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首次出版于1963年,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首部美学史著作,代表了迄今为止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二部分是17、18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三部分是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本书所选择的主要流派中代表人物是以“影响较为深远,公认为经典性”为原则,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在对每一位美学家的评述,也是先介绍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再分析和评价其具体美学观点,总结其得失,在美学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中国美学泰斗朱光潜经典散文作品集,谈做人、谈人生、谈感悟、谈美学,让大师带你聆听自己的声音。
二、收录《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中颇有影响力的文章,同时收录大师经典散文作品,构建更经典的作品集!
三、全彩版本,精美插图,更值得收藏的大师作品!
四、“世界之美,就在有缺陷,有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大师语录句句珠玑,将文字与生活的美意完美融合,在忙碌的世界里,带给你更珍贵的“生活美学”!
五、深度影响柴静、蒋勋的文学人生,备受李叔同、丰子恺、沈从文推崇的美学大家,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读的“生活美学”作品!
序 论
三 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狄德罗(Diderot,1713—1784)是一位乡下刀匠的儿子,他父亲送他到巴黎学神学,准备当神父,但是他违反了他父亲的意旨,放弃了神学,转到了哲学和文学,终于变成了一个坚决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以及启蒙运动的*活跃的组织者和宣传者。启蒙运动的主要喉舌是《百科全书》,而《百科全书》的胜刊主要是狄德罗的功绩,他不但是主编,而且是主要撰稿人,写了近千条的专题。
狄德罗对文艺的兴趣是极广泛的,几乎每一门艺术他都谈到,但是他集中注意的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戏剧,在这方面他的意图是打破新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的框子,建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严肃喜剧或市民剧。主要论剧艺著作有《和多华尔关于〈私生子〉的谈话》(1757),附在《一家之主》剧本后面的《论戏剧体诗》(1758)以及《谈演员》的对话(晚年写作,死后1830年出版)。
其次是造型艺术,在这方面他的意图是要扭转法国绘画的风气,把它从以布薛(Bouchcr)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浮华纤巧的“螺钿”风格,扭转到以谷若则(Greuze)为代表的较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生动深刻的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风格。这方面的重要理论著作有从一七五九年到一七八一年评介历届巴黎图画雕刻展览的《沙龙》(Les Salons)和《画论》(1765)。第三是美学。狄德罗的美学观点零星散见于他的许多著作,有系统的论著是他在《百科全书》里发表的《论美》的长文(1750)。本章拟先介绍狄德罗关于严肃剧种和演剧的理论,然后介绍他的一般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附带地叙述他关于绘画的看法。
1.戏剧理论
(a)关于市民剧
狄德罗在文艺方面*关心的是戏剧。他要用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市民剧来代替十七世纪主要为封建宫廷服务的新古典主义的戏剧,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武器。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上升,古典型的悲剧和喜剧以及它们的传统的规则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这种情形在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国家里早已显得很突出。例如在英国,伊利莎白时代标志着英国戏剧的高峰。当时戏剧家虽然仍沿用悲剧和喜剧的名称,却完全不理睬这两个剧种的传统规则,内容主要反映资产阶级的人生理想和现实社会矛盾,所以只是用旧瓶装新酒。有时候他们发见旧瓶不能装新酒,便索性创造新剧种。莎士比亚所常用的悲喜混杂剧便是一例。我们在第六章已提到瓜里尼在意大利所作的同样的改革。这种悲喜混杂剧的成功打破了戏剧体裁须依传统定型的迷信。到了十七八世纪之交,英国又发展出另一新剧种,叫做“感伤剧”(Sentimental drama),进一步打破古典剧种的框子,用日常语言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调大半是感伤的,略带道德气味的(法国人把它取了一个诨号“泪剧”Le dramelarmoyant)。它不像悲剧那样专写上层社会,也不像喜剧那样谑浪笑傲,目的总是在宣扬资产阶级所重视的道德品质,所以又叫做“严肃剧”,其实就是市民剧,也就是话剧的祖宗。
在启蒙运动的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的影响还很顽强,一般理论家不大瞧得起这个新剧种,从“泪剧”的诨号上就可以见出,上文已提到过伏尔太对“泪剧”的鄙视。狄德罗对新事物的敏感比较强,新古典主义的成见比较浅。他对古典戏剧的态度多少是辩证的:一方面肯定了高乃伊和拉辛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也反对古典戏剧的矫揉造作和清规戒律。他感觉到英国的新剧种更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当时资产阶级常针对着封建贵族的豪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夸耀本阶级的道德品质,来降低敌对阶级的地位。这种斗争方式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新型剧本和小说里。正是这种倾向投合了狄德罗的口胃。他明确地提出文艺要在听众中产生道德的效果,要使“坏人看到自己也曾做过的坏事感到愤慨,对自己给旁人造成的苦痛感到同情”,“走出戏院之后,作坏事的倾向就比较减少”。戏剧要宣扬德行,而德行就是“在道德领域里对秩序的爱好”。因此,戏剧在题材上应有现实社会内容。其次,狄德罗认为如果要戏剧产生道德效果,就必须从打动听众的情感入手,而为着打动情感,戏剧就要产生如临真实情境的幻觉,使听众信以为真。他说,“戏剧的完美在于把情节摹仿得精确,使听众经常误信自己身临其境”。
根据这个要求来看,法国古典戏剧就太不自然,太冷静,不能产生逼真的幻觉,引起深刻的情感,起戏剧所应起的教育作用。因此,狄德罗在英国感伤剧的启发之下,建议创立较适合时代要求的介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新剧种,总名为“严肃剧种”(Les genresserieux),其中又分“家庭悲剧”和“严肃喜剧”两种。他在《和多华尔的谈话》里这样说明了他的新剧种的理想:
……在戏剧如在自然里,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着的,如果我们从某一方面接触到真实,我们就会同时从许多其它方面接触到真实。既然用了散文,我们就会在戏台上看得到一般礼貌(这是天才与深刻效果的敌人)所禁用的自然情境。我要不倦地向法国人高呼:要真实!要自然!要古人!要索福克勒斯!要菲罗克特提斯a那样的人物!诗人替他所布置的场面是睡在一个岩洞口边,身上盖着一些破布片,在剧疼之下展转反侧,放声哀号,吐出一些听不清
楚的呻吟。布景在荒野,用不着什么排场就可以表演。服装真实,语言真实,情节简单而自然。如果这种场面不比那些穿着华丽衣服,打扮得矫揉造作的人物所出现的场面,更能使人深受感动,那就只能怪我们的审美趣味已腐朽透顶了。
朱光潜,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一生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研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还著有《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
无忧无惧过生活 本书特色 就算生活五彩纷呈,就算生活乐趣重重,但无论贵贱穷通,无论大小强弱,在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又都摆脱不了忧虑和恐惧的威胁。高强度的竞争,快节...
基督教经典译丛---神学讲演录 本书特色《神学演讲录》辑入纳西盎的格列高利的几篇重要演讲和书信。五篇“神学演讲录”已经清楚地说明了《神学演讲录》的主题,其他几篇...
道德经:足本定本全注全译 本书特色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
复杂系统突现论-复杂性科学与哲学的视野 内容简介 从复杂性科学与哲学的交叉视野研究突现问题是当前复杂性科学的一个前沿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哲学、心智哲学、生命哲学等...
笛卡尔的人类哲学 本书特色 《笛卡尔的人类哲学》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笛卡尔的人类哲学 内容简介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笛卡尔的人类哲学》将对笛卡尔在哲...
《肇论》一书,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后世注疏颇多。本书所用日本“真福寺本“《肇论中吴集解》与《肇论集解令模钞》为目
尊严的提升 内容简介 今天的世界没有什么比尊重他人更为重要,但等级主义却像人的恶瘤无处不在——如独裁的老板、傲慢的医生或者专横的官僚常止我们感觉不公。我们大多数...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 本书特色 本论文集收入了三位科学家和一位科学哲学家所写的关于科学和宗教问题的文章。他们提供了一种以对话的方式看待科学与宗教问题的视角,重新审视...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对神经症的分析和治疗 本书特色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的重点在于强调神经症患者实际存在的冲突和他为解决这些冲突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神经症患...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本书特色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著作单行本)》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
南宋思想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的“南宋史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南宋是理学思想的成熟期,也是三教合流思潮的盛行期。本书全面探讨了南宋释儒道的发...
八佾.里仁篇-细讲论语-贰 本书特色 282小时细讲,深入浅出,解法如如,为诸君开卷“论语”成书以来*为详尽的逐句细讲一部让您真正能读懂得受用的《论语》八佾.里...
论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培根一生所有著作中*具代表性的几百条短文精华,浓缩了培根思想的精髓,以*凝练的方式,娓娓道来,显示出哲人的智慧高度,培根的语言优雅,对...
仰望老子3:哲学溯源 本书特色 《仰望老子》是千百种解老注老的书中*浅显易懂便于阅读的书,从庄子到现今,解读《道德经》的书有三千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道...
任鸿隽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任鸿隽卷)》由樊洪业、潘涛、王勇忠编,主要收录了任鸿隽于1914—1948年问先后在《留美学生季报...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史》三卷本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的一部,本书稿为第二卷,由弗兰尼茨基所著,是对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
本书是张岱年先生早期的力作,是关于中国哲学颇具特色的著作。本书以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展示中国哲学整个的条理系统
伦理.推理与经验科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九辑 本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中...
挺经的智慧 本书特色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令人遗憾的是,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