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八国乱与倒霉蛋:再说晚清国运》截取晚清国运三个关键历史节点,以海外史料、国际视角剖析了鸦片战争前100年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八国联军劫难之外带来的异质文化冲突,帝制倾覆之际不同阵营里一些人的悲剧命运;还有诸多既陌生又似曾相识的历史桥段:雍正版商人跑路、救命的行贿名单、为八国联军奋战的中国士兵、爱国盾牌、“革命家”被人革命,等等。
《贸易战、八国乱与倒霉蛋:再说晚清国运》截取晚清历史上三个比较重要的节点,从国际视角和海外史料,详细剖析了1840年鸦片战争,源于中英两国贸易冲突的来龙去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背后不同国家利益博弈的细节;以及1911年大革命中端方、赵尔丰、盛宣怀、张振武等不同阵营的几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何折射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坎坷与困境。
《贸易战、八国乱与倒霉蛋:再说晚清国运》:茶杯里的硝烟绿色“毒品”中国产一种进口的“毒品”,正在帝国蔓延。其所到之处,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趋之若鹜,纷纷上瘾。这一“毒品”不仅毒害了民众的健康,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并且淘空了帝国的经济。这并非鸦片,而是茶叶;这也并非大清帝国,而是大英帝国。如果你因此而产生了错乱的穿越感,请不要责怪历史本身。这是18世纪中期,距离那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鸦片战争,足足早了100年。英国“禁茶派”对于中国产“绿色毒品”的痛恨,丝毫不亚于百年后的林则徐。他们担心,长此以往,也会“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在这场“禁茶”运动中,*为著名的是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卫斯理公会派”教会的创始人。1748年7月6日,礼拜日,卫斯理召集伦敦卫斯理公会的会员,向他们提议戒除茶瘾,这样既有利于健康,又可以将节省下来的钱救济穷人。这是历史上由正式机构正式发布的**个,也是唯一一个“禁茶宣言”。在当年写给朋友的信中,Wesley承认自己就有29年的“茶瘾”,而且也坚信这导致了手颤等健康问题。那个年代的茶叶,因为昂贵,如同鸦片一样,一般被当作名贵药材。对于茶叶的“药性”,英帝国医学界的“挺茶派”接受了东方的观点,认为可治百病,是良药;而“禁茶派”则认为茶叶与烟草一样,都是上瘾毒品。这种争论,贯穿于18世纪30。40年代,激烈程度远超百年后中华帝国对鸦片的争论。更多的人则从经济维稳的角度提倡“禁茶”,认为茶叶这种奢侈品是“几乎所有的贫困之根源”,“构成了所有的影响人类劳动能力的罪恶”,“它们的身上充斥着从潘多拉的盒子中释放出来的穷困与不幸。”医学博士生莱特森(John Coakley Lettsom),在1769年完成了著名的博士论文《茶树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the Tea—tree),对英国平民追求喝茶时尚大为忧虑。在精心计算了一般家庭的生活开支后,莱特森宣称,喝茶“陋习”已经挤占了面包、牛奶消费,大大影响了平民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著名旅行家乔纳斯·翰威(Jonas Hanway)也抨击道:“花费大量白银去那个荒唐堕落的东方国家(指中国)进口奢侈的茶叶,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去修路,建农场、果园,把农民的茅舍变成宫殿……喝茶是一种恶习,不仅危害个人身体、社会经济,还有亡国的危险。且想想当年的罗马帝国,商人们用银币去换中国的丝绸,女人们都穿起了华贵的丝袍,男人们一天洗五六次澡,国库空了,道德败落,军事无能,野蛮人人侵,偌大的罗马帝国瞬间分崩离析!”中国产绿色“毒品”的危害,在英国激起了巨大的忧患意识,这或许是激励他们寻找变革和突围的力量之一……茶叶维稳英帝国茶叶与咖啡差不多同时传人大英帝国。咖啡更早地走群众路线,实现了与工农兵的结合,原因很简单,其价格更为亲民。在先富或者先贵起来的那群人中,茶叶而非咖啡才可以作为奢侈品彰显身份。然而,茶叶、咖啡政治待遇上的差别,却与其身价无关。咖啡的加工比较复杂,烘焙研磨,只能在咖啡馆里消费。如此一来,就平白多了不少民众的集会场所。当时发行量不大的报纸,为了增加屌丝粉丝,也多送到咖啡馆去朗读,一点不顾“莫谈国事”的忌讳。喝咖啡或许能喝出群体性事件,就成为政府的很大顾虑。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颁发圣旨,自次年的元旦开始,取缔全国的咖啡馆。查理二世的公开理由,是响应英国妇女的抵制咖啡运动,“天听自我民听”嘛。女界对咖啡的大规模反对,原因之一是咖啡馆的性别歧视——女子不得人内,这影响了“幸福”;原因之二则是担忧咖啡对男性功能的伤害,这影响了“性福”——尽管全国男同胞对此强烈否认。在政府看来,茶叶实在是一种很讲政治的饮品。人人都能“宅”在家里,轻松地泡茶喝茶练茶道,对于咖啡馆这种“群体性”场合的刚性需求,就会大大减少,有利于安定团结。国王的“好意”,却遭到了全国的一致反对。除了人权、法治之类的宏大理由之外,女同胞则又担心:茶叶太贵,男人们真的没了咖啡,又喝不起茶,就只好喝酒,危害更大。人民不买账,国王也只好收回成命。自此,加大茶叶进口、降低茶叶价格,似乎成为帝国高层心照不宣的政治任务。显然,此后英国政府对茶叶贸易扶持力度之大,很难简单地用“重商”二字来解释。……
雪珥,澳大利亚华裔学者,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以国际化视角、跨学科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改革史。兼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巾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西悉尼大学澳中文化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多家商学院EMBA授课教授;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恭王府特聘研究员兼近代改革研究室主任、盘占智库学术委员、《家族企业》杂志顾问;海内外多家报刊专栏作家等;著有《大东亚的沉没》《绝版恭亲王》《国运1909》《辛亥:汁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等。
人类的故事 本书特色 《人类的故事》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当作*好的通史类入门书。书中有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
中国人的通史 本书特色 《中国人的通史》很好地揭示了这个历史进程。 中国境内的各族,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得更好,各族之间为了争取“生存空间”,曾有过激烈的争斗,甚...
楠溪古韵 内容简介 文物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寻觅、发现、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凸显价值。《楠溪古韵:永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选编》,是我们在摸清全县文物家底和现状的...
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上篇风云迭起的春秋八国、郑国创霸集团、齐国创霸集团、宋国创霸集团、晋国创霸集团、秦国创霸集团、楚国创霸集团等内容。博弈春秋...
《黑色电影:历史、批评与风格(增订本)》内容简介:黑色电影无疑是电影中最无定形的门类之一。诞生自美国好莱坞的“黑色电影”,
《东线外编:切尔卡瑟钢铁包围圈》内容简介:1943年秋冬,自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以来,苏联军队在乌克兰急速进军,迫使曼施坦因的德
明代藩府刻书研究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全书30万字,上编从宏观角度阐述,同时完整罗列明代藩府刻书总目,从时间、地域和内容三个方面总...
《内战之殇》内容简介:☆长久以来为历史学家所忽略的西班牙内战的另一面 ☆20世纪西班牙历史学者集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权威之作 ☆严
《图解藏密拙火禅修法》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拙火以及拙火瑜伽的概念和修习的具体过程,从密宗严谨的修法体系,到后世大师总结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
石山本愿寺之战:织田信长与显如的十年战争 本书特色 战国史一直是日本史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涌现了不少以武士大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武士传记。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通史新义 本书特色 有鉴于中国传统史学之弊,为使史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何炳松极力倡导通史研究与著述。在《通史新义》中,作者(何炳松)借鉴西方史学的思想方法,总...
家国万里-中国历史的海外观察 本书特色 邓嗣禹是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费正清得力的...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闵一得研究 内容简介 闵一得是清代中国道教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其所开创的教派是清代中晚期江南地区中国道教真实情态的一个独特的案例。《闵一得研...
民国京鲁晋豫古器物调查名录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繁体竖排,2004年1版1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由民国期间内务部编写★ 按县别...
《巨塔杀机》全面记述了导向“9・11”的一系列事件,以开创性的眼光探析个中人物、观点,以及西方情报机构的失误。劳伦斯・赖特的
《声色:永明时代的宫廷文学与文化》内容简介:在传统语境中,“声色”一词联系着“感官之娱”而暗寓贬义。本书创造性地以“声色”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 本书特色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总结了汉匈之战之胜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指汉朝)的统治集团光明正大、廉洁高效、政通人和和善用人才所发挥...
《生于 1968·我的清华》内容简介:本书是一位幽默不减的清华学子对母校的眷恋和对青春的怀念。他用温馨趣味的文字、简洁生动的漫画
资治通鉴一读就懂-最新双色图文版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一书上起周威烈王,下止五代后周,尽览中华一千多年历史。其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清代史学家王鸣盛称其为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