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考古学的入门图书, 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考古学家和考古发现的故事。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考古学常识和考古学发展的历史, 并帮助普通读者破除“考古等于猎取宝藏”和“考古是一场神秘、浪漫的探险活动”等误解, 重新建立考古学的正确认知。
◆庞贝古城、兵马俑、埃及法老墓、巨石阵、玛雅金字塔、空中花园…… 翻开本书,去全球30多个考古现场溜达一圈,见证15大古文明的发现全过程! ◆耶鲁大学出版社荣誉之作,BBC纪录片特聘顾问、全球大众考古领军人物代表作!
◆原来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城真的存在!原来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里藏有明代的瓷器!原来吴哥窟的水利系统曾造就璀璨文明!
◆40个重现古文明的精彩瞬间、40个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时刻、40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小故事
◆通俗易懂,风趣诙谐,章章精彩,篇篇有料!
第十五章 寻找荷马史诗里的英雄 他是德国北部一名新教牧师的第五个孩子;因为家境清贫,他在十四岁就辍学了。尽管如此,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荷马史诗。 荷马于公元前8世纪创作了两部描写许多希腊英雄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很可能取材于流行了好几个世纪的、由行吟诗人讲述和吟唱的故事。《伊利亚特》讲述了希腊围攻一个叫特洛伊的城市的故事;《奥德赛》则描述了其中一位参战勇士奥德修斯在返家途中的冒险经历。这两部史诗是有史以来写得*好的冒险故事。 如果施里曼说的话真实可信:他的父亲常在晚上背诵荷马史诗里的故事,年轻的海因里希从小就深信:这两部伟大的诗篇是准确的历史叙述,并且立志要找到特洛伊。
特洛伊存在吗?它在哪里?围城的故事真的发生过吗?施里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试图寻找出答案。他对特洛伊的痴迷,源于他对荷马的热爱,而不是出于任何科学的依据。学者们原来不相信这个城市曾经存在过:研究荷马史诗的专家们认为,这是荷马想象出来的产物。施里曼对特洛伊的迷恋,在当时充其量只是让人觉得古怪。再说,他怎么有可能去证明专家们是错的?——他穷得可怜、缺乏经验,而且只是杂货店里的一名学徒。 施里曼于1841年离开杂货店,*后到了阿姆斯特丹。他有商业和语言方面的天赋,依靠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做染料生意、在加利福尼亚州开银行,以及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贩卖战争物资发了财。在1864年,当身家已经好几百万的时候,施里曼便从商界退休,把余生奉献给了考古学和荷马研究。 施里曼于1869年游览了意大利和希腊,学了现代希腊语和古典希腊语——后者他只用了两年时间便掌握了。他的行程包括奥德修斯的家乡伊塞卡、希腊的岛屿,并*终到了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施里曼在那里遇到了弗兰克·卡尔弗特,一名英国外交官。卡尔弗特在靠近海峡的入口处拥有一个名叫希萨立克的大土丘中的一半。和施里曼一样,卡尔弗特对考古学、荷马和特洛伊很感兴趣。他在希萨立克挖了一些浅沟,但几乎没找到什么东西。尽管如此,他还是坚信这里就是特洛伊。 一手拿着《伊利亚特》,一边骑着马儿察看尘土飞扬的土堆及其周围的环境,卡尔弗特试着重建荷马所描写的战争爆发时的景象。施里曼接受了卡尔弗特的信念,相信希萨立克真的就是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海因里希·施里曼既有钱又有躁动的野心,他决定进行发掘,找到被围攻过的特洛伊城的遗址。 施里曼没有丝毫的发掘经验,他的发掘行动的*大动力,就是他坚信荷马记录了历史的事实。他从1870年4月开挖一条小小的壕沟,作为试验性发掘,进而找到了一堵巨大的石墙。但荷马笔下的城邦是在土丘的顶部还是在底层?这堵墙吊起了他进行更大规模发掘的胃口。 施里曼向土耳其的苏丹申请许可证,一直等到1871年才拿到。同时,他想找一个希腊妻子,在面试了几位候选人之后,施里曼*后娶了年轻漂亮的索菲娅·英加斯特罗梅诺斯,一个店主的女儿。当时她十七岁,他四十七岁。婚姻很成功,索菲娅成了他工作上的好伙伴。 海因里希·施里曼于1871年10月在希萨立克开始挖掘。他招募了80名劳工,让他们在土丘的北侧往下挖,寻找荷马所描述的城市。他相信城市被埋在土墩的底部。劳工们手持鹤嘴锄和木质铲子,只用了六个星期就挖出了一条10米深的大沟。这可不是考古发掘,施里曼粗暴无情地挖开石墙和地基。一堆混乱的石块——也许是一座伟大城邦城墙的遗址,从壕沟的底部显露了出来。 施里曼在希萨立克开始发掘时,并没有明确的计划。他手里有本《伊利亚特》,从地下发现的陶罐碎片和部分裸露的石墙,暗示着在地面之下可能会有丰富的宝藏。他的方法直接而简单——用大量的人力来挖开大量的土方,他说他的挖掘规模至少需要120个人。施里曼在自己的发掘记录里也承认,他一心一意就想找到荷马笔下的城邦,因而不得不毁掉庙宇的遗迹、防御工事,甚至还有墓葬。 施里曼夫妇于1872年,带着一大批铁镐、铁锹和手推车返回该地。他们在土堆顶上盖了一所房子居住,那里的生活条件很恶劣:强风呼啸着穿过他们房子的薄木板,有一次火灾差点烧掉了房子。 施里曼以极大的规模来攻克特洛伊,三个工头和一个测量师监督着150多名劳工。大规模的施工队把土墩的地层就像一层层蛋糕那样剥掉,挖掘到了深度约为14米的地方,终于挖到了土堆的底部。 施里曼又开始了他粗心大意的冒进,在土墩上从北到南挖了一个巨大的沟槽。到了季节的末尾,他几乎挖掘了250平方米的土方和考古层。就算是用现代的挖掘设备来做这事,也会是一个惊人的壮举,但他只是用人的双手就做了这件事。不算巧合的是,施里曼的有些监工曾在埃及挖掘苏伊士运河,那条运河贯穿了埃及,连接起了地中海和红海。 结果令人震惊!原来,在希萨立克,一个又一个的城邦兴衰更替,每个城邦都在前人定居点的基础上建起了新的建筑。在1873年的发掘季节结束后,施里曼辨别出有不少于七个特洛伊城(到了1890年,他又加上了两个)。*早的城邦太小了,所以施里曼宣布说,地基上第三层的那个城邦,就是荷马所写的特洛伊城。在一层烧焦的砖石和灰烬中,他们找到了许多铜、金、银质的珍宝——这表明这座城邦曾被烧毁。施里曼说,显然这就是被希腊人摧毁的城邦;在高一些土层上的后期城邦,则年代距今较近。 从1875年5月以后,挖掘工们集中力量发掘在这第三层土层上的城邦。在一个炎热的早晨,施里曼在离地面8.5米的深处,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金子。他支开劳工,自己很快地挖开松软的泥土,移走了无价的宝藏——他自己是这样写的,因为没有人目睹他这个轰动一时的发现。 回到基地后,施里曼摊开黄金吊坠、金耳环、金链、金质胸针及其他独特装饰品的“珍宝”。他抓住机会将之命名为“普里阿摩斯的宝藏”——这是荷马笔下特洛伊传奇国王的名字,并声称他找到的东西是那位君主的财产。 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但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宝藏是否真的是同时被发现的?许多专家认为,施里曼夫妇是把在发掘过程中发现的、不同的黄金文物组合在了一起。不管真相如何,施里曼悄悄地把所有的黄金从土耳其偷运出去,把文物藏在雅典的一个花园小屋里。后来他让索菲亚带着宝藏的一部分,就像当年的特洛伊公主一样,偷偷地出境。当土耳其人通过一家德国报纸了解到这一情况时,他们怒不可遏。因为海因里希走私引起的争议,只有在向奥斯曼政府支付了巨额款项之后才得以解决。 特洛伊和“普里阿摩斯的宝藏”的发现,让施里曼成了一位国际名人。但许多学者都对他非常怀疑,甚至有些人指控说,那些装饰品是他从君士坦丁堡的巴扎集市上买来的。 在做成了这么多事之后,很多考古学家都会想歇一歇,但海因里希·施里曼却不是这样。有一段时间,他把眼光投向希腊南部,他位于阿尔戈斯肥沃平原北部角落的坚固堡垒迈锡尼。据说迈锡尼是传奇般的、特洛伊之战中的希腊人领袖阿伽门农的宫殿所在和他被埋葬的地方——施里曼坚信这一点。希腊政府于1876年不情不愿地给了他许可,让他在那里进行发掘。 施里曼再一次启动了宏大的工程:63名工人把装饰有狮子雕塑的著名城堡大门清理干净,其他人在一圈石板(施里曼称之为“墓砖”)围成的圆圈内发掘。甚至在挖开石板之前,施里曼就宣称说他发现了埋葬阿伽门农的地方。四个月后,施里曼夫妇找到了五座坟墓,里面埋葬了15具尸体,每个遗体上都饰满黄金。直到1922年在埃及发现图坦卡蒙法老的坟墓之前,迈锡尼墓葬曾经是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有几尊黄金随葬面具上面装饰有络腮胡和经过修剪的小胡子,坟墓里还出土了敲打出来的有浮雕图案的金箔、精致的皇冠和容器,还有数十件小装饰品。
布莱恩·费根 BBC考古类纪录片特聘顾问,加州大学教授 《美国考古》和《考古发现》杂志的特约编辑 因“将考古学带入公众视野”,荣获1996年“考古学家杰出服务奖” 因其在教科书、大众读物和媒体活动方面为考古学做出的卓越贡献,荣获美国考古学公会颁发的“卓越成就奖” 1997年,荣获美国考古学公会颁发的“公众教育奖”
《转个弯人生更开阔》内容简介:有些书就有这样的力量,它能启迪智慧,激发斗志,激励你前行。《转个弯人生更开阔》就是这样一本励
法国通史-大国通史 本书特色 《法国通史/大国通史》各章之后的作者话语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法国通史-大国通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法国...
缪云台回忆录 本书特色 我今年整整90岁了。从1919年我从美国毕业回国算起,到1949年出国之前,达30年中总算为云南地方建设事业出了力量,自问对得起云南父老...
西夏学:第十二辑:上:第四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河西历史文化研讨会专辑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西夏文献研究、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辽宁夏金民族关系...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内容简介:我们一生都会历经数次经济的增长、衰退、停滞和危机,对于未来生活的看法总是从乐观的高峰跌落悲观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1卷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本书是在20多年前规划和编写的。这篇前言所增补的导言则是1956年多少在仓促间写成的。倘若在这篇导言写于1975...
中国古代家具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丈化传统*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作为这十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徂成...
《全是沙漠会怎样》内容简介:地球上全是沙漠会怎样呢?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你不知道的沙漠、顽强的沙漠生物、神奇的沙漠景象、你
慈溪老照片:晚清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 本书特色 ★12开平装,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近代吴锦堂先生、虞洽卿先生等就是从这里出发,在上海发迹,又反哺家乡,造福桑梓,如...
罗香林论学书札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罗香林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及客家学的奠基人,是近现代人文社会学术界的杰出人物...
斯坦利·佩恩StanleyG.Payne,西班牙现代史、法西斯研究权威学者,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
《逸周书》文系年注析 本书特色 姚蓉撰的《逸周书文系年注析》采用编年体例,全面考察《逸周书》中所存各类作者的各类文体的散文作品,力求辑录的穷尽性和使用的针对性,...
《权力关系》内容简介:本书以两宋宰相家族和浙江婺州地区本土精英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宋代家庭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三者交
本书为许纪霖、刘擎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12辑。本辑关注的话题是重构现代中国想象,内容包括王汎森谈中国思想史研究经验、许章
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上下册) 本书特色 《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套装全2册)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
吕思勉秦汉史 本书特色 吕思勉著的《吕思勉秦汉史(上下)/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是与《先秦史》互相衔接而又独立成书的。由于作者对《史记》、两《汉书))、《三国志...
中国历史大讲堂两晋南北朝史话 内容简介 两晋是西晋和东晋。继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公元265年,司马氏从曹魏手中取得政权,建立了西晋王朝。西晋在公元280年灭...
《新兴权利研究》内容简介:当代中国的典型特征乃是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宪政建设也以其特有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和北京汉唐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家领衔主编的1800余张海外稀见抗战影像
晚近国人的教育观受到外来思想的深刻改造,对传统私塾与新式学校均有简单化的评判倾向,多视两者为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争。