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极,陈、隋间会稽人是隋朝时候的人,也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云游到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就曾在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在这里,智永深居简出,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
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簏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簏。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智永的书法终于写得抵势飞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当时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后来,这故事变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
他晚年就曾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浙东的各个寺院。直到如今,智永的《千文字》墨迹和刻本还被视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周慧珺行书三字经 本书特色周慧珺學書初從趟孟頫,繼而欽羡米芾『風檣陣馬,沉着痛快』的俊邁書風,深心大力,奠定了她書風的基本格調。六十年代初,她有幸受教滬上著名書...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第5版) 本书特色 电影学者史蒂文·杰伊·施奈德担纲主编,精选1001部经典电影;全球20多家专业媒体的50多位优秀影评人,撰...
科幻电影启示录 本书特色 《科幻电影启示录》(作者林韬、王慧婧)以7部 经典科幻片作为分析模本,详细阐释并探讨了科幻电影的制作规律与审美特点。原始技术拍...
东叔,原名赵晓东,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素质核心课《艺术发展史》特聘专家,喜马拉雅FM《发现艺术之美》主讲人。25年从艺生涯15年艺术教育经验,致...
《联语粹编》内容简介:《联语粹编》六卷,为民初倪星垣(1867—1952)搜集的挽联、楹联等汇编,前6卷为倪氏及他人所撰挽联;卷七为
《华夏衣冠》内容简介:孙机先生治学,向来以严谨、精深著称。先生每考证一物,均旁征博引,细致解析,据此勾勒出整个时代的背景。
该书稿基于海量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
BookDescription近年來女性主義電影批評已在電影研究中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它不斷開發出啟迪人心、聰敏機智而令人興奮的作品,
红白机视觉史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硬纸盒装,新星出版社出版★ 经典游戏回忆录——本书收录170余款游戏的回顾短文,撰稿者多为游戏从业者,《森喜刚》《超级马...
罗小未编著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对1982年第一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一书进行
哈佛大学建筑系的八堂课TheoreticalAnxietyandDesignStrategiesInTheWorkofEightContemporaryArch...
《文物保护学》供考古、文物保护专业师生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参考。文物保护队伍正在逐步壮大,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陈九霖自述》内容简介:陈九霖前半生的辉煌,写满了媒体头条。他从企业负资产做起,将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打造成上市公司,净
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本书特色 本书系高等学校舞蹈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之一,以外国舞蹈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各个历史时期有重要地位的舞蹈作品、舞蹈家及舞蹈体裁、舞蹈...
德加--舞影烂漫-发现之旅74 内容简介 本书系《发现之旅》丛书之一。与同期出版的《莫奈》、《雷诺阿》同为介绍19世纪印象派人物的绘画大师。他使用多种方法做画,...
王羲之原寸复制高清大图-书法名品精选-一 本书特色 欣赏更加全面清晰,临摹尤为精准便捷,装裱即是精美书作。全面领略千古书圣,出神入化的笔法,妍美流便的字法,萧散...
陶瓷花釉与装饰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宜兴花釉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花釉的具体品种与效果以及花釉的应用与装饰设计。同时也介绍了花釉用原材料、装饰方法及工器具、装饰用拒...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基层教育工作者郇华民(1907—1991)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故事
《人力资源大数据应用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谈起,使大家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进而提出什
《江南文化视野下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从江南大众娱乐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的崛起、江南教育大众化与明清通俗小说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