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散文和书信作品。作者通过与巴金交往闲谈的若干事, 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不同以往作为文学大家被神话了的巴金, 而是看到了一个在生活中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巴金。
作者通过与巴金交往闲谈的若干事,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不同以往作为文学大家被神话了的巴金,而是看到了一个在生活中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巴金。
小引.................001
巴金与曹禺的友情
巴金与曹禺数十年间的友谊,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战前巴金初读曹禺的《雷雨》手稿,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每次北来,曹禺总要一日数见巴金,并长时间逗留在巴金的旅舍里,哪怕是与老友一起逛一逛东安市场,彼此也非常愉快。
进入90年代以来,他们却经常住在医院里。1991年夏天,我往华东医院去看巴老,谈及曹禺,老人不禁感伤地跟我说:“他躺在北京的医院里,有两年了吧。曹禺很想见我,我也很想见他。可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俩都行动不方便,恐怕很难了。”讲到曹禺未完成的剧作《桥》,巴老说:“我一直劝他抓紧时间完成它……”沉默许久,我才答非所问地说:“你们两位可以利用录音带来互相交谈。”巴老依然沉默不语。
隔了很久,在第二年的春天,黄宗江兄去看曹禺,偶然同他讲到我写的巴金访问记中说过的上面那段话,曹禺一定要看看,我只好把剪报寄到曹禺的病房,并说明不必退还。没过几天,便收到他3月25日写的短简和附件,信上说:“奉上您寄来您看望巴老后写的文章剪报,十分高兴。”对巴老的几句话,他竟如此看重,我很意外。因又想起1981年我请他写一篇响应巴老建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事,当时他的态度分外认真,甚至过分敏感,也超出了我的想象。
当时我还请了冰心、臧克家、孔罗荪、唐弢诸位写了响应文章,分别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曹禺很快便寄来一篇千字文,没有标题,因是书信体,我代拟了《致巴金——响应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作标题。他3月26日来信,郑重提出了标题不当,理由是:“题目十分狂妄。也不切题。”他提出保留副题,标题可改为《一封信》。我看了十分惶恐,一方面为他如此尊重巴老的感情而钦佩;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无意间“伤害”了巴老而失悔。信中还嘱我不要改动文中如下一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出李、杜、出关汉卿、出曹雪芹、出鲁迅的时代。”因为“四个‘出’字有劲,请勿删去。名字系按时代前后排的,请勿颠倒”。曹禺先生的意见,我当然尊重,只是想了想:《致巴金》怎么就会伤害了巴老或不切题呢,又想到他是否太小心谨慎了,当年这位戏剧大师的笔墨天马行空,有雷霆万钧之势,可以震撼人心,为什么如今这般拘谨而顾虑重重。我在电话中告诉曹先生标题照改,并说明我也是在发稿时临时拟定的标题,不一定好。但,同时也解释《致巴金》似乎并无不尊重巴老之意,《一封信》不如《致巴金》更明确。没想到曹先生又犹疑不定起来,变得很好说话,像是一位从善如流的宽厚前辈,马上同意了我的意见,见报时还是用了《致巴金》的标题。这个细节,让我想到曹禺先生的确过于谨慎,也谦虚过分了。我与曹禺先生往来不多,对他的性格了解不深。*早的接触是在1961年6月1日儿童节,我请他给我们副刊写了一首应景的诗歌《谁活在我们心当中》。那时他住在铁狮子胡同的戏剧学院宿舍,离我住的东四十条报社宿舍很近,我是去他家里取的稿。当时他也一再声明,如有改动,万勿客气。我联想到,解放初期他修改《雷雨》的失败教训,可能就是听到过什么批评意见,疑虑之下即胆战心惊地大改特改了一番。就在这封《致巴金》的信中,曹禺还检讨自己没有听巴老的劝告,下决心抛开那些“记不上账的紧张生活”,多写点东西;不应该忙着干那些力不胜任的杂事,责备自己太“好热闹”了!这是在老朋友面前吐出的肺腑之言。曹禺先生晚年的创作不多,有限的作品也没有像当年那样放出异彩,原因是多方面的。太“好热闹”,的确耽误了自己的创作时间。
80年代中期,曹禺先生又说:“解放后,总是搞运动,从批判《武训传》开始,运动没有中断过。虽然,我没当上右派,但也是把我的心弄得都不敢跳动了。做人真是难啊……”(见梁秉堃《曹禺老师的心事》,载1998年9月3日《读书人报》)曹禺被政治运动吓得连心都不敢跳动了,哪里还有心情创作。他不是不想写,怕是被吓得不敢动笔了。
曹禺创作上的痛苦和矛盾深为人们同情,而巴金让他多写点东西的劝告,不是也应该让我们时时深记吗。
姜德明,1929年出生于天津,1951年进入人民日报,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1986年后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工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南亚风情》《清泉集》《雨声集》《寻找樱花》《绿窗集》《相思一片》《王府井小集》等,书话集有《书叶集》《书边草》《书梦录》《书味集》《活的鲁迅》《燕城杂记》《书廊小品》《余时书话》《猎书偶记》《新文学版本》等多种。
朱凯著.金阙风雨西班牙王室.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目录 西班牙王国驻华大使前言(西班牙文)西班牙王国驻华大使前言
郑超麟回忆录(上下卷)(现代稀见史料书系) 内容简介 《郑超麟回忆录》,作者郑超麟,早年参加中共,1923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秘...
权力脸谱-中国历史名人的假面舞会 本书特色 《权力脸谱:中国历史名人的假面舞会》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权力脸谱-中国历史名人的假面舞会 内容简介 你将在本书读到...
周恩来卫士回忆录 本书特色 2013年是周总理诞辰115周年,作为一名在他老人家身边工作长达15年的后辈,高振普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总理的115周年诞辰做...
蒋介石侍卫官眼中的戴笠和川岛芳子 本书特色 《戴笠和川岛芳子》由叶邦宗著,本书作者叶邦宗先生,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黄山蒋介石的官邸任警卫团排长。自言“由于自己...
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 内容简介 本书稿自写成抄定至今由紫禁城出版社接纳出版,历时两年余,等得我好心焦!这倒不是急于求成,要拿它去评职称什么的,而是担心时间拖...
东至周氏家传 本书特色 建德周氏自周馥始,四五代中人才济济,在政界、商界、学界以及收藏界影响颇巨。本书详尽地描述了“一品监生天下步”周馥、“两榜进士成良医”周学...
清官于成龙 内容简介 于成龙,山西永宁州(今离石市)人,康熙时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两江总督,康熙皇帝称其为“今时天下廉吏**”,并制诗褒奖,清史有传...
《犹太哲学史:修订版(上、下卷)》内容简介:3000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迦南地诞生了希伯来文明。曾几何时,巴比伦铁骑攻克了犹大王
陶怒传 本书特色对喜爱陶恕作品的人而言,这本传记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它讲述了陶恕如何从一个不认识神的农场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影响广泛深刻的牧师、作者和布道家;它还原了...
武则天正传-典藏新善本(精) 本书特色 1. 精装典藏新善本!林语堂笔下*孤绝的一代女皇!2. 可以诟病她的冷酷狠毒,但无法否认她的智慧与胆识!颠覆男尊女卑的传...
《一叶一菩提:我在敦煌十五年》中有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特殊经历的真实记录。对感兴趣于敦煌的人们
《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人民出版社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对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皇帝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
康有为-大家精要 本书特色 他在少年时代自命名“圣人为”,晚年被社会公认为“南海康圣人”。其一生的起伏跌宕,是近代中国时代风云的真实见证。他以锐不可当的改革劲头...
丁玲传 本书特色 平实厚重的叙述、卓尔不群的解读,大量珍贵文字、图片档案披露,还你一个遥远而又亲近的丁玲!丁玲传 内容简介 这部《丁玲传》由丁玲之子蒋祖林执笔。...
唐朝诗人那些事儿-(二) 本书特色 一把剑,挑起整个雄浑大唐; 一轮明月,映照出千古悠悠气象;凭栏佳人,勾出整个王朝的旖旎风流; 一尊佛,浮现出那个时...
赵少昂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本书...
萧红自述-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本书特色 一代文学洛神萧红的传奇经历素来让人惊叹,可无论是传记还是影视作品均无法准确表现萧红的真实内心世界,鉴于此,本书将萧红生前的...
里根-想象的胜利 本书特色 成功写作了尼克松和肯尼迪传记的里夫斯用同样生动、栩栩如生的笔法带我们进入了里根的世界:了解其政府、思想和性格。本书以时间顺序为...
《有目标的人生》内容简介:请看看本书中法拉第、笛福等十一位科学界、文艺界、商界等多个领域历史名人的小传吧!这是一群改变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