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以简洁胜。主张「文章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他的底稿很少涂改,但是他的腹稿颇不简单。一篇之成,推敲累日,一语之立,斟酌再三。他用白话行文,而务去白话之冗赘,只求达意,不完全摈斥文言。简洁圆融,处处流大师处世的智慧,篇篇幽默深刻而隽永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像一朵花。*#@*——冰心*#@**#@*他的学术文章,功在人民,海峡两岸,有目共睹,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辞。*#@*——季羡林*#@**#@*文学批评正是梁氏前半生文学事业之所在。其激荡之广,反应之烈,凡我国新文学史皆难忽视。*#@*——余光中*#@**#@*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周国平 *#@*
雅舍散文
广告
从前旧式商家讲究货真价实,一旦做出了名,口碑载道,自然生意鼎盛,无需大吹大擂,广事招徕。北平同仁堂乐家老铺,小小的几间门面,比街道的地面还低矮两尺,小小的一块匾,没有高擎的“丸散膏丹道地药材”的大招牌,可是每天一开门就是顾客盈门,里三层外三层,真是挤得水泄不通(那时候还没有所谓排队之说)。没人能冒用同仁堂的名义,同仁堂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要抓药就要到大栅栏去挤。
这种情形不独同仁堂一家为然。买服装衣料就到瑞蚨祥,买茶叶就到东鸿记西鸿记,准没有错。买酱羊肉到月盛斋,去晚了买不着。买酱菜到六必居,也许是严嵩的那块匾引人。吃螃蟹、涮羊肉就到正阳楼,吃烤牛肉就要照顾安儿胡同老五,喝酸梅汤要去信远斋。他们都不在报纸上登广告,不派人撒传单。大家心里都有数。做买卖的规规矩矩做买卖,他们不想发大财,照顾主儿也老老实实的做照顾主儿,他们不想试新奇。
但是时代变了,谁也没有办法教它不变。先是在前门大街信昌洋行楼上竖起“仁丹”大广告牌,好像那翘胡子的人头还不够惹人厌,再加上夸大其词的“起死回生”的标语。犹嫌招摇不够尽兴,再补上一个由一群叫花子组成的乐队,吹吹打打,穿行市街。仁丹是还不错,可是日本人那一套宣传伎俩,我觉得太讨厌了。
由西直门通往万寿山那一条大道,中间黄土铺路,经常有清道夫一勺一勺的泼水,两边是大石板路,供大排子车使用,边上种植高大的柳树,古道垂杨,夹道飘拂,颇为壮观可喜。不知从哪一天起,路边转弯处立起了一两丈高的大木牌,强盗牌的香烟,大联珠牌的香烟,如雨后春笋出现了。我每星期周末在这大道上来往一回,只觉得那广告收了破坏景观之效,附带着还惹人厌。我不吸烟,到了吸烟的年龄我也自知选择,谁也不会被一个广告牌子所左右。
坐火车到上海,沿途看见“百龄机”的广告牌子,除了三个大字之外还有一行小字:“有意想不到之效力”。到底那百龄机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力,谁也说不清,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发生了广告效果,不少人盲从附和。小说月报东方杂志也出现了“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的是一个佝偻着腰的老人,手附着胯,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个字。寓什么意?补丸而可以用颜色为名,我只知道明末三大案,皇帝吃了红丸而暴崩。
这些都还是广告术的初期亮相。尔后广告方式,日新月异,无孔不入,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广告成了工商业的出品成本之重要项目。
报纸刊登广告,是天经地义。人民大众利用刊登广告的办法,可以警告逃妻,可以凤求凰或凰求凤,可以叫卖价格低廉而美轮美奂的琼楼玉宇,可以报失,可以道歉,可以鸣谢救火,可以感谢良医,可以宣扬仙药,可以贺人结婚,可以贺人家的儿子得博士学位,可以一大排一大排讣告同一某某董事长的死讯,可以公开诉愿喊冤,可以公开歌功颂德,可以宣告为某某举办冥寿,可以公告拒绝往来户,可以揭露各种考试的金榜,可以……不胜枚举。我的感想是:广告太多了,时常把新闻挤得局处一隅。有些广告其实是浪费,除了给报馆增加收益之外,不免令读者报以冷眼,甚或嗤之以鼻。同时广告所占篇幅有时也太大了,其实整版整页的大广告吓不倒人。外国的报纸,不限张数,广告更多,平常每日出好几十张,星期日甚至好几百页,报童暗暗叫苦,收垃圾的人也吃不消。我国的报纸好像情形好些,广告再多也是在那三大张之内,然而已经令人感到泛滥成灾了。
杂志非广告不能维持,其中广告客户不少是人情应酬,并非心甘情愿送上门来,可是也有声望素著的大刊物,一向以不登载广告为傲,也禁不住经济考虑而大开广告之门。我们不反对刊物登载广告,只是登载广告的方式值得研究。有些杂志的广告部分特别选用重磅的厚纸,彩色精印,有喧宾夺主之势,更有鱼目混珠之嫌。有人对我说,这样的刊物到他手里,对不起,他时常先把广告部分尽可能的撕除净尽,然后再捧而读之。我说他做得过分,辜负了广告客户的好意,他说为了自卫,情非得已。他又说,利用邮递投送广告函的,他也是一律原封投入字纸篓里,他没有功夫看。
我不懂为什么大街小巷有那么多的搬家小广告到处乱贴,墙上、楼梯边、电梯内,满坑满谷。没有地址,只具电话号码。粘贴得还十分结实,洗刷也不容易。更有高手大概会飞檐走壁,能在大厦二三丈高处的壁上张贴。听说取缔过一阵,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
有吉房招租的人,其心情之急是可以理解的。在报纸上登个分类小广告也就可以了,何必写红纸条子到处乱贴。我*近看到这样的大张红纸条子贴在路旁邮箱上了。显然有人去撕,但是撕不掉,经过多日雨淋才脱落一部分,现在还剩有斑驳的纸痕留在邮箱上!
电视上的广告更不必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广告哪里能有节目可看?可是那些广告逼人而来,真煞风景。我不想买大厦房子,我也没有香港脚,我更不打算进补,可是那些广告偏来呶呶不休,有时还重复一遍。有人看电视,一见广告上映,登时闭上眼睛养神,我没有这样本领,我一闭眼就真个睡着了。我应变的办法是只看没有广告的一段短短的节目,广告一来我就关掉它。这样做,我想对自己没有多大损失。
早起打开报纸,触目烦心的是广告,广告;出去散步映入眼帘的又是广告,广告;午后绿衣人来投送的也多是广告,广告;晚上打开电视仍然少不了广告,广告。每日生活被广告折磨得够苦,要想六根清净,看来颇不容易。
梁实秋(1903—1987),浙江杭州人,原名梁治华。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谈徐志摩》《清华八年》《秋室杂文》《秋室杂忆》《看云集》《槐园梦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骂人的艺术》《文学的纪律》《偏见集》;学术专著《英国文学史》;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他的作品文笔简约、平实,风格恬淡、雅朴,字里行间充溢着智慧与幽默,三言两语便能道尽人生哲理。
唐诗选注汇评 本书特色 本书选注有唐一代诗人诗作计37家,136首。全书分诗人小传、轶事、作品、注释和汇评五部分。其中诗人小传着重介绍诗人创作历程、文学成就及与...
老照片温情系列我的母亲 本书特色 在《老照片》陆续出版20年之余,我们冀望与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一起成长,通过共同翻看《老照片》开阔阅读视野,增长人生阅历,增添人文...
《日日物事》内容简介:什么是简约但不简单的基本款? 什么是能走入日常、丰富生活,真正需要的好器物? 想要的东西这么多,究竟该
孙犁文集-补订版-全10册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孙犁,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人物,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荷花淀》...
乾嘉诗学研究-(全二册) 本书特色 《乾嘉诗学研究》从诗人、诗道、诗史、诗法、贡献五个方面对乾嘉诗学加以宏观考察,并通过与前代诗学的比较,凸显乾嘉诗学的学术价值...
平视张爱玲——写于张爱玲逝世十周年 本书特色 今是张爱玲去世十周年,斯人已渐行渐远,文字却风行依旧。本书作为对她的纪念,提出“平视”的观点,列举她在创作上的“三...
Roy&Sue,全网粉丝破600万的情侣旅行博主,辞职环球旅行4年50国,拍摄上百支短视频播放破亿。孤独星球杂志撰稿人,2018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影响力人...
老梁批水浒-梁山上的男人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梁宏达主持的《老梁看电视》《老梁观世界》《老梁说天下》《老梁故事汇》等节目的内容汇编。既保留了老梁睿智、犀利、幽默...
罗曼.罗兰文钞 本书特色 这无疑属于那种一生中应该多次阅读的书。长夜无边,油灯如豆。万籁俱寂,又默然闻雷。罗曼·罗兰那些“超出混战”、“保卫家园”、“精神独立”...
羊城后视镜 本书特色 “四时不断卖花声,十月绯桃照眼明。浪说扬州风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这段清末这段竹枝词说的就是羊城广州;然而词中言犹未尽,广州的“春光”更...
2011年中国思维随笔排行榜 本书特色 灵感与墨香齐飞,妙文共青春一色。*值得品读的文学饕餮大餐!这本《2011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由古耜主编,精选2011年...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技术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系统介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专业书籍; 众多业界专家倾力奉献,
黄秋耘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本套“当代散文丛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四九年建国以后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入选的作者均是这一时期的散...
《野草》内容简介:鲁迅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新版《野草》精选了74篇短小却意味深长的诗文,全书分四个部分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珍藏版) 本书特色 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珍藏版)》是李娟散文集。有关“童年”、“成长”、“...
诗经典译丛:希克梅特诗选(精装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上海文艺社今年重点推出的“诗经典 译丛”中的一本。希克梅特(Nazim Hikmet ,1902—1963),...
世界华人文库第三辑:海外星星数不清.陈瑞琳文学评论选 本书特色 《海外星星数不清:陈瑞琳文学评论选》是陈瑞琳对海外华文创作的文学评论集。出国以后,陈瑞琳在自己的...
启明文稿选编-(全2册) 本书特色 该书是作者对其从教五十年来所发表文章的选编,共计108篇,其中学术论文99篇,纪念散文9篇,分为论红、品曲、说稗、国学脞语、...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在文、史、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来影响中国文化、学术最深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