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著名俄罗斯语言学家、俄罗斯诗歌翻译家顾蕴璞翻译。书信的书写对象往往是私密的, 叶赛宁曾多次在信中提到“不要把这封信给其他人看”, 普希金写给情人写的信恐怕他也不愿公诸于世, 但是这些信件确实是真挚抒情的、让人感到亲切的美文 ; 它们是作者内在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自然袒露 ; 它们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情感方式和审美方式。
本书是俄罗斯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个人书信集,这数十封信件曾寄给作者的亲人、朋友、出版商等等,从中可以亲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叶赛宁的样子,一个现实中的、活生生的文学巨匠的样子。信件的语言多是生活化的,没有文学创作的束缚,完全是生活化的呈现;译者是著名俄语翻译家顾蕴璞先生。
谢尔盖·亚力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是20世纪俄罗斯杰出的诗人。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毕其一生,叶赛宁共创作抒情诗近400首。虽然长期受评论界的曲解和批判,历史最终见证了他是普希金诗歌传统在20世纪20年代的真正继承者,其作品在长期被尘封之后,终于成为俄罗斯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
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本书特色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 **流的美文,**流的深度。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内容简介 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
碧波残照 本书特色 《碧波残照》是一部冯玉奇的爱情小说。梅影与菊舫姐妹失散后,为生活所迫,被纨绔青年秋眉所骗。而菊舫却幸运地遇到了情投意合的同事徐卓人,却因秋眉...
老水手行-多雷插图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柯尔律治诗歌选集的多雷插图珍藏本,收录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柯尔律治的33首经典诗歌,包括《夜莺》、《孤独中的忧思》等,其中...
里尔克抒情诗选 本书特色 在诺瓦利斯死去、荷尔德林渐趋于疯狂的年龄,也就是在从青春走入中年的路程中,里尔克却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他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
行楷-跟着诗词赏百花 本书特色丛书按季节、节气、气象、节日等分别精选了60首不同的古诗词,并邀请了书法名家对这63首古诗词进行了书写,经典诗词 书法名家范字,让...
四弦散谈:写下你的墓志铭教养的关系花园 等4册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本套书包括《心理医生附耳细说》《教养的关系花园》《我喜欢辽...
说吧.云南-人文学者访谈录 本书特色 姚霏所著的《说吧云南——人文学者访谈录》虽然贴着“云南”的标签,但其实,其空间维度已经延展到了云南之外、但又和云南有着某种...
陇上学人文存:洪毅然卷 本书特色 洪毅然(1913-1989),原名洪徵厚,字季远,号达人。四川达县人。20世纪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
无人爱我 本书特色 本书共收录D.H.劳伦斯不同创作阶段、不同体裁的文章共二十九篇,这些文章可大致分为五类:**类是以《归乡愁思》为代表的纪实散文;第二类是以《...
经典国学读本:李白诗选 本书特色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概,今天有探幽访胜之思。经典国学读本:李白诗选 内容简介 ...
在路上遇见最完美的自己 本书特色 在现今大热文艺旅行类图书的基础上,再有所突破,将人文本质再放大化,使其具备现今都市人所极需的温暖治愈特质。重点以旅游者的“心”...
《树犹如此》内容简介:以血泪与至诚写就的生命之歌! 白先勇先生亲自审定,享誉世界的当代散文经典! 面对人世的诸多悲欢离合、生
竹墨留青-王世襄致范遥青书翰谈艺录 本书特色 竹刻艺术盛行于明清时代,到清末开始衰落,其后几至绝响。王世襄先生受家学影响,对竹刻历史及其艺术鉴赏深有心得。20世...
莱茵河-雨果文集-第十八卷 散文卷 本书特色 或描山绘水,或写景状物,或谈古论今,掘悠久历史的内涵,发追昔思古之幽情,隔着百年的烟云,莱茵河畔的风光与历史,在雨...
人间辞话-古典诗词修辞例话 本书特色 田望生编著的《人间辞话(古典诗词修辞例话)》专讲古典诗词的修辞,从语言的艺术表现方式角度赏鉴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什,...
《乾嘉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以代表清代学术巅峰时期的乾嘉经学家的文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涉及一代学术与文学的多重互动关系,无
校辑民权素诗话廿一种 本书特色《民权素》为民初*名杂志,有“诗话”一栏,总计有21种,但流布的民权素诗话,种类大多不全,每条诗话亦有删削...
《风吹落我们那么多叶子》内容简介:生命里刮过很多场风,吹落了我们那么多叶子和果实,风带走无数的笑声,叹息静静没入河床。谁会
此去经年诗阡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闲暇之余的读书笔记。其形式上是《千家诗》的解释和读后感,实质上是作者多年读书的所思所想和真性情之流露。作者揉和进来的材料多为...
红楼艺术 本书特色 第十七章 两次饯花盛会读《红楼》的人,往往只知道有一次“葬花”,而不知实有两次。又往往只知道有一次“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