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作者分析文学和历史的问题,认为文学需要刺激和感情满足,扑风捉影势在必然,而历史却要真凭实据,谨慎从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主张透过史料的表面,探求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譬如开篇讲“宦官”和“外戚”,作者正本清源,深入分析了“宦官”的历史渊源,理清人们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全书史料扎实而精确,历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叙述清楚,见解独到而精辟。
本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作者分析文学和历史的问题,认为文学需要刺激和感情满足,扑风捉影势在必然,而历史却要真凭实据,谨慎从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主张透过史料的表面,探求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譬如开篇讲“宦官”和“外戚”,作者正本清源,深入分析了“宦官”的历史渊源,理清人们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全书史料扎实而精确,历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叙述清楚,见解独到而精辟。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历史学家。曾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著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经子解题》《中国民族史》等。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本书特色 揭秘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 清朝的十二位女性,她们对清朝乃至中国的影响绝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没有她们的清朝将是残缺的。清...
1937-1945日本侵华决策史研究 目录 导言**章 “东亚新秩序论”的提出及其实质**节 “东亚新秩序论”的提出第二节 “东亚新秩序论”的内容与实质第三节 ...
《HTML5+CSS3网页设计》内容简介:HTML5+CSS3是当今网页设计的主流技术,本书全面介绍了HTML5的新功能及CSS3样式表的设计方式,并将
中国人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一部中国人不能不读的书。 一部中国版的《人类的故事》 中国人的故事 内容简介 此书为一首足以激发每个中国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精神...
清史论丛-(2008年号) 本书特色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它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同时也是国内清史学科研究的...
徐连达评说中国历史的205个细节 本书特色 《徐连达评说中国历史的205个细节》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徐先生每讲一个观点,都会引用一些历史事实...
《芬芳满堂(全两册)》内容简介:外出义诊,容茵只是想烤个野百合根做道甜品打牙祭,万万没想到这位唐先生会过敏昏迷。她好心救他
中法文化之旅:一战华工在法国 本书特色 **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十四万名中国劳工奔赴法国前线。长期以来,这段历史鲜为人知。十四万华工,在“一战”中做了些什么?他们...
《伊朗》内容简介:伊朗(波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也是全球为数不多仍保持着自身文明独特性的国家。时至今日,作为具有广
修身篇-苏子语典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华书局《苏轼文集》(六册)、《苏轼诗集》(八册);语文出版社《三苏全书》(20册)为底本。以河北人民出版社《苏轼全集校注》(...
“江南”在哪里?不同时期指不同的地域。而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江南”有着特殊的涵义,地理上是指相邻的经济上最富庶的地区,
《你不普通》内容简介:这是一个普通女孩真实的成长方法论。6大思维模块,88个实战方法,汇集了作者5年飞速成长期内的全部思考和干
没落天国的一曲悲歌:石达开回师广西之役评述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为了适应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需要而编写的,也可供其他从事或有志从事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人士作为参考书。...
大国复兴之路 本书特色 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多少国家兴盛过,又衰亡了。然而,总有一些国家不仅历经兴衰,而且又再度奋起,在复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凤凰...
《Dreamweaver基础与实战教程》内容简介:Dreamweaver是一款专业的网页编辑软件,用于对Web站点、Web网页和Web应用程序进行设计、编
5-8世纪汉地佛像着衣法式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花费十余年时间对5~8世纪汉文化区域内主要石窟寺及石刻造像进行田野调查,并现场手绘佛像的着衣,通过与古代文献资料的...
最可惜一片江山-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朱元璋 本书特色 朱元璋是“明朝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吗?朱元璋打击富人的政策真的对农民有利吗?朱元璋推行的“逼迫富户移民”和“军屯...
齐鲁幽燕篇.江西淮南篇-诗仙游踪 内容简介 《诗仙游踪:齐鲁幽燕篇江西淮南篇》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的游历与追求为经,以其浪漫主义名作和诸多纪实性的诗篇为纬,间以...
《世界重启(修订版)》内容简介:罗辑思维重磅推荐,《荒野求生》“贝爷”推荐。幸存或淘汰?这是最后一次归零重启的机会 1. 经典
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翔实的晚清军政档案。作者在充分了解正史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抱“同情之理解”的态度,以史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