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黄河滩的植物为主要的观察和写作对象,作者乐此不疲地坚持了十年。河流两岸,草木也逐水而居。对着一垛草,人会觉得踏实,心里热烘烘的。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草木扮演了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与草木为邻,享受其中的舒适和便利,这不仅源于血脉中流淌的人类祖先生活的、记忆,更是今天现代生活的必须。
当一个孩子从田野走来,走过树林,他的脸上会有了一种沉静的光泽,我相信那是草野的馈赠。
萌芽季节来临
草木的萌发绝对是春天带来的*神奇的魔术。在鲁北平原,三月初的树丛和二月底的树丛相比,已经有了一些不易觉察的变化。对于经常深入林地的人来说,这样的变化是不难发现的。脚下的土壤逐渐变得松软,向阳的坡地上野菜开始冒出头来,风吹到脸上也不再尖利了。整个树丛虽然依旧延续着冬季的深灰色调,但是从远处看,树梢处已经可以见到一片朦胧的红色,仿佛温柔有加的眼眸,殷切地关注着这一季的新生。
空旷的林间偶尔传来几声山雀的鸣叫。河流解冻,天也渐渐暖了,它不必再瑟缩着窝在枝头聆听北风的教训。在春天小声的呼唤里,它是那个从一场大梦中逐渐醒来的歌手,它听懂了春天的言语。于是,伸了一个懒腰,转动一下灵活的颈项,然后它挺起自己的胸脯,像一个乐队领唱那样轻声吐口。在成群的候鸟尚未抵达的时刻,在无数新叶还孕育在襁褓中的时刻,它率先开始了自己的吟唱。音符顽皮地在枝丫间弹跳着,轻快、悦耳、通透,带着美妙的尾音。这样的歌声对于那些从冬日003苦苦坚守到现在的生灵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林地附近的河流旁边,我看见一对青年夫妇从车上下来,妻子牵着一个几岁的孩子,丈夫的手里提着一只鱼缸。他们在河边找了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将缸中的几尾小鱼倾倒进了水中。他们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放生仪式。小男孩看起来也就是两三岁,还不会对着一汪碧水表达兴奋之情,对自由,对恩情的领悟需要等到他再长大一些。但在一个早春的日子里,他曾跟随父母来到河边,做一件于人于己都愉悦的事情,相信这件事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像,如同一个梦,在将来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逐渐清晰。
我在树林间漫步,心情舒畅。说到“梦”,我的脑海里不禁盘旋起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句子:
要造就一片草原
只需要一株苜蓿,
一只蜂一株苜蓿,一只蜂
再加上白日梦
要是蜜蜂少
光靠梦也行
文字与想象力足以创造一首诗,正如苜蓿、蜂与梦可以创造一片草原一样。狄金森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拒绝一切社交活动,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她化繁为简,内心的领地却开始无限延展。如同一只山雀,在属于自己的林间为人们唱出优美的曲子,她写爱的萌动,爱的燃烧,爱的丧失,她写自然,写家园,她爱生活和生命,她也写死亡和失去。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1800 多首诗,公开发表的却只有七首。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大礼物。在狄金森的笔下,大004自然真切,细微,深沉。尤其这一首《草原》,每当想起它,灰蒙蒙的天空就仿佛出现了彩虹,让人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
月初的几天温度比较高,温度*高的一天,达到摄氏二十几度。这样的温暖持续了一周左右。在林地边缘,在向阳的坡地上,一种野菜悄悄冒出绿色的茎叶。它的叶子青绿色,呈现披针型,在顶端攒聚起小米粒般的骨朵,开白色小花。细微的白色小花,成为照耀林地*初的星星。我曾经连续几年观察过它,发现在早春的植物中,它属于较早开花的类型;到四月份,抽出薹子,种子迅速老去,因此初步判断这是一种蒿类植物。这种野菜的样子类似砂引草,但不像砂引草那般有香气。关于它的名字,我曾经专门请教过附近的农夫,但他们都没有准确的答案。在他们眼里,这种野菜不能吃,也不祸害庄稼,算是比较低调的一类。至于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有一个农夫说“不认识”,有一个说叫“苦菜子”。再追问他,这种“苦菜”和开黄色小花的苦菜有什么区别时,他就说不上来了。在河流附近的聊天,不能因为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而打断,所以后来我们就转换了话题。
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依然叫不出许多植物的名字,但并不妨碍我们和它们随遇而安地共同生活了很多年。
林地之外,所见*多的就是荷锄的农夫。平畴沃野,麦苗逐渐返青,农夫们忙着浇地,忙着给麦苗松土。他们负责照顾整块田地,而肩膀上的锄头只给某一棵庄稼松土。它照顾的是它近旁的一棵庄稼或者一棵苗木。清晨,一个农夫扛着锄头走向田野,锄头与他同在,起到辅佐和监察的作用;庄稼只需要茁壮成长就可以。一把锋利的锄头,既温柔又严厉,这是金属的两副面孔,与贫瘠、怠惰的双重黑暗相对。通过锄头,人的力量传递给了大地。一种存在是为了自我更新而释放自己。
不要以为进了三月一切就万事大吉,从惊蛰到春分的这段时间内,寒潮经常来袭,就是俗称的“倒春寒”。暖气停了,寒冷的风吹进已经张005开的毛孔,人会觉得特别冷。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春天的脚步犹豫徘徊,处于一种半停滞状态。
我在3月17日的日记中写下了连翘丛的观察片段:从远处看,连翘丛的的黄绿色多半是枝条的颜色,而花芽呈现的是嫩绿色。三个两个一簇,多半是谦逊地低垂着头,朝向土地。*外面一层深褐色,新生的嫩绿,于是每一个叶芽上粗看就像鸟的眼睛,细长的丹凤目。张开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阴晴风雨。*顶端的芽朝向蓝天,格外锋利,似乎是从一开始就奠定基础,明确了它和其他同类使命的不同,它们,负责整根枝条向着高处远处进发,使命重大。这些芽*终长成叶子,那些垂下的*终鼓成花苞,大自然的秘密藏在眼皮底下,期待着细心的读者去揭开。
是的,我坚信细心的读者会揭开许多自然的奥秘。在我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榆叶梅的花骨朵一直呈现由青转红的颜色,这半个月它们就这样一直坚守不动;海棠树上,*高的花枝依然裹在叶芽里,一切只等月底的太阳再泼辣辣地晒几天,世界才会翻出新的图景。
刘丽丽,山东人,黄河滩植物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现为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散文》《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散文百家》《青年作家》《岁月》《文苑?经典美文》《鹿鸣》等刊,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华活页文选》《特别关注》《情感读本》和中学语文阅读题,其中《世界还很年轻》入选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初中中考语文试题。
《陈继昌 丁香传》内容简介:本书为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之一,为陈继昌、丁香的合传。陈继昌,1906年出生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1926年
《2024年MBA、MPA、MPAcc、MEM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精选600题(20套全真试卷及详解)》内容简介:本书针对逻辑题型,深入分析探究
青春诗会:在人间的春天里排队 本书特色 《第29届青春诗会诗丛:在人间的春天里排队》为“第29届青春诗会诗丛”之一,由漓江出版社出版。青春诗会:在人间的春天里排...
唐人绝句精华-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 本书特色 本书对浩瀚如海的唐人绝句细加抉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录编成《唐人绝句精华》一书。凡能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
我第三个愿望 目录 序 深厚的父子之情**章列祖列宗第二章饮食男女第三章胎恩浩荡第四章生的沉重第五章初入江湖第六章阅人无数第七章人小鬼大第八章唐僧取经我第三个愿...
《愉悦哲学》内容简介:人生许多终极核心的难题是:“无论在任何状态下,人始终不快乐。”贫困的时候你不快乐,富裕的时候也未必快
柳公权神策军碑 内容简介 我社编辑出版的[西泠印社法帖丛编],均取原迹或尽可能完美的拓本和复制品拍摄,电分制版精印,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实的艺术感受,以利于准确地把...
读者丛书信仰的味道 本书特色 秉持《读者》“清新、隽永、朴实、平民”的风格和“真、善、美”的价值标准,用一个个好故事拨动我们这个时代的“心弦”,倾听我们这个时代...
杂文-2007年中国杂文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2007年选系列丛书”的杂文集,精选了2007年度在报刊公开发表的*优秀的杂文作品,尽显年度杂文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盘瓠神话文论集 本书特色 本书对西南少数民族如瑶族、畲族等信仰、传承的盘瓠神话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田野调查,从盘瓠神话的文本研究、盘瓠神话与仪式研究、盘瓠神...
马家军调查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马家军是中国体坛上一个难以置信、却分明确实存在的神话,而教练马俊仁、队员王军霞、曲云霞等奇迹的创造者,更是被国人看作和平...
随记光阴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回忆道出一代人的命运,浓缩千百万知青的生死悲欢,集体印记。《随记光阴》荣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2012年度卓越新闻奖评论类荣誉...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 本书特色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记》(精装版)作者以乡愁这个看似飘渺、感性的情感为题,...
小说课(增订版)毕飞宇 本书特色 关于阅读,他们这样说: 通过认真阅读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不管多忙,生活多困...
《君主与大臣》内容简介:传统观点认为,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朝,标志着两千年专制主义皇权发展的顶峰。本书认为:军机处有一逐步建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共8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6年1版,2010年2印,印数3001-6000套★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
《古瓷之光》内容简介:《古瓷之光》是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的全新力作。以朝代为序,遴选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77件至美珍
編者的話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歐∙帕斯在他的文章〈另一種聲音〉中寫道:「在革命和宗教之間,詩歌是『另一種聲音』。它的聲音是『另
四季随笔 本书特色 英国作家乔治·吉辛的优秀随笔集《四季随笔》,主要叙述了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
《崩溃》内容简介:《崩溃》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自传性随笔集。这是作者自己撰写的一系列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散文。包括: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