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清波,系考古学二级教授,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998年~2008年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10年的砥砺前行、通过对秦陵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使他对秦始皇、秦文明、中国文明都有了非同寻常的认识:从秦陵中看千古一帝的广阔胸怀,探索中国考古向中国考古学转变的路径,追寻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规律,他创建“三观理念”下的文明要素构成理论体系,使得考古将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之间血肉相连。
段清波,系考古学二级教授,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998年~2008年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10年的砥砺前行、通过对秦陵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使他对秦始皇、秦文明、中国文明都有了非同寻常的认识:从秦陵中看千古一帝的广阔胸怀,探索中国考古向中国考古学转变的路径,追寻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规律,他创建“三观理念”下的文明要素构成理论体系,使得考古将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之间血肉相连。
这个后记里不可能将我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全过程一一呈现给各位,我所能表述的、也就是我现在仍旧在不断思考的成果——“三观理念下中国文明”的理论体系,也可以称之为“我的文明观”。我以为,文明是由社会治理体系、核心价值观、宇宙观三方面相互支撑互建构成的。社会治理体系是任何时代最核心的问题,人和人之间如何相处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和谐运转提供基础,对天、地、人相互关系认知的知识体系即宇宙观为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支撑和论证。宇宙观是一种文明形态下所形成的人们思维方式的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一定时期人们行为处事方式的依据,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是文明与文明之间最根本的区别。考古学上见到的物质文化因素都是不同时期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作用下的结果。我同意多数学者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分属王国体制与帝国体制划分的观点。我认为,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中国文明,是在王国文明和帝国文明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以汉字为书写和交流语言,以中心四方、阴阳五行为宇宙观,以中、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以礼、规矩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处事方式的文化体系正是在这个理论框架指导下,我发现龙山社会晚期、战国至秦统一、鸦片战争至今的三个历史阶段,是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王国文明、帝国文明和未来中国三者之间存在着异曲同工的相似性,文明起源阶段经历了多长时间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帝国文明的确立经历了230多年,鸦片战争至今180年。这三个时期的出现都是因为上一个时期的三观遇到极大的挑战,后来经过全社会一二百年不断地探索,下一个阶段的社会治理体系、宇宙观、核心价值观才得以陆续形成,由此开辟长达千年以上的超稳定社会运转,直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现。
——引自章节:后记...........................2
我们知道,秦帝国之前的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高峰。统治者为了更好地掌控国家,采用了以血缘为基础,分封其王室宗亲来统治各自所辖地区,他们对君王个人负责,并定时向君王汇报各地的政务,我们称之为“分封制”。这套政治制度下,人们如何相处办事,来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支撑,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礼。随着礼制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组带,与政治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宗法制度,使得人与人之间有等级、地位的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在进入春秋战国之后,已经不能保证周天子王权的合理合法性。此时诸侯纷争、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王室权力的下移,诸侯国僭越礼制的现象层出不穷。面对群雄纷争的政治局面,作为偏隅一角、国力弱小的诸侯国秦国,开始认识到了周旧制一“分封制”体系存在的弊病。因此在秦孝公即位之后,任命商主持变法,秦国走上了改革之路。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曲折探索,不但完成了王国至帝国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在始皇帝时确立了一套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政权郡县制。此时的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秦始皇摒弃了之前以血缘关系分封诸侯进行管理的模式,而是通过在全国建立郡县,选拔任命官吏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地缘政治开始走向中国的历史舞台。由于血缘已不是维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纽带,为了确保这套政治制度合理有序地运行,秦始皇必须建立起一套文化价值理念为帝国保驾护航。只可惜,秦始并未完成这样的政治构思,面对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他只能靠着严刑酷法、集于一身的无上权力治理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构想在他去世之前也没有实现。尽管秦帝国昙花一现,但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制度传给了西汉王朝。这套政治架构经历了汉初的一百多年得以完善和巩固,并在西汉中晚期逐渐形成了以规矩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理念。什么是规矩呢?规矩其实就是超越了血缘、门派的一...
——引自章节:秦帝国陨落的真实原因/218
Imaginethatyouarethemotherofabeautifulbabyboy.Yourbundleofjoywasbornperfectlyhea...
传统蒙药与方剂 本书特色 《传统蒙药与方剂》是以《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为基础,参阅大量的古籍文献以及...
崔晶——广告会翻新,创意会过时,但爱永恒。爱听好话、爱唱反调、爱臭美、爱服装、爱家人、爱书、爱晒太阳。
马西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今,在中...
Theneweditionofabestseller,nowrevisedandupdatethroughout!Thisneweditionoftheunpa...
冯至 (1905-1993)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参与组织沉钟社,创作大量诗文,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及北...
鲜橙畅销书作家,热门影视剧《太子妃升职记》原著作者。作品以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获得万千读者追捧,充满励志、治愈能量。出版作品:《太子妃升...
免疫学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组织编写,涵盖了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的经典的实验技术。全书共分十六章,约200余...
作者:(日)室田万央里 译者:彭小芬
张洪彬,1980年生,汉族,重庆人。201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学术月刊》编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
★商业与文学的有机结合,真实与虚幻间嬉笑怒骂,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商业小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旧金山纪事报》Amazon畅销书,《财富》《...
越南刑法典 本书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文库”是以开拓和繁荣外向型刑法学研究为主旨的一种学术载体形式。“文库”拟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专任和特...
台灣的著名作家──三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浙江省定海縣人。本名為陳懋平,1946年改名陳平。筆名『三毛』更不知出自何處,只在她的《鬧學記》一篇序文中...
安东尼·威廉姆斯(Anthony Williams),C++开发者、顾问、培训师,英国标准协会C++标准组成员,拥有超过20年的C++开发经验,独立编写或合著了...
Tryingtosiftthroughmountainsofinformationtodecidewhatlevelofcarealovedoneneedsca...
Jason Fried,37signals的合伙创立人,倡导软件极简主义,相信简约之美,尊重简单和坦诚做事,并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创业过程和产品开发之中,拥有一大批...
For anyone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specifying, implementing, documenting, or ...
玛格丽特·米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植物学画家,更是一位勇敢的亚马孙雨林探险者、 一位传奇的女性。1956年至1988年,玛格丽特·米一直对神秘、瑰丽的亚马孙森林所...
施坚雅教授(G.William Skinner),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戴维斯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于2008年10月26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施坚雅教授一生致...
地球上除了人类,还有100多万种动物。它们相生相克,各自凭借奇特的木能,繁衍生息,与人类共存。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人类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能从不同种类的动物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