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了25个故事,都是作者收藏名人手迹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的故事,包括陈独秀、胡适、陈寅恪、钱穆、王世襄等名家手稿的奇遇和对这些手稿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背景的解读,让读者仿佛亲历现场,也揭示了1980年来中国私人收藏市场的交易真相与成长历程。
○碎纸屑里找出的陈寅恪手稿
—陈氏一门三代手迹奇遇记/ 032
○“延津剑合”的《我的前半生》/ 066
○周有光“驱车”追旧档/ 091
……
在书与纸的光影转换中,你会看到许多过去没见过的,不知道的,或被人忘却和故意掩盖了的东西和故事。
它们应该被留存,被记忆,被传承。
它们是旧物,但更是历史;
它们是学说,但更是文化;
它们是“载体”,但更是精神;
它们可能什么也不是,
就是那个时期的一个“物件”,一张“纸”,但它值得你“保护”,而不是“毁灭”。
碎纸屑里找出的陈寅恪手稿—陈氏一门三代手迹奇遇记
周越然先生的《书的回忆》中有一段话说:“做官有幸运,就是连升;经商有幸运,就是赚钱。购古书者,也有幸运,就是:(一)我要什么书,马上买到什么书,并且价钱不大。(二)或者在冷摊上偶然拾得一种毫不相干的破书,归来审察,发现某名士的印记,某名士的批校。(三)又或者书贾拿了奇僻的古本来售,索价不高,故留之。后来细作考查,知是海内外孤本。” 周先生谈到的三个方面的幸运,我都经历过。别的不必说了,就拿2003年年末我偶得陈寅恪先生手迹的故事来说吧,那简直就是想要什么,就会有人送上门来。
那年岁末的一个下午,快到下班的时间了,我接到经营旧书的朋友杜先生的来电,他说带来一包手稿,已经到了我办公的楼下,请我下楼看看 ,如果我喜欢,可以卖给我,因他准备回老家过春节了。我马上下楼,钻进他的小轿车里,打开包书稿的旧报纸一看,原来是几年前与我擦肩而过的冯承钧先生所译《蒙古与教廷》手稿。
《蒙古与教廷》是冯承钧先生20世纪30年代所译,撰者是法国的伯希和先生。由于各种原因,这部译著,直到1990年才出版。冯承钧先生生于1887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通英、法、梵及蒙古文和比利时文,曾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对历史地理学有深入研究,尤长于中西交通史和元史。壮岁即患风瘫症,1946年卒于北京。冯氏著译甚丰,主要有《中国南洋交通史》《马可·波罗行纪》《多桑蒙古史》《西突厥史料》《郑和下西洋考》《帖木尔帝国》《吐火罗语考》等,《蒙古与教廷》亦是他的重要译著。
冯先生所译的《蒙古与教廷》这部手稿,和我真是有缘分。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大概是1995年或1996年,我和几个倒腾旧书的朋友在一位赵姓书贩的家里小聚。赵先生听说我开始积攒名家手稿,告诉我说,他认识一个安徽籍的旧书贩,他的手里有一部冯承钧先生用毛笔书写的手稿,如果我感兴趣,可以叫他把书稿带过来谈谈。我说,好啊,价格合适,冯先生的手稿我肯定会留下的。当即,赵先生约那个书贩马上到他家来。也就是二十几分钟,那个安徽人背着一个大布袋子来到了赵家。寒暄之后,知道他姓刘,因身材高大,圈内人称他“大刘”。大刘带来的书稿正是冯先生所译的《蒙古与教廷》手稿。这部书稿共三册,非常完整,确为冯先生亲笔,于是开始谈价格。那个时候,名人书札、手稿的价位都不高,我依照当时旧书市场通行的手稿价格,给冯先生的这部手稿出了个价,每册1000元,三册3000元(人民币)。结果这个家伙脑袋摇了好几下,嫌太少。我让他开价,他“狮子大开口”,每册2000元,三册6000元(人民币),并说已经有人给过这个价了。还说少于他开出的价,就不谈了。我又提高了1000元,总共4000元,他依然不卖。老赵出来打圆场儿,我出价到三册5000元,可这小子就是不给面儿。我也恼了,告诉他,不卖算了。
这件事儿,我早就给忘了。谁曾想,事隔几年之后,这部书稿居然辗转到了杜先生的手里。书稿原样没动,价格却翻了个跟斗,杜先生一口价:人民币10000元,没商量。我没犹豫,上楼取钱,下楼付款,取货。为什么我会这么痛快地接受了小杜开出的万元价格呢?时过境迁,进入到21世纪以后,名家书札、手稿的价格已是今非昔比了。杜先生给我开的价,其实是个朋友价,假如书稿依然在安徽大刘的手里,现在他开出的价格绝对要比小杜的一万块高出很多。
除了冯先生所译《蒙古与教廷》手稿,杜先生还把随稿带来的几封书信、残稿等送给我。晚上,我整理那些书信、残稿时,有一页发旧并有水渍的文稿引起了我的注意,字迹很像陈寅恪先生的手迹。我小心地拿起这张陈旧泛黄的稿纸,轻轻地把它放在写字台上,并小心翼翼地用镇纸压住,然后一字一字地往下读:
冯先生译文正确(译文时有删节,但无害于大意),又间附注自己所发明者于原文后,甚有益于读者。惟外国字原文之有符号者,仍多未移写正确,将来付印时,似必须悉照原文一点一画皆不讹误方妥。又如伯君原文注五十七云:“此文(指《册府元龟》原文)不言王玄策的实在官名,而名之曰:道王友,颇奇(伯君原文自谓不解‘道王友’之语)。”殊不知“王友”乃唐时之实在官名,并非朋友之泛称,如《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云:‘王府官属:友一人,从五品下’之类,若一一悉为考订改正,则限于目力,想有所不能也。
再往下读,紧靠纸边有几个并不起眼的字:“寅恪谨注。六月七日。”
果然不出所料,这页文稿确为寅恪先生亲笔所书!这真应了那句“踏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老话。陈寅恪先生写下的这段文字,是在伯希和的文章《六朝同唐代的几个艺术家》中,收入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八编》,该文注五十七,写有,“此文不言王玄策的实在官名,而名之曰道王友,颇奇”云云。那时,陈寅恪先生是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的委员。这个委员会的委员长是胡廷。由此推断,这页文稿是陈寅恪先生在审读《六朝同唐代的几个艺术家》时记下的。
陈寅恪先生是江西修水人,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道光辛亥举人。累官至湖南巡抚。在湘执行新政,并保荐杨锐、刘光第。“戊戌政变” 陈宝箴被“革职永不叙用”。父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光绪丙辰进士,授吏部主事。日军据京时,忧愤不食而死。有《散原精舍诗》,为晚清宋诗派大家。母俞明诗,浙江山阴人,能读书习礼,晓之大义。兄陈衡恪民初大画家,曾执教于北京大学。夫人唐筼,字晓莹。广西灌阳人,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陈寅恪先生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很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早年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后负笈海外前后14年,精通蒙古、藏、满、日、梵、英、法、德、巴利、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言,梵文和巴利文尤精。1925年归国,即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列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导师。陈氏治学极其广泛,主要致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以及唐代文学与政治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研究,除此文外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中西交通史及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研究,均有重要发现。他留下的四部专著近百篇论文,千余多读书札记,绝大部分是不朽的传世之作。他不是一个单纯的考据家、资料家,而是一位识见卓绝的思想型的学问家。他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对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价值,是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有见识的、□优秀的史学家之一。20世纪4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篇》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二书。这两部书都是博大精深之作,虽然篇幅不算太多,却把南北朝至唐代政治文化的关键指示出来。
陈寅恪先生的手迹,连同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和其兄陈衡恪,陈氏一门三代的手迹,都是我集藏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手迹的重中之重。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开始了陈寅恪及其乃祖、乃父和其兄衡恪(即陈师曾先生)手迹的寻觅活动。之后,我曾在一次拍卖会上见到过陈宝箴先生的手迹,但拿捏不准真赝,没敢举牌;陈三立先生的书札、对联我见过几件,但都“不开门儿”。后来在琉璃厂一个旧书铺里看到陈三立先生的一副尺幅很小的对联,价格不高,买下了。一个朋友到我家里玩儿,看了这副对联后,说“不好”。我的收藏习惯是,家藏的书画、信札及其杂项等,凡是圈内人不看好的,我也拿不准的,就一定会送人或转让。既然朋友不看好这副小对联,我也不是十分喜欢,于是我便把它送到一家拍卖公司卖掉了。据说竞拍到这副小对联的是上海的一个书商,他放出的口风是:经专家鉴定,这副对联是真迹。直到我准备写《旧墨三记》了,才在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举办的古籍拍卖会上买到了陈三立先生的两页诗稿。说起我能竞拍到这两页诗稿,还真要感谢收藏大家和宏明先生。那天的拍卖会我和他挨着坐,我举牌的几通书札,和先生也都举牌参拍。对于那些书札,我并不十分在意,当价位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也就不举了。结果和先生一连气拍到了好几通。到了陈三立先生的诗稿开拍的时候,场上举牌者不下十几个,当然和先生亦为之一。一般拍卖会我很少去现场,大多是办委托。我这次来拍场,主要是为了请回陈三立先生的诗稿。开始拍的时候,我并没有上手,直到竞争者仅剩二个人的时候,我才始举□□牌。这剩下的二个人,其中的一个,就是和先生。他看我开始举牌,便问我:这个你要啊?我说,我有用。他不举了。和先生的实力,我是清楚的,他这是成全我。一件拍品,□后只剩下两个人时,也就是到了决战的时候了,这时拍品的价格也自然超出了物品的实际价格。□终我竞拍到了陈三立先生的两页诗稿,我把它收录到我的《旧墨三记》的开篇。
方继孝,著名收藏家,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多年致力于收藏中国近现代名人的手迹,并潜心名人信札的研究。著有《旧墨记》《撂地儿》等,整理出版《流云散记》等。
中国商业老海报-中国珍品典藏-第1集 内容简介 《中国商业老海报1》是一批年代久远的商业老海报,包括古今人物、历史故事、农耕文化、旗袍美女、风景名胜、天文地理、...
本书作者采访了投资界最杰出的风险投资人,如RoelofBotha、MikeMaples、RandyKomisar等,讲述了他们发现前途无量的市场、产品和创
ApracticalguidetomakingmoreinformedinvestmentdecisionsInvestorsoftenbuyorsellsto...
《主控战略成交量:主力进货、洗盘与出货的技巧解析》根据成交量的变化起伏过程首度公开发表常见的十八种量能形态供投资者参考,这
天下收藏第二辑 本书特色 《天下收藏》是北京卫视于每周五22:20播出的一档趣味收藏鉴赏节目,由王刚主持。该节目每期共分为亮宝、辩宝、护宝三个环节,国内外知名鉴...
《中国创投20年》内容简介:20年前,几乎没有多少国人知道创投为何物。然而,放眼全球,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背后,几乎都
《股市心理学(第2版)》告诉读者如何从容应对投资市场的狂热,如何避免被投资大众或自己的错觉所误导。在《股市心理学(第2版)》中
月光女神轻松存钱 本书特色 如果你没有富爸爸,为爱结婚没有嫁个有钱人,那就存钱吧!月光女神轻松存钱 内容简介 钱是赚出来的,更是存出来的。存钱的公式不是:收入-...
《趋势是金:从成交量分析中轻松获利》内容简介:在《基于成交量分析的股票投资技巧》一书中,巴夫•多梅尔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即
超短线获利秘籍 本书特色 只赢取自己看得懂的利润,捕捉市场中确定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获利机会,空仓休息安全**纪律严明,亏损才会导致思考,赔钱才能获得经验,坚定的理...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珍藏版 本书特色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珍藏版)》前半部分由传奇操盘手杰西·利弗莫尔亲笔所著,系统介绍了他自己从40多年的交易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操...
炒股就这几招--首创篇 本书特色 本系列丛书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及层面,全面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力作。本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荣登全国经济暨评券类畅销书头榜,堪称经住时间...
这是一片天空地旷的玉米地,果实累累,而又布满了大大小小、或明或暗的陷阱。你和你的对手们将要进行一场有趣的竞赛:谁最早穿越
新中国纸币收藏与投资 本书特色 刘飞燕、王红刚编著的《新中国纸币收藏与投资》内容介绍:在“参考价格”栏增加了“成交数据参考”项,即某一日期市场或拍卖的真实成交价...
生命是一棵花树。财富是绿叶,快乐是花朵。缺少财富的人生,是失色的人生;没有快乐的人生,更是残缺的人生。这是一本人生必读之
投资者大脑使用手册 本书特色 《投资者大脑使用手册》:以*佳的状态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让「理性」的大脑走出失控的「情绪」,克服投资偏差、化解心理压力的自助妙方...
肯•费雪:《福布斯》杂志“投资组合策略”专栏的知名作家,为该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已有27年,在这本拥有90余年历史的杂志撰稿时间最长的作家中排名第四。他是费雪投资公...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是一本关于中国金融深化过程中银行理财产品如何演进的重要研究著作它聚焦厂
陕西古代砖瓦图典 内容简介 《陕西古代砖瓦图典》的作者是陕西省考古界的耆宿王世昌先生。王先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在陕西省境内从事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工作,此书是他集...
基金投资入门与技巧,ISBN:9787515800219,作者:程国强编著目录 第一章基金投资:间接的证券投资的理财方式基金有哪些种类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