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典范
全美多所名校指定读本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编辑推荐」
☆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更准确、更完善
☆ 举重若轻还原视觉文化历史语境,图文 并茂讲诉七千年中国艺术故事
☆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中国艺术史研习指定读物
◎ 通论性、普及性俱佳的艺术史通论,艺术社会史、文化史书写的典范
结合新近考古学、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富于原创性地在文化脉络里考察中国艺术史,以朝代为线索,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作为一本面向广大中国艺术研习者和爱好者的著作,作者旁征博引、论述精炼,晓畅易读。
了解是鉴赏的接触,本书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以期读者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认识。
◎ 全新修订,历史文本与图像的完美融合,“质”与“雅”的再次提升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在“插图修订版”的基础上,本版做了以下改进:在内容上,译者张欣对照原文,并综合读者对此前版本的反馈,对译文做了进一步修订和润色,更正了中译本若干疏误;编辑部查阅了相关博物馆官网和全国馆藏文物名录,对艺术作品/文物的名称、馆藏地做了仔细的核对,以便读者更快更准地查找相关资料。本版还将上一版350多幅配图中的大部分黑白插图替换为彩图,对内文版式进行了优化,兼顾阅读体验与视觉上的艺术留白。 在装帧设计上经过海量实验,最终选择皇家蓝专色纸外封,辅以镶片烫金工艺。内封采用中国红布面圆脊精装,给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以最美的呈现。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与文化》对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具活力且从未断裂的艺术传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晰审视。从 7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和琢玉文化到当代艺术家的装置、影像和行为艺术,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包含了中国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这是一部独特的中国艺术著作,既反映当前的学术研究,又通俗易懂。不同于对各个朝代和风格的平淡叙述,权威学者杜朴和文以诚将艺术呈现为社会愿望、政治、物质文化、信仰体系及更广泛领域的一种文化表述。他们强调发现于原处考古环境的古代艺术和建筑作品。当缺乏原处环境时,他们重建单个作品与其产生环境的互相关联。在广阔的文化图景中,两位作者加入了对作品的材质和生产技术的关注,并给予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和手工艺应有的关注。
「名人推荐」
杜朴、文以诚合著的《中国艺术与文化》在内容上比以往的中国美术史教材有很大扩展,而且在写作和阐释方法等方面也有开创之功。两位作者都是研究中国艺术的专家,因而他们撰写的篇章综述学界成果、征引晚近的考古发现,并富于原创性。此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把 7000 年的中国美术史置于社会、历史、政治、礼仪和宗教等一系列“原境”中考察,其着眼点超越了对艺术美和形式发展的单纯介绍。二是全书基于对中国美术的新界定,不仅涉及属于社会高层的礼仪重器和文人书画,也涵盖了大众视觉文化;不仅讨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也介绍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方法。许多美国大学选用此书作为教材,我在教学中也深感其丰富内容和细致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
—— 巫鸿,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百年来中国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奠定了中国美术史的基础,也不断修正、改写以往学者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结论。《中国艺术与文化》是美国权威学者对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最新全面审视,并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中译本不仅可作为我国艺术史专业的教材,而且对于喜爱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读者而言,也是一部图文并茂、值得阅读并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 安家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以西方的眼光和国际的立场对中国文化与艺术进行了一次通盘的陈述。对于身在其中的国人来说,借此可以反观自我的文化,也可以重新思考西方和东方的观念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差距。差距产生了特殊的美感,也隐含了有意或无意的误读。通过此书不仅能读到知识,更能读到见识,见识帮助我们了解其他文化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 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部书的行文灵动巧妙,举重若轻地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十分富有个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书并不是灌输常识和提供背诵条目的手册,而是通向新问题和新研究的入口。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书的一个原因。
——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杜朴(Robert L. Thorp),早期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艺术史和考古系荣休教授,著述丰硕。杜朴博士除了在远东广泛游历和参加田野考察工作外,还合作策划了几个重要的展览,并受邀在多个以中国艺术收藏著称的美国博物馆做讲座。
文以诚 (Richard Ellis Vinograd),著名的中国画研究专家,1995 年起任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他是晚期中国(宋代至今)艺术领域备受尊崇的学者,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 的中国肖像画》,在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和书评。文以诚博士经常受邀以演讲者、评审或研讨者的身份出席有关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会议和论坛。
兽面纹昭示了诸神和时王的领域,强化了能够与神沟通的人和不能够与神沟通的人之间根本的社会和政治鸿沟。按此解释,兽面纹扮演了确证王室权威的实践和社会效应的角色。服务于意识形态是艺术生产的常见功能。
——引自章节:第二章青铜时代早期:商和西周
周臣最有名的作品《流民图》对画家本人和中国绘画而言都是不寻常的。城市中的下层人物很少成为描绘对象,尽管反映盲人乐师和乞丐的有限类型自宋代已出现。周臣刻画了城市街巷中的各种底层民众,有流浪汉、耍猴者,以及拾柴者、乞丐、游民等边缘角色,后者饱经饥饿和病痛之苦。20多个人物中最令人怜悯的是:一位盲人母亲,脖子肿大,腿部浮肿,怀中抱着营养不良的婴儿;一个瘦骨嶙峋的拾柴者,目光可怕,饥饿难耐,手持残破的空碗。周臣的描绘粗略而直率,除了因记录事实而令人不安,既不伤感,也不残酷。他在1516年的题跋叙述了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偶尔涌入他的脑海,表明一种不可抑制的生动体验。
——引自第285页
《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收录的文章的核心,是围绕着1945年日本战败后的社会重建而出现的神话形象的评论性研究。
《运河两岸有人家:晓庄镜头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内容简介: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段遗产最多。晓庄老师镜头下,记录了
在《柏拉图对话集》中,斐德洛是一个爱好哲学的普通雅典青年。而在本书中,斐德洛重返人间。他曾经是学哲学的学生,同时也是教修辞学的教师,但是由于哲学理念与文化的世界...
《中国电影史》以一种新颖的体例和新鲜的语言风格,叙述了中国电影从本纪世初到90年代以来的风雨历程。既简明地勾勒出各个时期的
《明清政争与人物探实》内容简介:本书共分7章,收录33篇文章,另有3篇附录及1篇后记。本书系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的选编,主题为明清
一次:图片和故事 本书特色 维姆·文德斯:著名电影导演,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20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
初中必背古诗文(楷书 行楷)/华夏万卷 本书特色 本书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新课程标准大背景下,特收录初中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132篇。由标准...
多维视野中的艺术对话-中青年学者访谈录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的访谈录有《艺术起源学研究与当代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郑元者教授访谈录》、《走向田野的艺术研究——方...
广府木雕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广府木雕》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府木雕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包括:概说;沿革;品种;常见题材;与其他地区木...
历代碑帖精粹: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洛神赋 本书特色 此书包含两帖,《前后赤壁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尽得魏晋风流...
张旭古诗四帖-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
《语石》,十卷。清叶昌炽撰。这是一部笔记体的石刻通论性专著。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自序云:“访求逾二十年,藏碑至八千余通,朝
《突破平面Premiere Pro 2020视频编辑与制作剖析》内容简介:《突破平面Premiere Pro 2020视频编辑与制作剖析》将Premiere P...
现代风景装饰画 内容简介 本书荟萃的1500余幅风景装饰画,都是作者近几年来精心创作的佳作,欣赏这些画作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本书除具有欣赏收藏价值外,还可供美...
当我最初考虑写这本书时,我希望找到一种可以供电影剧作者使用的工具——用它去识别和确认在电影剧本写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赵佶楷书千字文-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二)-第二辑 本书特色 原作为纸本,手卷,纵三十点九厘米、横三百二十二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楷书千字文》字大寸许,每行...
《中国新经济:创新与规则》内容简介:我国新经济领域创新与监管历程的经典案例集 创新者、经营者、监管者和学者的必备参考书 吴小
蒋勋的卢浮宫 本书特色 本书是宇文所安的*新力作,是其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
三希堂三帖·清乾隆御藏-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本书特色 『三希堂』原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的书房,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有乾隆手书『三希堂』匾额。所谓『三希』在...
田英章楷书7000常用字-(第二版) 内容简介 《田英章楷书7000常用字》是当前字帖市场上颇受众多习字者喜爱的临摹范本。因为它简单、明了、实用、快捷,能极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