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一个女人》出版于2004年,入围2005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荣获2006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并于2010年由以色列著名导演伊安·瑞克利斯改编成电影《人力资源经理》。
这是一次古怪的“英雄救美”。“美人”在故事的开头就死于耶路撒冷集市上发生的一起爆炸事件,身份不明,只有一张工资单暗示她曾是某大型面包店的夜间清洁工。于是,迅速有记者撰文,抨击这家企业缺乏人道主义精神。调查和善后的工作不幸落在了人力资源经理身上。一连几天,他接触了夜班同事、报社记者、医院人员、驻外领事……众人零星的话语都转述着这个女人的美丽。他先是困惑,而后着迷,鬼使神差地带着女人的棺椁搭乘航班,并一路翻山越岭返回故土。实用主义的公关任务变成了一次不计代价的“救赎”之旅……
这部小说显示出杰作的两点特征:力量,看似简单实则幽深。与耶霍舒亚的其他长篇小说相比,它很简洁,特别好读而又产生强烈的共鸣。——《纽约时报书评》他(亚伯拉罕·耶霍舒亚)兼具独特性与普遍性,让我们无法不回想起阅读的乐趣。——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约翰·凯里简洁明了的故事线,让读者轻松代入;化身人力资源经理,有条不紊地推进任务;在悬念的节奏间,感受梦境般的诗意;在唇枪舌剑之中,见证人性的破冰。如果你对以色列感兴趣,如果你喜爱好读而深刻的小说,如果你对唯利是图、公事公办的社会日常感到厌倦,就请不要错过亚伯拉罕·耶霍舒亚隐晦而精妙的书写。
尽管人力资源经理不是主动揽下这样一个任务的,此刻在柔和的晨光里,他却领悟到了它出人意料的重要性。行将熄灭的篝火边站着一个身穿修士袍的老女人,在她的要求被翻译和解释给他听的那一刻,他突然感觉精神抖擞。耶路撒冷,一周前他刚刚离开的那个饱受苦难的破旧城市,现在它又一次变得至关重要,就像在他小时候一样。
然而,他非同寻常的任务却是源于耶路撒冷当地一家周报的主编向公司指出的一个简单文书错误,一个本可以用合理的借口和简单的道歉来解决的错误。可是,由于担心这样一个道歉——一个大可以解决问题的道歉——会被认为不够有诚意,八十七岁的公司老板很固执,他要求大家摆出一种明确的姿态,并下令执行一个代表他本人和全体员工的切实悔过计划,于是就有了这次远行。
是什么让老头如此不安?几近宗教狂热的驱动力是从哪里来的?是受到这个国家,尤其是耶路撒冷正在经历的艰难时世的影响吗?他毫发无损地熬过来了,所以他经济上的成功,就像其他建立起来的商业一样,需要时刻警戒以避免公众的诟病,讽刺的是,如今这些诟病即将被印在他本人供应的新闻用纸上。披露故事的尖刻特稿的作者是政治上的极端分子,也是为人处事相当不圆滑、始终毕不了业的博士候选人。倒不是说他在写稿时就意识到了这一切,也不是说他本来就会轻描淡写一点;而是说报纸的主编和出版人不愿意用一种不愉快的突然袭击毁掉一位同事的周末,毁掉他们之间的业务关系,于是他们看过故事和配图照片(一张在被谋杀的女人的购物袋里发现的血迹模糊的破烂工资单)后,决定让老头在同一期报纸上作出回应。
它也不真是一则多么令人震惊的报道。然而,在这种行人常常在街上被炸死的时候,*古老的地方到处都是情绪激动、良心不安的民众。于是,在那个工作日结束时,人力资源经理试图躲避公司老板的召唤,因为他已经对前妻保证他会准时离开办公室去陪他们唯一的女儿,但老头手底下经验丰富的行政经理却拒绝放他走。她感觉到了老板的烦躁,所以赶紧劝说人力资源经理把他自己的家务事放到一边。整体而言,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很好。人力资源经理原来在销售部工作,自从他为公司新的纸张文具产品线开发了几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后,他们的关系就一直不错。所以,当经理的婚姻不稳时——部分也是因为他经常出差,老头不情愿地同意指派他为人力资源部临时领导,一份可以让他每晚都在家睡觉并试图修复婚姻裂痕的工作。可是,他不在家造成的矛盾反而因为他在家而变成了一种更为势不两立的敌意和分歧——起初是心理上的,然后是理智上的,*后是性方面的——持续地自动激化。如今他离婚了,但他决心要跟女儿保持亲密的关系,这是阻碍他重返原本喜欢的旧岗位的唯一原因。
老板宽敞办公室外的走廊里,雅致柔和的灯光从来不会因为季节或晨昏而改变。人力资源经理一出现在门口,那篇即将出现在当地周报上的文章便戏剧性地被猛掷到他的面前。
“我们的一个雇员?”人力资源经理觉得这难以置信,“不可能。如果是我们的雇员,我肯定会知道的。肯定是出了什么错。”
老板没有回答。他只是把长条校样递了过去,人力资源经理站着快速读了起来。可恶的文章标题是“‘每日面包’背后令人震惊的惨无人道”。它的主题是:一周前,在耶路撒冷集市的一次爆炸后,一名四十来岁的女子被发现身受重伤。她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记是公司发的一张工资单。在她躺在医院里被抢救的两天里,无论是她的雇主还是同事,没人对她表示过丝毫兴趣。即使在她去世后,她也是身份不明地躺在医院的太平间里无人问津,无人哀悼她的命运,也无人安排她的葬礼。(接下来,文章简单介绍了公司和它旗下著名的大型面包房。公司是上世纪初老板的祖父建立的,*近刚刚扩大规模增加了新的纸张产品线。)文字的配图是两张照片。一张是几年前老板在照相馆里拍的头像照;另一张是人力资源经理的照片。后者既暗又模糊,显然是*近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抓拍的。图片的说明写道:他是因为离婚才获得该职位的。
“卑鄙小人!”人力资源经理咕哝道,“完全是站不住脚的诽谤……”但老头想要的是行动,而不是抱怨。让他心烦的不是文章的语调——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是如今的潮流——而是文章的内容。既然主编发善心给他们机会立即回应,这或许能化解对他们的指控,但假如他们对此不理不睬一个星期,那么这些指控就可能变得有模有样,他们*好查明这个女人是谁,以及为什么没人知道她的事情。实际上——为什么不呢?——他们应该联系卑鄙小人本人,看看他知道什么。谁也说不准他下一步要干什么。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经理将不得不放下一切,集中精力应对这件事。当然,他明白他的职责不仅是处理假期、病假和退休,也包括处理死亡事件。如果文章在他们没有作出恰当回应的情况下发表,那它对公司非人道和残酷贪婪的指控就可能引发公众的抗议,并进而影响他们的销售业绩。毕竟,他们经营的不是一个普通面包房:每一条离开面包房的面包都关系到创始人的名誉。为什么要让他们的竞争者莫名其妙地得利?
“莫名其妙地得利?”人力资源经理对此嗤之以鼻,“谁会在乎这种事情?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
“我在乎。”老板烦躁地回答,“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人力资源经理点点头,折起文章,不动声色地把它塞进口袋里,焦急地想要离开,以免老头不但要怪他人事记录有错误,还要把炸弹袭击怪在他的头上。“别担心,”他笑着安慰老板说,“我明天一早会首先处理这个女人的事情。”
身材高大敦实、衣着昂贵的老头在椅子上坐起来,脸色苍白。夸张的飞机头蓬得很高,在柔和的灯光下看起来犹如一只皇家雉鸡。名誉受到威胁的他用尽全力双手抓住经理的肩膀。“不是明天早晨。”他一字一
顿地说,“是今晚。今天晚上。现在。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我要这一切在黎明前水落石出。明天早上,我们就把公司的回应发给报社。”
“今天晚上?现在?”人力资源经理大吃一惊。他对这事感到抱歉,但现在也太晚了。他要赶时间。他的妻子——就是他的前妻——去外地了,他保证过会照看他们的女儿,并开车送她去上舞蹈课;在公车爆炸案频发的情况下,他们都不愿让女儿搭乘公共交通。“为什么这么急?”他问,“那张该死的报纸每周五出版。今天才周二。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但老板太担心对他非人道的指责了。不,根本没时间了。这份每周末和全国其他八卦小报一起免费分发的报纸周三晚上就付印了。如果届时他们没能作出回应,那就得再等上一个星期;期间,他们会受到各方的指责。如果人力资源经理不愿彻底处理此事——那就让他这么说吧,另找他人不会有问题的——或许另找的人还可以来领导人力资源部……
“等一下。我的意思不是……”老板临时发出的*后通牒猛地击中他,让他感到困惑。“那我该拿我的女儿怎么办呢?谁来照看她呢?您见过她的母亲。”他苦兮兮地补充道,“她会杀了我的……”
“照顾她的人就在这儿。”老板打断他,指向行政经理。想到自己被委以这个麻烦,行政经理的脸立刻红 了。
“您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我是什么意思?她会开车送你的女儿,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照看她。现在让我们卷起袖子好好工作,以证明我们跟那个卑鄙小人一样人道吧……证明我们是在乎的。看在上帝的分上,我的好员工,难
道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没有,我们别无选择。”
亚伯拉罕?耶霍舒亚(A.B.Yehoshua,1936-)是以色列当代重要作家,与阿摩司?奥兹、大卫?格罗斯曼并称“以色列文学铁三角”。
1954年到1957年,他以跳伞兵的身份在部队服役,而后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于1961年获学士学位,在中学任教。他的妻子丽芙卡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1963年到1967年,他随赴法读博的妻子一同来到巴黎,担任世界犹太学生联盟的秘书长一职。1972年,他回到以色列,在海法大学教授比较文学和希伯来文学。1975年,他受邀成为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的客座作家。之后,他还担任过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结束兵役后,耶霍舒亚便以短篇小说为开端,进行文学创作。他的首本故事集《老人之死》出版于1962年,并由此成为“新浪潮”文学运动著名人物。他自称深受弗朗茨·卡夫卡、威廉·福克纳以及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的影响,迄今为止,已创作了《被解放的新娘》《曼尼先生》《友好的火》《回顾展》等十一部长篇小说,还有短篇小说、戏剧和散文等作品。他曾入围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荣获以色列国家文学奖、美国犹太图书奖、法国美第奇外国文学大奖等诸多奖项。
进涌的流泉 本书特色 小说反映了1932年至1945年德国那段*为黑暗、*为野蛮的历史。小说从一个平凡的少年的角度出发,让他经历了家庭的破亡、爱情的冲击,*后步...
雪国.古都-插图本 目录 雪国古都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川端康成在诺贝尔纪念宴会上的答谢辞作者大事略雪国.古都-插图本 节选 《雪国古都(插图本)》收集...
《中国传奇》内容简介:本书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力作,书中收录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杰作20篇,按照小说内容的属性分
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劫泪缘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冯玉奇著的《劫泪缘/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
风中之烛 本书特色 该书是“永恒之王”系列奇幻小说的第四本。在莫桀精心布局之下,王后与骑士的秘密恋情终于在卡美洛宫廷掀起轩然大波。尊贵的王后被控叛国,送上火刑台...
《寻找丢失的钥匙》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文希曼一家四口在一次化装晚宴后被一个女巫诅咒,变成了四种怪物的故事。为解除魔咒,四只
蹦极 本书特色 所谓的使馆,只有一间茅屋、一个人、一条狗和一面国旗。 全书以极端条件为背景展现中国外交官的忠诚、智慧和奉献精神,同时以细腻的笔触和情感描绘,彰显...
1915-2015-小说卷-安庆新文化百年 本书特色 在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安庆编辑《安庆新文化百年》是有其代表性的。安庆不仅是陈独秀的故乡,而且还是当时的安徽...
《一先令蜡烛》内容简介:清晨的海滩上横陈着一具女人的尸体,死者染了头发,脚趾甲上搽着猩红色的指甲油,看上去和一般人不一样。
秋之蝇库里洛夫事件 本书特色 小说《秋之蝇》抢先发售出版于1931年,是以内米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写就的。主人公塔季扬娜是一名忠诚、能干的仆人,也是卡林纳家好几个...
《功能社会:德鲁克自选集》内容简介:德鲁克不仅仅是管理学家,他更是一位社会生态学家,他一生研究、关注的要点是社区和社会。新
《复仇女神》内容简介:过着安宁生活的马普尔小姐突然收到一封信,一位老朋友愿赠予她一笔数额巨大的遗产,前提是她为他做一件事。
衣香鬓影[第一部]-回首已是百年身 本书特色 1919年,自幼飘零海外的孤女沈念卿回到中国,找回失散的妹妹,白日以报馆女编辑身份为掩饰,夜晚化身倾城红伶,周旋在...
爱的成人式 本书特色 “对于你来说,我是你的成人式…”分手的时候,他对我说:“我们的恋爱就是这么回事。&rdq...
千面之城 本书特色 世界奇幻奖*佳长篇小说!纽约时报年度值得瞩目选书!国内读者翘首企盼了十二年的“面相师三部曲”!卡夫卡的“传人”!当代的《神曲》之作!在面相决...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三)》内容简介:《绝代双骄》为古龙中期成熟作品,笔法渐成自我一派,想象丰富,人物丰满,为其经典代表作
《闺蜜之死》内容简介:京华大学应届毕业生李萨美丽聪慧,在实习期间遇到了一桩杀人冤案,心地善良的她为素未谋面的重刑犯四处求援
银河闻见录 本书特色 “超新星supernovae”是花城出版社旗下全新科幻奇幻系列品牌,首期推出3位青年科幻作家新作:宝树《少女的名字...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典藏纪念版) 本书特色 医疗+快消,行业戏;资本+掠夺,商战戏;恩怨+复仇,不死不休;重逢+深爱,破镜重圆。 爱你是*好的时光,你的归来,是我...
特战先锋 本书特色 我一直关注“特战队”这一军事命题,它是陆军的作战方向和发展趋势,本书虚拟的这支特战队正是未来陆军的缩影,此开先河之举意义非凡。——空军上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