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闲行》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的精选散文集。散文集共分四辑,分别是“淡之美”“自然说”“风物谈”“世间事”,收录了李国文谈生活、品人生的经典文章,如《淡之美》《耕耘者说》《晚霞的赞美》《茶余琐话》等,透过这些真性情的文字,读者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处世智慧,收获丰富的人生启迪。
1.文坛常青树李国文讲述人生与生活感悟的随笔散文集,全新诚意推出!
2.李国文是当代文坛风格独树一帜的作家,他以平常心写作,嬉笑怒骂,从心所欲不逾矩。对生活的磨难,他有坦然面对的勇气;对自然的馈赠,他含着本能的敬畏;对自古而然的积习,他敢于质疑;对世间不平之事,他毫不留情地批判指责。
3. 至情至性之文字,辛辣、睿智,直面人生百态。
4.生活本就是一场辽远的跋涉,因走过很多很多的路,看过很多很多的风景,才能找到远行的答案。
辑一淡之美
淡之美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乏意。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有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懂得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我呢,觉得淡一点儿,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儿,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一些;看得淡一点儿,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融洽些。
近莫近乎夫妇,亲莫亲于子女,其道理也应该这样。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儿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后落一个身心俱瘁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儿,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媒体评论
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评论家谢有顺
李国文,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早期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代表作有《月食》《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五号》,近十几年来以散文为主,出版散文集《大雅村言》《中国文人的活法》《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等
金岳霖集 内容简介 金岳霖(1895-198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一代宗师。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所著《逻辑》一书,是我国*早系统...
《行为投资者》内容简介:心理学如何使用投资行为更富有艺术性和科学性?这本书为投资者介绍了行为投资在投资活动中的应用。在行为
《战“疫”》内容简介:为及时记录、忠实反映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履行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职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孟子今注今译》内容简介:本丛书由出版大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经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
《反内卷》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严重内卷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如果我们不觉醒,不采取有效措施反内卷,我们每个人甚至整
恋爱中的卡萨诺瓦 本书特色 安德鲁·米勒笔下的卡萨诺瓦迟到两个半世纪的 忏悔和救赎。 《恋爱中的卡萨诺瓦》述风流浪子卡萨诺瓦与一 位聪慧女子斗智...
夜听潮集 本书特色 这是林贤治先生*新出版的一部随笔、评论集。本书沿着作者一贯的路向,笔涉历史、政治、文化、艺术诸领域。其中有重大事件的记述,有珍稀史料的钩沉;...
双城记:李劼人说成都 本书特色 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 可以视为一代信史。李劼人先生实为老成都的...
《推手凶猛》内容简介:本书以推广部的成长为线索,以推手张叁这一主人公在网络推广、危机公关和创意架构中的行动来诠释最深层次的
《楚辞译注》(图文本)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也可算是完整的楚辞读本了。楚辞
名家品味文丛-叶文玲品味文集 目录 人之品迎您的是满天星斗心中的乌镇你是一部志书心香依燃素心长似香山雪想念那碗玉米糁诗心永驻孤独的风筝石头趣忆未圆之梦醇永恒的话...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小妇人(全译本)(精装) 本书特色 《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该作是一部以美...
所谓故乡-名家随笔 本书特色 来自公安派三袁故里的小说家和诗人,陈应松的随笔中裹挟着楚风的稠烈、人文的情怀和恣意的笔触……所谓故乡-名家随笔 内容简介 来自公安...
人文旅行一 ——三国古今之旅 本书特色 一场饥民大暴动,引出了争夺天下的旷日血战。你死我活的逐杀,阴险毒辣的算计,欲擒先纵的权术,敦厚老诚的伪善…...
玄奘:五万里路云和月 本书特色 他见,众生皆苦且无路可行 他想,点一盏明灯为众生 他行,五万里路十七载风雨 他寻,点点佛门星火普度众生之心 这一路,他也曾怕、曾...
楚辞文献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上海大学重点教材建设资助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资助项目。楚辞文献研究 内容简介 《 文献研读》以《楚辞》元典文献为主要研究...
湘行散记-沈从文集 本书特色 《湘行散记》从沈从文在一九三四年还乡之旅中与一个老朋友的重逢开始,带读者进入一段探访桃源的神奇之旅。湘西水域的人和事,在作者的笔下...
2013.2-白睡莲-中国诗歌-第38卷 本书特色 《中国诗歌:白睡莲(2013年第2卷)》主要内容包括:人民诗人雷抒雁纪念特辑、中国当代杰出诗人、中国诗歌学会...
一生最爱纳兰词 本书特色 《一生*爱纳兰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典评集,收录了《浣溪沙》《金缕曲》《沁园春》《江城子》《台城路》等经典作品。《一生*爱纳兰词...
梁衡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