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的故事 洼地上的“战役” 铁木前传 红豆》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石言的《柳堡的故事》、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孙犁的《铁木前传》和宗璞的《红豆》四个中篇小说。
石言的《柳堡的故事》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小说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进驻在一个名叫柳堡的村子,副班长李进爱上了勤劳而美丽的农村姑娘二妹子。李进本打算在战争结束后与二妹子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后经指导员教育,他认识到自己不仅要救助受苦受难的二妹子,还要去救助全中国成千上万的“二妹子”。不久后,部队开赴前线,二人忍痛分别。几年过去,李进所在的部队又途经此地,他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去找二妹子……
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的侦查员们借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里,在朝夕相处中朝鲜姑娘金圣姬对志愿军战士王应洪萌生了爱慕之情。这种特殊、微妙的感情被班长王顺察觉到了,经过多番考虑后,王顺觉得自己有责任引导王应洪正确处理这种关系。但在与王应洪的交流中,王顺发现王应洪一心渴望参加战争,对金圣姬没有爱恋之情。一次,王应洪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了金圣姬送给他的袜套,在战斗的间歇,他把这件事向王顺作了汇报,王顺告诉他战斗结束再还给对方。眼看敌人就要过来了,还没有撤下来的两人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孙犁的《铁木前传》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以及他们的子女九儿和六儿在解放前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交好与交恶,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小说以人际关系的前后变化为线索,以孙犁一贯关注的乡土人性在不同背景下的发展为主题,在正面肯定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注意人物的真情实感的挖掘,流露出作家对北方农村人情美、人性美的向往和赞赏。
宗璞的《红豆》讲述了江玫回到母校工作,碰巧学校安排住宿的房间是她上大学时住过的宿舍,她在房间里找到了和齐虹之间的爱情信物——红豆,由此引出她和齐虹在全国解放前夕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
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ZUI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与文学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可读性。从《阿Q正传》到《小二黑结婚》,从《李双双小传》到《烦恼人生》,中篇小说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这一百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折射出这一百年来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变迁。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教授从一百多年间的中国中篇小说作品中精选的具文学和社会价值的一百部中篇小说作品。丛书共30册,532.1万字,对1911年以来的中篇小说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并按照发表时间顺序编辑而成,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DI一部系统研究、编选中篇小说的具有排行榜意义的中篇小说选本。丛书收入了鲁迅《阿Q正传》、萧红《生死场》、巴金《憩园》、沈从文《边城》、铁凝《永远有多远》、贾平凹《天狗》、王安忆《小鲍庄》、余华《现实一种》、格非《褐色鸟群》、苏童《妻妾成群》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影响力的中篇力作,展现了百年中国中篇小说创作所取得的巨大实绩。丛书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国内重要的中篇小说奖项。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独创特点,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石言《柳堡的故事》
孙犁《铁木前传》
一
在人们的童年里,什么事物,留下的印象ZUI深刻?如果是在农村里长大的,那时候,农村里的物质生活是穷苦的,文化生活是贫乏的,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一次大戏,一年中间,也许听不到一次到村里来卖艺的锣鼓声音。于是,除去村外的田野、坟堆、破窑和柳杆子地,孩子们就没有多少可以留恋的地方了。
在谁家院里,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吸引了他们。他们成群结队跑了进去,那一家正在请一位木匠打造新车,或是安装门户,在院子里放着一条长长的板凳,板凳的一头,突出一截木楔,木匠把要刨平的木材,放在上面,然后弯着腰,那像绸条一样的木花,就在他那不断推进的刨子上面飞卷出来,落到板凳下面。孩子们跑了过去,刚捡到手,就被监工的主人吆喝跑了:“小孩子们,滚出去玩。”
然而那咝咝的声音,多么引诱人!木匠的手艺,多么可爱呀!还有生在墙角的那一堆木柴火,是用来熬鳔胶和烤直木材的,那毕剥毕剥的声音,也实在使人难以割舍。而木匠的工作又多是在冬天开始,这堆好火,就更可爱了。
在这个场合里,是终于不得不难过地走开的。让那可爱的斧凿声音,响到墙外来吧;让那熊熊的火光,永远在眼前闪烁吧。在童年的时候,常常就有这样一个可笑的想法:我们家什么时候也能叫一个木匠来做活呢?当孩子们回到家里,在吃晚饭的时候,把这个愿望向父亲提出来,父亲生气了:“咱们家叫木匠?咱家几辈子叫不起木匠,假如你这小子有福分,就从你这儿开办吧。要不,我把你送到黎老东那里做学徒,你就可以整天和斧子凿子打交道了。”
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他高个子,黄胡须,脸上有些麻子。看来,很少有给黎老东当徒弟的可能。因为孩子们知道,黎老东并不招收徒弟。他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不是木匠。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也是整天背着柴筐下地捡豆茬。
但是,希望是永远存在的,欢乐的机会,也总是很多的。如果是在春末和夏初的日子,村里的街上,就又会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和一炉熊熊的火了。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听来更是雄壮,那一炉火看来更是旺盛,真是多远也听得见,多远也看得见哪!这是傅老刚的铁匠炉,又来到村里了。
他们每年总是要来一次的,像在屋梁上结窠的燕子一样,他们总是在一定的时间来。麦收和秋忙就要开始了,镰刀和锄头要加钢,小镐也要加钢,他们还要给农民们打造一些其他的日用家具。他们一来,人们就把那些要修理的东西和自备的破铁碎钢拿来了。
傅老刚被人们叫作“掌作的”,他有五十岁年纪了。他的瘦干的脸就像他那左手握着的火钳,右手抡着的铁锤,还有那安放在大木墩子上的铁砧的颜色一样。他那短短的连鬓的胡须,就像是铁锈。他上身不穿衣服,腰下系一条油布围裙,这围裙,长年被火星冲击,上面的大大小小的漏洞,就像蜂巢。在他那脚面上,绑着两张破袜片,也是为了防御那在锤打热铁的时候迸射出来的火花。
傅老刚是有徒弟的。他有两个徒弟,大徒弟抡大锤,沾水磨刃,小徒弟拉大风箱和做饭。小徒弟的脸上,左一道右一道都是污黑的汗水,然而他高仰着头,一只脚稳重地向前伸着,一下一下地拉送那呼呼响动的大风箱。孩子们围在旁边,对他这种傲岸的劳动的姿态,由衷地表示了深深的仰慕之情。
“喂!”当师父从炉灶里撤出烧炼得通红的铁器,他就轻轻地关照孩子们。孩子们一哄就散开了,随着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在他们的身后飞舞着。
如果不是父亲母亲来叫,孩子们是会一直在这里观赏的,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要看出些什么道理来。是看到把一只门吊儿打好吗?是看到把一个套环儿接上吗?童年哪!在默默的注视里,你们想念的,究竟是一种什么境界?
铁匠们每年要在这个村庄里工作一个多月。他们是早起晚睡的,早晨,人们还躺在被窠里的时候,就听到街上的大小铁锤的声音了;天黑很久,他们炉灶里的火还在燃烧着。夜晚,他们睡在炉灶的旁边,没有席棚,也没有帐幕。只有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才收拾起小车炉灶,到一个人家去。
他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黎老东家里很穷,老婆死了,留下六个孩子。前些年,他曾经下个狠心,把大孩子送到天津去学生意,把其余的几个,分别托靠给亲朋,自己背上手艺箱子,下了关东。在那遥远的异乡,他只是开了开眼界,受了很多苦楚,结果还是空着手回来了。回来以后,他拉扯着几个孩子住在人家的一个闲院里,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了。
黎老东是好交朋友的,又出过外,知道出门的难处。他和傅老刚的交情是深厚的,他不称呼傅老刚“掌作的”,也不像一些老年人直接叫他“老刚”,他总称呼“亲家”。
下雨天,铁匠炉就搬到他的院里来。铁匠们在一大间破碾棚里工作着。为了答谢“亲家”的好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该加钢的加钢,该磨刃的磨刃。这种帮助也是有酬答的,黎老东闲暇的日子,也就无代价地替铁匠们换换锤把,修修风箱。
“亲家”是叫得很熟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亲家”的准确的含义。究竟是黎老东的哪一个儿子认傅老刚为干爹了呢,还是两个人定成了儿女亲家?
“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
“干的吧?”黎老东是个好说好笑的人,“我有六个儿子,亲家,你要哪一个叫你干爹都行。”
“湿的也行哩!”轻易不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
但是,每当他说到妞儿的时候,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在冷水桶里猛丁一蘸,立刻就变得阴沉了。他的老婆死了,留下年幼的女儿一人在家。
“明年把孩子带来吧。”晚上,黎老东和傅老刚在碾棚里对坐着抽烟,傅老刚一直不说话,黎老东找了这样一个话题。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通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使他那深藏在内心的痛苦流泻出来。
“那就又多一个人吃饭,”傅老刚低着头说,“女孩子家,又累手累脚。”
“你看我,”黎老东忍住眼里的泪说,“六个。”
这种谈话很是知心,可是很难继续。因为,虽然谁都有为朋友解决困难的热心,但是谁也知道,实际上真是无能为力。就连互相安慰,都也感到是徒然的了。
这时候,黎老东ZUI小的儿子,名字叫六儿的,来叫父亲睡觉。傅老刚抬起头来,望着他说:“我看,你这几个孩子,就算六儿长得ZUI精神,心眼儿也ZUI灵。”
“我希望你将来收他做个徒弟哩。”黎老东把六儿拉到怀里说,“我那小侄女儿,也有他这么大?”
“六儿今年几岁了?”傅老刚问。
“九岁。”六儿自己回答。
“我那女儿也是九岁。”傅老刚说,“她比你要矮一头哩,她要向你叫哥哥哩。”
…………
石言(1924-2002),原名胡石言,浙江平湖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代表作有小说集《柳堡的故事》、歌剧《小将行》《虹桥》、独幕话剧《亲上亲》等。短篇小说《漆黑的羽毛》《秋雪湖之恋》等。曾获1982年和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1940年以路翎为笔名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上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洼地上的“战役”》《祖国在前进》等。1952年赴朝鲜战场采访,著有小说集《初雪》等。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衡水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DI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代表作有《荷花淀》《铁木前传》《白洋淀纪事》《芦花荡》等。曾三次获得鲁迅文艺奖。
宗璞,生于1928年,原名冯钟璞,北京人,当代著名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代表作有《红豆》《弦上的梦》《东藏记》《北归记》《野葫芦引》《紫藤萝瀑布》等。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
《没有重量的人》内容简介:《没有重量的人》带有一部分自传色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身在美国的女作家,她和丈夫、一个女儿、一个
大鹏全面讲述奋斗与成长,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无一不记录在此。从家乡小城集安到塘沽,他曾在码头的煤堆里工作,看着天上和地下
壮志凌云 本书特色与程曦学的论战,夏想大获全胜,获得易向师的赏识,被借调到京城。在京期间,他得到名学者邹儒的认可,并拿到硕士文凭。恰逢燕市成立新区下马区,夏想踌...
迷宫蛛-(3) 本书特色 看〔迷宫蛛〕如何突破重重诡计,〔一号歹徒〕掀起2009年浪漫推理新热潮!雷米:推理小说一直是男性作者主打的领域,我们对冷静的分析和残酷...
《十种寂寞》内容简介:华语文坛大家简媜的全新短篇小说集,讲述十个关于寂寞的故事,每个故事彼此独立,但又互有关联。她用深具体
歃血2-关河令 内容简介 名将狄青“铁血传奇”横空出世!新历史小说天王墨武巅峰力作 2011年度*受期待历史小说 《江山》被千万“墨门”奉...
密闭之巅 本书特色 一座密闭山脉一首*恶之歌一场人性绞杀日本推理大师杰作揭开高山密室诡计密闭之巅 内容简介 情人为攀高枝将白领丽人贵久子无情抛弃,她绝望之余来到...
两个人的电影 本书特色 “布老虎中篇书系”——再次相逢久违的感动和文学的力量。两个人的电影 内容简介 本书为布老虎中篇书系之一,收入钟求是六部中篇小说。《两个人...
家国 本书特色 肖仁福《家国》★ 继超级畅销书《仕途》之后,“机关小说**人”肖仁福沉潜五年唯一长篇新作。懂政治是生命线,干事业是硬道理,讲透政绩运作动力学。★...
《中国传奇》内容简介:本书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力作,书中收录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杰作20篇,按照小说内容的属性分
乾坤局 内容简介 相传黄帝与其丞相风后发明奇门遁甲之术,并创五行异宝组成”五行之阵”……传说成真,五行异宝即将重出世间,引来无数人四处探寻,神秘人物叶秋生乃其中...
我的生存质量 本书特色 据我所知的,几乎所有认识邵丽的朋友及不认识的读者,都被邵丽的《我的生存质量》耀了一下眼。正如开篇给予我们的概念,置身纷繁浩瀚的人世生活场...
《无家可归的中学生》内容简介:初一暑假前夕,田村裕的父亲突然宣布家庭“解散”,留下兄妹三人自谋生路。田村裕逞强,独自一人流
《眼睛》内容简介:“世界上唯一的快乐就是观察,刺探,监视、审视自己和别人。” 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玩转技法的小长篇 寓言式精短离
大唐狄公案 玉珠串 本书特色 《大唐狄公案》一套通解中国古代刑律、吏治、军事、外交、工商、教育、宗教、文化、民族的传奇巨著。狄仁杰永垂千古的历史人物,狄公案经年...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英语: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丹尼海格-完美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不是每个人都有即使再爱也要放手的决心,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义无反顾去爱一个人的勇气,而她就是这样的女人。她与他浪漫邂逅,在他用温柔和...
《夜行者(插图版)》内容简介:一群背景迥异的科学家及探险家搭上史上最先进的太空船“夜行者”,展开了一场探险寻求之旅,他们此
控局:4:上位与蜕变的制胜王道 本书特色 《控局》讲述了一段从平民到权臣的奋斗历程。这是一部讲述仕途法则的独家笔记,也是一系列教人在职场、经商中学会控局...
《叶甫盖尼·奥涅金(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谁? 一个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一个才华横溢的知识青年? 奥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