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了25个故事,都是作者收藏名人手迹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的故事,包括陈独秀、胡适、陈寅恪、钱穆、王世襄等名家手稿的奇遇和对这些手稿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背景的解读,让读者仿佛亲历现场,也揭示了1980年来中国私人收藏市场的交易真相与成长历程。
○碎纸屑里找出的陈寅恪手稿
—陈氏一门三代手迹奇遇记/ 032
○“延津剑合”的《我的前半生》/ 066
○周有光“驱车”追旧档/ 091
……
在书与纸的光影转换中,你会看到许多过去没见过的,不知道的,或被人忘却和故意掩盖了的东西和故事。
它们应该被留存,被记忆,被传承。
它们是旧物,但更是历史;
它们是学说,但更是文化;
它们是“载体”,但更是精神;
它们可能什么也不是,
就是那个时期的一个“物件”,一张“纸”,但它值得你“保护”,而不是“毁灭”。
碎纸屑里找出的陈寅恪手稿—陈氏一门三代手迹奇遇记
周越然先生的《书的回忆》中有一段话说:“做官有幸运,就是连升;经商有幸运,就是赚钱。购古书者,也有幸运,就是:(一)我要什么书,马上买到什么书,并且价钱不大。(二)或者在冷摊上偶然拾得一种毫不相干的破书,归来审察,发现某名士的印记,某名士的批校。(三)又或者书贾拿了奇僻的古本来售,索价不高,故留之。后来细作考查,知是海内外孤本。” 周先生谈到的三个方面的幸运,我都经历过。别的不必说了,就拿2003年年末我偶得陈寅恪先生手迹的故事来说吧,那简直就是想要什么,就会有人送上门来。
那年岁末的一个下午,快到下班的时间了,我接到经营旧书的朋友杜先生的来电,他说带来一包手稿,已经到了我办公的楼下,请我下楼看看 ,如果我喜欢,可以卖给我,因他准备回老家过春节了。我马上下楼,钻进他的小轿车里,打开包书稿的旧报纸一看,原来是几年前与我擦肩而过的冯承钧先生所译《蒙古与教廷》手稿。
《蒙古与教廷》是冯承钧先生20世纪30年代所译,撰者是法国的伯希和先生。由于各种原因,这部译著,直到1990年才出版。冯承钧先生生于1887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通英、法、梵及蒙古文和比利时文,曾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对历史地理学有深入研究,尤长于中西交通史和元史。壮岁即患风瘫症,1946年卒于北京。冯氏著译甚丰,主要有《中国南洋交通史》《马可·波罗行纪》《多桑蒙古史》《西突厥史料》《郑和下西洋考》《帖木尔帝国》《吐火罗语考》等,《蒙古与教廷》亦是他的重要译著。
冯先生所译的《蒙古与教廷》这部手稿,和我真是有缘分。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大概是1995年或1996年,我和几个倒腾旧书的朋友在一位赵姓书贩的家里小聚。赵先生听说我开始积攒名家手稿,告诉我说,他认识一个安徽籍的旧书贩,他的手里有一部冯承钧先生用毛笔书写的手稿,如果我感兴趣,可以叫他把书稿带过来谈谈。我说,好啊,价格合适,冯先生的手稿我肯定会留下的。当即,赵先生约那个书贩马上到他家来。也就是二十几分钟,那个安徽人背着一个大布袋子来到了赵家。寒暄之后,知道他姓刘,因身材高大,圈内人称他“大刘”。大刘带来的书稿正是冯先生所译的《蒙古与教廷》手稿。这部书稿共三册,非常完整,确为冯先生亲笔,于是开始谈价格。那个时候,名人书札、手稿的价位都不高,我依照当时旧书市场通行的手稿价格,给冯先生的这部手稿出了个价,每册1000元,三册3000元(人民币)。结果这个家伙脑袋摇了好几下,嫌太少。我让他开价,他“狮子大开口”,每册2000元,三册6000元(人民币),并说已经有人给过这个价了。还说少于他开出的价,就不谈了。我又提高了1000元,总共4000元,他依然不卖。老赵出来打圆场儿,我出价到三册5000元,可这小子就是不给面儿。我也恼了,告诉他,不卖算了。
这件事儿,我早就给忘了。谁曾想,事隔几年之后,这部书稿居然辗转到了杜先生的手里。书稿原样没动,价格却翻了个跟斗,杜先生一口价:人民币10000元,没商量。我没犹豫,上楼取钱,下楼付款,取货。为什么我会这么痛快地接受了小杜开出的万元价格呢?时过境迁,进入到21世纪以后,名家书札、手稿的价格已是今非昔比了。杜先生给我开的价,其实是个朋友价,假如书稿依然在安徽大刘的手里,现在他开出的价格绝对要比小杜的一万块高出很多。
除了冯先生所译《蒙古与教廷》手稿,杜先生还把随稿带来的几封书信、残稿等送给我。晚上,我整理那些书信、残稿时,有一页发旧并有水渍的文稿引起了我的注意,字迹很像陈寅恪先生的手迹。我小心地拿起这张陈旧泛黄的稿纸,轻轻地把它放在写字台上,并小心翼翼地用镇纸压住,然后一字一字地往下读:
冯先生译文正确(译文时有删节,但无害于大意),又间附注自己所发明者于原文后,甚有益于读者。惟外国字原文之有符号者,仍多未移写正确,将来付印时,似必须悉照原文一点一画皆不讹误方妥。又如伯君原文注五十七云:“此文(指《册府元龟》原文)不言王玄策的实在官名,而名之曰:道王友,颇奇(伯君原文自谓不解‘道王友’之语)。”殊不知“王友”乃唐时之实在官名,并非朋友之泛称,如《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云:‘王府官属:友一人,从五品下’之类,若一一悉为考订改正,则限于目力,想有所不能也。
再往下读,紧靠纸边有几个并不起眼的字:“寅恪谨注。六月七日。”
果然不出所料,这页文稿确为寅恪先生亲笔所书!这真应了那句“踏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老话。陈寅恪先生写下的这段文字,是在伯希和的文章《六朝同唐代的几个艺术家》中,收入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八编》,该文注五十七,写有,“此文不言王玄策的实在官名,而名之曰道王友,颇奇”云云。那时,陈寅恪先生是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的委员。这个委员会的委员长是胡廷。由此推断,这页文稿是陈寅恪先生在审读《六朝同唐代的几个艺术家》时记下的。
陈寅恪先生是江西修水人,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道光辛亥举人。累官至湖南巡抚。在湘执行新政,并保荐杨锐、刘光第。“戊戌政变” 陈宝箴被“革职永不叙用”。父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光绪丙辰进士,授吏部主事。日军据京时,忧愤不食而死。有《散原精舍诗》,为晚清宋诗派大家。母俞明诗,浙江山阴人,能读书习礼,晓之大义。兄陈衡恪民初大画家,曾执教于北京大学。夫人唐筼,字晓莹。广西灌阳人,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陈寅恪先生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很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早年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后负笈海外前后14年,精通蒙古、藏、满、日、梵、英、法、德、巴利、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言,梵文和巴利文尤精。1925年归国,即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列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导师。陈氏治学极其广泛,主要致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以及唐代文学与政治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研究,除此文外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中西交通史及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研究,均有重要发现。他留下的四部专著近百篇论文,千余多读书札记,绝大部分是不朽的传世之作。他不是一个单纯的考据家、资料家,而是一位识见卓绝的思想型的学问家。他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对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价值,是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有见识的、□优秀的史学家之一。20世纪4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篇》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二书。这两部书都是博大精深之作,虽然篇幅不算太多,却把南北朝至唐代政治文化的关键指示出来。
陈寅恪先生的手迹,连同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和其兄陈衡恪,陈氏一门三代的手迹,都是我集藏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手迹的重中之重。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开始了陈寅恪及其乃祖、乃父和其兄衡恪(即陈师曾先生)手迹的寻觅活动。之后,我曾在一次拍卖会上见到过陈宝箴先生的手迹,但拿捏不准真赝,没敢举牌;陈三立先生的书札、对联我见过几件,但都“不开门儿”。后来在琉璃厂一个旧书铺里看到陈三立先生的一副尺幅很小的对联,价格不高,买下了。一个朋友到我家里玩儿,看了这副对联后,说“不好”。我的收藏习惯是,家藏的书画、信札及其杂项等,凡是圈内人不看好的,我也拿不准的,就一定会送人或转让。既然朋友不看好这副小对联,我也不是十分喜欢,于是我便把它送到一家拍卖公司卖掉了。据说竞拍到这副小对联的是上海的一个书商,他放出的口风是:经专家鉴定,这副对联是真迹。直到我准备写《旧墨三记》了,才在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举办的古籍拍卖会上买到了陈三立先生的两页诗稿。说起我能竞拍到这两页诗稿,还真要感谢收藏大家和宏明先生。那天的拍卖会我和他挨着坐,我举牌的几通书札,和先生也都举牌参拍。对于那些书札,我并不十分在意,当价位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也就不举了。结果和先生一连气拍到了好几通。到了陈三立先生的诗稿开拍的时候,场上举牌者不下十几个,当然和先生亦为之一。一般拍卖会我很少去现场,大多是办委托。我这次来拍场,主要是为了请回陈三立先生的诗稿。开始拍的时候,我并没有上手,直到竞争者仅剩二个人的时候,我才始举□□牌。这剩下的二个人,其中的一个,就是和先生。他看我开始举牌,便问我:这个你要啊?我说,我有用。他不举了。和先生的实力,我是清楚的,他这是成全我。一件拍品,□后只剩下两个人时,也就是到了决战的时候了,这时拍品的价格也自然超出了物品的实际价格。□终我竞拍到了陈三立先生的两页诗稿,我把它收录到我的《旧墨三记》的开篇。
方继孝,著名收藏家,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多年致力于收藏中国近现代名人的手迹,并潜心名人信札的研究。著有《旧墨记》《撂地儿》等,整理出版《流云散记》等。
银行是每个人经常要打交道的金融机构,存款、汇款、买基金,很多需求都离不开银行。但是,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你有真正全面的了
技术分析是及早识别市场转折点的艺术。精通此道的投资者或交易者对市场变化洞察入微,并能采取相应对策,获取高额回报。这套独出
短线操作大全 本书特色 学习一门技术,**的方法就是向**高手学习。《短线操作大全》介绍了11位股神、短线大师的操盘技巧和赢利法则,为股民提供了近距离向**高手...
巴林石鉴赏新编 内容简介 本书侧重于用色彩学的角度对巴林石进行研究,对巴林石的商业分类进行了新的尝试。本书的目的在于让巴林石邻域的消费者、收藏者和投资者增加一个...
炒股揭秘图 本书特色 在股海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作者,多次受邀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栏目,为广大股民朋友揭秘大部分成功投资者不会告诉别人的股市赚钱秘诀。作者结...
YoramLustig从2002年起开始从事多资产投资组合管理。2012年撰写了《资产配置投资实践》(Multi-AssetInvesting:APractic...
《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的很多观点与世界级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的精华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富爸爸,穷爸爸》更适合中
华尔街七大投资法则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华尔街的七个投资法则,作者结合标准普尔公司三十多年的 股市研究数据,并以标普 500 指数为基准点,逐一验证并完善了这七...
马丁·茨威格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华尔街的技术分析大师,他善于利用严谨的数据分析法,探寻股市发展的趋势,总结市场规律,做出正
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新手,还是有一定从业经历的职业分析师,都能从本书的研读中获益。对于那些对技术分析一无所知的朋友,本书会让
华尔街大师的投资忠告-美国股神炒股不败的操盘宝典 内容简介 这里有以投资100美元起家,而后成为全世界顶礼膜拜的“华尔街**股神”的沃伦·巴菲特;这里有全球**...
股票市场的时机选择:来自期货交易的长胜技巧 本书特色 本书向投资者解释了在期货市场很流行的著名技术指标,展示了该怎样抓住多数的股市机会。通过使用来自期货市场的关...
2002年,安东尼·克里森兹出版了《债券投资策略》,打开了一扇通向全新投资方式的大门。该书出版后迅速成为华尔街上既有雄心进取获利、同时要求风险可控的投资者的必读...
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 本书特色 ★ 8开平装,2011年1版1印,全彩图文,印刷精良★ 《历代名瓷图谱》是我国首部瓷器专谱,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所撰,收录他所见...
这样看图选股.一定大赚 本书特色 横有多长,竖有多高,看图选股,差价获利利更多!拔高建仓,急不可待,飙升个股,潜力股获利利更快!庄家挖坑,蓄势待...
李久芳说玉器收藏 内容简介 《李久芳说玉器收藏》撰写是站在贴合当下收藏活动的现实角度,结合自己长期鉴定和研究的实践,以玉器收藏、鉴赏等方面的知识为出发点,在有限...
启明原是一位散户,经历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终于成长为一名管理数亿资产的私募基金经理。本书是启明十几年投资经验的整理,既介绍
罗伯特•清崎清崎生长在夏威夷,是第四代日裔美国人。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军官和舰载武装直
个人理财规划(第2版) 本书特色 赚钱花钱、投资理财、生涯规划、财商教育,是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们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个人理财规划也理所当然地进入大学教...
钱的故事 本书特色 *富阅读趣味的图解版“说钱解币”,深入浅出让你了解钱币深远的文化渊源,收录多种钱币协会珍藏的钱币图片。你知道中国历史有哪些形形色色的钱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