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音乐史。假如[作者]打算这样写的话,书中就必然会尽*大可能地出现音乐史里过去有过、现在仍有的所有东西。它们依据音乐史学理论建立起来的传统。与近期极大地增多了的兴趣领域相符合。可是,这里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以通常意义上音乐史的期待为基准来评判本书,也许会数不清楚这儿所缺乏的一切。如果把本书叫做“音乐史中的章节”就会无可辩驳了,与习以为常相比,就什么都不成问题了:没确不完整的问题;但较佳的说法是:它会隐蔽起来。因为,本书实际上是根据观念和论文题目而被构想为一部音乐史,更精确地说,它被构想为音乐史的一种方式。
音乐史的对象是音乐作品,音乐史理解主要基于对作品的理解之上。本书作者认为,基于这个观念,一部西方音乐史只能从认识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内容上来写。在这方面,他坚持“音乐有意义和内容”的观点,认为音乐的意义和内容决非音乐之外的东西,而就在于音乐结构本身(例如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进行就是某个时期西方音乐的“意义”,对这种解决的期待就是她的“内容”)。他在书中把音乐中诸多因素看作是一个个有活力的生命体,把乐音及其进行描述成仿佛小精灵鸣响着的嬉戏和玩耍,上演着一幕幕的音乐“戏剧”。本书对音乐史上几个特定现象中作曲处理及其引来的问题作了生动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分析达到了对西方音乐的本质及其历史演变的深刻认识。所以,这本书也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任何其他风格史、文化史的音乐史,也绝非枯燥的作曲技术分析,而是以“分析的音乐史”观念独树一帜地达到了音乐史理解的一部杰作。
本书的另一独特之处是十五节“反思”。它们中断了音乐史叙述过程,同读者一起思索关于音乐史编纂学、音乐美学、音乐术语学的问题,还包括一篇自我介绍(反思之十五:我是谁?)。通过这些反思,作者把他对音乐史的体验及有关理论问题直接传递给了读者,让他们也参与体验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这本书远远超出了传统音乐史学,是史学系统化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者的文笔富于诗歌的韵味,时常运用同韵或同词根的词,达到有时甚至完全相反的意思,这使他的行文读起来极具音乐感,深受广大德语读者的喜爱。
音乐史编纂学中的传记方法来自实证主义哲学,以作曲家的生平遭遇和心理冲突作为依据,试图诠释音乐作品的意义。本书作者在评述一些作曲家时运用了传记方法,而在评述另一些作曲家时则回避了这种方法。在运用了传记方法的章节中。有的极具说服力(如认为舒茨的创作成就与他虔诚的新教信仰和多年在意大利学习音乐有关),有的却显得有些牵强附会(如把布鲁克纳交响乐的“不适度”和“轰鸣”同他不谙世故的为人处世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在运用了传记方法的地方、也在全书对这种方法的取舍方面,出现了二律背反——传记方法在释义学上的悖论、如果运用传记方法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果音乐史编纂者既可运用也可摈弃这种方法,那么,它就成了一种似是而非。本来在音乐史编纂学中,传记方法、传记主义是个有争议的课题,可是,在强调音乐史的主体理解的本书中,作者留给我们的这种二律背反更显得通向理解之路的崎岖。
本书为高要求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读者而写。为此,作者舍弃了西方学术界的注释传统,德文原书中几乎没有注释。鉴于本书中文版读者的人文、文化背景和缺乏外语资料,如果译本坚持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地造成不理解。为了让中文读者能读懂这本书,译者为书中提到又不再详述的名字和概念加了大量随页译注——从人物生卒年代、音乐术语到西方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概念。它们也有选择性:人物生卒年代仅限于作曲家、音乐家、音乐理论家以及其他与音乐有关的人。附译注的术语、人名和书名通常放在本书**次出现之处,都尽可能在中译名后的括号中附上了德文原名。地名一律不附原文。另外,译者尝试把书中出现*多的“音乐”一词,按照德语词性译为“她”,至少能杜绝因使用这个词的代词时,由于中文没有词的性和格而可能引起的混淆,同时又保持与原文诗韵的风格一致。
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音乐史。假如[作者]打算这样写的话,书中就必然会尽量大可能地出现音乐史里过去有过、现在仍有的所有东西。它们依据音乐史学理论建立起来的传统,与近期极大地增多了的兴趣领域相符合。可是,这里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以通常意义上音乐史的期待为基准来评判来书,也许会数不清楚这儿所缺乏的一切。如果把本书叫做“音乐史中的章节”就会无可辩驳了,与习以为常相比,就什么都不成问题了:没有不完整的问题;但较佳的说法是:它会隐蔽起来。因为,本书实际上是根据观念和论文题目而被构想为一部音乐史,更精确的说,它被构想为音乐的一种方式。本书独特之处是嵌入的十五节《反思》。它们特别适用于思索,中断描述而给作者机会仿佛领着读者,注视他并告诉我们正处于[音乐史的]何处,使他们意识到,究竟为什么我们想读、写、了解和从事音乐史?《反思》带领读者进入思考和书写的工作室中,与它一起探讨在此运用的音乐史编纂学处理方式和谈论音乐的方法指明西方音乐的现象转换处的标志。作为历史叙述的间歇点。同时,《反思》也给出一个立足点来仰观问题的那些方式——它们关心我们并未失去作为过去的历史,而仍想起历史;所有个别和一时发生的问题还陈述被改造了,它们基于其不受进间限制的效应而直接走向我们,并且属于我们。这篇序言提出了本书观念的主导概念是:体验和选择、调节于读者和现在的观点、现实化、接触以及反思。所有这些点共通的是强调书写的主观介入,然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因为传统方式的信条是严格客观,它首先把科学同其他界定开来。可是,科学不允许错误、谬误、出轨、任意和曲解,它们[在科学里]没有机会,但科学也许会容忍有人出来抵制作为*高箴言的所谓客观。
合音训练 -(附光盘) 本书特色 《合音训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部分为单声部简谱视唱主要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以及对变化音的掌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第二部分...
勃拉姆斯学院节庆序曲Op.80 悲剧序曲Op.81 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a-(含CD) 本书特色 《勃拉姆斯学院节庆序曲Op.80悲剧序曲Op.81海顿主题...
Thispopularanthologyoftwentieth-centuryarttheoreticaltextshasnowbeenexpandedtota...
京剧曲谱集成。第4集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京剧著名流派的剧目,按剧目分册出版,内容包括剧本、唱腔谱(其中有的附有琴谱)、舞台调度、锣鼓经等,可作为学习、排演京剧的...
《漫无止境!漫画素描技法综合基础教程》内容简介:零基础起步的漫画素描宝典,帮助你快速高效地掌握漫画素描的基本技法,让你从此
该书分为唐宋时期的贡瓷与瓷业税收、监瓷窑务官的设置及其功能、对越窑瓷器所见“官样”铭的思考、宋代的官窑制度、唐宋官府窑业
宋代歌舞剧曲录要 元人散曲选 内容简介 二书均由刘永济辑录。《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将宋代歌舞剧曲分成大曲、舞曲及曲破、法曲、鼓子词、转踏、诸宫调、赚词七类,并分...
畅销全美30年,荣获多个奖项的艺术入门读物系统讲解艺术基础知识,重点赏析中外名家名作[编辑推荐]基础全面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
《德国现代美术史》从追溯前缘——19世纪下半期的“分离派”、“青春艺术风格”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表现主义诸家,论述时间跨度一
自80年代以来,在当代西方学术大背景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史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艺术史研究对
《再袭面包店》内容简介:本书是村上春树写于1985年出版于1986年的第五部短篇小说集,包括六个短篇:《再袭面包店》《象的失踪》《
《霍洛维茨之夜》是大卫·杜巴尔(David Dubal)创作的一本音乐书籍,书中深入探讨了钢琴巨匠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的生...
《无事生非(中英双语珍藏版)》内容简介:《无事生非》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写作于1598-1599年,是莎士比亚
JulianCope,eccentricandvisionaryrockmusician,hiparchaeologistandonetimefrontmano...
王季迁(1906~2002):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王迁,己千,王千,纪千。苏州人,东吴大学毕业,善山水,从顾西津,吴湖帆游,以“四
《金融常识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浅显的语言普及经济学常识
精装版为限量珍藏版。售完即止!何以《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画”,充满扑朔迷离的谜题?将近千年不断有人解答它的身世
门德尔松无词歌 本书特色 浪漫主义时期是写作钢琴小品的*颠峰时期,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等都写过很多钢琴小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也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无...
莫扎特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不仅音乐创作史如此——柴柯夫斯基和马勒都把他奉若神明,思想史上的影响同样如此本书提供
本书是一本音乐普及读物,也是一部关于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工作、音乐与教育的交响诗般的著作,图文并茂,集艺术性、教育性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