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诗”系列自2013年起由建筑学者王南在《读库》连载,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沿革、渊源及其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塔窟东来》是建筑史诗系列第一卷第三本,原载于《读库1401》,探讨了印度佛教建筑中的佛塔与石窟,以及各类佛教造像传入中土之后,中国古代匠师以高超的技艺与智慧,将其一一“翻译”成中国样式的历程。这些汉化建筑的蓬勃兴起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作汉与唐两座建筑高峰之间的过渡时期。
天竺塔窟,一路东来,幻化出中国佛教千姿百态的建筑奇观。王南在本书中,力图展现两点,一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消化、吸收外来建筑样式,结合中华各地不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创造出中国独特的佛教建筑、雕刻与绘画;二是中印两大古老文明,在塑造相似的佛教艺术象征主题时呈现出的迥然不同的艺术气质与追求,可谓同归而殊途。
王南,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著有《北京古建筑地图》(上、中、下三册,与他人合著)、《古都北京》、《规矩方圆 天地之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及单体建筑之构图比例研究》、《农禅寺:水月》(与袁牧合著)、《乌镇剧院:并蒂》(与袁牧合著)等。
我们可以尝试在这幅画面之前闭目想象:北魏的大匠们起初对着这面原始的峭壁,脑海中已如米开朗基罗所言,在石壁后方看到了大佛的造型和洞窟的空间形象,只是盘算如何把多余的石块凿去而已;于是他们在壁面先凿出高处的方形窗洞,进而进洞开凿大佛头部周边的空间,小心翼翼留出大佛头部的轮廓,以备继续对其精雕细刻,碎石粉末飞扬四溅,一堆堆废料从窗口运出;随着时光流逝,工匠们所在的地面由高处逐渐降低,周边空间越来越宽敞,可容更多人一起劳作,大佛的头部与上半身逐渐“浮出石面”,碎石开始由窗洞下方开凿的门洞输出。直至数年艰辛砍凿后的一日,最后一批碎石渣由大门移出,大佛雏形最终呈现于巨大的洞窟中,当然这些巨大的石胚仍等待着被顶级匠师们雕琢出肉、面庞、耳垂、躯体,以及来自西域或中原风格的衣纹、微妙地反映出内心世界的手势背光中各色华丽的装饰,最关键的是,还要用最瑰丽明亮的石块安在眼眸位置上进行“画龙点睛”……此时此刻,由高大的方窗与门洞射进神秘莫测的光线,照着依旧烟尘弥漫的黑暗窟室,原来只在统领大匠脑海中那峭壁后面大气磅礴的巨像终于在数十万工时一锤一凿的奋战后,呈现在所有汗流浃背、几乎睁不开眼的匠师们眼前……那一瞬间他们所感到的心灵震撼,应当远在今天匆匆过往、走马观花的游人之上吧?
——引自章节:云冈凿岩………………81
所谓“重楼”,即中国古代楼阁,至迟在西汉时期中国已有大量楼阁建筑,西汉长安未央宫、建章宫皆有楼台林立,尤其汉武帝因受方士蛊惑,认为“仙人好楼居”,故大起楼阁建筑以迎仙。民间求仙思想也极盛,在汉墓画像砖石和建筑明器中均有大量楼阁即重楼的形象,类型包括仓楼、望楼、水榭、百戏楼等等,为汉代建筑一大特色。从大同云网石窟中的佛塔造型,也可清楚地看到累金盘,下为重楼”的例子,其中包括一层、三层、五层和七层的佛塔,这些佛塔的下部为一、三、五、七层的中国木结构建筑,上部的塔刹其实就是一个缩小的印度窣波:台基、覆钵、宝匣、相轮一应俱全,甚至在覆钵外特意雕饰了山花蕉叶作为装饰,看来中国匠师实在不太习惯覆钵这一造型,于是对其进行了修饰。(2-3~2-4)笮融所建浮图寺应是以楼阁式佛塔为中心,四周环以阁道(亦称复道,即两层高的廊道),可容三千人礼拜,规模已十分可观。后世随着佛寺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増加,佛寺格局逐渐发展为前塔后堂(即讲堂)的平面格局。(2-6)而随着中国南朝“舍宅为寺”(即富贵人家以宅第改建为佛寺)之风的兴盛,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群庭院式、南北中轴线布局建造的佛寺逐渐取代中心塔式布局的佛寺,佛塔在佛寺之中虽然仍是高出建筑群天际线的标志,然面已不再居于中心地位。此为中国佛寺建筑群布局变化的总体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在石窟寺的窟室布局中亦将再现。
——引自章节:浮图千尺………………39
城乡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 本书特色 本套书以“城乡发展基本规律和绿色发展基本原则”为总论,围绕人与自然、指标体系、支撑体系、区域一体化、城...
《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为“新编中国史”中的一卷。魏晋南北朝上承大一统的秦汉,下启开明开放的隋唐,而这却是分崩动乱的近四百年。皇权衰弱,门阀世家在朝野...
如果金智英結婚前看了這本書,應該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吧?即將改編拍成電影與電視劇釜山影展「Book to Film」最適合拍成電影的作品韓國教保文庫年度小說韓國文化...
Jeremy Kubica 在 Google 任职首席工程师,着力于机器学习和算法方向。他拥有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
吴敏生于1965年,祖籍湖南湘乡。1982-1989年在北大中文系读本科、硕士。2002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黄修己教授。2004-2006年在...
出身不出众,学历不出众,口才不出众,相貌很无敌,苏畅畅就是这样一个”外地大众女”。就凭着梦想,一个人跑到人精扎堆儿的大城市,进入一个很雷人的小私企,碰到一群有些...
昔日顶级工程师卫三穿成星际失学儿童,靠着捡垃圾变废为宝,终于赶在开学季攒了一笔钱,立刻要去报名上学。她打算将来成为一个机甲师,据说特别赚钱,还和自己本行息息相关...
李健,动物摄影师,美术设计师,动物科普撰稿人。自幼热爱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尤其关注中国本土动物在国内的境况。多年来,走访了全国多家动物园,为日益稀 少的中国本...
作品目录第一章 夏天的阳光/1第二章 新生报到/16第三章 初露锋芒(一)/31第四章 初露锋芒(二)/42第五章 选拔风波(一)/50第六
冯鹏生,1942年生,河北枣强县人。曾任荣宝斋装裱车间和生产部主任、副经理,1986年起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进修五年,结业后回荣宝斋任编辑。曾为中国印刷技术协...
作品目录前言A 追问物的不同方式1.哲学和科学的追问2.物这个词的多义性3.与科学和技术不同的追问物性的另一种方式4.日常的或科学
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大年纪,都必须面对这个基本事实: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
小桥老树,畅销书作家。原名张兵,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级研讨班学员。2010年至2013年,连续4年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2010年和2011年,...
法医秦明80后副主任法医师,一线畅销悬疑作家。著有法医秦明系列、守夜者系列、科普书系列。入行较早,经验颇丰,绰号“老秦”。阅尸无数,明察秋毫。一双鬼手,只为沉冤...
衰老,不仅让人的外表告别光鲜,更让人的心理、生理功能受损。从更广泛的范围看,构成人类非传染性疾病的最大风险因素,如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都与衰老携手而...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许叔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代百名中医学家研究丛书》之一。在对许叔微现存著作《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
文泽尔作为小说家的学者和作为学者的小说家。旅居欧洲好多年,写了六七本小说,去过数十个国家;在德国科学院里摆弄过巨型射电显微镜,也曾在西西里岛探访意大利黑手党;读...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1886年起在哈勒大学以导师身份教授哲学,1901-191...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的世界。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世界。身处这个快速变换的世界,让我常常不得不思考,...
《逗逗镇中国智慧启蒙·三十六计》内容简介:在一个有着999年历史的神奇小镇上,住着一群小人儿。他们经常发生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