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闲行》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的精选散文集。散文集共分四辑,分别是“淡之美”“自然说”“风物谈”“世间事”,收录了李国文谈生活、品人生的经典文章,如《淡之美》《耕耘者说》《晚霞的赞美》《茶余琐话》等,透过这些真性情的文字,读者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处世智慧,收获丰富的人生启迪。
1.文坛常青树李国文讲述人生与生活感悟的随笔散文集,全新诚意推出!
2.李国文是当代文坛风格独树一帜的作家,他以平常心写作,嬉笑怒骂,从心所欲不逾矩。对生活的磨难,他有坦然面对的勇气;对自然的馈赠,他含着本能的敬畏;对自古而然的积习,他敢于质疑;对世间不平之事,他毫不留情地批判指责。
3. 至情至性之文字,辛辣、睿智,直面人生百态。
4.生活本就是一场辽远的跋涉,因走过很多很多的路,看过很多很多的风景,才能找到远行的答案。
辑一淡之美
淡之美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乏意。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有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懂得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我呢,觉得淡一点儿,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儿,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一些;看得淡一点儿,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融洽些。
近莫近乎夫妇,亲莫亲于子女,其道理也应该这样。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儿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后落一个身心俱瘁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儿,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媒体评论
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评论家谢有顺
李国文,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早期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代表作有《月食》《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五号》,近十几年来以散文为主,出版散文集《大雅村言》《中国文人的活法》《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等
山河袈裟 本书特色 ★动人心魄的故事、饱满悲悯的情感、流畅韵美的文字,李修文的《山河袈裟》在未结集出版之前,就已经流传甚广。★【传递强大的生命能量,献给在人间赶...
《海尔转型笔记》内容简介:从一家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到走在互联网时代前端的生态型平台企业,海尔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探索出了一
本书将清代以来品评《瀛奎律髓》的论述汇成一书,是研究诗歌史、诗学理论批评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瀛奎律髓》专选唐宋五言七
不必交谈的时刻 本书特色 《不必交谈的时刻》一本特别的随笔集,它并不时髦,但它庞杂、耐读,是樊小纯观察记录生活的随感和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思考。它其实主题明确:一...
你应该阅读的中国名家杂文(平装) 本书特色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
午梦堂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吴江叶氏一门所作诗文之合集。其中包括叶绍袁及其妻沈宜修,其子女叶纨纨、叶小鸾、叶小纨、叶世偁、叶世傛等人的作品,对研究晚明社会与文学、...
汉文学史纲要 本书特色 该书原系鲁迅于1923年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
古代散文-曾巩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
与共和国同行:《人民铁道》报获奖作品选 上下 本书特色 本书共收录的234篇作品,是从《人民铁道》报创刊以来荣获全国好新闻奖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它们忠实记录了中国...
《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内容简介:《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主要内容简介::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大约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进入高潮,到
虽然不相见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行者与友人、孩子的真实信笺这是一首人与人之间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这是一本让人回归纯真、回归童真的疗愈之书 书中收录多多书信40余篇,...
青葱 本书特色 《青葱》分“月亮纯洁得没有意义”“胖月亮已悄悄坐上屋檐”“他创造出永恒的时间&rdq...
《我不能放下的一切》内容简介:“活得体面、坚韧、正常只是看起来的样子吧,只有我自己知道,心里还有填不上的空洞,一到夜里,就
最美传世诗词 本书特色 诗词是抒发心声的文学艺术,短短的几句诗词,就能带我们走进一个瑰奇的世界。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让我们的心灵...
陈忠实文学回忆录 本书特色 《陈忠实文学回忆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有关文学创作的回忆与反思,以及作者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文化、民...
一万句顶一句-邵燕祥序跋集 本书特色 《一万句顶一句:邵燕祥序跋集》收录了著名诗人、作家邵燕祥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十年间所作的百余篇序跋文章。邵燕祥以...
季羡林精选文集1-问学论道 本书特色 光阴荏苒,季羡林先生离开我们不觉已经三年了。而今,季先生的身影仍然时常闪现在我们眼前,并且注定会长久地存留在我们的心中。常...
中国戏剧大师的命运 本书特色 华语七名家在香港名刊文章拾零。汇聚全球华语大家的思想盛宴,香港华语名刊《明报月刊》四十年精品文丛。金庸:金庸散文集。梅兰芳,马连良...
缘缘堂再笔-丰子恺散文精品集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定名为“丰子恺散文精品集”,其中包括《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缘...
中国现代文学珍藏大系·茅盾卷(上下册) 内容简介 这套“中国现代文学珍藏大系”的编辑特点有五: 一、图文并茂 二、有作家自己写自己身世的文字,或自述,或自传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