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音乐史。假如[作者]打算这样写的话,书中就必然会尽*大可能地出现音乐史里过去有过、现在仍有的所有东西。它们依据音乐史学理论建立起来的传统。与近期极大地增多了的兴趣领域相符合。可是,这里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以通常意义上音乐史的期待为基准来评判本书,也许会数不清楚这儿所缺乏的一切。如果把本书叫做“音乐史中的章节”就会无可辩驳了,与习以为常相比,就什么都不成问题了:没确不完整的问题;但较佳的说法是:它会隐蔽起来。因为,本书实际上是根据观念和论文题目而被构想为一部音乐史,更精确地说,它被构想为音乐史的一种方式。
音乐史的对象是音乐作品,音乐史理解主要基于对作品的理解之上。本书作者认为,基于这个观念,一部西方音乐史只能从认识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内容上来写。在这方面,他坚持“音乐有意义和内容”的观点,认为音乐的意义和内容决非音乐之外的东西,而就在于音乐结构本身(例如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进行就是某个时期西方音乐的“意义”,对这种解决的期待就是她的“内容”)。他在书中把音乐中诸多因素看作是一个个有活力的生命体,把乐音及其进行描述成仿佛小精灵鸣响着的嬉戏和玩耍,上演着一幕幕的音乐“戏剧”。本书对音乐史上几个特定现象中作曲处理及其引来的问题作了生动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分析达到了对西方音乐的本质及其历史演变的深刻认识。所以,这本书也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任何其他风格史、文化史的音乐史,也绝非枯燥的作曲技术分析,而是以“分析的音乐史”观念独树一帜地达到了音乐史理解的一部杰作。
本书的另一独特之处是十五节“反思”。它们中断了音乐史叙述过程,同读者一起思索关于音乐史编纂学、音乐美学、音乐术语学的问题,还包括一篇自我介绍(反思之十五:我是谁?)。通过这些反思,作者把他对音乐史的体验及有关理论问题直接传递给了读者,让他们也参与体验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这本书远远超出了传统音乐史学,是史学系统化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者的文笔富于诗歌的韵味,时常运用同韵或同词根的词,达到有时甚至完全相反的意思,这使他的行文读起来极具音乐感,深受广大德语读者的喜爱。
音乐史编纂学中的传记方法来自实证主义哲学,以作曲家的生平遭遇和心理冲突作为依据,试图诠释音乐作品的意义。本书作者在评述一些作曲家时运用了传记方法,而在评述另一些作曲家时则回避了这种方法。在运用了传记方法的章节中。有的极具说服力(如认为舒茨的创作成就与他虔诚的新教信仰和多年在意大利学习音乐有关),有的却显得有些牵强附会(如把布鲁克纳交响乐的“不适度”和“轰鸣”同他不谙世故的为人处世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在运用了传记方法的地方、也在全书对这种方法的取舍方面,出现了二律背反——传记方法在释义学上的悖论、如果运用传记方法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果音乐史编纂者既可运用也可摈弃这种方法,那么,它就成了一种似是而非。本来在音乐史编纂学中,传记方法、传记主义是个有争议的课题,可是,在强调音乐史的主体理解的本书中,作者留给我们的这种二律背反更显得通向理解之路的崎岖。
本书为高要求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读者而写。为此,作者舍弃了西方学术界的注释传统,德文原书中几乎没有注释。鉴于本书中文版读者的人文、文化背景和缺乏外语资料,如果译本坚持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地造成不理解。为了让中文读者能读懂这本书,译者为书中提到又不再详述的名字和概念加了大量随页译注——从人物生卒年代、音乐术语到西方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概念。它们也有选择性:人物生卒年代仅限于作曲家、音乐家、音乐理论家以及其他与音乐有关的人。附译注的术语、人名和书名通常放在本书**次出现之处,都尽可能在中译名后的括号中附上了德文原名。地名一律不附原文。另外,译者尝试把书中出现*多的“音乐”一词,按照德语词性译为“她”,至少能杜绝因使用这个词的代词时,由于中文没有词的性和格而可能引起的混淆,同时又保持与原文诗韵的风格一致。
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音乐史。假如[作者]打算这样写的话,书中就必然会尽量大可能地出现音乐史里过去有过、现在仍有的所有东西。它们依据音乐史学理论建立起来的传统,与近期极大地增多了的兴趣领域相符合。可是,这里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以通常意义上音乐史的期待为基准来评判来书,也许会数不清楚这儿所缺乏的一切。如果把本书叫做“音乐史中的章节”就会无可辩驳了,与习以为常相比,就什么都不成问题了:没有不完整的问题;但较佳的说法是:它会隐蔽起来。因为,本书实际上是根据观念和论文题目而被构想为一部音乐史,更精确的说,它被构想为音乐的一种方式。本书独特之处是嵌入的十五节《反思》。它们特别适用于思索,中断描述而给作者机会仿佛领着读者,注视他并告诉我们正处于[音乐史的]何处,使他们意识到,究竟为什么我们想读、写、了解和从事音乐史?《反思》带领读者进入思考和书写的工作室中,与它一起探讨在此运用的音乐史编纂学处理方式和谈论音乐的方法指明西方音乐的现象转换处的标志。作为历史叙述的间歇点。同时,《反思》也给出一个立足点来仰观问题的那些方式——它们关心我们并未失去作为过去的历史,而仍想起历史;所有个别和一时发生的问题还陈述被改造了,它们基于其不受进间限制的效应而直接走向我们,并且属于我们。这篇序言提出了本书观念的主导概念是:体验和选择、调节于读者和现在的观点、现实化、接触以及反思。所有这些点共通的是强调书写的主观介入,然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因为传统方式的信条是严格客观,它首先把科学同其他界定开来。可是,科学不允许错误、谬误、出轨、任意和曲解,它们[在科学里]没有机会,但科学也许会容忍有人出来抵制作为*高箴言的所谓客观。
古琴初级教程-最新版 本书特色 《古琴初级教程》是蜘蛛从1995年开始教**个学生(业余学琴者)至今的教学经验与总结,是专为古琴初学者而编著的。《古琴初级教程》...
《中国:自信坚定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内容简介:鉴于“自信坚定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之源,全球化
欣德米特乐队协奏 内容简介 保罗·欣德米特在20世纪20年代被普认为是同辈中*重要的德国作曲家。使分崭露头角的是他的两部独幕歌剧——《谋杀,女人的希望》(Op....
浦契尼的图兰朵 本书特色 当音乐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的时候,我们柔软而脆弱的神经就得到了一个广阔无边的栖息之所。当人类逼到无可傍依的凄绝境地时,人类便发明了音乐。...
欧美近现代钢琴小曲集 内容简介 本集所收曲目均出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美著名作家的手笔。这些作品绝大部分仍继承传统的手法,但是有别具一格的创新,较相同程度的钢琴...
ErwinPanofskysPerspectiveasSymbolicFormisoneofthegreatworksofmodernintellectualh...
《三毛钱歌剧》内容简介:布莱希特早期戏剧代表作。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伦敦,麦克是强盗头子,商人皮彻姆掌握着全城乞丐的
《八十老翁去南极》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人类探索、认识南极洲的历史过程;《南极条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哈农钢琴练指法 本书特色 如今,学习钢琴是如此普遍,好的钢琴家越来越多,以致人们对平庸的钢琴演奏难以接受。所以,在哪怕是业余演奏会上弹一段一般难度的曲子,也要学...
家庭装修:音乐风格 内容简介 简介从17世纪的“巴洛克”的奢华到“极欧”的音乐剧,从“古典主义音乐”到“室内交响曲”,无处不渗透着室内设计师对音乐的赞美和追求。...
中国壁画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天之骄子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
成人钢琴自学教程7天速成(扫码看视频)/成人钢琴教材 本书特色 《成人钢琴自学教程7天速成 扫码看视频》是针对零基础钢琴爱好者自学钢琴量身定制的7天钢琴教程。在...
《大师的足迹》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人类历史上众多天才、巨匠中的230位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包括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欧几
电吉他演奏速学教程-全2册-2BOOK+2DVD 本书特色怎样开始你的电吉他音乐旅程?怎样减少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时间?你需要一个简捷系统的指导训练方案、一套实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古老的艺术样式面临着许多发展上的难题。要知道,某种艺术样式的消失绝不仅仅意味着它本身的失传,因
京剧曲谱集成。第4集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京剧著名流派的剧目,按剧目分册出版,内容包括剧本、唱腔谱(其中有的附有琴谱)、舞台调度、锣鼓经等,可作为学习、排演京剧的...
《你的性格色彩,最好与这个世界合拍》内容简介:命运并非不可捉摸,它只是性格的反光。很多人缺乏圆熟健全的心理和性格。性格是时
大花、小花有何意?六眼、兩眼作啥用?影子狗、半月狗、郵票狗……眾多狗標差別在哪兒?國外收藏家又如何稱呼這些標籤?新手傷腦
《弗朗茨·李斯特的钢琴大师班:1884年-1886年奥古斯特·戈莱里希的日记记载》内容简介:“李斯特传统”这一提法,常常泛指对音乐
论史诗剧 本书特色 国内学界对布莱希特的译介,几乎都集中在其戏剧作品方面,实则,布莱希特在成为戏剧家之前,是一位知名的剧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他的“陌生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