大的科学发现? 物
无人岛生存十六人 本书特色 龙睡号1898年12月从东京出航,原定前往小笠原诸岛进行渔业考察,却在途中遭到强烈西风的重创,失去了全部三只船锚,桅杆也断裂,只得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五代宋金元卷) 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家小传(或书籍简介)、总评、作品全文(少数为节录)、注释、辑评五部分构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五代...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与技术(上下册)》内容简介: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国家机
留一半爱情给故乡 本书特色 父亲在12年前的春天离开。从我能够分辨语言的感情开始,到与父亲的*后一面,没听到他说过一句爱我的话,哪怕很含蓄地表达。三哥大我两岁,...
《坟》收作者1907年至1925年所作论文二十三篇。1927年3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1929年3月第二次印刷时曾经作者校订。1930年4月第三次印刷改由上海北新...
企业家的黑天鹅 本书特色 他们曾经富甲一方,光芒四射,但都免不了“黑天鹅”降临,锒铛入狱,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能给我们什么警示? 本书所写的十个企业家的命运,...
唐五代词选注 本书特色 词学大师龙榆生作品版画插图版古诗词读本古诗词爱好者的**唐五代词选注 内容简介 《唐五代词选注》是词学大师龙榆生的词学研究代表作之一。本...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二 本书特色 夏济安、夏志清昆仲,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的两大巨擘。他们早年从求学到进入学术研究的阶段,正是近现代中国东西方学术与文化交融的密...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鄂伦春族卷-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本书特色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
顾太清诗词典读 内容简介 中国的文坛长期由男性统治,女作家可谓凤毛麟角,难以数记的女性被禁在深闺里,无人知晓。明末清初,部分大胆的女子走出闺房,结社吟诗,...
诗词格律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诗词格律》精选作家作品。人选的作家一般为诗词领域领一代风骚的人物,入选的作品以传诵程度为首要标准,且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勇敢的人死于伤心》内容简介:★一本另类的文学指南——当文学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了解自我就是重温读过的每一本书 不是传统的书评
姚雪垠诗集 本书特色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姚雪垠出生在国势孱弱、哀鸿遍野的旧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又亲历了那段“极左”的时代。姚老作为一个全面...
刘白羽散文选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精选作者代表性散文40余篇,包括其名篇《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等散文名篇。这些散文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均充满强烈的激情和...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古典诗词选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敝帚集》《犹贤博弈斋诗钞》及补遗,共收入旧体诗词263首,包括诗237首,词18首,译诗5首,联句3首。此外尚有...
《喧嚣》内容简介:如今,她四十八岁了,正是在父亲四十八岁的那一年,母亲生下了她。她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孩子,是父亲九个孩子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