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浅藏灵怪,神物出没的故事;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
★编辑推荐:
一片茂密的森林,狂野的“外部世界”侵入到古人的生活空间之外,营造了一个神圣又可怕的空间。本书以《山海经》为线索,记载“外面的世界”的山川薮泽与居住其中的超自然存在。探寻其中意义,浮现古代中华民俗的部分。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在人类生活的空间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孕育着无数野兽猛禽的森林、荒漠和原野,这些空间被人们成为“外部世界”。人们认为,“外部世界”中生活着超自然的恶鬼、神怪、怪兽、神兽等,它们有的善良,有的邪恶。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作者诠释了中国古人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好奇与畏惧。
★后记
现存的《山海经》是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的,内容呈现多层化。也就是说,此书并非是由某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撰写的,而是根据同一种体裁编录而成的。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社会背景,甚至很可能是由属于不同思想体系的人们著录、编述而成。换言之,就如同一个包含了多个不同时代文化层的重层遗址。
关于《山海经》的成立,之前已经提出了几个假说。这些假说大致分为以下两种,即认为可被称作《原山海经》的文献应该就是现行本前半部分的山经五篇,和与此相对的,认为其应是《山海经》后半部分的海经(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海内经)的看法(不过后者又分为了几种说法)。至于这两种说法哪种更为妥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论各经成立的次序与编录究竟在时间上有着怎样的前后关系,可以确定的是,《山海经》描绘的世界的基础是中国先秦时代的民俗社会。然而,问题是这些民俗生活究竟是由何人出于何种目的记录下来的,又为何会被系统化,使其范围扩大至全国?可以设想其中有着超越民众生活的高次元的存在。那
么,这种存在究竟是什么?是国家性的存在,还是拥有特定思想的存在,甚至是职能者集团性质的存在?关于
这点,留给今后做进一步探讨。即便是后者,其与《山海经》之间的关系也不只限定在一个时期,而是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其中投射出了思想上的发展。也就是说,难以明确地把握《山海经》的历史与发展,乃至其本质。
《山海经》被视为“怪力乱神”的书,从而渐渐被大家疏远排斥,但不论如何,此书对于了解先秦时代的民众生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稀有史料。这本小书以《山海经》为中心,对这样的民俗社会进行重构,也是本人关于《山海经》研究的一个部分。这本小书之所以得以顺利出版,要感谢我的同学庆应大学教授可儿弘明向东方书店的介绍。这本小书最初预定作为东方书店的“东方选书”中的一册进行刊行,但因为一些情况最终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出版。在此期间,给东方书店的各位,尤其是出版部的马场公彦先生添了很多的麻烦。从原稿的全面推敲到资料出典的逐一校对,马场先生一直劳心费力,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此特向马场先生与可儿教授致以真挚的谢意。另外,在索引的制作上,劳烦了就读于庆应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正在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森田雅子女士。森田女士不仅在百忙之中欣然应允,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作,令我感激不尽。
1986 年6月5 日 伊藤清司
精彩内文选读
(节选)
《山海经》是由山经五篇与海经十三篇(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海内经)构成的传世文献。其中,山经占全体的近七成,当中记载了各种各样关于当时中国世界中作为人们生活领域的内部世界之外的山岳丘陵、丛林和川泽所处的空间—“外部世界”的情况。一些人之所以认为这本带有地理书性质或者博物志性质的《山海经》是荒唐无稽之书,从而轻视、排斥此书,其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该书记载的是给山岳、川泽,给内部世界带去强烈冲击的超自然存在的情况。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本书生动记载了古代中国的外部世界与超自然存在,也就是本书标题中所说的“神兽与恶鬼”,以及它们与内部世界人们之间的交流。对于这些神兽和恶鬼,正如西汉中期的司马迁所言,“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大宛列传》论赞),否定、甚至无视其存在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立场。的确,像曾校订《山海经》,并为《今文尚书·禹贡篇》补阙而闻名西汉末年的刘歆,以及为《山海经》标注现存最古老的注释,称“非天下之至通,难与言山海之义矣。呜呼!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注《山海经》序)的晋人郭璞这样持有肯定见解的,仅是极少一部分。然而,即便是他们,也不过只是承认了《山海经》中带有博物志性质
信息的有用性,至于他们对这些神兽、恶鬼们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非常值得怀疑。这是因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山海经》中所描绘的这种作为外部世界的山岳川泽,以及栖息在其中的神兽、恶鬼们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并且,对于他们这种身怀儒教素养的读书人而言,类似《山海经》中的世界和神兽、恶鬼是不应被提及的“怪力乱神”,更是绝对不能接近的。若是如此,那么对于时空相隔数千年,生活在21 世纪的日本的我们而言,本书中充斥的神兽、恶鬼们,更是非常遥远的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当然,在现代社会,想要真实体验《山海经》所描绘的这种世界和神兽、恶鬼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能让人联想到这些新资料—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竹简、木简和帛书之类,却陆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本文将对这些被认为与《山海经》有着某种共通点或关联性的简帛资料进行逐一介绍,希望以此作为补充说明,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书。
在介绍各条资料之前,先来对中国的简帛资料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现存简帛资料的发现可以追溯至距离今日一个世纪以上的19 世纪末,主要以前汉武帝时期以降的行政文书和簿籍类为中心,大多出土于散布在新疆、维吾尔、甘肃等西北边境地区的烽燧等军事防卫设施遗迹。之后,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以湖南、湖北为中心的自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多种多样包含佚书在内的书籍、地图、法律和司法方面的文书、遗策(陪葬品的单子)等简牍帛书。另外,从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期,在湖南很多汉代或三国时代的古井中发现了大量以行政文书为主的简牍。进入21世纪后,不少博物馆和大学购入并收藏了因盗墓而一度外流的简牍,经过年代测定等研究分析之后进行了公开发表。如上所述,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出土的简牍帛书的发现顺序为:①西北边境出土的简牍。②墓葬出土简帛。③古井出土简牍。④外流收藏简牍。简牍帛书的数量和内容目前仍在以现在进行时的形式不断增加。其中,与《山海经》相关的主要是②和④。另外,由于④并非通过考古学发掘出土的,所以其出土地和年代等并不明确。但从其内容看,大多数应该是墓葬时的陪葬品。也就是说,本文以下将主要介绍的是与《山海经》相关的②。
伊藤清司,1924年生,2007年卒,曾任庆英大学教授,兼任中国云南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及民俗学。著作《<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曾于1990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史习隽,攻读东洋史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爱我所爱, 且用我的方式去爱。想象一下,化妆品、高跟鞋、塑身衣、公主裙、蕾丝胸罩、珠宝首饰、名牌包包……这个丰盈的物质世界和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期许和塑造;当你生儿...
欧洲REACH法规入门 本书特色 《欧盟REACH法规入门》分上下两编。上编“REACH法规概要”以简短的篇幅,提纲挈领地阐明了REACH法规的基本理念和相关要...
《深度学习——Caffe之经典模型详解与实战》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然后从Caffe深度学习框架为切入点,介绍了Caffe的安装、配...
中国古代计量史 本书特色 计量科学源于远古,发展于现代。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计量技术一直与社会生产、商品交换互相促进,并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丘光...
勤奋、专业、奉献和爱是伟大领导者的资质。冠军球队——康奈尔大学曲棍球队把象征蓝领精神的安全帽作为球队精神指引,前队长乔治·博亚迪是这支球队的队魂,他无私、专业,...
落落,198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编辑,出版长篇《年华是无效信》《尘埃星球》,散文集《不朽》,图文随笔集《须臾》等
★一场文化奥德赛★一部心灵长征记沉迷是一种救赎。在《纽约客》的资深编辑和著名畅销书作家这些光环背后,玛丽•诺里斯也曾经历阴郁的童年,也曾因平凡的相貌而自卑。自少...
制浆造纸污染控制-[高校教材] 目录 **章 生态学及环境保护**节 生态学基础一、生态学及其发展二、生态系统三、生态平衡第二节 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一、环境问题...
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内容简介 《犯罪心理学》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罗大华教授担任主编。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心理学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成果。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
《职业心理学》围绕职业倾向性、职业技能开发、职业期望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生涯发展、工作与家庭关系、职业中的性别、职业压力、
唯一不败的投资!知名企业经营者的成功密技,教你建立最重要的个人资产!股市惨跌、物价飙涨,面对低迷的景气,人脉才是报酬率最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整合研究 本书特色 在阶级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意识形态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意识形态整合理论、整合方式比较方面入手分析,并结...
作者简介冯旭,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导师,iMadeFace/CosFace 创始人,艺伙(ARTFIRE)创始人,2002 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
霍达谢维奇(1886一1939),诗人、文学评论家、回忆录作家、文学史家,普希金研究家。俄罗斯第一次侨民文学浪潮领军型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思与卓绝的诗艺特立独行于...
★《金色梦乡》之后,伊坂幸太郎作品口碑新高!★获第四届日本书店大奖TOP5,荣登日本豆瓣bookmeter年度想读榜第6名,日文版销量突破100万册★这次英雄没...
Brian Fling拥有并运营着Web上最大的移动设计和开发讨论列表mobiledesign.org。作为企业家和咨询师,他在Web界和移动界工作了将近十年时...
王焱,1953年生于北京。先后担任《读书》杂志编辑部主任,“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副主编,“同学丛书”特约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代主...
本书讲述一普通人毕业于无名普通学校,国营单位,穷困潦倒,倍受磨砺。97年下岗,追逐摸索于自我选择职场生涯中。从事品牌电脑技术,后涉足网络领域,专心研究。后从事大...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我已经逝去的祖母还存在吗?过去依然存在吗?你只是一堆原子吗?知识可以预测吗?是否存在另一个自己?自由意志存在吗?意识可以计算吗?宇宙是为我们...
《人类2.0:在硅谷探索科技未来》从在众多新技术中选择了他认为最有潜力塑造科技乃至人类未来的新技术进行详述,其中涉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纳米科技、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