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勞工到網路新貴,跨越150年華人史詩
★本書榮獲《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評選為2004年年度好書
「內容豐富而鉅細靡遺。在類似的導論式書籍中,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過這本層次分明且字裡行間充滿情感的《美國華人史》。」──耶魯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
《美國華人史》是一個離散飄泊、橫跨一百五十年的史詩故事。每個年代都有許多華人離開故鄉,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來到異國,有的前往美國落地生根。在十九世紀中葉華人開始大舉遷居,當時年輕的美國仍百廢待興,今天能有這番成就,相當程度上是因為華人移民在獲得美國收留後,在各個領域都有所貢獻。
本書是張純如的第三本著作,她在〈前言〉指出,該書的誕生與南京大屠殺的書有關。當《被遺忘的大屠殺》出版後,她應邀到各地巡迴演講,結識了各種不同背景的華人,有十九世紀鐵路工的後代、拿獎學金來美國唸書的新移民、不識字的工廠工人、頂尖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躲過日軍殘酷暴行的年邁倖存者,還有被白人父母收養的華人小女孩,加上她身為第二代美國華人的背景,因此對華人多元複雜的歷史產生高度的興趣。華人在美國的種種遭遇,尤其是受到的不公與歧視,再度激發她的義憤,成為觸發她撰寫這本書的動機。
美國華人的歷史與美國、中國、臺灣甚至國際局勢都有密不可分的連動關係,美國華人移民的境遇在各個動盪的年代起起伏伏。在其筆下,我們看到華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來到美國,除了決心重塑自己的身分與命運,他們為了功成名就,必須克服重重險阻。作者記錄下一波波在各個年代美國華人與其後代子孫的種種經歷和成就:他們幫收留他們的國家興建基礎建設、對抗種族歧視與各種排華法案、在黑人與白人的緊張對立中夾縫求生、對科技發展卓越的貢獻,也曾寫下許多文學經典,同時影響了美國人對於種族與族群的想法。這是一本交織了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史書,作者並將許多個人故事安插在敘事中,而她的觀點往往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讓人了解「美國華人」這個族裔身分有何涵義,並擴大了「美國人」的定義,也打破了長久以來對於美國華人的迷思。
如果說《美國華人史》是一個離散飄泊的旅程,那麼對作者張純如來說,寫這本書也是一個旅程。因為寫書讓她埋首數量龐大的史料中,包括口述歷史、自傳、華文報紙、日記、法庭和移民記錄等,她從中看到華人的種種經驗,也看出華人如何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書中,她試著展現出美國華人從過去到現在的實際狀況,還原他們多樣化的真實面貌,把他們描繪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追夢人。
名人推薦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專文推薦
卜大中(《蘋果日報》前總主筆)
林添貴(翻譯家、業餘史學研究者)
林孝庭(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馬英九(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
陳靜瑜(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湯熙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內容豐富而鉅細靡遺。在類似的導論式書籍中,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過這本層次分明且字裡行間充滿情感的《美國華人史》。」──耶魯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作者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
「發人深省的概觀,而且顯示出華人是美國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的成就堪稱典範。」──《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引人入勝!……張純如的《美國華人史》以華人在美國的奮鬥經過為主題,細數他們曾付出的代價與受到的傷害,是一本鳥瞰全局並且可讀性極高的史書。……非常吸引人,充滿熱情。」──《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無所不包,文詞優美,分析鞭辟入裡且充滿熱情,是新世代美國華人歷史的最佳代表作。張純如以精彩的手法將美國華人的種種經歷融入一百五十年的美國史。」──曾以《蝴蝶君》與《花鼓歌》榮獲奧比獎與東尼獎的劇作家黃哲倫
「充滿戲劇性的一本書。……張純如的《美國華人史》不但訴說著美國採礦營地與中國城的許多故事,也把故事場景拉回到中國的農村與城市,寫來充滿說服力。張純如找到一個很棒的主題,她的故事也都值得一讀。」──《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圖書世界」專刊(Book World)
「值得美國借鑑的一本書……張純如這本書的出現時機非常恰當,值得家家戶戶與各級學校閱讀,因為她記錄了華人族群如何辛苦奮鬥,贏得與其他美國人一樣獲得公平對待的應有地位。」──《聖路易郵報》(St. Louis Post-Dispatch)
「作者把故事說得鉅細靡遺,請態度充滿自信……對我們的歷史來說很重要。在二十一世紀初,如果我們想了解現在的美國人,必然要先了解過去的美國人是怎樣過活的,為何會來到這裡。張純如書中的故事面面俱到,而且是美國史的重要部分。」──《洛杉磯時報》(Los Angelos Times)
「這本書記錄了一場永不停歇的人權與自由之爭,內容充滿戲劇性,而且觀點往往能鳥瞰全局。」──波特蘭市《奧勒岡人報》(The Oregonian)
「深具知識性與啟發性,讀來也很有趣。」──美國《亞洲人週刊》(Asian Week)
「這本書有可能成為訴說美國華人經驗的最權威史書。」──《亞特蘭大憲法報》(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觀點令人信服,透過許多人物的故事讓我們了解華人在美國的際遇。……散文文筆清麗且意蘊深遠。」──《聖荷西信使新聞報》(San Jose Mercury News)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記錄了美國華人的奮鬥史與種種成就。……張純如可說是如今年輕史家中的佼佼者,她把無所不包的研究材料透過犀利的筆法化為文字,成就出這本可能會廣受讀者歡迎的獨一無二史書。」──《沃斯堡星報》(Ft. Worth Star-Telegram)
「如果你嗜讀美國史,想了解美國人的經驗,那麼這本《美國華人史》是你非讀不可的。我們何其有幸能遇到張純如這位無與倫比的作者及時把這重要的故事說給我們聽。」──《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作者詹姆斯.布萊德利(James Bradley)
「敘事相當可觀……雖是史詩鉅作,但讀來毫不費力,整個閱讀過程深具吸引力而感人,且可以吸收許多資訊。……這不只是一本所有美國華人該讀的書,所有新來的移民,還有想要了解美國民主制度有何缺陷的善良公民,都該一睹為快。」──太平洋新聞社(Pacific News Service),顧屏山(George Koo)
作者簡介
張純如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新聞學學士,曾短暫於芝加哥當過記者,後來獲頒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研習計畫獎學金,前往該校深造,取得碩士學位。她的第一本書《蠶絲︰錢學森傳》(Thread of the Silkworm, 1996)為向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立傳。第二本著作《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 1997)是國際暢銷書,該書重新檢視了二戰戰史中最慘無人道的一頁紀錄。《美國華人史》(The Chinese in America, 2003)是她第三本也是最後一本著作,她在書中試圖勾勒出華人在美國留下的150年壯闊史詩。張純如是美國年輕史家中的佼佼者,曾獲得許多殊榮,包括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和平與國際合作計畫」獎、華裔美國人組織(Organization of Chines...
(展开全部)
最迫切需要移居他方的莫過於廣東人。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因為許多珠江沿岸的倉庫被幾家英國銀行抽了銀根,快營運不下去了,而導致廣東省爆發信債危機。曾有超過一整年的時間,整個廣東省的貿易活動幾乎完全停擺,十萬勞工因此失業。剛好在這個時候許多人道聽途說,發現海外有個地方簡直是“遍地黃金”,而那個地方就叫做“金山”。“金山”其實就是加州。1848年在加州發現金礦後,當地某個華人居民寫信給一位住在廣州地區的朋友分享這消息。很快地許多廣東人就躍躍欲試,“金山”成為他們茶餘飯後唯一的話題。在他們看來,去一趟“金山”必定能解決自己的所有問題。⋯⋯許多廣州地區的人都準備走了,一股淘金熱潮已蓄勢待發。他們向親友借錢,賣掉水牛或珠寶,或是與某家勞工仲介公司簽約,取得預付款,購買船票,代價是要把未來在美國賺的錢分給公司。這一切當然都是非法的,但只要塞點錢,官員都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眼見這些年輕人要到金山去掙錢了,雖然家屬知道這一去也許不用幾年,只要幾個月就可以,但還是覺得應該要設法強化故鄉對他們的牽絆。為了讓他們記得這一趟金山之旅只是為了賺錢帶回家,家長們通常會幫他娶一門媳婦,而且最好在他離家前的幾個月甚至幾個禮拜裡能夠讓媳婦懷孕。之所以讓他們成家,一方面是希望他們能因此有了責任感,才會寄錢回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留下自家香火。
——引自章节:第一章古國:十九世紀的中華帝國
RonaldTakaki,anethnicstudiesprofessorat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oncecalledtheChineseandotherAsianAmericans"strangersfromadifferentshoreproposetotakethisastepfurther.Atvarioustimesinhistory,theChineseAmericanshavebeentreatedlikestrangersonbothshores-apeopleregardedbytwonationsastooChinesetobeAmerican,andtooAmericantobeChinese这段看得我心有戚戚。北美华人夹在两个国家民族之间,左右都落不了脚。
——引自章节:None
約翰.高登醫師(Dr. Jean Gordin)與奧立維爾.瑪帝醫師(Dr. Olivier Marty),兩位均是肝膽胃腸專科醫師。林雅芬學歷:法國法蘭西康德...
中国词史略 本书特色 《中国词史略》是中国词学研究由传统转向现代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全书六章,首章讨论词的起源,对词这种文学体制形式及其时代缘起,作出了中肯的定义...
古文字基础 本书特色 汉字是当今世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古老的文字。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世界虽经沧海桑田、星移斗转的巨变,但汉字却仍因袭着古老的传统,光彩照人...
大卫·汤姆森是我们这个时代蕞伟大的电影评论家,也是蕞值得信赖的电影史学家。——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作者)电影史学家大卫·汤姆森在代表作《造就电影的时刻》...
彝族卷-黑色山鹰的斑斓羽衣 本书特色 一个民族的身份识别除相貌和语言外,*直观的特征莫过于服饰了。我们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从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說的,大概就是夏瑞熙這種人吧!只是,她從沒想過,為了搶這頭炷香,竟會衍生出這許多風波來!原以為燒上這頭炷香,便能否極泰來,誰知變生...
诗词格律:经典插图本 本书特色《诗词格律》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王力先生所著的一部古典诗词格律入门专著。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种类、平仄、...
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 本书特色2关于咖啡全球发展史的经典之作,了解咖啡文化和咖啡发展世界史的必读专著 2横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介绍世...
中国古代文人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灿烂的文化。这历史与丈化的交融,显示了中华民族不仅古老而且文明。古老丈明的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姿态和精神风貌屹...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本书特色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升级版)/新家庭书架》精心选取了二百余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而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
《红岩家书》内容简介:本书选取了车耀先、苟悦彬、韩子重、何柏梁、何功伟、黄楠才、黄显声、江竹筠、蓝蒂裕、刘国鋕、罗世文、王
《雏凤清声》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分类写作”,按照新课改和中考要求,指导学生从自然、人生、社会三个角度
嵌入性适应模式-韩国华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韩国华侨文化和生活方式变迁的著作。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方法。收集了有关韩国华侨的宏观背景资...
作品目录罗特利古的灰烬Ⅶ罗特利古的灰烬Ⅷ罗特利古的灰烬Ⅸ罗特利古的灰烬Ⅹ心中的幻影Ⅰ心中的幻影Ⅱ· · · · · ·
中华文化十二讲-新校本 本书特色 钱穆编著的《中华文化十二讲(新校本)》乃作者初来定居台湾,在各军事基地之讲演辞,共十二篇,大体讨论中国文化问题。作者认为中国文...
不論你是20歲、30歲、40歲、甚至70歲……都不要放棄尋覓真愛的機會!現在的你,過得幸福嗎?身旁有人陪伴嗎?而陪伴你的那個人,真的是你夢想中愛你、懂你、珍惜你...
伊吹敦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在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研究。曾任东方研究会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东洋大学讲师、副教授等,现任日本东洋大学教授。中国早期禅宗史研究...
趣味文化常识一本通 本书特色 《趣味文化常识一本通》(作者文思)对中国文化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具代表性、*实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将浩如烟海的文化常...
《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彩色图册》内容简介: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写作方式介绍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并以大型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为参考对
《Python自动化开发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站在初学者的角度,从原理到实践,循序渐进地讲述了使用Python实现自动化开发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