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的故事 洼地上的“战役” 铁木前传 红豆》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石言的《柳堡的故事》、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孙犁的《铁木前传》和宗璞的《红豆》四个中篇小说。
石言的《柳堡的故事》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小说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进驻在一个名叫柳堡的村子,副班长李进爱上了勤劳而美丽的农村姑娘二妹子。李进本打算在战争结束后与二妹子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后经指导员教育,他认识到自己不仅要救助受苦受难的二妹子,还要去救助全中国成千上万的“二妹子”。不久后,部队开赴前线,二人忍痛分别。几年过去,李进所在的部队又途经此地,他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去找二妹子……
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的侦查员们借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里,在朝夕相处中朝鲜姑娘金圣姬对志愿军战士王应洪萌生了爱慕之情。这种特殊、微妙的感情被班长王顺察觉到了,经过多番考虑后,王顺觉得自己有责任引导王应洪正确处理这种关系。但在与王应洪的交流中,王顺发现王应洪一心渴望参加战争,对金圣姬没有爱恋之情。一次,王应洪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了金圣姬送给他的袜套,在战斗的间歇,他把这件事向王顺作了汇报,王顺告诉他战斗结束再还给对方。眼看敌人就要过来了,还没有撤下来的两人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孙犁的《铁木前传》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以及他们的子女九儿和六儿在解放前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交好与交恶,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小说以人际关系的前后变化为线索,以孙犁一贯关注的乡土人性在不同背景下的发展为主题,在正面肯定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注意人物的真情实感的挖掘,流露出作家对北方农村人情美、人性美的向往和赞赏。
宗璞的《红豆》讲述了江玫回到母校工作,碰巧学校安排住宿的房间是她上大学时住过的宿舍,她在房间里找到了和齐虹之间的爱情信物——红豆,由此引出她和齐虹在全国解放前夕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
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ZUI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与文学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可读性。从《阿Q正传》到《小二黑结婚》,从《李双双小传》到《烦恼人生》,中篇小说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这一百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折射出这一百年来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变迁。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教授从一百多年间的中国中篇小说作品中精选的具文学和社会价值的一百部中篇小说作品。丛书共30册,532.1万字,对1911年以来的中篇小说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并按照发表时间顺序编辑而成,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DI一部系统研究、编选中篇小说的具有排行榜意义的中篇小说选本。丛书收入了鲁迅《阿Q正传》、萧红《生死场》、巴金《憩园》、沈从文《边城》、铁凝《永远有多远》、贾平凹《天狗》、王安忆《小鲍庄》、余华《现实一种》、格非《褐色鸟群》、苏童《妻妾成群》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影响力的中篇力作,展现了百年中国中篇小说创作所取得的巨大实绩。丛书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国内重要的中篇小说奖项。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独创特点,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石言《柳堡的故事》
孙犁《铁木前传》
一
在人们的童年里,什么事物,留下的印象ZUI深刻?如果是在农村里长大的,那时候,农村里的物质生活是穷苦的,文化生活是贫乏的,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一次大戏,一年中间,也许听不到一次到村里来卖艺的锣鼓声音。于是,除去村外的田野、坟堆、破窑和柳杆子地,孩子们就没有多少可以留恋的地方了。
在谁家院里,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吸引了他们。他们成群结队跑了进去,那一家正在请一位木匠打造新车,或是安装门户,在院子里放着一条长长的板凳,板凳的一头,突出一截木楔,木匠把要刨平的木材,放在上面,然后弯着腰,那像绸条一样的木花,就在他那不断推进的刨子上面飞卷出来,落到板凳下面。孩子们跑了过去,刚捡到手,就被监工的主人吆喝跑了:“小孩子们,滚出去玩。”
然而那咝咝的声音,多么引诱人!木匠的手艺,多么可爱呀!还有生在墙角的那一堆木柴火,是用来熬鳔胶和烤直木材的,那毕剥毕剥的声音,也实在使人难以割舍。而木匠的工作又多是在冬天开始,这堆好火,就更可爱了。
在这个场合里,是终于不得不难过地走开的。让那可爱的斧凿声音,响到墙外来吧;让那熊熊的火光,永远在眼前闪烁吧。在童年的时候,常常就有这样一个可笑的想法:我们家什么时候也能叫一个木匠来做活呢?当孩子们回到家里,在吃晚饭的时候,把这个愿望向父亲提出来,父亲生气了:“咱们家叫木匠?咱家几辈子叫不起木匠,假如你这小子有福分,就从你这儿开办吧。要不,我把你送到黎老东那里做学徒,你就可以整天和斧子凿子打交道了。”
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他高个子,黄胡须,脸上有些麻子。看来,很少有给黎老东当徒弟的可能。因为孩子们知道,黎老东并不招收徒弟。他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不是木匠。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也是整天背着柴筐下地捡豆茬。
但是,希望是永远存在的,欢乐的机会,也总是很多的。如果是在春末和夏初的日子,村里的街上,就又会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和一炉熊熊的火了。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听来更是雄壮,那一炉火看来更是旺盛,真是多远也听得见,多远也看得见哪!这是傅老刚的铁匠炉,又来到村里了。
他们每年总是要来一次的,像在屋梁上结窠的燕子一样,他们总是在一定的时间来。麦收和秋忙就要开始了,镰刀和锄头要加钢,小镐也要加钢,他们还要给农民们打造一些其他的日用家具。他们一来,人们就把那些要修理的东西和自备的破铁碎钢拿来了。
傅老刚被人们叫作“掌作的”,他有五十岁年纪了。他的瘦干的脸就像他那左手握着的火钳,右手抡着的铁锤,还有那安放在大木墩子上的铁砧的颜色一样。他那短短的连鬓的胡须,就像是铁锈。他上身不穿衣服,腰下系一条油布围裙,这围裙,长年被火星冲击,上面的大大小小的漏洞,就像蜂巢。在他那脚面上,绑着两张破袜片,也是为了防御那在锤打热铁的时候迸射出来的火花。
傅老刚是有徒弟的。他有两个徒弟,大徒弟抡大锤,沾水磨刃,小徒弟拉大风箱和做饭。小徒弟的脸上,左一道右一道都是污黑的汗水,然而他高仰着头,一只脚稳重地向前伸着,一下一下地拉送那呼呼响动的大风箱。孩子们围在旁边,对他这种傲岸的劳动的姿态,由衷地表示了深深的仰慕之情。
“喂!”当师父从炉灶里撤出烧炼得通红的铁器,他就轻轻地关照孩子们。孩子们一哄就散开了,随着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在他们的身后飞舞着。
如果不是父亲母亲来叫,孩子们是会一直在这里观赏的,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要看出些什么道理来。是看到把一只门吊儿打好吗?是看到把一个套环儿接上吗?童年哪!在默默的注视里,你们想念的,究竟是一种什么境界?
铁匠们每年要在这个村庄里工作一个多月。他们是早起晚睡的,早晨,人们还躺在被窠里的时候,就听到街上的大小铁锤的声音了;天黑很久,他们炉灶里的火还在燃烧着。夜晚,他们睡在炉灶的旁边,没有席棚,也没有帐幕。只有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才收拾起小车炉灶,到一个人家去。
他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黎老东家里很穷,老婆死了,留下六个孩子。前些年,他曾经下个狠心,把大孩子送到天津去学生意,把其余的几个,分别托靠给亲朋,自己背上手艺箱子,下了关东。在那遥远的异乡,他只是开了开眼界,受了很多苦楚,结果还是空着手回来了。回来以后,他拉扯着几个孩子住在人家的一个闲院里,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了。
黎老东是好交朋友的,又出过外,知道出门的难处。他和傅老刚的交情是深厚的,他不称呼傅老刚“掌作的”,也不像一些老年人直接叫他“老刚”,他总称呼“亲家”。
下雨天,铁匠炉就搬到他的院里来。铁匠们在一大间破碾棚里工作着。为了答谢“亲家”的好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该加钢的加钢,该磨刃的磨刃。这种帮助也是有酬答的,黎老东闲暇的日子,也就无代价地替铁匠们换换锤把,修修风箱。
“亲家”是叫得很熟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亲家”的准确的含义。究竟是黎老东的哪一个儿子认傅老刚为干爹了呢,还是两个人定成了儿女亲家?
“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
“干的吧?”黎老东是个好说好笑的人,“我有六个儿子,亲家,你要哪一个叫你干爹都行。”
“湿的也行哩!”轻易不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
但是,每当他说到妞儿的时候,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在冷水桶里猛丁一蘸,立刻就变得阴沉了。他的老婆死了,留下年幼的女儿一人在家。
“明年把孩子带来吧。”晚上,黎老东和傅老刚在碾棚里对坐着抽烟,傅老刚一直不说话,黎老东找了这样一个话题。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通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使他那深藏在内心的痛苦流泻出来。
“那就又多一个人吃饭,”傅老刚低着头说,“女孩子家,又累手累脚。”
“你看我,”黎老东忍住眼里的泪说,“六个。”
这种谈话很是知心,可是很难继续。因为,虽然谁都有为朋友解决困难的热心,但是谁也知道,实际上真是无能为力。就连互相安慰,都也感到是徒然的了。
这时候,黎老东ZUI小的儿子,名字叫六儿的,来叫父亲睡觉。傅老刚抬起头来,望着他说:“我看,你这几个孩子,就算六儿长得ZUI精神,心眼儿也ZUI灵。”
“我希望你将来收他做个徒弟哩。”黎老东把六儿拉到怀里说,“我那小侄女儿,也有他这么大?”
“六儿今年几岁了?”傅老刚问。
“九岁。”六儿自己回答。
“我那女儿也是九岁。”傅老刚说,“她比你要矮一头哩,她要向你叫哥哥哩。”
…………
石言(1924-2002),原名胡石言,浙江平湖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代表作有小说集《柳堡的故事》、歌剧《小将行》《虹桥》、独幕话剧《亲上亲》等。短篇小说《漆黑的羽毛》《秋雪湖之恋》等。曾获1982年和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1940年以路翎为笔名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上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洼地上的“战役”》《祖国在前进》等。1952年赴朝鲜战场采访,著有小说集《初雪》等。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衡水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DI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代表作有《荷花淀》《铁木前传》《白洋淀纪事》《芦花荡》等。曾三次获得鲁迅文艺奖。
宗璞,生于1928年,原名冯钟璞,北京人,当代著名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代表作有《红豆》《弦上的梦》《东藏记》《北归记》《野葫芦引》《紫藤萝瀑布》等。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
《人间失格·斜阳》内容简介:作家用残酷、厚重的笔致,由童年风景、遭受的苦难至交往过的女人与“友人”,串联起主人公大庭叶藏漫
神秘金手指(长篇小说) 本书特色 传奇特工007-詹姆斯·邦德驰骋荧屏40年,经典电影原著小说中国大陆首次引进出版、震撼登陆。詹姆斯·邦德冲出重围——斩断《神秘...
蔷薇航班 内容简介 没有刻骨铭心地爱过,就不会知道,爱情的结局到底是一片枯骨,还是一场花开……褚穆是年轻的驻德外交官,霸道强势、杀伐决断、喜怒无形。舒以安幸运地...
欧.亨利精选集 本书特色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直至今日,欧?亨利的作品仍在美国与全世界被广泛阅读...
清汤面 本书特色 《清汤面》是刘庆邦的短篇小说集,共集结了刘庆邦的短篇小说25篇。作为小说集标题的《清汤面》是刘庆邦近年来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原载《人民日报》20...
大道无形 本书特色 正义与丑恶相搏,善良与冷酷抗争,权力与金钱较量,直击现实生活的反腐倡廉力作!大道无形 内容简介 王步凡干了12年乡镇副职,总也上不去,还因为...
暗夜协奏曲-14 本书特色 《知音漫客丛书·轻漫画系列:暗夜协奏曲14》讲述了500年前,吸血鬼王子爱上了一个人界女孩,但是因为生命周期不同,人界女孩*后死了。...
人间失格 本书特色 《人间失格》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具影 响力的小说作品,收录《人间失格》《斜阳》《奔跑 吧!梅勒斯》《维庸之妻》《美男子与香烟》《满愿 》...
学院路 本书特色 “星群”五位身处不同地域的作家,或讲述或回忆其当地闻名遐迩的大学校园里的“开学典礼”;&ldq...
《烦人的爱》内容简介:埃莱娜·费兰特匿名写作生涯的起点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情感原型 一部浸满泪水的小说 揭露对母亲复杂的嫉妒和渴
丝之屋 内容简介 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在福尔摩斯去世一年后,垂垂老矣的华生写下了福尔摩斯生前绝对不会允许他写下的一桩大案:《丝之屋》。华生说:“我要讲述的是福...
西游记 本书特色 《线装经典: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主要叙述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后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
八里情仇(上下) 内容简介 《八里情仇》所描写的是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恩怨,故事发生于汉江岸上一个叫八里镇的小地方。爱的痛苦,兽性对人性的虐杀、哈姆莱特式的毁灭及其...
粉妆楼全传 本书特色 小说叙唐代开国功臣之后与奸相沈谦斗争事,其主要人物系罗成后代。书为《说唐后传》续书之一。小说结构复杂,头绪纷繁,以忠与奸的矛盾斗争为主线,...
小说月报2015年实力作家精品集 本书特色本书为《小说月报》2015年度精选系列之一,所收录的中短篇小说系本着“新中选精、精中选优”的方针,从《小说月报》20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 内容简介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中国...
川端康成-山音 本书特色 《山音》主要叙述信吾一家人的故事,儿子的外遇,女儿的婚姻失败,人到老年的悲哀,信吾对美丽儿媳菊子微妙的眷恋……川端康成以惯有的唯美笔触...
背道而驰 本书特色 生,不能自选。死,不可避免。爱,惜不自禁。欲,身不由已。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很多情节都不由理性所控制。与其说我们选择了某个人...
海豚人--王晋康科幻精品集 内容简介 宇宙中一颗离地球8光年的死星爆炸,其核聚变的强光摧毁了地球上的人类文明。除了在地层深处和海底工作的人以外,所有的人都死于强...
《无证之罪(修订新版)》内容简介:曾经的宁市公安局刑技处处长、省公安厅刑侦专家组成员骆闻,在一次出差回来后,发现妻女离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